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婉约派四大代表人物(指李煜、柳永、晏殊、李清照四人)

婉约派四大代表人物(指李煜、柳永、晏殊、李清照四人)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773 更新时间:2023/12/12 12:52:36

“婉约派”四大旗帜:除了李清照,你还知道谁?

相信大家都听过宋词的“婉约派”。婉约,就是婉转含蓄。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婉约派”四大旗帜

婉约派四大旗帜,指李煜柳永晏殊、李清照四人。

四旗中号“愁宗”:李煜

四旗中号“情长”:柳永

四旗中号“别恨”:晏殊

四旗中号“闺语”:李清照

今天我们就来回顾“婉约派”的这四位重要人物的故事。

“愁宗”:李煜

南唐后主李煜,生在帝王之家,但是对帝位却没有半点意思。李煜年少的时候,就成天求神拜佛,四处游山玩水,从来没有想过当皇帝。

无奈命运弄人。原本有机会做皇帝的,他的叔叔、哥哥们居然都死在他前面,最后他们家只有李煜一个靠谱的儿子可以继承皇位。

可是他真的不是做皇帝的材料,很快,他就被北宋皇帝赵匡胤打了个落花流水,不但江山不保,连自己都做了阶下囚。

国破家亡的痛苦,没能治理好自己国家的懊悔,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李煜的心。

他将这份痛苦化成一篇篇哀婉隽永的词作,“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千百年来,写“愁”,没有人超得过李煜,正因如此,在宋朝婉约词派中,李煜被誉为“愁宗”!

“情长”:柳永

柳永,原名柳三变,字耆卿。他出身在官宦世家,学有所成之后前往首都考试,可是在经过杭州的时候,柳永被杭州的美景、都市的繁华迷住了,在这里停留了好几年。

为了拜见杭州的官员,还写出了著名的《望海潮》,把杭州的繁华景象写得淋漓尽致,据说,当时金国的皇帝读了这首词,顿时被“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的江南迷住了,立志攻占宋朝。

才华横溢的柳永在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却连连碰壁,一气之下写了一首《鹤冲天》,说“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我不玩了,我要去喝酒、唱歌,不考试了。

这词被当时的皇帝宋仁宗看到了,便说:“好啊,这柳永既然想浅斟低唱,何必在意这些虚名,以后,你就老老实实填词去吧!别来考试了!”

柳永干脆就每天去酒楼、歌舞厅,跟歌女、舞女一起唱歌喝酒,填词作曲,自己说自己是“奉旨填词柳三变”!

“别恨”:晏殊

与李煜、柳永这样的“倒霉蛋”不同,晏殊的人生,可说的上是平步青云、人生赢家了。他一生写了一万多首词,大部分已散失,仅存《珠玉词》136首。

据说,每次宋真宗向晏殊咨询问题,都是用小纸片传给晏殊,晏殊把自己的建议写好后,连同那个小纸片都装在一起呈给皇上,宋真宗对他的谨慎非常赏识。

后来,晏殊大力支持书院发展,扶持应天府书院,邀请范仲淹讲学,为北宋挖掘了大批人才。像范仲淹、王安石韩琦、欧阳修等等,都曾经得到他的栽培和举荐,可以说,晏殊是北宋早期最出名的“伯乐”。

“闺语”:李清照

“闺语”李清照,她又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

李清照出身在书香门第,父亲是苏轼的学生,母亲是状元的孙女,她才华过人,她少年时便名声大噪,一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轰动整个京师。

后来,李清照在18岁时嫁给了21岁的赵明诚,两人门当户对、趣味相投。两人却并不迷恋富贵荣华,而是特别喜欢古董碑文。可是夫妇二人受党争牵连,赵明诚丢了官。夫妻二人干脆回老家隐居度日。

这时,李清照25岁,为自己的房子取名“归来堂”,自号“易安居士”,过上了专注研究碑文字画的生活。

在李清照44岁的时候,“靖康之乱”爆发,南宋开始。

没想到,正在江宁做官的赵明诚也弃城而逃。据说李清照经过乌江时,气愤愤地写下了一首《夏日绝句》,表面歌咏项羽宁死不屈,实际上却是讽刺丈夫赵明诚以及宋朝官员们的胆小如鼠。

可是赵明诚不久病死了,李清照心痛如绞,也跟着大病一场。后来走投无路又嫁了一次,没想到第二个丈夫是冲着她手里的古董碑文来的,对她拳脚相加。

忍无可忍的她突然发现了丈夫有犯罪行为,拼着进监狱,也要告发他,这才摆脱了这个可恶的男人。

颠沛的后半辈子让李清照后期的词染上了浓重的忧愁、哀伤;而骨子里的巾帼英雄又让她后期的诗充满着对懦弱朝廷的讽刺和对收复河山的渴望。

真不愧是千古第一才女!

标签: 柳永李煜晏殊李清照人物婉约代表

更多文章

  • 游园不值题目的意思(叶绍翁创作诗词《游园不值》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游园,叶绍翁,题目,赏析,诗词,意思,创作

    游园不值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作者简介]叶绍翁(公元1224前后在世),字嗣宗,号靖逸,南宋时处州龙泉(今浙江省龙泉县)人。他的写景诗新颖有意趣,尤其长于七言绝句。[注释]园:花园。值:相逢,遇到。不值:言没有碰到要访的人。游园不值:是说作者去游园,

  • 孔子最经典的励志句子及解释(孔子最经典的10句语录)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语录,孔子,句子,励志,经典,解释,10

    孔子最经典的10句话,影响中国千年,每一句都可以做座右铭!纪念孔子,不如读一读他那些传世的话语,今天分享孔子经典的10句话,每一句都会背,影响中国千年。1德不孤,必有邻。——孔子《论语·里仁》【译文】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感悟】有德的人终会找到志同道合的人,终会有同

  • 岳阳楼记原文及注音翻译(范仲淹岳阳楼记全文讲解及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岳阳楼,记原文,赏析,全文,注音,范仲淹,翻译,讲解

    「经典」范仲淹〔宋代〕‖《岳阳楼记》赏析: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具通:俱)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

  • 风筝最初的用途是用于什么场合(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风筝,飞行器,场合,用途,用于,中国,最初,什么

    风筝最初的用途是什么?美国人说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关于风筝的起源,大体有四种传说。一是斗笠、树叶说;二是帆船、帐篷说;三是飞鸟说;四是李邺说。但就风筝起源于中国的结论,则是世界风筝界一致公认的。风筝源于春秋时代,是由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智慧物品,至今已2000余年。最早的风筝相传是由古代哲

  • 蔺相如和廉颇的故事主要内容(蔺相如最终结局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蔺相如,内容,结局,廉颇,故事,如何,最终,主要

    著名典故“将相和”故事的两大主人公廉颇、蔺相如最终结局如何?周襄王十九年(前633),晋文公设置了三军六卿制度,简单来说就是从国君麾下的十一家世族中选出六人轮流担任掌管军政大权的“六卿”,这些家族共同辅佐国君,彼此之间又互相制衡。正因这一特点,三军六卿制度设立之初晋国国力大增,晋文公也成为了继齐桓公

  • 世界十大诡异名画加解释(世界上最诡异的几幅画排名)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名画,诡异,排名,世界,解释

    达芬奇十大诡异的画,蒙娜丽莎的背后有外星人。达芬奇是人类史上最不可思议的全才,是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而他流传下来的画作每一幅都被人研究至今。其中的各种谜团萦绕了人们数个世纪,光是一副蒙娜丽莎就让无数人沦陷其中,在达芬奇十大诡异的画中,每一幅都是传世佳作,每一幅画的背后都藏有惊人的秘密。一、《蒙

  •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清明上河图,张择端,景象,季节,描绘,北宋,什么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哪个季节?北宋张择端有一幅著名的画,即《清明上河图》。这幅图,被列入“中国十大名画”,后人也一直在研究。关于《清明上河图》,一个有趣的问题是:这幅画描绘的是哪个季节?很多人可能不假思索地会回答“春季”,因为画的名称就有“清明”二字,清明节自然是在春天。如果真是这么

  • 番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红薯是谁如何引进中国的)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番薯,红薯,传入,引进,中国,时候,如何,什么

    番薯的来历:源自美洲,西班牙人传播,靠走私进中国。番薯,山东人叫地瓜,这个埋在土里,外表平平无奇,内在丰富的物种,在灾荒与干旱的年代曾经是救命口粮。更为传奇的是番薯作为舶来品,当年可是战略物资,靠走私才得以传入中国。番薯的出生地是南美洲及大、小安的列斯群岛。番薯最大的特点就是高产、适应性强,而这一点

  • 抄经的步骤和注意事项(抄经的正确方法及答疑总汇)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抄经,总汇,事项,步骤,答疑,方法,注意,正确

    佛教禁忌:抄写佛经有哪些禁忌,你了解几个?抄写佛经,比读诵佛经的功效更大!抄经就是写经,也就是书写经文。抄经就是用最虔诚、最恭敬的心把佛陀说的法,一个字一个字地抄写下来。佛经里说:“书写经之一行半句,能够成就大愿。”这即说明抄经功德之殊胜!所以,圣严法师明确强调:“抄写一遍,胜过阅读十遍。”如何抄写

  • 史记记录的是什么时期的历史(史记记载的是哪一段历史)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时期,记载,记录,什么,史记

    《史记》中为何没有记录兵马俑,事实上,司马迁提笔也有三不写。秦始皇陵兵马俑被誉为是“世界第八大奇迹”,令世界人民为之惊叹。然而,如此巨大规模的陵墓形式,为何没有被史学家司马迁记录呢?原来,司马迁不是没有记载,而是不屑于记载此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在我国历史学中,有一本书的地位不可撼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