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圈六个国家?
儒家文化圈主要包括中国、朝鲜、韩国、日本、越南和新加坡等六个国家和地区。
儒家文化圈是指以儒家的基本价值观念作为社会伦理基础的国家和地区就。
中国在西汉时期,汉武帝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从此以后直到清代,儒学是古代中国的主流文化。儒学传入朝鲜后,逐渐盛行开来。大约在1600年前的朝鲜三国时代,朝鲜就开始举行祭祀孔子的释奠,并一直延续至今。韩国不仅拥有儒教学会、儒教文化研究所等机构,而且在一些大学里还设有专门研究儒学的学科。
韩国努力挖掘儒教的精髓,把儒家文化运用到现代生活之中。儒学传入日本后,逐渐融入日本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情感及生活方式之中,成为日本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儒家的“义利之辨”成为日本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的道德支柱;儒家的“忠孝”观念为近代日本的国家和企业服务等等。
儒学在秦汉时期即已传入越南。此后儒学在越南继续传播。在越南的陈朝,儒学在文化领域发展到主导地位。儒学在越南的长期流传,使越南的社会文化和道德伦理等深受儒学影响。
东亚儒家文化圈的形成
东亚儒家文化圈形成的时间和过程都非常缓慢而且是有变化的,具体来说,东亚儒家文化圈基本是随着中国的崛起而崛起,初步形成于东周时期,当时的儒家文化并不像后来那么强势,但是以礼乐春悉顷,文字,诸夏为代表的文化体系已经初步确立了,随着战国诸侯的扩张而扩张(秦往西南入蜀,楚往东南入湖南,燕往东北入朝鲜等).而儒家在东亚建立核心帝国和朝贡体系的时间是在汉初,随着帝国的扩张,这个时候的儒家文化圈由朝贡体系初步正式确立,基本囊括中亚东部、朝鲜、东北、日本、越南南部和缅甸部分地区,是儒家文化的第一次大扩张.之后随着两汉的衰落,胡虏的入侵和南北朝的开始,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汉文化遭受了第一次浩劫.这时候的儒家文化圈随着国家(南朝汉族政权)的衰败而衰败,并一度受到佛教的排挤,生存困难.而长期统治北方的鲜卑政权实行异族压迫统治和去汉化(没有成功是因为客观条件不允许)打击排挤汉文化的发展,直到隋朝的建立.
隋唐时期是儒家文化的第二次大扩张,也是儒家文明辐射范围发展最壮大的时期,这一时期随着隋唐的武功和文化发展,儒家文化圈囊获整个中亚,一度到达西亚东部,向东到达日本,向北到达东北亚地区,向南到达中南半岛.辐射当时已知的多半个地球的土地和人口.但是需要注意这个时候的儒家陆旦文化还是幼稚阶段,在很多地方不被民众和上层人士普遍接受,但是唐朝的强势弥补了这一缺陷.
隋唐之后,因为两宋在西北和幽燕地区的失败儒家文化圈基本被压缩在东亚和南亚的少部分地区,不过这一时期的儒家文化开始逐渐成熟,而且对东亚各国的影响反而加强了,在儒家思想和文明信仰的形成上,两宋时期是继春秋战国之后,第二个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儒家文化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使得儒家摆脱了过去随着政权兴衰而更替强弱的窘境.儒家逐渐脱离于政治体制之外而存在(这一进程后来被满清所打断).
儒家文化最后的一次扩张是在明朝,随着明朝的建立和两百年来对儒家信仰不断的完善,明帝国利用强大的舰队和海外贸易建立了横跨亚非的巨大朝贡帝国,并随着扩张和移民,将儒家文化推广到了整个东亚,东南亚,北亚和南亚部分地区,并维持了百多年的时间,以明前期(永乐,仁宣)和明中后期(万历中兴前后)最为强盛.这个影响一直持续了两个多世纪.在满清闭关锁国和英国人到来之前,无人能撼动帝国在东亚和南亚的霸主和思想统治地位.
之后的是就不说了,满清除了困住读书人的手脚外没有对儒家文化的发展做出实质性的贡献,倒是日本和新加坡,在儒家心学的基础上提出变革思想,虽然扒陆有些问题上他们做的很过分,而变革的过程中也受到西方文化很大的冲击,但是至少对儒家文化能否适应现代世界给了我们一个直接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