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八大历史?
中国历史真相之一:中关村,其实在古代太监多次在此处建筑养老的居所,当时人们大多数称太监为中宫,所以此地也就有了中宫的名称。后来,这里开始建设科技园,觉得中宫不好听,就改名为了中关村。所以中关村原本是太监养老院。
中国历史真相其二:在古代汉朝中皇帝比较流行双性恋,其中的汉高祖,汉惠帝就喜欢美女同时也喜欢英俊少年。汉高祖有爱妃无数,同时也有一位男子青睐有加。
中国历史真相其三:论语是最开始的微博形势的,每条论语都不超过140个字左右,句子简单却又不失风韵,多数为他一时的兴起述说自己的心情,交流哲学。当时因为这一短论文的兴起,因为互动性很强,孔子也是拥有很多的粉丝。
中国历史真相之四:所谓的吃醋是来自于唐代。因为当是房玄龄是宰相,是贞观之治的重要指导者,皇帝准备犒劳一下,就准备送他两位美人。却不想房夫人不同意,不允许进门。李世民便估计做计,让她选择,一是让美人入门,二是,将毒酒喝下。可是房夫人却执意的选择了毒酒。不过毒酒其实只是醋,只是想让她接受美人,最后没办法,只能是将美女收回。吃醋由此便传了出来。
中国历史真相其五:在古代宋朝,女子到了十四岁不出嫁可是要罚款的。古代宋朝规定男子十五岁要娶,女子十四就要出嫁,到了规定的年龄如果不出嫁的,可是要罚款的。
中国历史真相其六:人们所说的阎王不是一个人,那究竟是几个人呢?事实上十个人,因为十殿阎罗是中国佛教对奇的一个总称,这个说法也是起始于唐代末。此十王分别居于地狱的殿上,因此也就称为十掉阎罗。
中国历史真相其七:在魏晋时期,男人要想被称为赞必须要长的像女子一样秀气,温婉。这才是美男子的超准,因为当时的男子大多数身不离镜子,每天打扮,喷花粉,生怕自己不好看,努力的走伪娘的线路。几乎是到了不化妆都不能出门的地步!
中国历史真相其八:在宋代廉租房每一间月租106元,实施房屋保障。为了解决老百姓的住房问题,朝廷实行了房屋保障制度,人们可以通过租房子来得到保障,而且房租也是很低的。基本所有的百姓都可以租的起。
中国三大槐树的历史?
洪桐大槐树祖先故居在山西省洪洞县贾村附近,南同蒲铁路西侧,有一处浓荫盖地、槐柳相间的树丛。每年,这里都游人不断,名声传遍五湖四海。
一座古朴的木牌坊迎面而立,它四柱三门,中门高大,门额有横匾,匾上雕着“誉延嘉树”四个斗大的古体字。过木牌坊不远处有碑亭一座,亭内矗立着一块高大的石碑,上书“古大槐树处”五字。石碑矗立处,就是“誉延”数百年的第一代大槐树生长的地方。这棵大槐树在地面消失之后,从根部又生长出一株小槐,人称第二代。这株第二代槐树不知何年又干枯了,如今树体尚在,枝叶全无,挺立于碑旁。说来有趣,第二代死后,从它的根部又生出一棵第三代来,30多年来,年年枝繁叶茂,一年比一年高大。对于这棵大槐树,教百年来,黄河下游的村村寨寨,甚至更广泛的地区,一直流传着许多有趣的故事。在晋、冀、鲁、豫、皖等省,还有首都北京附近,还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歌谣:“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问我老家在哪里?山西洪洞老鸹窝”。
中国的历史十大耻辱事件?
南京大屠杀
甲午战败
庚子赔款
萨尔浒大败
崖山
靖康耻
隋征高丽
衣冠南渡
平王东迁
这些没找回场子的才算吧
中国国家大剧院的历史意义?
十二年间,国家大剧院不断引领高雅艺术走入寻常人家,推动中国原创成为世界经典。在不断打磨下,国家大剧院日益走近世界文艺舞台中央,成为享誉全球的艺术殿堂。
1借艺术话语诠释大国担当
近年来,作为展示大国形象和中华文化魅力的重要平台,国家大剧院在不断追寻新的文化高度和国家使命中,经常思考着一个深刻的问题
在新的时代,国家大剧院如何真正实现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
在“引进来”“走出去”不断的交流碰撞中,国家大剧院敏锐发现,全球剧院业界存在着一些长期想做而做不成的事,需要一股真诚的力量来推一推。
为实现从世界艺术的参与者到引领者的角色转变,承担起推动世界文明进步的文化使命,仅仅在2019年一年,国家大剧院就先后举办了三场大型国际性论坛,倡导构建世界表演艺术命运共同体。
6月,主办首届“世界剧院北京论坛”,全球5大洲、近90家艺术机构的200余位代表共同发表《北京宣言》;8月,国际舞美大师、知名舞美专家和相关高校师生等近200名代表出席“2019北京国际设计周台湖舞美国际论坛”,为当今舞台美术行业寻找新的方向;11月,全球90余家乐团、艺术院校等艺术机构的代表齐聚“2019世界交响乐北京论坛”,深入探讨交响乐行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达成《北京共识》。
如果不是亲身参与其中,意大利米兰斯卡拉歌剧院首席执行官亚历山大佩雷拉仍不敢相信,这么多世界一流剧院和业界的领军人物能齐聚中国,纵论高雅艺术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韩国艺术殿堂社长柳寅泽感叹:“把全球剧院汇聚在一起,这件事早该做,但也只有中国能做,这非常了不起!”俄罗斯马林斯基剧院艺术总监瓦莱里捷杰耶夫则认为,中国国家大剧院已经成长为世界艺术界一个“领袖性的机构”。
2以交流互鉴促进共同发展
最新发布的《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发展报告(2019)》显示,北京作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核心承载地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在北京建设国际交往中心“一核两轴四区域”的布局中,国家大剧院正好处在首都国际交往功能的集中承载区。
十二年来,国家大剧院与134个驻华使馆和460家国际艺术机构建立了工作联系,同34家国际艺术机构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十二年来,总计有国内外800多家演出院团、30多万人次艺术家登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每年近百万人次观众在大剧院欣赏演出,中外艺术家纷至沓来,场内和线上热情互动。
2019年,筹备和服务保障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是北京市贯穿全年的工作主线。
这一年,国家大剧院共演出839场。精心策划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演出板块,先后有70余家国内艺术院团来到国家大剧院,演出了《八月桂花遍地开》《沂蒙山》《小井胡同》《天下第一楼》《北京法源寺》《焦裕禄》《茶馆(四川话版)》等400余场精彩演出,堪称中国故事“总动员”。
这一年,克利夫兰管弦乐团、伦敦交响乐团、琉森音乐节管弦乐团、马林斯基交响乐团等世界名团纷纷到访,威尔瑟-莫斯特、西蒙拉特爵士、夏伊、捷杰耶夫等音乐大师轮番登台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点赞”。
今年8月1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到来之时,原创中国史诗歌剧《长征》在中国国家大剧院古典音乐频道和奥地利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数字平台同步直播,这也是中国原创歌剧首次在海外直播。
奥地利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家大剧院的歌剧制作水平“我们认可”,希望能与大剧院古典音乐频道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联合直播更多优秀中国歌剧作品。
3用滴灌之心力求人民满意
在全球剧院业界,中国国家大剧院一直在做着一项试验寻找高雅艺术殿堂与亲民惠民剧院之间的契合点。
推动高雅艺术走基层,这并不是中国的创举。然而,纵观世界,除了中国国家大剧院之外,确实还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最高艺术殿堂,完整承担着两所小学艺术教育的规划和实践。
5年前,国家大剧院参与了北京市“高等学校、社会力量参与小学体育美育发展工作”,并特别提出,不选传统意义上的“名校”“大校”,要办就办两所“老百姓家门口的胡同小学”,办好了,那才算成功。
就这样,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附属校尉胡同小学、自忠小学两所胡同小学的全体师生,与国家大剧院结下了不解之缘。
今年12月,两所小学1300余名学生与中国电影乐团一起奏响“LinkUp:管弦乐团在歌唱”音乐会。这里面没有所谓的特长生、尖子生。
这项教改试验背后,是国家大剧院专门组织教研团队研发课程,并推出同名教材《LinkUP:管弦乐团在歌唱》。如今,国家大剧院又与北京市9个区18所学校达成合作协议,让更多“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的孩子们在大艺术普及课程中受益。
近年来,国家大剧院通过拍摄歌剧电影、推出高品质唱片、创新古典音乐频道产品等方式让优秀的演出资源惠及更多观众,仅2019年线上免费直播演出20场,受众超2600万人次。
如今,“周末音乐会”“经典艺术讲堂”“走进唱片里的世界”等经典艺术普及品牌陪伴观众每个周末;“青少年文化艺术夏令营”“青少年文明观演礼仪日”“春华秋实艺术院校舞台艺术精品展演周”等一批项目覆盖大、中小学艺术教育全链条。
这也就深刻回答了,在观众老龄化这一全世界古典艺术界面临的窘境之下,为什么在中国、在北京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高雅艺术的主力观众。
难怪世界著名指挥家、钢琴家丹尼尔巴伦博伊姆会感叹,“中国已经成为古典音乐的未来。”“有如此多的年轻观众,中国国家大剧院太棒了。”
中国棒球历史四大投手?
投手:冉松、罗夏、河南吉象队的李帅、天津雄狮队的李鑫、北京猛虎队的刘宇、天津雄狮队的李文明、北京猛虎队的孟庆远、河南吉象队的卜涛、杨海帆、四川蛟龙队的陈坤、陈锋、天津雄狮队的吕建刚、上海金鹰队的朱大卫。
2、捕手:孟伟强、北京猛虎队的王伟、张凡。
3、内野手:北京猛虎队的国涛和李磊、杜晓磊、安旭、陆毅、褚夫佳。
4、外野手:赖竞峰、陆振洪、崔晓、范杰。
中国历史三大制度?
夏,商,周,春秋战国是奴隶制制度,由秦朝统一中国后建立了封建制度,一直有汉隋唐宋元明清沿袭着,所以都是封建制度。
近现代是有中华民国时期的带有西方特色的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一个短期过度的一个制度,还有我们现代的中国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所以有三大制度,奴隶制制度,封建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国足历史十大前锋?
1、李惠堂,1905年9月出生于中国香港。他在各项足球比赛中,共射进1860个球,与巴西的里登雷克、德国球星盖德穆勒、球王贝利以及罗马里奥并列为当今世界上进球逾千个的五
3、李金羽,曾经单赛季打进26球创造纪录,而李金羽联赛总进球数是119球,也保持了多年的进球纪录。
4、杨晨,中国第一个登陆欧洲五大联赛的人。他代表法兰克福队参加德甲3个赛季,出场65次,打进16球,其中98-99赛季出场23次打进8球,是球队的最佳射手。
5、古广明,1959年1月31日出生于广东。在80年代,提起“泥鳅”或“古仔”的话,相信没有哪个不知道。古广明,身高1米69,奔跑如飞,被人叫做“中国第1边锋”。他参加了1982、1986这2次世预赛,是当时国足的主力前锋。
6、武磊,1991年11月出生于江苏南京。他是目前中国留洋五大联赛的独苗。在国内,他为上海上港队打进超过100个球(联赛、杯赛、亚冠)。他连续两年入选亚洲足球先生评选前三名。
7、宿茂臻,1972年9月出生于山东青岛。他是一个球技、球德、人品俱佳的人,他曾两次留洋效力于英超曼联青年队。
8、于根伟,1974年1月7日出生于天津市。在20年前的十强赛中,是他一脚把中国足球队踢到了日韩世界杯,他代表国足参加了2002年的韩日世界杯。
9、高峰,1971年4月出生于辽宁沈阳。他在中国足坛有“快马”和“浪子”的称号。
10、李华筠,1963年出生于山东烟台牟平。他在中国足球史上是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1983年,墨西哥世青赛,他在球场上的“Z”字过人方式把中国人暴发速度和意识发挥的淋漓尽致,他脚下速度奇快。出众的表现让李华筠被国际足联选进了最佳11人阵容,最后还入选了六大“希望之星”。
中国三大历史战争?
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中华民国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个战略性战役。
1948年,解放军攻克拥有10万重兵、工事坚固的山东省会城市济南。毙伤国民党军22423人,俘王耀武以下61873人。
济南战役是人民解放军攻克敌人重点设防的大城市的开始。这一战役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中国四大传统历史?
中原文化。
中原文化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是中华文化的母体和主干。中原文化以河南为核心,以广大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为腹地,逐层向外辐射,影响延及海外。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
中原地区在古代不仅是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也是主流文化和主导文化的发源地。中国历史上先后有20多个朝代定都于中原地区,中国八大古都(西安、洛阳、北京、南京、开封、安阳、杭州、郑州)中的六个在中原(或北方)。中原地区以特殊的地理环境、历史地位和人文精神,使中原文化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长期居于正统主流地位,中原文化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原文化的特征是厚重而大气。
荆楚文化因楚国和楚人而得名,是周代至春秋战国时期在江汉流域兴起的一种地域文化。它主要是指以当今湖北地区为主要辐射地的古代荆楚历史文化。
商周时期中原民族把长江中游的南方民族称为荆蛮、楚蛮或荆楚,《诗经》曾提到“挞彼殷武,奋伐荆楚”。周成王分封荆楚民族一支的首领熊绎于荆山丹阳,为楚子,标志着楚国历史的开始。起初楚国在诸侯国中等级较低,控制地域也非常小。西周后期,楚国逐渐强大,通过不断的战争,逐渐控制了长江中游地区,并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荆楚文化是华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地位举足轻重。荆楚文化继承了许多商周文化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巨大的经济文化开发价值。楚辞被喻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对于其后产生的汉赋更有直接的影响。“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的楚辞,与其他楚文化精华一起,构筑起瑰丽奇异的楚地文明。
吴越文化又称江浙文化,是汉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江浙的地域文化。吴越文化区以太湖流域为中心,其范围包括今上海、江苏南部(江北沿江部分县市)、浙江、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吴越文化又可细分为“吴文化”和“越文化”,两者同源同出。
吴越文化有其鲜明的标志形式,如舟揖、农耕、印纹硬陶、土墩墓、悬棺葬以及好勇尚武、淫祀和断发文身,先秦典籍多有记载。从河姆渡文化(新石器文化,以黑陶为代表,距今7000多年,1973年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镇。)、良渚文化(位于杭州市区西北部瓶窑镇,以玉器为代表,距今5300年-4500年,1936年发现,1955年命名,2019年7月6日,该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该遗址是人类早期文明的范例,实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一路走来,历经数千年的风雨,吴越文化风采依旧。“吴文化”和“越文化”“同俗并土、同气共俗”,逐渐在相互交融、激荡、流变与集成中形成统一文化类型。
巴蜀文化。巴蜀是一种特定的称谓,如今已分为巴和蜀。在战国以前,巴与蜀是分称的,泾渭分明。“巴”的古义为“吞食大象的巨蟒”,中心区域为重庆、川东及鄂西地区,涵盖陕南、汉中、黔中和湘西等地;“蜀”的古义为“葵中之蚕”,主要地理位置涵盖四川盆地中西部平原地区。
早在西周时期,以重庆为中心的巴人在夷城(今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境内)建立了巴国第一个首都。后活动于重庆全境、湖北西部、四川东部、陕西南部及贵州北部地区。蜀则由三个古族融合而成,后成为西周封国,传“蜀与夏同源”及“禹兴于西羌”等。含川西、陕南、滇北一带。巴、蜀交融已是战国之后。商至西周时,蜀人与黄河流域民族已有文化交流。已出土的商代后期陶器如深腹豆形器、高柄豆、小平底钵等,虽具地方特色,但铜镞、铜戈、铜矛却为黄河流域常见器形。出土的西周至春秋的玉石礼器与中原所出者一致。说明了巴蜀文化受中原文化影响比较久远。
中国十大历史定律的内涵?
历史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有些科学真理却始终保持不变。纵观上下五千年的中华历史,铁板定律在风雨飘摇中却越来越印证了其正确性。
商纣王即位后,便命人为其雕琢一副象牙筷子。纣王的亲叔叔萁子预言道:“象牙筷子肯定不能配瓦器,要配犀角之碗,白玉之杯。玉杯肯定不能盛野菜粗粮,只能与山珍海味相配。吃了山珍海味就不肯再穿粗葛短衣,住茅草陋屋,而要衣锦绣,乘华车,住高楼。国内满足不了,就要到境外去搜求奇珍异宝。我不禁为他担心。”
历史的发展果然印证了萁子的担忧,纣王“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益收狗马器物,充仞宫室。……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百姓怨而诸侯叛,亡其国,自身“赴火而死”。
清代戏曲家孔尚任所作《桃花扇》中有段词: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世人的贪欲就是这样:得寸进尺,得陇望蜀,没有止境的。君王的贪欲,更为可怕,因为他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没有人可以阻止他。
越王勾践为报仇雪恨而卧薪尝胆,自我管理能力非常强。但他的人品却非常差。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一直追随的两个功臣,在其成就大业之后,一个被杀,一个逃跑。
杀文种的时候,勾践说:“你教我灭吴七种方法,我用了其中三种就灭了吴国,你那里还有四种,把它带到先王那里去吧。”
范蠡曾规劝文种,“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范蠡之智,显然高过文种,终能免于一死。
兔死狗烹这样的事,历史上不断地重演,开国皇帝杀功臣不计其数。刘邦杀韩信等,朱元璋杀胡惟庸等,某太祖杀一众功臣等,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算是有良心的带头大哥了。
世人无论是谁,只要抢到这个位置上,总会不由自已害怕失去,原本就是抢来的东西,难保不被别个抢去。所以,历史上兔死狗烹之事不断重演,是完全符合逻辑的。
三国的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论及天下兴亡之道,“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奸臣和小人,虽为人所不齿,但他们在历史上却占有重要地位。皇朝的灭亡,历史的发展却有他们推波助澜的功劳,可以说是压死骆驼的最后几根稻草了。
《史记》中有《佞辛传》;
《汉书》中有《奸佞传》;
《新唐书》、《宋史》、《元史》《辽史》、《明史》等正史中都有《奸臣传》。
奸臣在历史中的地位不容忽视,如同生态系统中腐蚀微生物一样,没有了他们反而不利于循环与发展。
鲁迅说凡是“猛人”,“身边便总有几个包围的人们,围得水泄不透。”结果,“是使该猛人逐渐变成昏庸,有近乎傀儡的趋势。”“中国之所以永是走老路,原因即在包围,……。”
这就是包围定律。权力大,被包围就越厚。
唐代柳宗元有一篇题为“敌戒”的短文,精辟阐明了对立事物之间的关系,其思维逻辑与常人常理完全相悖,富于哲理。
文章中心思想就是:敌人的存在虽然是有害的,但是如果有很强的敌情观念,能够以敌为戒,常备不懈,奋发图强,就能够转害为利。如果在失去对立面以后,就忘乎所以,必定招来无穷祸患。
从来人们都把敌人看作是祸害,无力者避之,有力者根除之。唯独柳宗元认为,有敌人是好事。没有强大的敌人,失去了外部的压力,内部自然就腐化。未闻边塞号角,但见歌舞升平。自秦以后,皇朝的历史,一代不如一代,整个社会的精神处于退化之中。没有了竞争的压力,也就失去了不断创新进步的动力。
唐后期,以牛僧孺、李宗闵等为领袖的牛党与李德裕、郑覃等为领袖的李党之间斗争从唐宪宗时期开始,到唐宣宗时期才结束,持续时间将近40年,最终以牛党获胜结束,史称牛李“朋党之争”。
中国历史上这样的“党(派)争”持续不断。朋党现象,是有其社会根源的。中国是一个源于氏族社会末期的家长制的宗法社会,其特点之一就是盘根错节。一个人立于社会,并非是孤立的,在他的周围有各种各样的关系,亲戚关系、乡党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战友关系、同事关系、朋友关系、帮会关系等等。
这些关系构成了一个人的社会资源。聪明的人,运作得好,前途无量。
“黄宗羲定律”是由秦晖先生依据黄宗羲的观点而总结出来的历史规律。其内容是:历史上的税费改革不止一次,但每次税费改革后,由于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局限性,农民负担在下降一段时间后又涨到一个比改革前更高的水平。明清思想家黄宗羲称之为“积累莫返之害”。
政策的制定初衷是正确的,然后往往在执行过程中就偏离了方向。原因是复杂的,但有两点可以明确:政策执行者水平太差;为了私利故意不按照正确的方向执行。作者认为在没有严格的监督机制情况下,官僚们大部分是故意装糊涂为己牟利的。
孟子有言:“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亦五世而斩。”意思就是无论怎样的荣光富强,都难以维系五代。当然,积弱衰败也不会连续五代。
一个有本事的人,得了个好位子,积攒一份好家业,想把他千秋万代的传下去。但“五世而斩”,梦想终会被残酷的现实所击碎。正所谓“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五服”。
郭子仪之孙由于挥霍无度家产败尽,沿街乞讨来到河西庄,想起了奶妈,便去寻访,问了很多人可是人们都说不知道,天快黑时走来一个农夫,他上前一打听竟然是自己奶妈的儿子,到人家家里一看,粮囤座座,牛马成群。他就问:"你家那么有钱,为何还要自己劳作?"乳母的儿子就说:"家产再大,也会吃空。家母在世时,领我们创业,才有此家业。勤俭持家,乐趣无穷啊!"郭孙听后很惭愧。这主人不忘旧情,便让郭孙在家管账,无奈他对管账一窍不通,主人不禁叹息到:"真是三十年河东享不尽荣华宝贵,四十年河西寄人篱下。"
清末权臣袁世凯,为大清帝国送了终,人称“权大欺主”。蒋介石从这件事中吸取教训,其“御下之术”便是暗中支持和挑唆各个派别和山头相争,各派彼此争斗、钳制,需从蒋那里寻求支持,于是蒋超越各派之上成为无法撼动的最高领袖。
历史上最困扰着历代的政治家的就是“权大欺主、功高震主”。楚成王儿子商臣,逼迫成王自杀;吴国公子光派专诸刺杀王僚;西汉末有王莽篡汉;晋有"八王之乱";三国时期有曹操等等。
生物学中有一个名词叫顶端优势。当一棵大树中心干上的分枝高过中心干时,其生长势会强于中心干,最终取而代之。取而代之,是因为"生长势"的对比发生了变化,终于成为"强枝弱干"。在帝国的朝堂上,当帝王与臣下“权势”的对比发生变化时,也会有“取而代之”。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一样,对优势地位的竞争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自从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中国的知识分子就变成了“毛”。举国一致,只有一个思想,欧洲人没有做到,我们中国人做到了,这是很值得骄傲的。但世界上的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有利必有弊,对于我们的成绩也须一分为二。知识分子都变成了“毛”,依附于“皮”之上,当然很好。只是要从这些失去思想的“毛”中产生出像洛德、卢梭这样的思想家以及像牛顿、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家,绝无可能。晚清以后的落后与挨打,似乎也就成了一种历史的必然。
当我们需要毛的时候,我们把他们碰上神坛;不需要的时候,打入牛棚。
无须解释,谁拿着武器谁有发言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