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诸葛亮的陵墓,至今1700年却无人敢盗,与墓旁的大树有何关系?

诸葛亮的陵墓,至今1700年却无人敢盗,与墓旁的大树有何关系?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晴天 访问量:3581 更新时间:2024/1/17 9:18:47

诸葛亮的陵墓,至今1700年却无人敢盗,与墓旁的大树有何关系?

在民间传说里,诸葛亮陵墓旁的这棵大树其实是他的妻子黄阿丑幻化而成,她的妻子在这1700多年里一直为自己的夫君遮风挡雨。

诸葛亮本人是三国时期最有名的丞相,他也是三国这段历史中非常重要的历史人物,诸葛亮将自己的一身都奉献了刘备所创下的蜀汉,他直到死之前都在为蜀汉的大业所拼搏,可以说,诸葛亮的存在是蜀汉中兴了几十年的保证。

诸葛亮在刘备的时期得到了足够的信任,虽然后来继位的刘禅对诸葛亮没有那么信任,但是在诸葛亮死后,后主刘禅对诸葛亮还是很不错的,诸葛亮被安排葬在了定军山下,到如今,诸葛亮的坟墓也已经成为了全国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很多人都好奇为什么诸葛亮的墓这么久了都没有盗墓贼前来光顾,其实从很早开始盗墓逭飧鲋耙稻痛嬖诹耍只不过这些盗墓贼也是一群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他们对于这种在历史上都赫赫有名的诸葛丞相还是非常敬重的,他们对诸葛亮的墓地并不敢冒犯。

在诸葛亮的墓地旁一直有一棵大树屹立不倒,在世人看来,这棵大树就是诸葛亮妻子的化身,一个女人都愿意为诸葛亮守护千年,那么世人还有什么理由去破坏他们之间的这份守护呢?其次在世人看来,诸葛亮是一个极其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很多人都知道诸葛亮精通奇门遁甲,他的墓地里难免有一些机关存在,在加上诸葛亮本人并没有什么值钱的陪葬品,他的墓地也就至今无人前去光顾了。

有关系,,有传言说这棵树就是诸葛亮的妻子黄阿丑化成了。

因为民间传说,墓旁的大树是诸葛亮的妻子变的,所以很多人不敢盗墓。

诸葛亮被称为第一谋士也是有道理的,他生前就知道有人会打扰他的陵墓,所以布置了很多陷阱。

有许多人都说诸葛亮旁边的大树是他妻子变的,不过我觉得应该是有守灵人守着他的坟墓。

西湖是否成了古代名人公墓?为什么?

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和古代墓葬风水学有关系;二是古代西湖就是郊区,古代杭州城不大,因此作为郊区的西湖自然就是古人选墓地的一个去处了。三是和杭州周边的地理环境有相关。另外还要再说明一点西湖边不仅仅是古代名人喜欢葬在那边,还有许多平民也葬在那边。熟悉杭州的人可能会知道,周末去玉皇山以及西湖边周边的几座名山那边爬山会看到许多无人的墓碑都说不上年代,说明先人还是喜欢死后葬在西湖边的。

古代墓葬风水学因此,在我们古代墓地讲究的是这种阴阳之气,再由气不断地转化为云、雷、雨等表象才是吉壤,会保佑子孙后代人丁兴旺,平安健康等。再说的通俗一点就,古人选墓地时最佳的风水格局是后面有山,前面有水,两边有小山拱护。这样才能聚气,因为后山主有靠山,人丁兴旺。前面有水主财源茂盛,左右拱护,山环水抱,主得神鬼、贵人之助,这就是大吉之地。而西湖边有类似这样的地形,会造成许多古人选墓地的选择(不仅仅是名人)。

由于古代西湖就类似现在的郊区这些城门大概是范围是什么概念呢?就是大概现在的杭州上城区和下城区范围内,而且比今天的上城区和下城区范围都要小。因此可想而知,古代杭州城范围并不大。出了这些门就都是郊区了,而且西湖是最近的郊区,往远了去就要到灵隐寺、九溪那边了。因此对于古人来人,死了人葬在郊区也是很正常的,再加上当时西湖也类似和今天一样是一个风景美丽休闲的地方,因此有古代名人葬在这边也就不稀奇了。

和杭州周边的地理环境相关看一下杭州地图,杭州边上有山的地方除了相对比较远的半山之外就只剩下西湖这一带有山了,

综上来看,古代名人喜欢选择西湖边作为百年之后的场所,一是看风水;二是看远近;三是看地理。而且不光是名人,生活在杭州城内古人在喜欢将西湖边的名山选择自己的百年之地。

最后再说一下西湖边有哪些名人的墓呢?分别有于谦墓、岳飞墓、牛皋墓、武松墓、苏小小墓、秋瑾墓、盖叫天墓、林和靖墓、章太炎墓、张宪墓、岳云墓、张苍水墓。有喜欢旅游的小伙伴们到了杭州,在西湖边游玩的时候,请不要忘记去凭吊一下古人,瞻仰他们的英雄事迹(像于谦、岳飞、张苍水、秋瑾等)。

西湖是江南一大景点,也是文人雅士最愿意聚集的地方。

其实既可以说是名人成就了西湖,也可以说是西湖成就了名人,这就跟知名学府一样,一方面是学府成就了学生,另一方面则是学生成就了学府,不知道大家能不能转过这个弯来?

在唐代就有著名诗人白居易留下了诗词:

在西湖边上有着白素贞跟许仙的偶遇,有着济公活佛走过的痕迹,也有着梁山泊与祝英台的爱情绝唱,总之各种名人典故和传说构成了整个西湖文化。

也正因为如此,西湖边上也坐落着很多的墓。

比如比较知名的有于谦墓,武松墓,苏小小墓,秋瑾墓等等。

但是这些墓是不是就是他们的呢?

这个问题是存在疑问的,至少我们可以推断的武松墓就不是我们传统理解上的武松,这里的武松墓只是提到他是宋代义士,据传说是这样的:

武松一身武艺,被杭州知府高权招进府内,成为了一名都头,但是后来由于高权得罪了权贵,被贬。武松也受到牵连,后来继任的知府是一个奸臣,外号叫“蔡虎”是蔡京的儿子,飞扬跋扈,糟蹋人民,最后惹得人民怨声载道。

后来,武松挺身而出,为民除害,捅死了蔡虎,后来被捕入狱,惨死狱中。

人民感谢他为民除害,于是在西湖边立了墓碑:

当然,我们现在看到的墓已经是新修的了,按照史料记载,最早的墓也是修建于1924年,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墓绝不是宋代时候修的了。

比如于谦墓也是后来修的,原先的早就没了!

我认为,西湖边上这么多名人墓,可能是名人效应,也就是当地人民为了某种信仰或者是拉动旅游业而做的一些刻意行为。

比如曾经轰动一时的曹操墓,不就出来好几处吗?

大家都在争!

至于西湖边上为什么名人墓多,我觉得中国历史上名人太多了,只不过杭州西湖比较知名而已,不仅仅现在有名,过去也非常有名,那时候能葬在西湖边上还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作为一名在杭州住了很久的新杭州人,其实有时候去西湖边上的山上转转,到处都能看到墓碑,或许那时的人们都喜欢死后葬在这里吧!

毕竟杭州还曾经作为首都存在过,名人自然不在少数!

杭州的西湖,不仅是浙江,也是江南的一颗明珠,天下西湖三十六,最美最靓数杭州。是西湖明亮的风光涤荡着名人的品性,是名人响亮的名字提高了西湖的知名度。“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饔暌嗥妗S盐骱任髯樱迸ㄗ芟嘁恕薄O人狄凰滴骱叩拿四拱伞

北山街。从断桥开始一直往北,依次是孙惟信墓,陈文龙墓,岳王(即岳飞)墓;

孤山。林和靖(即林逋)墓,秋瑾墓;

西泠桥。苏小小墓;

鸡笼山。这里设有文化名人墓地,包括苏曼殊墓,林墓,徐自华墓,马东林墓,史量才墓等;

龙井、南天竺一带。这里设有辛亥革命烈士陵园,徐锡麟墓,陈伯平墓,马赛汉墓,陶成章墓等;

南山公墓。有黄宾虹墓,马寅初墓都锦生墓,沈干成墓等。

虎跑梦泉。有李叔同墓;

烟霞洞。有刘师复墓,胡明复墓;

半山安贤园。有司徒雷登墓,张闻天墓,吴寅墓;

灵隐。有刘大白墓,瞿鸿S墓;

三台山。有于谦墓,俞曲园墓,陈夔龙墓。

名人爱名湖,名湖聚名人。缘水映山山映水,因人传地地传人。山水跟人的性格是相通的,名人汇名湖,相得益彰。

环绕着西湖,散落着大量的名人墓地。比如西湖的南面有张苍水墓、章太炎夫妇墓。西面有于谦墓、俞樾墓、盖叫天墓。北面有林和靖墓、岳飞墓、秋瑾墓、苏小小墓等。

这些不同时代、不同身份、不同性别的墓葬,与美丽的西湖山水相互衬托,成为西湖超越自然景观,兼容人文内涵的重要元素。清代大诗人袁枚在一首《谒岳王墓》中,就曾写道: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

诗人在这首诗里表达的意思是:西湖正因为有岳飞、于谦这样的历史人物长眠在青山绿水间,才更让世人所器重。

事实上,西湖原本就是位于杭州城西面的山地,历史上很自然就成为这座城市居民去世后,选择安葬的地方。因此,虽然西湖边处处有名人的墓地,而且西湖周边确实也有当代的公墓存在,但也不代表西湖自古就是名人公墓所在地。

应该说更多的是历史选择了这些人,让他们长眠在西湖的山水之间,彰显着中华核心文化的无限生命力。

天水一色的西湖,凭借自己独特的魅力与深厚的底蕴,吸引了大量的文人墨客来此赋诗作画。山水相间的优美诗境,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将此作为身体和心灵安放的最佳场所。当然古人也不例外,这一点从环绕西湖周边的一座座古墓就可以看出来。那西湖是否成了古代名人的公墓?

其实不然,虽然西湖周边的古墓很多,但是还不能称之为“公墓”。而且,现在的人也都有将自己的墓地选在西湖周围的。

我们只能说,是人们选择了西湖作为最后的安息之地,而不能说西湖就是古人甚至现代人的墓地。

西湖周边有哪些古墓?

细细数来,西湖周边的古墓着实不少。分别有于谦墓、岳飞墓、武松墓、苏小小墓、秋瑾墓、林和靖墓、章太炎墓、张苍水墓等。

说到这里,相信大家也听过“西湖三杰”的名号,指的分别就是岳飞、于谦、张苍水。

相信家喻户晓的还是我们的民族英雄岳飞。其实岳飞并非是杭州人,而是河南人。一个人死后一般都会葬在自己的家乡,但是岳飞因为是南宋的抗金将领。

当时南宋是以临安为首都,也就是现在的杭州,而且他被遇害致死之后,被当时的狱卒隗顺冒死背着岳飞的遗体逃出了临安城,穿越过城墙,寥寥地葬在了钱塘江门外的九曲丛祠旁。

后宋孝宗为岳飞昭雪,还全国悬赏求岳飞的遗体。之后被宋孝宗葬在了栖霞岭下,现今就是岳飞墓的所在地。

后来,明英宗在位时,将“褒忠衍福禅寺”改名为岳王庙,并且赐了一块匾额,名“忠烈”。

民国时期又对岳飞墓进行了一次修复整顿。之后开放岳王庙,作为浙江省的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

而这个“王”的称呼是在嘉泰四年时,岳飞被朝廷追封为鄂王。出现大量墓地的原因是什么?

1、古人选择墓地的风水学古代人选择墓地,方向很重要。背靠山,面临水,两侧还有小山丘,这便是俗称的“风水学”。(也叫“前有照,后有靠”)

墓地选址选的好,自家的子子孙孙都会得到庇佑,还会人丁兴旺,事业有成,好一点的话也有可能做官,飞黄腾达。

但是如果选的不好,则会给今后的子孙带来灾难和不幸,断绝香火都是有可能的。(风水玄学文化)

2、西湖的地理环境与风水学相契合西湖的水,则是说不尽的好处,说到山,那还真的是拿得出手。

著名的有玉皇山、龙井山、南屏山、凤凰山、灵隐山、仙姑山、栖霞岭、宝石山等。

山水相间,相得益彰,再结合着古代墓地的风水学,这里是再适合不过的地方了。

虽然说岳飞的坟墓当初被草草了事,遗落在这里,没能回到家乡。但是就现如今这样的选址来看,也是冥冥注定、有意而为。

3、西湖在古代时的地理位置墓地一般选址都会在郊区,一是因为墓地的修建需要占领较大的空地,而郊区修建就十分合适,也不会妨碍人们城市中心的活动空间。

二是因为郊区离城市有一段的距离,安静的环境有利于去世的人“长眠”(虽是封建迷信之说,但有吉祥之意)。

三是因为在郊区一般更容易找到符合“风水学”要求的地方。因为地势平坦的地方更利于人们修建房屋来居住,而阴宅则不同。

杭州城在古代时期,并没有现在这么大。当时的西湖就是在郊区的位置,而且还是离市区最近的郊区,不然就要去更远一点的地方了。

那样的话,家族祭祀的时候,会花费很长的时间。就这样,人们就选择了最近的西湖。

4、自身难掩的魅力吸引无数人一个人在世时,来到西湖,便已觉得这里是人间仙境。横斜的疏影、清浅的湖水、暗香浮动、落月黄昏。

这样的意境怕是想要在此处度过一生。因而才会有如此多的他乡之人,停留此处。

西湖的美,美不胜收,静谧幽雅,而这一座座墓碑,则像是一个个故事,为静的西湖,添一丝动的气息。

西湖美色独步天下,阴晴雨雪,风情各异。谁不想百年之后长眠于此。所以,自古以来,世人纷纷安葬于此。而名声显赫或者有故事的名人有以下几位。

首屈一指的当然是在西湖北边,栖霞岭下的岳王庙,南宋抗金名将千古冤屈的岳飞元帅,由于政治原因,在风波亭赐毒酒(而其子岳云被斩首)。死后,岳飞长眠于此,后来,岳飞的后人为其明冤,当然也是政治宣传的需要,在岳飞的墓地边扩建,并且勒令秦桧夫妇五花大绑长跪于此谢罪。

西湖北湖有座小巧的拱桥,取名西泠桥,西泠印社就在它附近。而桥堍有个半圆拱形的坟墓,上盖一座精巧的慕才亭。此处是为了纪念南朝是的一个青楼女子,苏小小,青楼女子必须是才华横溢,与文人大夫有故事才能流芳千古。苏小小也是与一位叫阮郁的京城公子有情愫,公子后来回京后,从此天涯,后来郁郁而终。苏小小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泠松柏下。此时文为她加分不少。

西湖孤山北麓有座尺寸很大的亭,临水而建,取名放鹤亭,是为了纪念北宋隐逸诗人林和靖而建,此公不入仕途,不娶妻妾,手植梅花,放养仙鹤,所谓的梅妻鹤子,被后世不得意的文人所追捧。他的墓地就在放鹤亭旁边,一小堵围墙遮掩处。

苏小小墓不远处还有一处宋义士武松之墓,只能是传说武松在征战方腊后,失去一只胳膊,看破红尘,在杭州某寺庙出家,死后葬在西湖山水间。事实上,历史上并无武松。权当演绎吧。

其他,名人墓地还有不计其数,慢慢找寻吧。

杭州西湖确实有很多古代名人的墓地,像岳飞墓、于谦墓、苏小小墓、武松墓等,但要据此说西湖成了名人公墓,个人觉得这是耸人听闻。相反,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公墓,西湖才不再只是简单的山水,更添了人文气息。

西湖,以山水甲天下,自古就吸引了大量名人雅士前来,很多人都像白居易一样“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他们生前留恋这里,死后也想留在这块西子湖畔的风水宝地,于是就有了今天西湖畔扎堆的名人墓地。据一份西湖名人墓葬统计,西湖畔现存的古代、近代名人墓地有120个左右。确实不少。

这些名人墓环绕在西湖畔的各个景区里,埋葬的名人从五代时期的越国到近现代都有,归纳一下这些人的身份,基本可分为历史名人(越国国王、妃子等)、民族英雄(岳飞、于谦等)、古代名人(苏小小、武松等)、古代文化名人(林和靖、冯小青、孙花翁等)、辛亥革命烈士(秋瑾、徐锡麟等)已经一大批近现代文化名人。

(苏小小墓)

这些人,每一个拿出来都有一段故事,像抗金英雄岳飞父子,行者武松、钱塘名妓苏小小、鉴湖女侠秋瑾、自己书写墓碑的章太炎等。如今,他们的墓地在西湖山水之间,山水与人文融为一体,让西湖不再是简单的西湖,也不再只是许仙白娘子的神话传说地,而是充满实实在在的文化内涵。

(武松墓)

西湖的名人墓,曾在特殊年代遭受过一次浩劫,当年有人觉得西湖这么好的山水,边上有这么多墓地煞风景,于是很多墓地都被迁到了郊外。直到八十年代末才逐步迁回来。

(秋瑾墓)

西湖,我去过多次。第一次去,走马观花,专拣那些有名的景点逛,大部分时间看人头。后面再去,开始找一些人文景点,这些地方人相对少,而且除了风景你能看到一些惊喜。个人觉得,名人墓葬文化,已经成了西湖景区很重要的一部分。

西湖的风水好啊,以至于很多名人生前都看中了这里,死后要葬在这里。那它的风水好在哪里?

看风水的都强调要“前有照,后有靠,两边有抱”,古人建阳宅的时候,都会选择靠山面水的地方,后面有山就是有靠山,实则是可以抵挡寒风,又易猎取食物,还可抵御外敌;前面有照是要靠近水,这样容易安排生产灌溉;两边有抱,则是风水学上的左青龙、右白虎,两边山林环抱,可以“藏风聚气为真穴,风吹气散寿丁究”,两边有环抱就能聚气。

其实风水就是人们生活经验的总和,是在人类长期与自然相处中得来更加和谐的经验积累。

而西湖就是人们是的“前有照”,一盆好水让人向往;而在西湖的周边,有孤山、桃桂山、百子尖、石壁山、天竺山、粟山、武林山(又名灵隐山)、美女山、将军山、秦亭山、老和山等,把“后有靠,两边有抱”演绎得淋漓尽致,是一片天然的风水宝地。所以,名人愿意葬在这里,也就顺理成章了。

很久以前,这里有南朝名妓苏小小墓,有南宋“梅妻鹤子”的隐士林和靖墓,有宋代著名行者武松墓,有明朝名臣于谦墓,有一代才子“诗僧”苏曼殊墓,有辛亥志士秋瑾墓,还有张苍水墓、冯小青墓、章太炎墓、陶成章墓、尹维峻墓等等。

1965年,这里已形成死人跟活人抢地方住的问题。浙江省决定,针对孤山、西泠桥一带坟墓,秋瑾墓、苏小小墓、林和靖、徐锡麟墓保留不动,苏堤西头张苍水墓、章太炎墓也没有动,苏曼殊墓、武松墓等十四座则被拆除搬迁。

由此,那些占领西湖周边的墓葬,陆续被搬走,以后也不许再建墓葬了。

杭州西湖确实有很多古代名人的墓地,像岳飞墓、于谦墓、苏小小墓、武松墓等,但要据此说西湖成了名人公墓,个人觉得这是耸人听闻。相反,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公墓,西湖才不再只是简单的山水,更添了人文气息。

西湖是否成了古代名人公墓?为什么?古代墓葬风水学因此,在我们古代墓地讲究的是这种阴阳之气,再由气不断地转化为云、雷、雨等表象才是吉壤,会保佑子孙后代人丁兴旺,平安健康等。再说的通俗一点就,古人选墓地时最佳的风水格局是后面有山,前面有水,两边有小山拱护。这样才能聚气,因为后山主有靠山,人丁兴旺。前面有水主财源茂盛,左右拱护,山环水抱,主得神鬼、贵人之助,这就是大吉之地。而西湖边有类似这样的地形,会造成许多古人选墓地的选择(不仅仅是名人)。

由于古代西湖就类似现在的郊区关于杭州古城在古代有十大城门,有一首民谣是说杭州城门的:

这些城门大概是范围是什么概念呢?就是大概现在的杭州上城区和下城区范围内,而且比今天的上城区和下城区范围都要小。因此可想而知,古代杭州城范围并不大。出了这些门就都是郊区了,而且西湖是最近的郊区,往远了去就要到灵隐寺、九溪那边了。因此对于古人来人,死了人葬在郊区也是很正常的,再加上当时西湖也类似和今天一样是一个风景美丽休闲的地方,因此有古代名人葬在这边也就不稀奇了。

和杭州周边的地理环境相关看一下杭州地图,杭州边上有山的地方除了相对比较远的半山之外就只剩下西湖这一带有山了,

而且西湖这边山还很多,著名的有玉皇山、龙井山、南高峰、大慈山、南屏山、凤凰山、吴山、灵隐山、北高峰、仙姑山、栖霞岭、宝石山等。因此再结合一下古代风水墓地选择的讲究,肯定选最近的西湖边,因为半山就古代而言还是太远。

综上来看,古代名人喜欢选择西湖边作为百年之后的场所,一是看风水;二是看远近;三是看地理。而且不光是名人,生活在杭州城内古人在喜欢将西湖边的名山选择自己的百年之地。

最后再说一下西湖边有哪些名人的墓呢?分别有于谦墓、岳飞墓、牛皋墓、武松墓、苏小小墓、秋瑾墓、盖叫天墓、林和靖墓、章太炎墓、张宪墓、岳云墓、张苍水墓。有喜欢旅游的小伙伴们到了杭州,在西湖边游玩的时候,请不要忘记去凭吊一下古人,瞻仰他们的英雄事迹(像于谦、岳飞、张苍水、秋瑾等)。

环绕着西湖,散落着大量的名人墓地。比如西湖的南面有张苍水墓、章太炎夫妇墓。西面有于谦墓、俞樾墓、盖叫天墓。北面有林和靖墓、岳飞墓、秋瑾墓、苏小小墓等。

这些不同时代、不同身份、不同性别的墓葬,与美丽的西湖山水相互衬托,成为西湖超越自然景观,兼容人文内涵的重要元素。清代大诗人袁枚在一首《谒岳王墓》中,就曾写道: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

诗人在这首诗里表达的意思是:西湖正因为有岳飞、于谦这样的历史人物长眠在青山绿水间,才更让世人所器重。

事实上,西湖原本就是位于杭州城西面的山地,历史上很自然就成为这座城市居民去世后,选择安葬的地方。因此,虽然西湖边处处有名人的墓地,而且西湖周边确实也有当代的公墓存在,但也不代表西湖自古就是名人公墓所在地。

总结:应该说更多的是历史选择了这些人,让他们长眠在西湖的山水之间,彰显着中华核心文化的无限生命力。

我看到不少答主提到了这两个原因,一个是地理位置,西湖当时属于郊区,用来墓葬最合适不过,一个是出于风水考虑。

其实还有个原因,蛮重要的,就是从众心理。因为西湖周边不少名人埋葬于此,所以后来的名人受此启发,也想埋葬在这个地方。一个看一个,所以墓葬越来越多。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于谦的历史背景?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于谦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明代大臣、民族英雄。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登进士第。宣德元年(1426年),以御史职随明宣宗平定汉王朱高煦之乱,因严词斥责朱高煦而

  • 关于爱国责任担当的人物事例?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后赐给他。又召他到寝阁,对他说:“中兴的大事,全部委托给你了。”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刘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飞火速增援,并在赐给岳飞的亲笔信中说:“设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遥度。”岳飞于是调兵遣将,分路出战,自我率领轻装骑兵

  • 两个名人读书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范仲淹苦读的故事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

  • 交通法事件事例30字左右?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交通安全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就是这样家喻户晓的法则,许多人还不以为是,甚而一次又一次触犯法律。震惊全国的6.30张明宝案,牵动了多少人的心!五死四伤的惨案,谁来负责?谁来承担?“张明宝!”!不!是我们大家!如果不是我们大家拼命饮酒,酿成一次又一次酒后驾驶惨祸;如果不是我们大家拼命说“多喝点不要紧!

  • 历史上有气节且名垂青史的人物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1、北海牧羊的苏武:几十年都不屈服匈奴,最终得归汉朝。2、文学家朱自清:宁肯饿死,也不吃美国救济粮。3、伯夷、叔齐于商亡后隐居首阳山,决心不食周粟。4.西晋大音乐家、“竹林七贤”头面人物嵇康宁可被斩首洛阳东市,也不为司马氏王朝所用,临刑前还当众演奏了他的拿手保留曲目《广陵散》。5.梅兰芳:蓄须明志,

  • 如何写历史类的论文?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以史为鉴,是历史类论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所以在创作中,要结合你的历史现象或事件,对其发生的背景,当时的社会影响,后世的警示作用,以及在不同时代出现相同或类似问题后的不同应对反应等方面进行创作,以上内容阐述完,优秀且完整的论文基本就形成了。希望可以帮到你

  • 儿童爱国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英雄刘胡兰》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母亲早亡,父亲刘景谦续娶胡文秀为妻。胡文秀将刘富兰名中的“富”字改为自己的姓氏“胡”,从此更名刘胡兰。继母积极投身于妇救会工作,并非常支持刘胡兰参加革命。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1945年10月,

  • 传统文化的六叫法?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中华传统文化首先应该包括思想、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再后是生活富足之后衍生出来的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传统文化是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融入我们生活的,我们享受它而不自知的东西。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

  • 什么是企业文化,如何建立起高品质的企业文化?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企业文化,或称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根据企业文化的定义,其内容是十郑搜渣分广泛喊悄的,但其中最主要的应包括如下几点:经营哲学经营哲学也称企业哲学,是一个企业特有的从事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的方法论原则。它是指导企业行为的基础

  • 80年代奋斗代表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1、中国女排、张海迪等。2、中国女排精神。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无所畏惧,顽强拼搏,同甘共苦,团结战斗,刻苦钻研,勇攀高峰。她们在世界排球赛中,凭着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的精神,五次蝉联世界冠军,为国争光,为人民建功。她们的这种精神,给予全国人民巨大的鼓舞。国务院以及国家体委、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全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