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少林武僧救李世民是真事吗(李世民与少林寺的故事是真的吗)

少林武僧救李世民是真事吗(李世民与少林寺的故事是真的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337 更新时间:2023/12/9 20:42:11

13棍僧救唐王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大概内容就是隋朝末年王世充、王仁则叔侄,率兵同唐军对垒。王仁则手下胡乱抓人,有一个郎中被怀疑是唐军奸细,而被抓走。

这个郎中,就是乔装打扮侦查敌情的唐王李世民

李世民被抓时丢失了印章,印章辗转被少林武僧智守得到,认出上面刻有“李世民”的字样,少林寺就认定李世民已经恐怕有危险。

于是少林寺商议后,决定派出13名武僧出马搭救李世民。他们设法混进王仁则的大营,经过一番血战,救出了李世民,并生擒了王仁则。

后来这一故事,在上个世纪80年代,被拍成电影《少林寺》。

片中增加了绝缘和尚和牧羊女的英雄美人的浪漫故事,但是少林寺搭救李世民,生擒王仁则的主要情节依然保留。

《少林寺》的播出,在东亚以及东南亚轰动一时,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也就家喻户晓。

文学作品固然有些虚构夸张,但他也是根据真实的历史所改编。

在所有的唐代史书中,都没有记载少林寺和尚救李世民的事情,但是少林寺保留至今的几块石碑的铭文上,却可以找出蛛丝马迹。

第1块石碑是《唐太宗赐少林寺教书》,该石碑的帽额已经失落,原件已经不存,但在一些文人,还保留着他的刻本。

比如宋代赵明成的《金石录》中就有收录,乾隆年间的《少林寺志》中也有收入。

这个碑文中记载了,少林寺僧人和唐军一起捉拿王仁则的时间,但是并没有提到搭救李世民。

第2块石碑是《皇唐嵩岳少林寺碑》的碑文,这是一篇3000字的文章,文中记述了少林寺自开创以来的历史,描绘了少林寺的山川形胜,以及对盛造功德,佛法无边的歌颂。文中也提到少林寺僧人帮助唐朝军队捉拿王仁则的事件,后来受到太宗皇帝李世民的嘉奖。

但这其中,也没有提到少林寺搭救李世民的事情。

第3块石碑是《少林寺碟》,这篇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李唐军队打败王世充后,王世充所占的地盘中的寺庙都被废除,田地也被没收,少林寺也在其中。

但是之前少林寺帮助唐军擒获了王仁则,少林寺僧人以此上表申诉,请求不被废撤。后来,得到了这一事件李世民的肯定,少林寺才得以保存。

这实际上是一封纠正冤假错案的唐政府文件,但是在文中立出了少林寺有功的僧人名单。

  • 唐武德四年太宗文皇帝敕授

  • 少林寺柏谷庄立功僧名

  • 上座僧善护

  • 寺主僧志操

  • 都维那僧惠玚

  • 大将军僧昙宗

  • 同立功僧普惠、明嵩、灵宪、普胜、智守、道广、智兴、满、丰

  • 这13个参加擒获王仁则战斗,助唐有功的少林寺僧人,也就是后来传说中十三个僧人的来历。隋末农民起义和随后的李唐统一,都是一场社会大革命和大规模的战争。

    他的影响深入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涉及到社会每一个阶层,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少林寺也不例外。

    少林寺不是因为武艺高的关系,才参加了帮助李世民打败王世充的这场战斗,他们只是参加了一场,人人都被卷入的政治大革命和大规模的战争。

    十三棍僧救唐王,有一定的事实根据,但大部分还是以演绎为主。身为统帅的李世民,怎么会亲自装满成狼中,担负一个小卒的任务,去充当侦察兵?

    而且仅有13个僧人,怎么可能在敌军大营中,如入无人之境。这个传说更准确的应该是13个僧人,助唐收服王仁则,并且领功封赏这件事。

    那么,13棍僧救唐王这个传说是如何传开的呢?它产生于近代,梁超给马良的《中国新武术-棍术科》一书中作序,他写到:

  • “隋大业末,天下乱,流贼万人,将近少林寺,寺僧将散走。有老头陀持棍冲贼锋,当之者皆辟易,不敢入寺。乃选少壮僧百余人授棍法。唐太宗征王世充,用僧众以棍破之,叙其首功十三人,封赏有差。用棍御敌,此为确证”。

  • 梁启超的这一说法,也是参照了前人的论述,在明朝武术家程宗猷的《少林棍法禅宗》中,记述道,

    元至正间,红军作难,苦为教害。一人出慰曰:“惟众安稳,我自御之。”乃奋神棍,投身灶炀,从突而出,跨立于嵩山御寨之上。红军自相辟易而退。

    寺众异之。一僧谓众曰:“若知退红军者耶?乃观音大士化身紧那罗王是也!”因为编藤塑像,故演其技不绝。

    【总结】

    由此可见,少林僧兵助唐退兵的故事,在明朝早已深入人心。

    当时应该也有了十三棍僧救唐王的传说,只是后来故事还不断夸张,越来越丰富,也就形成了我们众所周知的这样一个故事。

    标签: 武僧少林寺救李李世民故事

    更多文章

    • 汉武帝为什么要灭主父偃(汉武帝和主父偃的关系及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主父偃,汉武帝,结局,关系,为什么

      主父偃的死完全是咎由自取,他在朝廷根基较浅,但升迁较快。他还不知道收敛,得罪人太多,还目中无人,搜索贿赂,广收门客,这都是犯了大忌的事情。所以,最后招致满门抄斩,也不是太意外。一、主父偃的发迹主父偃半生潦倒,在他发迹之前,他的平生完全是一个屌丝逆袭的励志故事。主父偃是汉朝齐国临淄人,他的祖上是战国时

    • 美国五角大楼简介(五角大楼堪称世界最大单体行政建筑)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五角大楼,单体,简介,堪称,行政,建筑,美国,世界

      美国的心脏五角大楼,世界上最大的办公楼,规模究竟有多大?在美国弗吉尼亚州阿灵顿县,有一座地标性建筑“五角大楼”。那里不仅是世界最大单体行政建筑,而且号称“美国心脏”,是美国最高军事指挥机关所在地。那么这座大楼究竟是如何建成的?有何故事?又有多大规模呢?五角大楼的历史,能够追溯到上世纪40年代。当时希

    • 民国时期陈果夫陈立夫的背景(陈立夫陈果夫家族世系地位)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陈果夫,陈立夫,世系,民国,家族,地位,时期,背景

      四大家族中有“蒋氏天下陈家党”的说法,二陈主要是搭上了蒋介石这个靠山。由于陈长期担任国民党组织部长的职务,为蒋介石拉拢了无数的人才。同时他还利用中统这个特务机关,打击异己,甚至垄断了科教、文化、宣传等部门,在国民党内部形成了一大股势力。陈果夫兄弟的三叔是同盟会元老,孙中山的左膀右臂陈其美。陈其美还是

    • 梅花古诗的意思和解释(李煜《梅花》翻译及诗意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梅花,古诗,诗意,赏析,李煜,意思,翻译,解释

      一天一首古诗词|古诗词,李煜《梅花》【五代】李煜殷勤移植地,曲槛小栏边。共约重芳日,还忧不盛妍。阻风开步障,乘月溉寒泉。谁料花前后,蛾眉却不全。失却烟花主,东君自不知。清香更何用,犹发去年枝。殷勤:情意恳切深厚,亦指恳切深厚的情意。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欢。”《史记·司马相如列

    • 遮天主角的身份及实力(盘点遮天叶凡的七大主角逆天光环)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主角,逆天光环,盘点,实力,身份,遮天叶凡

      盘点《遮天》叶凡的七大主角逆天光环!在遮天前期就点出这一世的成仙路,黄金大世天骄神体辈出,会竞逐出一个古来最强的人。最后作为主角的叶凡成为了这个最强之人,今天盘点叶凡的七大逆天光环。逆天光环一:荒古圣体,这是出场标配的强大体质,圣体的气血对邪秽力量有着天然的极强抗性,修炼出的异象可克制所有其他异像,

    • 张九龄的十首出名诗赏析(唐朝宰相诗人张九龄十首经典诗作)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张九龄,名诗,唐朝宰,诗作,赏析,经典,诗人

      唐朝宰相诗人,张九龄十首诗作,体现超高的审美观,暗含深刻内涵!他是西汉张良之后,是开元年间宰相,唐王朝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便是张九龄。虽然张九龄并非以全力写诗为主,但通过诗文诉说官宦的沉浮与个人成败,抒发自己多愁善感的内心,反映出其文人士大夫的情绪,在我国诗坛占据很高的地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

    • 形容万物复苏的诗词(关于描写春天万物复苏的古诗名句)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复苏,万物,古诗,名句,诗词,形容,描写,春天,关于

      10首春天的古诗词,感受万物复苏的春光之美。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季节,也是心情,在内心里发生。所以春天不仅是万物的梦醒,也是心灵的醒悟。因此,春天自古就成了很多文人墨客笔下经常描写的对象,今天就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些脍炙人口的诗句。《钱塘湖春行》〔唐代〕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

    • 银杏的诗句古诗大全(十二首有关银杏的经典优美诗词)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银杏,古诗,诗词,诗句,经典,大全,有关,优美,十二

      门前银杏如相待,十二首有关银杏的诗词,绝美画卷如秋日童话。初冬岁月,落英缤纷,此时银杏最是灿烂,满树金黄,在阳光下更加的耀眼夺目。金灿灿的银杏点缀着湛蓝澄澈的天空,显得分外宁静美好。古人将银杏又称为“鸭脚,宋初被进贡给朝廷,才改呼“银杏”。欧阳修有诗曰:“鸭脚生江南,名实本相符。绛囊因入贡,银杏贵中

    • 暖春结局剧情介绍详细(暖春讲的是什么地方的故事情节)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情节,剧情,介绍,结局,地方,详细,故事,什么

      催泪大剧《暖春》爷爷已去世,看尽人性冷暖!催泪大剧《暖春》:故事简介:80年代末,在一所偏僻的山村里,有一位叫做小花的女孩子,爸爸发生矿难去世了,妈妈也因为悲伤过度离开了,剩下孤苦伶仃的小花一个人。虽然被人收养了,却总是被虐待,于是她逃离了原来的村子,去到了别的地方,最后饿晕在了路边。年迈的爷爷是一

    • 晏子的故事有哪些(春秋齐国宰相晏子故事的主要内容 )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杂谈

      春秋战国时期,齐景公为了治理百姓能够顺利地收取赋税,制定了严苛的刑法。只要有人胆敢违法犯罪,那就会砍手、砍脚、挖眼睛、割耳朵,而百姓在这种严苛的律法面前无不怨声载道。俗话说得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百姓再不满也没有办法,可是齐国有一个宰相,叫晏子,他也十分不满齐景公的这种严苛的律法,他很想劝说齐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