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诗的开端?
鸦片战争爆发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形势里,近代启蒙思想家龚自珍以其特有的敏感和蹊径独辟的诗歌,揭示清王朝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危机,呼号变革,期望能对腐朽现实实行“劲改革”的人才的兴起,揭开了近代进步诗歌潮流的序幕,也为近代诗歌与现实政治密切结合奠定了基础。
中国近代报纸开端的标志?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简称《察世俗》)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家近代化报刊,揭开了近代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的第一页。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创刊。米怜为主编,署名博爱者。该报为中文月刊,以“阐发基督都义为根本要务”为宗旨,是一份宗教宣传性质的期刊。
它把宣传“神理”放在首要地位,大部分篇幅用来发表介绍教义和《圣经》的文章;宣传伦理道德;介绍各国情况;还刊载天文地理知识文章,发表了了些诗歌,寓言类作品以及“告贴”(告示广告)。它采用略带丈言成分的白话文写作。体载多样。(1821年因米怜病重而停刊)。《察世俗》中的中文近代报刊上的新闻之:①早的预告性新闻《月食》;②早的广告《告贴》;③早的新闻图画。1815年,标志着中国近代报刊开始。
中国近代科技的开端时间?
近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第一个阶段,公元1400年以前,中国科技胜于欧洲,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列举了两个例子。
一是明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的记载和1962年的考古发现,都证明当时中国造船技术之高,是当时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都比不
二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人类的历史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这一点是借英国大哲学家培根的口说出来的。培根本人是一位成就卓越的数学家和哲学家,对欧洲近代以来科学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引用他的话使文章更有说
可以说,1400年以前中国的技术超过了西方,在历史学界和科学界都是公认
因此,作者指出,当时科技交流的方向无论海路还是陆路,都是从亚洲传到欧洲。
第二个阶段,1400年到1600年,在这两百年间,中国历史停滞不前,而欧洲却经历了文艺复兴的洗礼,在各个领域飞速向前发展。
文艺复兴是欧洲历史上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也是人类历史变革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新兴的资产阶级以世俗的形式向封建阶级的思想文化体系发动了一场大的冲击,人类的创造性得到前所未有的发挥,出现了一大批科学和思想文化巨人,哲学、教育、文学、艺术、天文学、数学等各个领域都呈现出崭新的局面。
而这时的中国,却在封建的大一统和墨守成规中裹足不前。对这一论点,作者同样以事实为证。
一个是明朝皇帝请一些传教士从澳门把造火炮的技术引到中国来,二是《几何原理》被翻译到中国,对中国科技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这些事例表明,当时的中国已经远远落在西方后面了。
第三个阶段,1840年鸦片战争到1950年,这是中国人在落后挨打的困境中,被迫接受西方科技的时期。
中国近代史开端的争议?
国内的主流史家一般认为近代史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所以应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开端。
西方和日本史学界一般认为宋代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应以宋代为开端。
西方、日本、中国一小部分学者认为明朝中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应以明代为开端。
后两种看法都以资本主义的出现作为近代史的开端,与中国史学界划分世界近代史的方法一致
中国近代史开端考试重点?
在政治上,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念,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从鸦片战争开始,因为鸦片战争使我国的国家性质、社会基本矛盾、革命任务都发生了相应变化。但史学界对于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众说纷纭,如有人认为中国近代史开始于葡萄牙人登陆澳门湾、也有人认为开始于洋务运动时期等。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推行了新文化运动,进一步促进了反封建思想的发展;开创了中国文学新的历史时期,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产生了颇为重要的作用。
中国近代史开端考研重点?
中国近代史开端史学界认为1840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理由一,1840年以前,中国属于完全封建社会,社会矛盾是清政府与全国人民之间的矛盾。
二,鸦片战争后,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矛盾变成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近代史即帝国主义侵华的历史,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论题?
鸦片战争的影响.1840年--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性的鸦片战争,并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贸易主权和关税主权.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和结尾?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1840年鸦片战争,结尾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这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国近代史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中国近代史开端和中国近代史的意义?
开端:1840年鸦片战争
意义:动摇了封建王朝的统治;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阶级矛盾日益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