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讲述中国历史的纪录片?
中国史话,讲的是中国古代史,《中国史话》节目系科教频道特为暑期特别制作的大型历史题材系列片。《中国史话》以时间为线,讲述一部浩浩荡荡的中国史。《中国史话》上溯五千年以前的中华文明初始,下至风云变幻的20世纪初期民族危亡、奋发自强的五四运动,按照编年史的时间顺序,围绕大的历史现象和事件,以丰富的资料、翔实的细节展示,浩浩荡荡地为观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提供一套生动的普及性的历史知识电视文献。
中国史话共38集,每集47分钟
讲述解放前的书?
杜鹏程的《保卫延安》
柳青的《创业史》
冯德英的《苦菜花》
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
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赵树理的《三里湾》
周而复的《上海的早晨》
吴运铎的《把一切献给党》
吴强的《红日》
魏巍的《东方》
梁斌的《红旗谱》
杨沫的《青春之歌》
周立波的《山乡巨变》
曲波的《林海雪原》
李英儒的《野火春风斗古城》
讲述十二律的书?
十二律吕即六律六吕的总称,即十二律,最早见于《国语周语》记载的“周景王二十三年(前522)伶州鸠论乐”。十二律中的单数为“律”,双数为“吕”,各有六律。与此相关的生律法“三分损益法”,将所设弦长定为首律,后分为三份,去其一份为“损”,生一新律;加上一份为“益”,又生一新律。此法在中国史籍文献中,最早见于记录春秋时代政治家管仲(?~前645)言行的《管子地员篇》:“凡将起五音,先主一而三之,四开以合九九……以成宫。三分而益之以一,为百有八,为徵。不无有三分而去其乘,适足以生商,有三分而复于其所,以是生羽。有三分而去其乘,以是生角。”上述所生五律,计算时,使用五声阶名“宫”、“徵”、“商”、“羽”、“角”,所生律与前律均构成五度音关系,故后人又称此为“五度相生律”。此五律按从低到高的顺序依次排列,即得“宫、商、角、徵、羽”五声音阶。至《吕氏春秋音律篇》时,此法与前述十二律名结合,继续照此计算,即可得出十二律吕。
贯穿中国历史的书?
《上下五千年》是少年儿童出版社于1991年11月1日出版的历史科普图书,为林汉达、曹余章所著。讲述了上至三皇五帝,下至辛亥革命的中国历史,是一本集中国发展史、重大历史事件及名人简介为一身的优秀历史读物。
作者选择重要和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根据史籍材料,加以组织和剪裁,用现代语言写出来,通俗易懂。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约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渊源,所以“上下五千年”也就代指整个中国历史。
讲中国历史的书?
《史记》作者:司马迁。《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上下五千年》作者:林汉达。其讲述了中国的实史,上至三皇五帝,下至辛亥革命,是一本集中国发展史、重大历史事件及名人简介为一身的优秀历史读物。作者选择重要和著名的人物和事件,用现代语言写出来,通俗易懂;
《中国通史》作者:吕思勉。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中国通史,是民国时期发行量最大的一部中国通史。《中国通史》上起远古时代,下至作者写作之年,是一本名副其实的中国通史。
讲述美国神话故事的书?
《美国众神》是2006年12月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幻想题材图书,作者是尼尔盖曼。
《美国众神》描写的是影子(Shadow)穿越美国心脏地带的疯狂冒险,他是个刚刚被释放罪犯,拥有一身小骗术。影子(Shadow,阴影)这个名字最恰当地形容了他的性格:他可爱善良,并值得人们同情,不过他也很麻烦,并不十全十美。确切地说,他是个活着的幽灵,漫无目的地在世间游荡。
在因重伤害罪服刑三年后,影子被提前两天释放出来为他妻子劳拉的死奔丧。实情是劳拉与他最好的朋友共同死于一起车祸--他们两个在影子判刑期间有了私情。失去了家庭、妻子、朋友、也丢了工作,影子发现他的生活不存在任何回报了。当一位自称星期三(Wednesday)的陌生老头提供给影子一份跑腿差使的工作时,他当然没有理由不去接受。
不同角度讲述犯罪事件的书?
艾勒里奎因的《埃及十字架之谜》《半途之屋》《生死之门》
杜撰的《第五元素》蓝霄的《天人菊杀人案件》远宁得《大唐狄公案》林思彦的《雨夜庄谋杀案》以及徐俊敏的《无尽的休止符》
讲述罗马历史的书有哪些?
古希腊:希罗多德《历史》,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色诺芬《希腊史》,《长征记》,罗马:李维《建城以来罗马史》,阿庇安《罗马史》,塔西陀《历史》,《编年史》,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凯撒《高卢战记》,《内战记》,还有一个苏联人写的《古代罗马史》,自罗马建城写到西罗马帝国灭亡。另外还有《罗马十二帝王传》和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这些书都是比较著名的,可以试试。
关于中国历史细节的书?
中国历史悠远流长,因为时间久远,很多史料的丢失导致人们在研究历史的时候遇到了很大的难题,很多细节已经无从考证。
现在流传下来的可供参考的资料应该算二十四史了,二十四史不是一本书,也不是一个人编写的,而是各个朝代的史料集合,这24本书分别是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想读懂中国历史,先看这些准没错。
关于中国历史思想的书?
中华历史源远流长,从盘古、女娲、后羿等神话时代算起约有5000年;从三皇五帝算起约有4600年;自夏朝算起约有近4100年;从中国第一次大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秦朝算起约有两千年。
身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我们有必要去了解本民族过去所发生的一切。寻找先祖在这片土地上留下的痕迹,只有不忘历史,才能过好未来。
1《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豆瓣评分9.6838人评
作者简介:陈寅恪,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华民国(民初时期)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导师之一,通晓二十余种语言,史学脱胎于乾嘉考据之学。《柳如是别传》、《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为其代表作。
内容简介:这本书中纠正了王鸣盛十七史商榷中王遵绝无功业之说。列举史实,证述遵在东晋初年,团结江东境内诸政治社会力量,共同抵御北方盛强胡族之侵略。当时中国之文化,因而得以保存,故其功实不可没。文中又分析南来北人之社会及居住地域,并论其与后来南朝史事之关系。篇末附载近年广州出土晋墓铭,亦可供治史者之参证。
推荐理由:本书系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撰写于抗日战争的艰难环境中,是中国中古史研究的传世杰作。前书从礼仪、职官、刑律、音乐、兵制、财政诸方面分析构成隋唐制度的历史因素,上溯汉魏南北朝、推纲挈领地说明中古历史衍化变迁的脉络。后书对唐代政治史作了极为精辟的论述。
2《国史大纲》
豆瓣评分9.38580人评
作者简介:钱穆,字宾四,现代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其代表作有《先秦诸子系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国史大纲》、《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等,此外还有论文集多种,如《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等。
内容简介:《国史大纲》是一部中国通史,力求简要,举其大纲,删其琐节。在不到1000页的篇幅里,其人物之详、事业之备,又显示了作者驾驭繁复历史的伟力,整书纲举目张,简繁得当。
推荐理由:凡是想了解历史脉络,以及真实、完整历史,而不是被政治影响的历史的人,都该读钱穆的《国史大纲》。书友daisy
3《明朝那些事儿》
豆瓣评分9.213134人评
作者简介:当年明月,明史学会会员,青年历史学者,畅销书作家。
内容简介: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事情,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
推荐理由:《明朝那些事儿》,为三十年来最畅销之史学读本,多次获得“新浪图书风云榜”最佳图书、当当网“终身五星级最佳图书”、“卓越亚马逊畅销书大奖”等荣誉,位列全国十大畅销书之一,20072008年度系列畅销书第一名,该系列作品已被译为日、韩、英等多国文字出版发行。
4《天朝的崩溃》
豆瓣评分9.05455人评
作者简介:茅海建,1954年生于上海,先后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曾任军事科学院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现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内容简介:《天朝的崩溃》是作者系统研究鸦片战争十余年所得的成果。作者详尽考订了与战争相关的一系列重要史实,力图以当时的道德观念、思维方式与行为规范去理解历史,使许多在今人看来是荒谬的现象得以显示其在当时环境中的“合理性”。同时,通过对有关人物及其言行活动分析,观察清王朝在历史转折关头的作为,揭示历史进程中的偶然与必然。
推荐理由: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影响重大,有关著述已出版不少。这本书的研究可谓推陈出新,作者一系列独到创见可能在学术界引起争议,相信这种争议将有助于深化中国近代史研究。
5《万历十五年》
豆瓣评分8.951224人评
作者简介:黄仁宇,1936年入天津南开大学电机工程系就读。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在长沙《抗日战报》工作,后来进入国民党成都中央军校,1950年退伍。其后赴美攻读历史,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曾任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副教授及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参与《明代名人传》及《剑桥中国史》的集体研究工作。
内容简介:万历十五年,亦即公元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而在中国,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在历史学家黄仁宇的眼中,其间的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而我们的大历史之旅,也自此开始……
推荐理由:作家王小波曾为这本书写过一篇书评,文章中提到:
在《万历十五年》出版之后,“中国历史学界的精神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中国人的历史阅读翻开了新的篇章。不夸张地说,在《万历十五年》之后,中国大陆进入了一个历史书写作和阅读的黄仁宇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