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个历史节?
1、春节
春节历史悠久,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人们常说但是过大年、过年就是这一天。现在春节时间狭义农历正月初一,广义农历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
2、元宵节
元宵节又称灯节、小正月、上元节等,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自古以来元宵节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因此人们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3、龙抬头
龙抬头又称春耕节、春龙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二月二日。“龙”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岁仲春卯月(斗指正东)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
4、社日节(土地诞)
社日节又称土地诞,为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是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社日分为春社和秋社。古时代的社日节期依据干支历法来定,后来因历法变动改用阴历定节期。社日节我国民间习俗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报土地神。
5、上巳节
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是汉民族的传统节日,上巳节的历史由来已久,在上古时代上巳已成为大规模的民俗节日。此外这个节日在汉代以前时间是在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
6、寒食节
寒食节又叫“禁烟节”、“冷节”、“百五节”,是旧俗中流行于我国北方的一个节日,时间是在清明节前1-2天,在古代日期并不固定,有说在清明节前一天,也有另一种说法是清明前两天,现在大多和清明节过。
7、清明节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是我国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其习俗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的优良传统。此外,清明节的时间为公历(阳历)4月5日前后。
8、端午节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龙舟节等,汉代前为干支历午月午日,汉代后演变为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有着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与春节一样,其习俗蕴含着祈福、消灾等文化内涵,寄托了人们一种迎祥纳福、辟邪除灾的美好愿望。
9、七夕节
七夕节又被人们称为七姐节、乞巧节等,时间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为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上举行,所以起名叫“七夕”。
10、中元节
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时间为农历七月十五。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
11、中秋节
中秋节,又称仲秋节、拜月节、团圆节等,时间为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
12、重阳节
重阳节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祭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
13、寒衣节
寒衣节又称“十月朝”、“鬼头日”等,时间为阴历十月初一。我国北方地区将寒衣节与每年春季的清明节、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合称为中国的三大“鬼节”。寒衣节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不少北方人会在这一天祭扫,纪念仙逝亲人。
14、冬至
冬至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时间为十二月二十二日左右;在中国南方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15、腊八节
腊八节经过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俗称“腊八”,节期在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这个节日的习俗主要是“喝腊八粥”。
16、小年
因为由于各地风俗“小年”的日子也会有差异同,清朝前期和中期,祭灶一直是腊月二十四,而且至少到乾隆时期,都是腊月二十四祭祀;此外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扫尘、祭灶等。
17、除夕
除夕又被人们称为大年三十,在除夕当日,家家户户忙忙碌碌或清扫庭舍,除旧布新,张灯结彩,而且有贴年红、年夜饭、压岁钱、辞岁、守岁等习俗。
中国历史第一个戏剧?
中国历史第了一个戏剧是京剧定军山
中国历史第一个港口?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港口是广州港。
广州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城,是古代的“海上丝绸”的起点,是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广州是历史文化名城,从秦朝开始,广州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的行政中心。
广州一直是华南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是广府文化的辐射中心。从3世纪30年代起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唐宋时期成为中国第一大港,是世界著名的东方港市。明清时期是中国唯一的对外贸易大港,世界上唯一的2000多年长盛不衰的大港。
中国历史第一个平等教育?
我国最早提出教育平等思想的是孔子,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提出了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这是我国教育平等的最早言论。
2、孔子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1)有教无类:让平民子弟也能接受教育,促进社会发展。
(2)因材施教:因各人各种不同的性格,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增强教学效果。
(3)三人行,必有吾师焉:只有虚心向别人请教,才能不断完善自己。
(4)勤于思考:只有勤学善问,才能得到知识。
中国历史第一个木版年画?
木版年画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艺术形式,木版年画有大大小小几十个产地,其中著名的有:重庆梁平、天津杨柳青、河北武强、山东潍坊、苏州桃花坞、河南朱仙镇、四川绵竹等地。清末民初年间,年画的使用地区覆盖了除西藏以外的全国各地,包括台湾在内。相传中国之年画,始于唐代。沿至宋代才普遍流行,但仍以张贴门神为多,故年画可以包括门神在内。
中国历史第一个太后是谁?
芈月是秦国宣太后。因为之前都称王后,芈月自认为功绩过大,宜称太岁之子的之后,称太后。类似秦始皇自认为功绩过大,不宜称大王,应称皇帝,凌驾于大王之上。
宣太后,出身楚国,为秦国相穰侯魏冉之异父姊、后为秦惠文王妃,生子秦昭襄王。宣太后起初是惠文王的妃子,称芈八子。惠文王死后,由惠文王后所生的秦武王即位。武王在位三年薨逝,由武王之弟、也就是芈八子所生的公子则即位,即秦昭襄王,芈八子因此成为王太后,从此开始了长达四十一年的临朝称制。秦昭襄王四十一年(前266年),秦昭襄王任用范雎为相,驱逐宣太后的异父弟魏冉及其党,宣太后始失势,甚至被范雎废去王太后之位,次年(前265年)十月,宣太后逝世,葬于芷阳郦山,谥号宣。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制度?
禅让制。中国上古五帝时代产生中国领导人的制度。在实行“禅让”制度之前,即在“三皇时代”实行的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血统继位制,国家最高领导人在风姓家族中产生。五帝时代是所谓“公天下”时代,实行一种“拟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以产生国家领导人的制度,这是一种非血统的或称“拟血统”的王位继承制。
黄帝姬姓,禅位于嬴姓少昊;少昊禅位于黄帝的孙子颛顼;颛顼先传位于嫡长子(称“孺帝”);孺帝早夭;帝位由颛顼族子喾继承,帝喾是黄帝的曾孙;帝喾传位于儿子帝挚;帝挚禅位于异母弟伊祁姓的尧;帝尧禅位于姚姓的舜;帝舜禅位于姒姓的禹。
中国第一个单细胞克隆猴子历史意义?
动物克隆的李宁院士是克隆牛的领军人物。但灵长类动物一直没有成功的先例,所以中科院神经所克隆猴的诞生则是世界首创,所以创新性不言而喻。
中国第一个文化有多少年历史?
中国第一个文化是商文化,甲骨文代表,有600多年历史?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游戏?
郑和发明了麻将,郑和是伟大的航海家,他七下西洋,完成了航海史上的壮举。长年累月在船上,就比较无聊和苦闷。而且,郑和带的人员又比较多,达数万人,低落的情绪很容易感染。
船上没有娱乐设施,刚开始,官兵们只能掷骰子赌博,作为消遣。
这种方式,比较简单易操作。但是时间长了,士兵们就会感觉厌倦无聊。
为了稳定军心,于是郑和发明了一种新的娱乐方式,即麻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