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国从古代到现在的发展史简述(中国从古代到现在的发展史简述作文)

中国从古代到现在的发展史简述(中国从古代到现在的发展史简述作文)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923 更新时间:2024/1/20 3:03:17

从古代到现在的钟表的发展史?

有关钟表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演变阶段:

一、从早期天文计时器中逐渐脱离

英国著名的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曾经讲述出段一被淹没了六个世纪的历史。他说当西方的钟表在17世纪初进入中国的时候,其实它们装配的“擒纵机构”的雏形已经出现在600年前的中国。

公元1088年,我国宋代科学家苏颂和韩工廉等人制造了天文观测仪器——“水运仪象台”,它是把“浑仪”“浑象”和机械计时器组合起来的巨型机械装置。

高约12米,7米见方,分为三层,上层放浑仪,进行天文观测:中层放浑象,可以模拟天体运转作同步演示,下层是该仪器的心脏部分,计时报时、动力源都在这一层中。因为天象的运转是以时间为基础的,而通过机械结构实现时间的运行就必须有能够形成时间间隔的装置,这样便出现了早期的“擒纵机构”。

这个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在世界钟表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此,我国著名的制表大师、古董钟表收藏家,钟表历史学家矫大羽先生首倡提出了“中国人开创钟表史——钟表是中国古代五大发明之一”的观点。

二、从大型的报时钟向微型化过渡

(一)独立运转的机械钟

14世纪初,位于欧洲的意大利、英国。法国等国的教堂等建筑物上出现了机械报时钟,因为报时钟的运行需要持续的动力来源,所以当时采用的方法就是用绳索悬挂重物,利用地心引力产生的重力作用带动一系列机构的运转。

此时大型的机械钟主要采用“机轴擒纵机构”(VergeEscapement),或者叫做“疆状轮擒纵机构”(Crown-wheelEScapement),主要的组成部分由一个形似西方王冠造型的“冠状轮”作为擒纵轮,它的凸齿与“机轴”上的两个“擒纵片”相咬合,而充当“调速器”的是两端装有重物的“摆杆”,它位于“机轴”的顶端。

这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钟,包括,意大利人GiovannideDondi(1318-1389)于1364年左右在帕维亚(Pavie)建造的天文钟,1386年建立的英国Salisbury教堂钟以及1389年制造的法国Rouen大钟等等。

(二)怀表的出现

早在15世纪后半期,在意大利已经出现了有关表的记载,这主要是由于发条的发明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到了16世纪初,在法国和德国也有表的出现其中最著名的应该是德国的“纽伦堡蛋”(NurnbergEgg),它具有卵状的外观造型并且只有一根时针。

实际上这个时期所谓的表,主要是指运用了发条动力以及机轴擒纵机构的小型计时器但是它们已经形成了怀表的雏形。

16世纪中期以后,随着金属摆轮的出现,它作为调速装置逐渐代替了早期位于机轴上的摆杆,所以在17世纪制作的早期表中,我们已经能够见到机芯内转动的摆轮装置。

18世纪是怀表发展的黄金时期,有许多制表大师的发明被应用在各类作品中。在英国,JohnHarrison(1693-1776)制作了一系列的航海精密计时器,使怀表的走时精度达到了一个高水平,由于走时准确度的大大提高所以这个时期的怀表已经运用了秒针。

1704年,JacobDebaufre和NicolasFatiodiDuillier(1654-1753)首创宝石轴承,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机芯中齿轮与夹板之间的摩擦力。

法国人JeanAntoineLepine(1720-1814)于1760年左右制作了一种机芯,把传统的多层夹板结构进行了突破性的改变,所以使得怀表的厚度相对变薄,历史上称之为“Lepine机芯”,后来有许多怀表机芯夹板的排列方式都受到了它的影响。

同时,瑞士的钟表工匠也在探索新的领域,1770年左右,Abraham-LouisPerrelet(17290-1826)发明了自动上条的机械时计,而他本人也因此成为制造自动表的先驱人物。

著名的钟表大师——Abraham-LouisBreguet(1747-1823)同样诞生在这个钟表繁荣的时代,他在18世纪末期发明了“陀飞轮”(Tourbillon)机构,在过去的200多年中,这种机构一直被认为是最复杂的钟表机械装置之一,而Abraham-LouisBreguet在世界钟表历史上也被称为“表圣”。

18世纪中叶,在远离欧洲的美国也出现了制表工匠,他们为后来美国钟表工业的崛起创造了条件。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进入19世纪的工业革命时期,GeorgesAugusteLeschot(1800-1884)采用名为“Pentograph”的机器生产钟表零件,使得钟表零件的标准化成为可能。瑞士人Georges-FedericRaskopf(1813-1889)也为制造低价而普及的怀表做出了贡献。

与此同时,美国钟表工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并且开始批量生产各式怀表。1875年,中国也出现了民族钟表工业(据矫大羽先生的权威资料《美华利五十年纪念册》推断,1875年是中国近代钟表工业的开端)。

由于许多发明的应用以及制造技术的成熟,怀表在体积以及精确度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怀表机械也能够在计时的基础上运用更多的复杂功能,比如:打簧报时、独立计时,万年历,响闹、世界时区等等。

在1900年巴黎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上“Lerey01”超级复杂怀表获得了博览会大奖,其25项不同功能的完美组合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复杂的怀表。

三、腕表的发展和电子技术的运用。

1918年,瑞士一个名叫扎纳沙奴的钟表匠,从那个士兵的做法中受到发。经过精心设计,他制造了一种体积较小的表,并在表的两边设计有针孔,用来装皮制或金属表带,以便把表固定在手腕上。从此,手表诞生了。

那不勒斯的卡波迪蒙特是一座意大利国立博物馆,以提香等画家的大量作品收藏闻名于世。这里曾是那不勒斯王国的王宫,甚至还保留着几间当年的套房。1812年底,就在这些华丽的房间里,一个叫做阿伯拉罕路易宝玑的制表师,向一个30岁的那不勒斯王后,展示了世界上第一块“腕表”。

经过两年的研发制作,这款腕表于1812年完工。设计极具革命性:超薄三问表,鹅蛋形表壳,配有温度计并固定在金线编织的腕带之上。包含杠杆式擒纵结构和温度计,这在当时极为罕见。世界制表史上的首枚腕表就此问世。

1911年卡地亚正式将这种形式的钟表商业化,推出了著名的Santos手表。自此以后,手表便开始普及。

经历一个世纪的改进,1967年瑞士人首度将石英钟做成石英表,手表之后也由手动/自动上发条的形式,发展到用石英、电子等动力显示时间,并混合了较为简单的其他功能,例如计时、月相、量度脉搏等;现代手表手表增加了更多复杂的功能,如:电子手帐、MP3、手机等形式。而部分手表亦同时变成了手饰的一种,重点已不在显示时间,而在于其设计、品牌、材质(如贵金属及钻石)等特征上。

发展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各国军方意识到“免手提”腕表的重要性,这才启发了一般民众对手戴腕表的热切需求。1926年,发明了第一块自行上弦的腕表,从1960年起,传统的圆形表样普遍受到民众的喜欢。

瑞士对腕表的进一步改进,就是把怀表所具有的计时、日历、陀飞轮及自动发条装置加以微型化,而装设于腕表上。1952年在美国、法国和瑞士各生产出一块电子表。

1967年,纳沙泰尔的电子钟表中心开发出第一块石英手腕表,并在1970年以不同瑞士品牌的名字开始大量生产。自此,新的技术开始快速开发,不同品牌的手腕表也开始迅速发展。

扩展资料:

钟表业行业现状

钟表一直以来都是国人钟爱的商品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发展钟表工业,使这一产业得以快速发展,此后,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及经济全球化发展给中国钟表业带来了繁荣。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钟表业经历了进料组装-外观件制造-产品开发-创立品牌的发展过程,目前已形成配套齐全的钟表制造工业,除高端机芯外的所有零配件均可加工生产。

从区域格局来看,全国已形成以广州、深圳为龙头的珠三角地区、福建、浙江、江苏、山东、天津等6大钟表主产区;从产量来看,我国已成为世界钟表生产大国,钟表产量稳居世界第一。2011年,我国钟和表的产量分别达到1.59亿只和1.3亿只。

我国钟表行业发展虽然取得长足的进步,但国内钟表企业及其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信誉度和影响力还微不足道,产量占比虽然已经达到80%以上,但是产值占比不到30%,依然没有话语权和定价权。

中国火箭发展史简述?

中国航天发展有四大里程碑:

(1)第一个想到利用火箭飞天的人--明朝的万户

14世纪末期,明朝的士大夫万户把47个自制的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坐在椅子上,双手举着大风筝。他最先开始设想利用火箭的推力,飞上天空,然后利用风筝平稳着陆。不幸火箭爆炸,万户也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他的行为却鼓舞和震撼了人们的内心。促使人们更努力的去钻研。

(2)东方红一号--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成功升空!成为了中国航天发展史上第二个里程碑。

(3)载人航天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表明中国掌握载人航天技术,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

(4)深空探测-嫦娥奔月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随着嫦娥一号成功奔月,嫦娥工程顺利完成了一期工程。

此后,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相继发射,并成功对接。

2016年9月15日22时04分09秒,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简述中国现代品牌发展史?

在我国,说到品牌商标的历史,就总要提到最早的商标的萌芽宋代的山东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兔儿为记”。其实,真正近现代意义上的商标,在中国则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

从清末到新中国建立前,我国的商标至少有以下几类。

(1)以动物名称及图案造型绘制商标,如刘鸿生先生的“象”牌火柴商标;古耕虞的“虎”牌猪鬃商标;黄楚九的“龙虎”牌仁丹商标等。

(2)以我国著名标志性建筑命名并绘图的,如“哈德门”、“大前门”、“天坛”等商标。

(3)以中华民族传统吉祥物或信仰符号、文字、图案及色彩绘制商标的,如天蕴初先生创办的“天厨味精厂”的“佛手”商标,天原电解化工厂的“太极图”商标,方液仙中国化学工业社的“三星”牙膏、蚊香等商标,黄楚九中法大药房的“九福”(九只蝙蝠为图案)的商标等。

(4)以民间喜见事物的图案造型绘制的商标,如黄楚九的“小囡”香烟商标、“大婴孩”香烟商标等。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不同时期的商标,也明显反映着创制决策者的思想观念,体现他们的政治倾向、文化品格等。

例如:范旭东先生创办的永明漆厂,从产品研制之始,就选定“鹤”牌做商标。这是因为当时在我国市场上,到处是日本的鸡牌油漆,几无国货可以与之竞争、抗衡。于是,永明漆厂就想要“鹤立鸡群”,为中华民族争口气。

盛锡福帽厂的商标、图形是三顶帽子,但环绕四周的文字,则是“努力本国工业,发展中华国货”。

最为有名的商标,当属天津东亚毛纺厂的“抵羊”牌毛线商标。那是两头雄壮的公羊抵角而立,在拼死一决雌雄。造型刚健有力,生气勃勃,充满了奋发图强的精神意蕴。“抵羊”二字,又与“抵洋”谐音,明确表达出中国民族企业“抵制洋货”、抵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意志与决心。

由此可见,在20世纪20年代前后,我国民族企业中有相当一批商标品牌,明确、突出地体现出民主主义革命的时代特征,反映着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对国家独立、民族富强的向往。而且,我国这些早期商标品牌,从一出现,就极为重视对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与特色的把握。

尽管那时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洋货泛滥,洋商横行,买办狐假虎威;尽管那时的中国民族企业还在非常艰难的境地中惨淡经营,苦苦挣扎,但从商标管理上,却能看到一种民族的精神,那可称为支撑中华脊梁的“骨气”。

品牌的历史虽然悠久,但在我国的发展却十分缓慢。新中国建立前,由于连年战争,经济凋敝,品牌的发展受到限制。新中国建立初期,一大批品牌重获新生,但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刚刚兴起的品牌发展又陷入停顿。所以说,我国真正意义上大规模的品牌发展是改革开放后才开始的。

一、大量商标和品牌管理法规的颁布

中国在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颁布第一部商标法,后来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又制定了若干个商标法,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于1950年颁布了《商标注册暂行条例》,于1963年公布了《商标管理条例》和实施细则,于198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1993年又对商标法进行修改并重新公布,从而使商标制度在中国逐步建立并走上正轨,品牌的注册和管理也日臻完善。

二、品牌传播形式得到拓展

广播电视、网络、现场宣传等宣传工具和方法也在品牌传播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一些实用、低廉、针对性强的载体也用来传播品牌

简述中国在古代的辉煌?

在学术思想方面,我们有诸子百家,诞生了孔子孟子等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老子庄子等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墨子等为代表的墨家思想;韩非子等为代表的法家思想;孙子等为代表的兵家思想;以及阴阳家、名家等,并有易经等至今高深莫测的哲学思考。此外,我们还传承了佛学。

在政治制度方面,我们也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秦始皇统一中国,创建了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并行郡县制,在交通和通讯均不便利的情况下,理顺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保证了中国的统一。中国对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在汉代,中国的影响力达到了新的高度。张骞出使西域,足迹遍及今日的伊朗等西亚地域。到隋唐时期,中国达到了高度的繁荣,一方面,中国文化影响到周遍诸国,以日本为代表,派遣遣唐使,学习中国文化。在文字、服饰、建筑和思想方面,对日本产生的影响,至今可见。

对西方世界,中国文化也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对西方文明的产生和发展的影响,我们已经耳熟能详。此外,中国哲学对古希腊哲学,中国文化对文艺复兴的影响,均有据可考。

统一的疆域范围越来越广,最终凝聚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并在元代达到极盛疆域,北至西伯利亚,东至鄂霍次克海,共计2200多万平方公里。

最新的研究表明,直到1800年,中国依然为世界经济的中心。

从古代到现在房姓的名人。?

房姓历史名人:房坚,房,房融,房宽,房胜,房玄龄

房姓近代名人:房兴耀,房维中,房凤友,房秩五,房建国,房仕龙

房坚:后魏司空参议,字千秋,少有才名,太和中累迁齐州大中正。官终司空参议。

房:字次律,父融,河南缑氏(今河南省偃师缑氏镇)人。唐玄宗、肃宗两朝宰相。官至正议大夫、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房融:唐代大臣、翻译家,洛阳人。尝与天竺沙门般刺、密谛等人共译《首楞严经》,此经始流传东土。

中国航天发展史简述?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如下:

1956年10月8日,钱学森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与导弹研究机构成立。

1970年,“东方红一号”送入太空。

1975年,中国发射了一颗返回式人造卫星,第一次实现人造卫星“收放自如”。

1981年,中国独立掌握“一箭多星”发射技术的国家。

1999年,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成功发射。

2003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

2007年,“嫦娥一号”用相机掀开了月球表面神秘的面纱。

2008年,“神州七号”完成空间出舱活动。

2010年,“嫦娥二号”探测月球环境。

2012年,“神州九号”与“天宫一号”实现载人“太空之吻”。

2013年,“嫦娥三号”成为中国第一个月球软着陆的无人登月探测器。

2018年,“嫦娥四号”带着“玉兔二号”来到了月球背面,开启月球探测新旅程。

2019年,“长征十一号”首次完成海上发射。

2020年11月,“长征五号”成功将“嫦娥五号”送入地月转移轨道,开启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

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长征二号送入太空。

简述中国茶文化发展史?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茶的年产量从1949年的7500吨增加到1998年的60万吨以上。茶的物质财富的大量增加为中国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1982年,在杭州成立了第一个以茶文化为宗旨的社会团体“茶馆”,1983年成立了湖北“鹿屿茶文化研究会”,1990年在北京成立了“中国茶人协会”。1993年在湖州成立了“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1991年在杭州西湖乡中国茶博物馆正式开幕。1998年,中国国际和平茶文化交流馆落成。随着茶文化的兴起,世界各地有越来越多的茶馆。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已经向第五世界开放,吸引了日本,韩国,美国,斯里兰卡,香港和台湾的参加。各省市和主要的茶叶生产县都举办“茶节”,如福建省武义市的岩茶节,云南省的普Tea茶节,新昌,泰顺,鹰山的茶节,湖北和河南信阳。所有人都以茶为载体,促进全面的经贸发展。

大象从古代到现代的发展史?

大象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陆栖哺乳动物。无论身处非洲还是亚洲,大象长期以来都被认为是感性动物。历史上,非洲象居住在撒哈拉沙漠的以南地区,由于人类侵犯和农业用地不断扩张,非洲象的栖息地尽限于国家公园和保护区的森林、矮树丛和稀树大草原。

象群由一头50-70岁的老雌象带领,象群一般由8/10-15/30头大象组成。

在东南亚国家(特别是泰国和印度)的很多亚洲象已被人类驯养,视为家畜,可供骑乘、马戏团表演或服劳役。

亚洲动物基金表示,马戏表演、骑乘和劳役中使用大象,不仅会对动物的生理造成严重伤害,也会引发它们的行为异常。

同时,在表演、骑乘和劳役的过程中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大象挣脱控制后往往能够造成致命的危险。

由于圈养机构对于象类展出和表演的需求,大量的亚洲象(例如老挝或缅甸)或非洲象(如津巴布韦)从野外被捕获,运往中国的动物园,对野生种群造成极大的威胁。

象牙一直被作为名贵的雕刻材料,价格昂贵,故象遭到大肆滥捕,数量急剧下降。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表示,人类滥猎象牙,将令亚洲大象出现基因突变,丧失长象牙的基因,出现新品种的“无象牙大象”

简述中国花艺设计发展史?

2005年首届“中国杯”插花花艺大赛、2006年“亚洲杯”插花花艺大赛、2010年“世界杯”花艺大赛的相继举办,带动着国内外花艺从业者的沟通学习,极大地活跃了中国花艺界,尤其是世界花艺界最权威的赛事之一“世界杯”花艺大赛移师中国上海,让中国花艺从业者在家门口即可饱览世界顶级花艺盛宴,在花艺理念上极大地拉近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由上海插花花艺协会举办的“花之韵”上海国际插花艺术展,是国内乃至亚洲的顶级花艺展览,到2008年已经举办了7届。每届数百位来自亚洲乃至世界花艺界的名师倾情献艺,数万游客络绎不绝,为国内外花艺交流和花艺向社会的普及立下汗马功劳。中国插花花艺协会等花艺组织率团参观中国台湾、日本、韩国等大型花艺展览甚至参赛,都将中国花艺推向世界舞台,也带回来世界最新的花艺流行趋势。由本报主办的中国花卉零售业交流会从2001年起已连续举办12届,来自欧美、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及台湾地区的数十位国际花艺大师轮番登场,将世界花艺潮流汇聚一堂,也使得国际流行花艺风格和理念在国内得到宣扬与普及。

2006年,中国花卉协会与中国插花花艺协会共同评出“首批中国插花花艺大师”,上海的王路昌、北京的王绥枝等9位花艺师获此殊荣。紧接着,两大协会又将“中国插花花艺资深大师”的荣誉称号授予王莲英、蔡仲娟、王绍仪、秦魁杰四位业界德高望重的前辈。同年,《中国花卉报》社授予王莲英、蔡仲娟、王绍仪“中国杰出插花艺术家”称号,以肯定三位大师在花艺界承前启后、授业育人的杰出功绩。“花艺大师”和“艺术家”的荣誉称号,改变了插花只作为一个工种,在大众中给人“工匠”印象的历史,真正将插花提升到艺术的层次。

十年来,作为行业基础的花艺教育也在不断发展。去年,业界高端花艺教育品牌的代表北京佩华花艺学院举办20周年校庆,世界架构之父葛雷欧洛许领衔一众名师演出,数百学员参与其中,展示了20年教学的丰硕成果。与《中国花卉报》社合作的“花艺在线”花艺网络教学项目也于去年启动,开启了中国花艺网络教学的先河,其教学模式打破时空局限,大大普及了名师花艺。

当然,对比花艺水平高、花卉消费发达的日、韩及中国台湾地区,中国大陆的花艺提升空间还很大,相信随着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插花花艺这门生活的艺术会逐渐走进千家万户,为百姓生活添彩,为国民经济的增长发挥一些作用。

简述中国民歌的古代起源?

中国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的口头诗歌创作。民歌,即民间歌谣,属于民间文学中的一种形式,能够歌唱或吟诵,多为韵文。

原始社会到春秋战国时期

我国民歌有着悠久的传统,远在原始社会里,我们的祖先在狩猎、搬运、祭祀、娱神、仪式、求偶等活动中开始了他们的歌唱。古代有文字记载的《淮南子》这本书上,曾提到古人抬木头时唱着劳动号子,可见早期民歌与劳动紧密相连。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民歌词集,它汇集了从西周到春秋中叶五百年间流行于北方黄河流域的十五个诸侯国的民歌,它的鲜明特点是运用现实主义的艺术手法,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阶级矛盾以及劳动人民多方面的生活。

到了公元前四世纪出现了另一部长江流域的民歌集《楚辞》,它的突出特点是充满了古代的神话、传说,富于想象,它开始运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并且把《诗经》的四言体民歌发展成一种句式自由,韵脚多变的“骚”体歌,而且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汉代到南北朝时期

到了汉魏六朝时期的民歌,大部分保存在乐府里,汉《乐府》民歌实际是淮河流域、长江下游、黄河中下游各地民歌的汇合。这时已经有了故事歌,如《孔雀东南飞》、《木兰从军》等故事歌,其内容大多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疾苦,以及封建礼教下的家庭悲剧。

南北朝在历史上这是我国各民族大融合时期,民歌明显的分为南朝民歌(南方民歌)与北朝民歌(北方民歌)两大部分。这一时期民歌的显著特点是多民族音乐文化的交流、融合。不论北方民歌的粗犷、豪放;还是南方民歌的清新、活泼,都不是单一民族风格色彩。

唐代到清代

唐宋是中国封建时代文化兴盛时期,尤其是盛唐时期,边疆民族的歌舞艺术大量传入中原,对于中原的音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显然内外文化交流对音乐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唐代的专业音乐有了很高的成就。

明清是封建社会的末期,新兴的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萌芽,中、小城镇市民阶层兴起,民歌特别兴盛,其数量之多,人民性之强烈都是前所未有的。这时已有半职业艺人演唱民歌小曲。到清代晚年中国进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反封建反抗外来侵略为主题成了近代民歌的时代特点。

新中国成立后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民歌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反映人民新生活的民歌如春笋般的大量涌现出来。由于有不少民族甚至尚无文字,民歌仍然是他们的主要艺术形式,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大都保留着“诗、歌、舞”相结合的形式。

相比之下,汉族由于戏曲、说唱的迅猛发展,民歌演唱活动不如兄弟民族活跃,沿海不如内陆地区传唱的民歌多,这也是新的历史时期民歌的一个显著特征。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中国从古代到现在的发展史视频(中国从古代到现在的发展史视频讲解)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有关钟表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演变阶段:一、从早期天文计时器中逐渐脱离英国著名的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曾经讲述出段一被淹没了六个世纪的历史。他说当西方的钟表在17世纪初进入中国的时候,其实它们装配的“擒纵机构”的雏形已经出现在600年前的中国。公元1088年,我国宋代科学家苏颂

  • 中国从古代到现代的发展(中国从古代到现代的发展历程)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大象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陆栖哺乳动物。无论身处非洲还是亚洲,大象长期以来都被认为是感性动物。历史上,非洲象居住在撒哈拉沙漠的以南地区,由于人类侵犯和农业用地不断扩张,非洲象的栖息地尽限于国家公园和保护区的森林、矮树丛和稀树大草原。象群由一头50-70岁的老雌象带领,象群一般由8/10-15/30头大象

  • 中国从古代到今天的变化(中国从古代到今天的变化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古代中国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经济,随着社会发展,生产力的提高,中国进入现代以后,建立了现代的经济发展体制,出现了以工、农、金融、服务行业等共同发展的社会经济形势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是中国励志的句子古代的这个礼节来源于冷兵器时代。当时,作战都要戴头盔,头盔多用铁制,十分笨重。战士到了安全地带,首先是把头盔

  • 中国从古代到现代的变化(中国从古代到现代的变化作文1000字左右)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古代中国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经济,随着社会发展,生产力的提高,中国进入现代以后,建立了现代的经济发展体制,出现了以工、农、金融、服务行业等共同发展的社会经济形势(一)旧中国的学制沿革(选择、判断)我国现代学制的建立是从清末“废科举,兴学校”开始的。1.1902年的“壬寅学制”(未实行)以日本的学制为蓝

  • 中国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中国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作文)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筵席与宴会合称筵宴。筵席又称酒席,专指为 人们聚餐而设置的,按一定原则组合成的成套肴 馔及荼酒等。最初,古人席地而坐,筵席指宴饮 时铺在地上的坐具,筵长、席短,随着时间的流 逝逐渐将筵、席二字合用,变为酒席的专称沿用 至今 宴会又称燕会、酒会,是人们因习俗、礼仪或 其它需要而举行的以饮食活动为主要内

  • 中国历史故事精选(中国历史故事精选读后感)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精选一则狼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一只狼觉得每天偷偷摸摸去捉羊太麻烦,而且经常被牧羊人发觉后海打一顿,于是想了一个捉羊的打算。这天,狼溜到羊圈门口,当心翼翼地端详了四周,发觉小羊们正聚在一起吃着草,牧羊人正好不在!机会来了!于是,它静静地踮着脚走过去,跟小羊们说到:“小羊们,以前我对你们太凶恶了,今日

  • 中国历史故事(中国历史故事大全100篇)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如果放在30年以前,中国历史故事报刊还是很多的。记得在80年代和90年代,有几种非常流行的刊物。其中书店和市面上卖的最好的,那就是《今古传奇》,那本刊物内容非常丰富,可多性也很强。另外《山海经》也是一本不错的刊物。我相信很多7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都不陌生,也阅读过。三国时期,吕蒙是孙权一手培养起来的将

  • 中国历史时间轴线图表大全(中国历史时间轴线图表大全集)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1、4000年以前远古时代,中国远古时代指的是夏、商、周以前的时代,距今4000年以上,在中国,重庆市巫山县发现的“巫山人”化石,有200万年的历史。2、夏朝约公元前21世纪-16世纪,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夏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初

  • 中国历史时间顺序表格图(中国历史时间顺序表格图高清)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基本上,宝宝从八个月开始萌出第一颗牙齿,乳牙在两岁半到三岁左右基本上就会长完成,恒牙的生长时间相对来说就会很久!各位宝爸宝妈可以对照以上这张宝宝出牙顺序,来确定每个年龄段宝宝的出牙情况。当然,每个个体不一样,每个宝宝的出牙时间会多少有些差异,宝爸宝妈也不必担心,只要宝宝身体一切正常就行了!另外,宝宝

  • 中国历史时间顺序表格大全(中国历史时间顺序表格大全图)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1、4000年以前远古时代,中国远古时代指的是夏、商、周以前的时代,距今4000年以上,在中国,重庆市巫山县发现的“巫山人”化石,有200万年的历史。2、夏朝约公元前21世纪-16世纪,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夏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