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不吃牛肉是什么信仰(信奉印度教的印度人不吃牛肉)

不吃牛肉是什么信仰(信奉印度教的印度人不吃牛肉)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64 更新时间:2024/1/24 0:22:35

同样信奉印度教,为什么印度人不吃牛肉,尼泊尔人却可以吃?

众所周知,印度人不吃牛肉。但是要问为什么呢,很多人能给出的答案可能是:印度人信奉印度教,教义规定不能吃牛肉。

这个答案看上去似乎有道理,可是却完全经不起推敲。因为信奉印度教的不止印度一个国家,尼泊尔也是一个以印度教为主要信仰的国家。

可去过尼泊尔的人都知道,尼泊尔可没有不吃牛肉的说法,几乎在尼泊尔的所有餐厅都能吃到牛肉。由此可见,印度人不吃牛肉,并不是因为宗教信仰。

事实上,印度教虽然提倡素食却从来没有规定过不许吃牛肉。

还有一种说法是,印度人将牛视为神明,所以不会杀牛吃牛。这个说法并不准确,印度人确实将牛视为神灵,但是不是所有的牛。

即使到今天,也没有那个印度人会觉得黄牛或者水牛可以是他们的神灵。因为能成为印度人心中神牛的只有一种牛,那就是瘤牛,而且通还得是白色的瘤牛。

瘤牛是一种原产于印度的牛种,背上有一个高高的突起,所以叫做瘤牛。目前在中国还没见过这种牛。

所以以前的印度人也尼泊尔人是一样的,只将瘤牛当做神牛,不杀不吃,其他品种的牛是可以杀可以吃的。

那么现在的印度人不吃牛肉是因为什么呢?

因为仇恨。

11世纪起,信奉伊斯兰教的中亚突厥人开始不断入侵印度,并在1206年彻底征服了北印度地区,并建立了德里苏丹国,开始在印度大力推行伊斯兰教。

德里苏丹国瓦解之后,另一波突厥人在1526年又进入印度,建立了更为强大的莫卧儿帝国,几乎统治了整个印度地区,并且更为大力地推行伊斯兰教。

今天大家耳熟能详的泰姬陵就是莫卧儿时期的国王沙·贾汗搜刮民脂民膏修建的伊斯兰风格陵墓。

所以一直到英国人到来之前,印度人已经被外来的穆斯林统治了六百多年,且一直是高压统治。

今天去印度旅行,在很多城市之中都能看到一座建于十二到十八世纪的高大城堡,这就是当年这些穆斯林统治者居住的地方。

而这样高墙壁垒严防死守的城堡也能够反映当年的这些外来统治者,与印度本土人民是非常对立的。最终这样的对立演变成为了本土印度教与外来伊斯兰教之间的对立。

统治者大力推行伊斯兰教,印度人就大力抵制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徒以牛肉为主要肉食,那印度教徒就大力保护牛,反对屠杀所有的牛种,不吃所有的牛肉。

久而久之,这就变成了印度印度教的一个独有习俗被保留了下来。

而尼泊尔因为地处喜马拉雅山脉,海拔较高,易守难攻,从未被外族成功入侵过,所以也就保留了原有的化特征,没有发展出印度这样极端的习俗。

印度这些不可调和的对立矛盾,最终将其分裂成了三个国家: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

虽说当年的印巴分治是英国殖民者主导的,但是根源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两个阶层的对立。

因为印度这样的传统习俗,也就导致了今天的印度有一个独特而奇葩的现象:城市之中经常能看到成群的流浪牛。

是的,流浪牛,这在中国绝对不敢想象的。因为一头牛,价值好几万,那就是行走的资产,怎么可能变成无主之牛流浪街头呢?

但是这就是神奇的印度。印度有那么多穷人,但是即便是无家可归,也没人会去打这些流浪牛的主意。只能让它们流浪街头,自生自灭。

而这些牛之中也是有等级差别的,如果是瘤牛的话,一定会有人主动喂吃喂喝,走到哪都会有人好生招待。没人敢驱赶打骂它们。

如果是最为尊贵的白色瘤牛的话,那么吃喝不愁之外可能还经常会有人对着它跪拜祈祷。

如果是黄牛等其他品种的牛的话,一般就不会有人来主动投喂了,但是也不用担心被人打骂,照样可以横行街头。只不过就得靠吃垃圾为生了。

不过这些流浪街头的牛之中,通常不会有水牛。因为水牛在印度一般是被人养殖的,那就是真正可以卖钱的资产了。

虽然大部分印度人自己也不会吃水牛肉,但是可以宰杀之后卖到国外啊。

在印度宰杀瘤牛一定会被打死,宰杀黄牛可能会被打残,宰杀水牛其实还是很安全的。所以现在的印度是世界上第二大的牛肉出口国。

标签: 牛肉印度人信奉信仰什么印度教

更多文章

  • 儿童节由来的故事介绍(原来六一儿童节来历是这么回事)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来历,介绍,儿童节,故事,由来,六一,原来,这么

    “六一”儿童节的来历:六月一日,是一年一度的儿童节。我记得小的时候,最盼望的就是两个节日,一个是过年,另外一个就过“六一”儿童节。过年可以穿新衣服,吃平日不常吃的大鱼大肉。而过“六一“儿童节,不光可以穿上新衣服,还有学校会组织郊游,我记得小的时候,每年的“六一”学校都会组织我们去劳动公园游玩一天,在

  • 三军过后尽开颜全诗意思(《七律.长征》诗意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全诗,诗意,长征,赏析,开颜,意思,过后

    毛主席的诗----《七律.长征》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译文: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

  • 青少年如何弘扬传统文化(我们要这样传承传统文化)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传统,文化,青少年,弘扬,传承,如何,这样,我们

    作为青少年,应该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新的营养,创造一条正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中国才能真正强大,传统文化才算得到了真正的弘扬。以下是学习啦小编整理分享的怎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无论辉煌,还是衰落,无论是强悍,还是软弱,都离不开传统文化的

  • 骆驼祥子好词好句摘抄及感悟(12条经典语录值得收藏)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语录,摘抄,骆驼,祥子,感悟,经典,收藏,值得,12

    《骆驼祥子》12条经典语录:苦人的懒是努力而落了空的自然结果!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现代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龙须沟》等。老舍一辈子都在写北京文化,写北京的人民生活,被称为“人民艺术家”。《骆驼祥子》,祥子是个

  • 杜甫最著名的十首诗(盘点诗圣杜甫那些经典名作)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杜甫,诗圣,名作,盘点,经典,著名,那些

    诗圣杜甫最著名的十首诗,你背过几首?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

  • 水浒传中的三位女将分别是谁(三位女将的英雄事迹)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女将,事迹,英雄,分别,水浒传

    梁山上的3位女将,为何叫一丈青、母大虫和母夜叉,都啥意思?梁山好汉,都有各自的江湖绰号,例如林冲,他是禁军棍棒教头,手下的士兵,如虎豹一样勇猛,所以江湖人士称他为“豹子头”。杨志是杨家将的后人,武艺高强,还因为他颜面左侧上下眼睑、颧部有一巴掌大小的褐色色素沉着斑,所以江湖人称他为“青面兽”。鲁智深是

  • 赞美西湖的诗句或俗语有哪些(古诗词中的西湖欣赏)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古诗词,西湖,俗语,诗句,欣赏,赞美,哪些

    诗词中的西湖:浓妆淡抹总相宜,花容月貌依旧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是一座古城,古称“临安”,有很多的旅游景点,最美还是西湖,西湖最美的是西湖十景有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但是西湖最让人魂牵梦萦的不是烟柳画桥,也不是覆雪湖心而是传承千年不断的吴越文脉、南宋风雅这

  • 骑鹅旅行记的作者是谁(骑鹅旅行记主要内容及读后感)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骑鹅,读后感,旅行,作者,内容,主要

    一个小女孩,出生不久,左脚便残疾了三岁半时,双脚麻痹又不能行走了,从此坐在轮椅上。谁曾想,这个女孩,多年后,写出了一部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品《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她就是瑞典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拉格洛夫也凭借这部作品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部作品的主人公尼尔斯,一个14岁的男孩,生性顽皮淘气,对父母,没有

  • 孟母三迁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孟母三迁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孟母,文言文,启示,翻译,注释,故事,我们

    经典文言文赏析|孟母三迁:孟子①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②,其母曰:"此非吾所以③处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④衒卖⑤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子也。"复徒⑥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豆⑦揖让进退⑧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子矣。"遂居焉⑨。孟子:名轲,是孔子儒学的继承人。墓间之事:指模

  • 知识就是力量是谁的名言(谁最先提出来知识就是力量的)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力量,知识,名言,出来,就是,最先

    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家喻户晓,你知道是谁最先提出来的吗?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你一定听过,这句话激励了无数人求知上进,但是你知道这句话是谁提出的,为什么知识是一种力量呢?对于培根,可能很多人可能并不熟悉,但是你一定听过一句话:“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就是哲学家培根说的。其实这句话并非不是培根的原话,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