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秦惠文王嬴驷的庶长子赢华简介(嬴华最后下场凄凉)

秦惠文王嬴驷的庶长子赢华简介(嬴华最后下场凄凉)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139 更新时间:2023/12/18 9:42:33

《芈月传》嬴华:他下场凄凉,深爱他的母亲难辞其咎。

嬴华,是秦惠嬴驷的庶长子,要比其他兄弟都大。

作为长子,嬴华很得到嬴驷的看重,他也有这个能力与品德让嬴驷看重。

在个人能力上,他战功赫赫,为国家社稷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朝堂上也得到了一批支持者,作为公子,他对得起自己的身份;在品德上,嬴华其实也不赖。

作为儿子,嬴华很孝顺,无论母亲魏琰做错了什么事情,他都会努力帮助母亲渡过危机,为了给她求情彻夜长跪在秦王殿前。

如果母亲反对一件事情的话,比如不让他求娶芈月,他虽然于心不甘,但是不会忤逆母亲的意思。

作为兄长,他其实挺仗义的,当嬴荡欺负弟弟的时候,他不顾忌嬴荡嫡公子的身份,直接出手教训。

嬴华喜欢过芈月,动了娶她为妻的念头,当魏琰逼迫芈月嫁给一个士兵的时候,嬴华为她求情,吐露了自己的心思。

可是,魏琰看出了嬴驷对芈月的不一般心思,害怕嬴华得罪父王,拒绝了他的要求。

让嬴华没想到的是,有朝一日,他会与芈月兵戎相见,并死在了对方的手里。嬴华下场很凄凉,不但没当上秦王,而且身首异处,背负的是谋反的罪名,他的母亲魏琰下场也不好。

其实,他下场凄凉,深爱他的母亲魏琰难辞其咎。如果魏琰没有那么贪心,没有那么拎不清,嬴华没有那么愚孝,他们母子要想过上好日子,不难。

01.儿子当不成秦王,魏琰占了很大因素。

嬴华作为长子,要能力有能力,要人品有人品,在朝中也有一定的名望,对待这个有出息的长子,秦王嬴驷实际上是喜欢的,是看重的。

他之所以不愿意立嬴华为太子,不仅是因为他不是嫡子,主要是因为他有一个拎不清的母亲魏琰。

魏琰有多么拎不清?她不仅心思歹毒,多次下手谋害芈月芈姝等人,在后宫惹是生非,而且偏袒母国。

铜符节事件曝光后,芈月曾经说过,魏琰只不过是这场事件中一颗小小的棋子,真正的主使是魏国。

魏国希望自家的公主成为王后,希望自家的外孙当上秦国的大王,给他们带来利益,自然会千方百计阻挠秦国的公主嫁过来,一旦成功,还能让秦楚两国打起来。

当时,魏琰是这么回答芈月的:“作为一个出嫁女,不都是母国的一颗棋子吗?”

的确,这是后宫许多女人的想法,只因她们与母国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如果母国弱小,她们在后宫的地位就岌岌可危,母国强大,君王哪怕是出于利益考量也会多看她们几眼。

魏琰是这么想的,一心一意为魏国谋利益,芈姝是这么想的,时时刻刻记得自己是楚国公主。

可是,作为一个男人,嬴驷要的不是时时刻刻惦记着母国的女人,而是与他一心一意、支持他一统天下雄心的女人。

对待那些不顾秦国利益偏袒母国的女人,他会毫不留情,很快厌恶她们。芈姝为楚国求情,被其厌恶;魏琰也不例外。

芈姝为了秦楚交战的事情嬴驷求情,被嬴驷软禁,芈月去解围的时候,嬴驷说出了自己对女人的要求:

“若那女子想做婆家的好媳妇,就该一心帮着婆家。若她想做娘家的好女儿,那就休婚,回娘家去吧!”

人都是趋利的,在利益的面前首先考虑的都是自己。无论男人有多么爱一个女人,都不会接受她不顾婆家的利益偏袒娘家人。

女人在经营婚姻的时候,要处理好与娘家之间的利益关系,尽可能别把两个家庭的经济利益搅到了一块,更不要做扶弟魔或者不断地拿娘家的钱帮扶婆家。

无论你把钱借给谁,借的时候容易,要的时候就难上加难。兄弟姐妹之间为了钱都可能反目成仇,更况是夫妻?

有魏琰这个母亲在,嬴驷害怕嬴华当了秦王之后,会牺牲秦国的利益帮扶魏国,这是他绝对无法接受的。

02.嬴华孝顺母亲,过了头。

在《芈月传》里,嬴华十分孝敬母亲,从来没有任何忤逆魏琰的行为。

虽然他喜欢芈月,想要娶她,但是母亲一反对,他就打消了迎娶芈月的念头;

魏琰多次算计芈月芈姝,作恶多端,他只知道为母亲求情,劝说母亲反而被母亲劝说了;

本来,他是不想争储位的,想顺其自然,却在魏琰一次又一次地劝说下走上了这条路,最终惨败。

如果嬴华有自己的底线,坚持自己的道路,敢于反驳母亲的观点,也许他跟魏琰就能有个好下场。只要他不起别的心思,凭借他的军功,得到一块好的封地,赡养母亲还是可以做到的。

作为子女,不能对父母的要求完全听从,父母有的时候并不了解你,容易给你指错道路,这个时候,你一定要清楚自己有几斤几两,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标签: 赢华秦惠文嬴华王嬴驷简介长子凄凉最后

更多文章

  • 希伯来文明起源和发展(古希腊与古希伯如何到融为一体的)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希伯,起源,希腊,融为一体,发展,文明,如何

    古希腊与古希伯明明是两个文明,如何从“劲敌”到融为一体的?在欧洲大陆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古希腊与古希伯来两大文明,在这两大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它们曾是水火不容的劲敌。然而随着文化与历史的不断发展,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最终却融为一体。从它们的分裂与融合中可以看出欧洲人类的精神需求在不断变化,可以说正是因

  • 母亲节来历的故事或传说(母亲节背后的那些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来历,传说,故事,母亲节,背后,那些

    母亲节背后原来还藏着这么多故事,你值得看一看~众所周知,每年5月第2个星期日是母亲节,这一天孩子们都会用自己的方式来向母亲表达爱意,好些人会选择送花。那如果送花,你会选择什么花呢?相信你会首先想到康乃馨。那为什么大家都会选康乃馨而不是其他花呢?我们先来看看母亲节的由来吧。起初母亲节起源于希腊神话,1

  • 真纳有什么贡献介绍(巴基斯坦斯国父阿里真纳生平事迹)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国父,生平,巴基斯坦斯,阿里真纳,事迹,贡献,介绍,什么

    巴基斯坦斯国父阿里真纳,究竟是“印度分裂者”,还是时代巨匠!穆罕默德·阿里真纳,被称为巴基斯坦的“国父”,这一词意义重大,对于巴基斯坦而言,阿里真纳可谓一国开创者。可实际上,“巴基斯坦”这个国家名称并非真纳所创,他的贡献在于倡导巴基斯坦的独立,并成为该国的最高领导人。历史上,阿里真纳颇具争议,有人说

  • 立夏有什么习俗和讲究(立夏节气的4大传统风俗习惯)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节气,风俗,习俗,传统,讲究,立夏,习惯,什么

    立夏到了,这4个习俗你知道吗?传统文化别忘了,记得讲给孩子听!立夏,进入夏季的第一个节气,代表着要和春天挥手告别,夏天正式登场。早上给孩子煮了几个鸡蛋,告诉他是“立夏蛋”,又准备了一些五颜六色的食材,准备给家人做“立夏饭”,孩子比较好奇,问立夏还有什么好玩的事情。整理了一下4个关于立夏的习俗,希望大

  • 水浒传邓飞人物简介及事迹(关于邓飞特点的故事情节)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飞人物,邓飞,事迹,简介,情节,特点,故事,关于,水浒传

    火眼狻猊邓飞—有让人之贤,有仗义救人之德,最终死于救人!在《水浒传》梁山一百零八将中,有一位出场不多、排在地煞星之列的人物,他有让位之贤、屡次仗义救人,最后却又死于救人,他就是邓飞,也算是一个仗义的人物。他在梁山总排名第四十九位,上应地阖星,为马军小彪将兼远探出哨头领。邓飞,绰号火眼狻猊,他原和孟康

  • 军统是好的还是坏的(历史上真实的军统是什么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军统,历史,真实,什么样,还是

    在部分反映近代史的影视作品中,军统作为绝密的谍报机关,勾心斗角、刀尖舔血,给人留下了危险神秘的印象,亦有人津津乐道各种军统特工出生入死的“传奇”。在一些歪曲解读的影响下,一些洗白军统的言论也时有耳闻。军统,到底是个怎样的存在?“军统”全称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是国民党两个主要特务组织之

  • 月亮与六便士原文摘录和赏析(人性与爱情精辟的6条金句)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金句,原文,摘录,赏析,月亮,人性,精辟,爱情,便士

    《月亮与六便士》:关于人性与爱情最精辟的6条金句,附个人解读。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故事本身,我最先想到的是这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没错,这是一个中年男人孤独的追梦之旅。可是,如果你把它当作一本文艺小清新风格的著作,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这旅行一点也不浪漫,事实上它很苦很艰难。有“故事圣手”之称的毒舌

  • 杨洋演技评价怎么样(杨洋演技什么水平有进步吗)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杨洋演,水平,演技,进步,评价,怎么样,什么

    从《武动乾坤》到《且试天下》,杨洋贡献了毁容般的演技。作为鹅的会员,橘子从昨天到今天都连续追了《且试天下》,现在来看这部剧怎么说呢,剧情还行,仿佛剧中每一个细节都是伏笔,很有看头。男主除了要跟兄弟斗,还要跟王后斗,就目前来看,除了江山还要美人,目前来看,男主有两个情敌,所以说,看着还行!选择看这部剧

  • 古诗词中含酒的诗句大全(带有酒字的经典诗词名句)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酒字,古诗词,名句,诗句,经典,大全,带有

    古诗词里的美酒,醉了俗身,醒了初心!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唐寅《桃花庵歌》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苏轼《望江南》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刘过《唐多令》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欧阳修《浪淘沙》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

  • 子夜秋歌李白古诗翻译(子夜秋歌全诗表达的诗意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秋歌,古诗,全诗,诗意,赏析,翻译,李白,子夜,表达

    盛世深怀,赏读李白子夜吴歌秋歌,长安一片月,总是玉关情!李白的子夜吴歌秋歌,百读不厌,应该写在什么时候?”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子夜吴歌秋歌》唐朝·李白李白这首诗作在什么时候?没有资料记录。但是从这一组用《子夜吴歌》命名的作品,写了春夏秋冬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