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东晋名将桓温简介(东晋权臣桓温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物)

东晋名将桓温简介(东晋权臣桓温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物)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胖次 访问量:3835 更新时间:2023/12/15 19:01:52

功勋卓著还是恶贯满盈,东晋权臣桓温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提到我国历史上存在感较低的东晋王朝,相信大多数人对其印象都是偏安一隅、积贫积弱。

诚然,由于国家被门阀士族所掌控,东晋王朝行政效率相当低下,在统治南方的将近一百年当中也少有锐意进取、蓬勃发展的时刻。

不过,东晋也并非没有尝试过进行改革、发动北伐,而为原本如同死水的东晋带来这种活力的,便是如今饱受争议的桓温。

西晋永嘉六年(312),桓温生于谯国龙亢县,也就是今安徽省怀远县龙亢镇一带。

据《晋书》记载,桓温是东汉初年大儒桓荣的十世孙,他的父亲桓彝则官至宣城太守,位列“江左八达”之一。

刚出生没多久,桓温便因为啼哭之声嘹亮而被当时的名臣温峤誉为“英物”,桓温的名字“温”也是因此得来。

咸和三年(328),苏峻祖约之乱爆发,东晋首都建康被攻破,桓彝则在动乱中遇害。当时,年仅十五、六岁的桓温悲痛万分,立誓为父报仇。

三年后,曾经参与杀害桓彝的江播去世,桓温得知后扮作前去吊唁的宾客,在江播灵前手刃其两个儿子,由此名声大振。

据史书记载,长大后的桓温“爽有风概,姿貌甚伟”,因此被选为了南康长公主的驸马,官拜驸马都尉,袭爵万宁县男。

咸康元年(335),桓温外任琅琊内史,在东晋的北部边境积累了理政和治军的经验,也切实感受到了东晋面临的强大外部压力。

建元元年(343),安西将军庾翼被任命为征讨大都督,出兵发动北伐,而桓温则作为前锋小督奉命率兵前往临淮驻扎接应。

可惜的是,就在桓温与庾翼“情投意合”,准备大展拳脚之际,庾翼却于第二年突然病逝。

庾翼去世后,桓温接替其位,被任命为安西将军、荆州刺史,且都督荆、司、雍等六州军事,名义上掌握着长江中上游的兵权。

然而,当时的巴蜀之地正被成汉政权所占据,为了真正控制整个长江中上游,桓温决意伐蜀。

永和二年(346)十一月,桓温上书请求讨伐成汉,又不等朝廷回复便直接率领一万精兵出发。

当时,满朝文武几乎都认为桓温兵力不足,此去必败,然而,桓温一路势如破竹,竟然真的攻入成都,灭亡了成汉。

靠着平蜀之功,桓温被封为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临贺郡公,风光一时无两。

然而,与此同时他也遭到了来自各方势力的忌惮,以王、谢两家为首的门阀士族们十分担心如果桓温的权力不断膨胀,终有一日会威胁到自己。

其实,士族们的忌惮不无道理,因为桓温在自己的辖地内确实已经俨然一国之君。

他自行征召士兵、调配物资,甚至不向朝廷上缴赋税、不听从朝廷的征调,只是名义上还尊奉着东晋朝廷。

对此,史书评价道:“虽有君臣之迹,亦相羁縻而已,八州士众资调,殆不为国家用。”

永和五年(349),后赵皇帝石虎病逝,北方陷入大乱,桓温见机会难得,于是上书请求北伐,但未能得到回复。

另外一边,总理朝政的会稽王司马昱为了钳制桓温而重用扬州刺史殷浩,以朝廷名义支持其北伐。

桓温见状,知道朝廷是想要通过扶持殷浩打压自己,便于永和七年(351)十二月直接率领五万大军顺长江而下,进军到了武昌。

很显然,桓温此次进军的目的地并非北方,而是东晋都城建康。

面对桓温的威胁,懦弱胆怯的殷浩直接打算弃官自保,而司马昱则赶忙亲自给桓温写信劝说,并以朝廷名义拜桓温为太尉。

桓温虽然拒绝了任命,但还是选择了撤军。桓温撤走后,殷浩率军北伐,但接连失利,白白消耗了大量粮草军械。

永和十年(354),桓温上书弹劾殷浩,朝廷内部早就不满殷浩,于是同意了将其废为庶人。

自此之后,朝野内外再也没人能够撼动桓温的地位,连史书也感叹道:“内外大权一归温矣。”

没有了来自朝廷的掣肘,桓温终于可以安心北伐,他率领晋军攻入关中,当地遗民几乎都牵着牛、担着酒前来迎接,并激动地表示:“不图今日复见官军!”

可惜的是,由于粮草不足,桓温没能在关中站稳脚跟,还于撤军时遭到了前秦军队的追击。

两年后,桓温第二次北伐,一度收复洛阳,祭拜晋朝历代先帝的陵墓,但他撤军后此前收复的很多地方立刻再度失陷。

此后桓温又多次北上,但要么粮草无以为继,要么因朝廷对收复失地态度消极而没能有所成就。

对于桓温的北伐,《晋书》分析得十分清楚,那就是他想要通过战功积累声望,然后一举颠覆东晋政权,将其取而代之。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桓温未能真正取得北伐的重大胜利。因此,他干脆于太和六年(371)直接带兵入朝废黜司马奕,拥立了与自己颇有“交情”的会稽王司马昱为帝。

此后的两年时间里,桓温不断尝试彻底夺取大权,但以王家王彪之、王坦之、谢家谢安为首的士族重臣竭力阻拦,终究没让他成功上位。

宁康元年(373),桓温病重去世,终年六十二岁。为表哀悼,朝廷追赠他为丞相,赐谥号“宣武”,并以西汉权臣霍光旧例将其安葬。

综上所述,对于东晋朝廷而言,桓温毫无疑问称得上是乱臣贼子,毕竟他带兵入朝、擅兴废立。

然而,对于整个东晋来说,桓温的出现让原本固步自封的国家呈现出了难得的朝气。

换种角度来说,相比于让东晋朝廷继续作为门阀士族统治和压榨底层百姓的工具,或许掌权期间对内改革吏治、抑制兼并、安抚百姓、提拔人才,对外积极收复失地的桓温上台后会带领整个国家走向一条更加光明的道路。

标签: 桓温东晋权臣名将简介人物怎样到底

更多文章

  • 著名的韩愈作品鉴赏(这五首韩愈经典唐诗值得细细品味)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诗,鉴赏,品味,经典,韩愈,作品,著名,值得,细细

    这五首韩愈经典唐诗,被《唐诗名篇鉴赏》收录,值得细细品味。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祖籍昌黎郡”,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

  • 明朝徐阶简介(徐阶不说硬话但也不做软事的内阁首辅)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徐阶,软事,硬话,首辅,内阁,简介,明朝

    徐阶:不说硬话,但也不做软事的内阁首辅。明朝中期曾出过不少权倾朝野的内阁首辅,众人耳熟能详的必有张居正,可惜他死后立刻被皇帝清算,险招开棺鞭尸,不由得让人唏嘘。但同样权倾朝野的另外一位内阁首辅,却得以归乡安度晚年,此人是谁呢?他就是徐阶。明弘治十六年(1503),宣平县县丞徐黼的夫人产下一子,取名徐

  • 关于黄鹂的诗句(听到黄鹂鸣叫我会想到诗句)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诗句,黄鹂鸣,听到,想到,关于

    春天来了,到古诗词里听听黄鹂的歌声,杜甫王维柳宗元谁写得动听。春到人家,百花盛开,百鸟齐鸣。春天里有一种鸟儿,它的叫声被普遍认为是“悦耳动听”,它也是唤醒春天的鸟儿,元代诗人杨载曾写它是“春来第一声”。它曾在杜甫的草堂中啼鸣过,在王维辋川庄的树林里吟唱过,在韦应物滁州西涧的深树上鸣叫过——它就是黄鹂

  • 龙马精神什么意思解释(中国龙马精神文化的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精神,意思,文化,由来,解释,中国,什么,龙马

    “龙马精神”的由来,中国人自强不息的文化传统!马,属于一种草食性动物,头面平直而偏长,耳短;四肢长,骨骼坚实,蹄质坚硬,汗腺发达,心肺发达。作为人类最忠诚的伙伴之一,马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充当着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军事等一系列活动的劳动力,进而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生产力。马雄健而豪迈,刚劲而有力,

  • 06年超女前十名排名(2006年超级女声10强近况)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近况,女声,超女,排名,2006年,超级,10

    揭秘2006年《超级女声》10强近况,看看谁过得最好?近年来选秀类节目层出不穷,产生了不少追梦的小鲜肉、小鲜花们。说起选秀,鼻祖还得是《超级女声》。湖南卫视创办的选秀节目捧红了一众艺人,2006年的《超级女声》前十强也是不少人心中的经典偶像。下面我我们就来揭秘2006年《超级女声》10强近况,看看谁

  • 李翊君最好听的歌曲(李翊君最经典20首歌曲全点评)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李翊君,歌曲,经典,点评,好听,20

    我不知道相爱的两个人,留不住一个褪色的诺言。我不了解沧海桑田,能将一切相信的事改变。我不相信付出过的真心,要收回就能收回。听着这首极其虐心的《诺言》,想起了琼瑶剧御用歌手李翊君。一起倒数李翊君最经典20首歌曲。20、最爱最恨都是你(江建民的吉他开场。)19、风雨爱人(连续剧《情剑山河》主题曲,吴兴国

  • 古筝初学入门的曲子教学(新手适合的10首古筝曲)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古筝曲,曲子,初学,入门,新手,教学,适合,10

    从初学古筝算起弹的最多10首古筝曲!NO.1《沧海一声笑》几乎是每个初学古筝第一课就会弹的古筝曲,回家后至少炫耀一周这首《沧海一声笑》,然后被“骗”去学古筝后才发现《沧海一声笑》这样弹才叫霸气。NO.2《渔舟唱晚》学古筝如果你不会弹《渔舟唱晚》你就不是完整的古筝人,《渔舟唱晚》是上台表演弹得最多的一

  • 水浒传中沂岭杀四虎的是谁(体现了他的什么性格)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沂岭,水浒传,性格,体现,什么

    《水浒传》解读——李逵沂岭杀4虎!宋江知道李逵的性格鲁莽,担心他在回家接母亲的路上,一时冲动惹下祸事,于是李逵在临走时,宋江提出了3件事,不准带板斧,不准吃酒,接了母亲就往回走不得逗留。虽然当时李逵满口答应了,但是宋江还是不放心李逵,依然派了朱贵在后面跟着李逵。果不其然,李逵一上了路就把宋江的话全忘

  •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翻译与赏析(李煜写作这诗想表达情感)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欢林,春红,赏析,李煜,情感,翻译,写作,相见,表达

    李煜成阶下囚之后,写下一首《相见欢》,怨恨多得就像东流的江水。李煜作亡国之词,虽大多用语浅白,但用情却至深。王国维认为他之所以用“赋体作词”直抒胸臆,是因他“阅历较浅”,于是只能夸他是“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越浅,则性情越真”。其实,李煜能在南唐纷乱的宫廷斗争里活下来,怎么也谈不上“阅历很浅”

  • 世界史上公认十大帝国(历史上的十大帝国世界顺序)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帝国,世界史,顺序,公认,历史

    第一波斯帝国历史上第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国家,居鲁士大帝时期开始崛起吞并米底确立了,波斯灭了埃及,和希腊在亚洲的城邦吕蒂亚,但是数次攻打希腊不利,最后被希腊邦国马其顿的军事天才亚历山大所灭。第二秦帝国中国历史的第一统一面积了354万平方公里确立了中国版图的基础,秦王扫六合而天下归一,南征贵州和南越,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