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国各朝各代多少年(中国各朝各代多少年历史)

中国各朝各代多少年(中国各朝各代多少年历史)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167 更新时间:2024/4/16 2:10:34

各朝各代朝服的来历?

春秋战国时的朝会之服,大多用黑色布帛制作,其形端庄方正,因称"玄端"。和玄端配套的首服是委貌,这是和皮弁造形相似的一种冠饰,只是不用鹿皮,而代之以黑色缯绢。因为这种朝服是用委貌和玄端组成的,所以"委端"就成了朝服的代名词。

唐代文吏服饰

唐代官吏,除穿圆领窄袖袍衫外,在一些重要场合,如祭祀典礼仍穿礼服。礼服的样式,多承袭隋朝旧制:头戴介帻或笼冠,身穿对襟大袖衫,下佩围裳,玉佩组绶一应俱全。在大袖衫外加着裆,也是隋唐时期官吏服饰的一个特点。

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虽然在最隆重的礼仪服装仍跟上传统,但是穿得最多的官式常服,却有了新面貌,并且成为了后代服色制度的另一个传统。因此这是服饰史上的重要时代。

隋唐时,一般人是穿白色圆领的长衫,低下阶层穿的是用麻、毛织成的「粗褐」。隋代女子穿窄合身的圆领或交领短衣,高腰拖地的长裙,腰上还系着两条飘带。唐代的女装主要是衫、裙和帔;帔就是披在肩上的长围巾。还有特别的短袖半臂衫,是套穿在长衫外面。唐代初期的妇女还穿徂领的小袖衣、条纹裤、绣鞋等西域式的服装,她们的头上还戴着「幂离」、「帷帽」。隋唐的女装,以红、紫、黄、绿四种颜色最受欢迎。

朝服的记载

《春秋谷梁传僖公三年》:"阳谷之会,桓公委端笏而朝诸侯。"晋范宁注:"委,委貌之冠也。端,玄端之服。"唐扬士勋也解释说:"谓之玄端者,其色玄而制正幅无杀,故谓之玄端。桓公会诸侯,因使诸侯朝己'故服朝服也。"也有将"委端"两字倒过来,称作"端委"的,如《左传昭公元年》:"吾与子弁冕、端委,以治民临诸侯。"西汉君臣朝会之服也用黑色,只是在领袖部分缘以绛边。曾经因为替妻子画眉而名噪天下的汉京兆尹张敞说过:"敞备皂衣二十余年,尝同罪人赎矣,未闻盗贱起也。"他所说的"皂衣",就是指朝服。"备皂衣二十余年",就是说当了20余年的官。可见西汉时,尽管祭服制度不甚完备,但朝会之服仍有章可循。

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有个名叫田恬的武安侯,穿着一件名叫""的衣服上朝,结果被汉武帝怒斥为"不敬",尽管他身份不低,结果还是被免去了侯爵。为什么汉武帝会为了这件事大动肝火呢?是一种什么服式?它与朝服有何不同?要说明这些问题,首先必须谈一谈当时的服装形式。

在周代以前,中国的服装主要采用一种形制,即上衣下裳制,那时的服装不分男女,全都做成两截:一截穿在上身,称"衣";一截穿在下体,称"裳",裳的形制有点像后世的围裙。在裳的里面,虽然也穿有裤,但当时的裤子没有裤裆,也无裤腰,只有两只裤管,穿时套在腿上,用带子系缚在腰间。阴私部分则全靠裳来遮挡。到了春秋战国时,中国社会又出现了一种新的服制,将上衣下裳合并起来,做成一件服装,名叫"深衣"。由于衣裳被连为一体,一个新的问题随之出现,即衣襟和下摆的处理关系。过去衣裳分制,衣、裳、裤三者各司其职,衣襟与裳裾(下摆)各不相干;现在连属为一,去掉了围裳,下体部分就不容易处理:如果在下摆两边开叉,难免会将遮蔽不甚严密的下体暴露在外:如不开叉,又势必影响走路。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人们采用了"曲裾"相掩的办法,即将衣襟接长,形成三角,穿时绕在身后,用带系结,从背后看上去好像一个燕尾,这样即便于举步,又无露体之虞。与传统的上衣下裳相比,深衣的穿著要简便得多,而且也更加适体,所以深受社会各界欢迎,不分男女尊卑,均喜穿著,有时甚至还用于朝会。

《礼记玉藻》中就有"朝元(玄)端,夕深衣"的记载,意思是说早朝为大礼,一定要用玄端朝服,到了夕朝,就可采用轻便一些的深衣。进入汉代以后,人们的内衣渐趋完善,特别是裤子,也采用裤裆,这时的深衣若再用曲裾绕襟就没有必要了,所以人们采用了直裾--即衣襟相交至左胸后,垂直而下,直至下摆。这种直裾之服就叫""。出现在民间,最初只用作便服,武安侯田恬为了赶时髦,意然穿著它谒见皇帝,这种既没有围裳遮蔽,又没有曲裾遮掩的服装在汉武帝眼里,当然是"不敬"之物了。

朝服的用途及制作

朝服虽然可代替祭服用于祭祀,但主要用途还在于朝会,它是古代君臣百官的议政之服。从文献记载来看,早在周代已有朝服。《周礼春官司服》:"掌王之吉凶衣服,……视朝,则皮弁服。"皮弁服就是最早的朝服。这种衣服多采用细白布制成,衣裳分制,下裳也用白色。和这种衣服相配套,头上也戴白色的冠帽:其制为尖顶,造型像两只手掌相合,名称叫"弁"。

制作弁的材料,通常用白色鹿皮,所以又称为"皮弁"。皮弁之服不仅用于天子,士以上的男子觐见君王也可用之。由于衣裳采用白色,素而无纹,不能辨别各人的身份,所以特在皮弁上加以区分。具体做法是在皮弁上加以玉饰,天子用五采玉;侯、伯、子、男用三采玉;卿大夫用三采玉;士一级则不用玉饰。另外在玉饰的数量上也有些区别。以示尊卑。

卿士退朝以后回到府邸,如果要自己听朝,即朝见比自己身份低的人,则不能再著皮弁之服,而要换上一种"缁衣",即以黑布制成的朝服。《诗经郑风缁衣》中即有"缁衣之宜兮。"的说法。考虑到人们在读《诗经》时对这句话较为费解,所以汉代的毛亨特地加以注释:缁,黑色,卿士听朝之正服也。"宋代儒学大师朱熹则说得更加明白:"卿士朝于王,服皮弁不服缁衣,退食私朝服缁衣,以听其所朝之政也。"

各朝各代的先后顺序?

回答:中国上下五千年,朝代的更替很频繁,有的朝代年代还是很长的,我们来为朝代排一下顺序,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朝、汉朝(西汉、东汉)三国鼎立时期、晋朝(西晋、东晋)南北朝时期、隋朝、唐朝、五代十国时期、宋朝、元朝、明朝、清朝、民国时期到我们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各朝各代古代护卫皇城的军队称什么?

羽林军,是我国古代最为著名并且历史悠久的皇帝禁军。羽林,起自西汉,初名“建章营骑”,以警卫建章宫得名,后改为羽林,取其“为国羽翼,如林之盛”之义。《汉书》上说:“武帝太初元年,初置建章营骑,后更名羽林骑,属光禄勋。又取从军死事之子孙,养羽林官,教以五兵,号羽林孤儿。”也就是说,羽林军是隶属光禄勋的一支禁卫军。西汉时期,羽林骑、羽林孤儿在两千人左右。作为皇帝的宿卫和仪仗部队,羽林地位较其它部队高,士兵都是职业兵、贵族兵。

明朝洪武初年,御林军正式出现。御林军,顾名思义,是护卫皇帝、皇家、皇城的特殊军队。封建社会,皇帝的旨意称为“御旨”,皇帝的印鉴称为“御玺”,皇帝出征称为“御驾亲征”,护卫皇帝的军队也就成了“御林军”。驻守在京城,是御林军的又一个重要特征。这个时期,羽林军与御林军同时存在,不过御林军地位要远高于羽林军,跟汉唐时的羽林军地位倒是相当。明之后,再无羽林军。

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的发明?

太多了,看要什么类型的,简单列举一些:

春秋战国时期有铸铁柔化技术

战国有司南

比如汉代有造纸术,地动仪,有淬火技术,低温炼钢技术,翻车,耧车

唐代有火药,筒车,雕版印刷术

宋代有活字印刷术

中国各朝官帽帽带?

1、秦朝的官帽高度较低,但很讲究簪的花纹,显示了身份地位。

2、汉朝的官帽又恢复了简朴但提高了高度。

3、三国的帽子典型的是诸葛亮式的。突出了冠,发簪几乎不见。

4、晋朝有恢复了突出发簪的样式,总体看比三国时期美观。

5、隋朝时,官帽慢慢地开始发展成我们所熟悉的带双翅的样式。

6、唐朝的帽子高度下降,发簪的样式像两个耳朵,样子摆脱了夸张。

7、宋代帽子的高度又降了些,两边的耳朵加长了。据说长翅帽的发明人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他坐上龙椅后很不放心当年一起闯天下的同僚。尤其讨厌文武大臣在朝堂中交头接耳,评论朝政。

8、元代的官帽更像一个草帽,只是顶端高度增加了。蒙古人的统治,使得帽子的变化也没有传承性。

9、明代又恢复了汉人的统治,使得官帽大体继承了宋代的样式只是有些小的变化,上部由方变园了,也叫乌纱帽。

10、到了清朝又变成了和元代有很多类似的地方,只是加了帽檐,帽子上也有了顶戴花翎。

元代和清代没有发簪的位置了,是因为男人不再束发。扩展资料:帽子是古代“头衣”的一种,并且是最古老的一种“头衣”,官帽是官吏的制帽,与“便帽”相对。

各朝代的官帽形象均有所不同,但均是一个官僚体制的外化。东晋官帽东晋成帝咸和九年时,成帝让在宫廷中做事的官员戴一种黑纱制成的帽子,叫“乌纱帽”。

后来,南朝宋明帝时,有一位叫刘休仁的,创制了一种用黑纱抽边扎边的帽子,亦称做“乌纱帽”。

当时,帽子的形状也不固定,有的卷成荷叶形,有的像高高的屋宇,有的还伸出两个黑纱“耳朵”。唐代官帽据《中华古今注》记载,唐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唐太宗李世民下诏书说:“自古以来,天子服乌纱帽,百官士庶皆同服之。”

这说明唐朝时候,乌纱帽仍然是作为“常服”的帽子。明代官帽乌纱帽成为官员专用的帽子并作为官员的代称,则是在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太祖朱元璋规定:“凡常朝视事,以乌纱帽、团领衫、束带为公服。”

从此,乌纱帽成为只有当官的才能戴的帽子,平民百姓就不能问津了。乌纱帽的产生时间有几种说法,有人说是唐朝,有人说是宋朝。乌纱帽起初是用藤编织,以草茎为里,纱为表,再涂上漆。

后来官员用乌纱帽时,由于纱经过涂漆后坚固而又轻便,于是去掉藤里不用,又在纱帽上“平施两脚,以铁为之”,也就是帽子两侧伸出两只帽翅,这两只帽翅从宋太祖时开始加上,目的是防止官员们上朝站班时互相交头接耳。

如果交头接耳,两只帽翅相触,很可能会把帽子碰掉,皇帝就很容易发现。清代官帽到了清朝,乌纱帽虽然不再用,可是“乌纱帽”仍成了人们口头上称呼官员的代名词了。

清朝官帽又可以分为朝冠和吉服冠:朝冠,顾名思义是上朝时戴的,顶子分为三层,上为尖型宝石,中为球型宝珠,下为金属底座,用所饰的珍珠(东珠)的数目来加区别。

亲王冠顶装饰有10颗东珠,亲王的世子冠顶装饰有9颗东珠,郡王的冠顶装饰有8颗东珠,贝勒冠顶装饰有7颗东珠,贝子的冠顶装饰有6颗东珠,镇国公冠顶装饰有5颗东珠,辅国公,不入八分公以及民公冠顶均装饰有4颗东珠。侯爵的冠顶装饰有东珠3颗,伯爵的冠顶装饰有东珠2颗,一品官冠顶装饰有东珠1颗。一品以下不能镶嵌东珠,改为其他小宝石。

各朝各代富有神话色彩的文物?

夏商周时代的玉器,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代的戈,马车,兵马俑汉朝就丰富了,各种古墓基本上都是汉朝的,纺织品,丝绸,陶器,钱币唐:唐三彩宋:官窑,青花瓷元:元青花明清:各种珠宝、西洋传过来的一些摆设之类。

中国各朝暗杀组织名称?

汉朝有“大谁”,隋朝有“内外侯官”,唐朝有“丽竞门”、“不良人”,五代有“武德司”、“侍卫司狱”,宋朝有“皇城司”、“走马承受”,明朝的这种衙门因为各种影视剧的缘故,较为现代人所熟知,那就是“锦衣卫”,还有清朝的“粘杆处”后来的“血滴子”。

十三朝古都各朝多少年?

依照时间次序为:西周(前363年)、秦(统一后15年)、西汉(前202年)、王莽建立的新朝(前15年)、东汉(献帝6年)、西晋(愍帝4年)、前赵(11年)、前秦(33年)、后秦(34年)、西魏(22年)、北周(25年)、隋(38年)、唐(273年)。时间跨度1200年左右。

中国历史各朝经典?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周易乾》(秦汉前儒家经典)

2.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4.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9.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10.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1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12.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后汉书~陈番传》

13.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传》

14.精诚所致,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晋魏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1年

1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17.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18.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出师表》

19.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隋唐宋:公元581年--公元1271年

20.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将近酒》

21.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

22.生当作人杰,死亦成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23.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元明清:公元1271年--公元1840年

2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25.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炎武

26.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文嘉《明日歌》

2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28.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郑板桥《竹石》

29.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郑板桥《对联》

各朝的民族?

一,从夏朝到秦朝

夏朝。夏朝的建立者是大禹,根据众多的史料记载,大禹是羌族人。《新语术事》云:“大禹出于西羌”。《史记六国年表》:“禹兴于西羌”。《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娶于有莘氏,……产高密(禹),家于西羌”。《盐铁论国病》亦云:“禹出西羌”。不过,这个不需要惊讶,因为华夏族就是从羌族中分裂而出的。羌族是游牧在青、甘肃和黄土高原一带的民族,图腾为羊。后来其中一支进入了渭河流域,发明了旱作农业,成为炎黄族,也就是华夏族前身。

商朝。商朝的建立者属于东夷族,古代的华北平原、山东半岛、辽河流域都属于东夷族的活动范围,其图腾为鸟。东夷族传说中的祖先是太昊、少昊,他们创造了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商人极有可能是从西辽河一带迁徙而来的,这里的红山文化和殷墟文化有一定的关系。而殷墟文化之前的二里岗文化、郑州商城文化都属于早商文化,二里头文化有可能属于先商文化。

夏商局势

周朝。周朝的建立者是华夏族,也就是炎黄的后代。在周朝时期,周人已经完全脱离了游牧状态,成为农耕民族,他们自称是夏人,而商朝称他们为“周”,意思是种田的人。在甲骨文中,周就是田地的形状。在周朝西北地区,还有大量比较原始的羌族,他们和周人有血缘上的关系,但是在文化上早已生疏,被称为“西戎”“北狄”。而周人又将东方的民族称为东夷,南方的民族称为“南蛮”,形成了华夷之辩。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中国各朝代几年(中国各朝代多少年)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黄帝:公元前2495年-公元前2395年共计:100年尧:公元前2168年-公元前2097年共计:71年舜:公元前2097年-公元前2037年共计:60年禹:公元前2029年-公元前1978年共计:51年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共计:470年商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 中国历代各朝多少年(中国历朝历代各多少年)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依照时间次序为:西周(前363年)、秦(统一后15年)、西汉(前202年)、王莽建立的新朝(前15年)、东汉(献帝6年)、西晋(愍帝4年)、前赵(11年)、前秦(33年)、后秦(34年)、西魏(22年)、北周(25年)、隋(38年)、唐(273年)。时间跨度1200年左右。一,从夏朝到秦朝夏朝。夏朝

  • 中国历史文化遗产详细介绍作文(中国历史文化遗产详细介绍作文英语)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ThePotalaPalacewasfoundedinthe7thcentury,coveringanareaof410000squaremeters.ThePotalaPalaceinsidewithalargenumberofmurals,constituteagiantpaintingartg

  • 中国历史文化遗产详细介绍资料(中国历史文化遗产详细介绍资料大全)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LISA的继父是泰籍瑞士人,是一名泰国菜厨师,但她却是队中厨艺最差的成员。2017年5月,LISA与组合成员一起被任命为仁川海关宣传大使。9月12日,韩国经纪公司YG娱乐表示,截至当天下午2点4分许,旗下女团BLACKPINK成员LISA第一首个人单曲《LALISA》的MV在视频网站YouTube上

  • 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介绍资料(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介绍资料大全)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位于山东省中部,隶属于泰安市,绵亘于泰安、济南、淄博三市之间,总面积24200公顷。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气势雄伟磅礴,有“五岳之首”、“五岳之长”、五岳之尊、“天下第一山”之称。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 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介绍 建筑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6月12日我国第五个文化遗产日,我省70个景点免费开放。河南的文化遗产非常多,有商城遗址、城隍庙、二七纪念塔,还有洛阳龙门石窟、登封少林寺、开封龙亭……但是,我最喜欢的是清明上河园。清明上河园是中国著名古都开封的一座大型历史文化主题公园,占地约27公顷,座落在开封城风光秀丽的龙亭湖西岸。它是依照北宋

  • 中国历史首次使用古今(中国历史首次使用古今对照的地图是)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历史上首次采用古今对比双色绘画的地理图是《海内华夷图》。海内华夷图是唐代地理学家贾耽于德宗贞元十七年(801)绘制完成的巨幅地图。贾耽在55岁时组织画工绘制《海内华夷图》,花了17年的时间,才完成了这个巨幅唐代中国全图。中国历史上首次采用古今对照,双色绘画的地理图是唐代地理学家贾耽绘制的《海内华

  • 中国24个朝代先后顺序顺口溜宋朝后是那个朝代(中国经历了24个朝代宋朝以后排名)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明朝灭亡后是清朝(1644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帝,享国二百六十八年。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大顺攻占明朝国都北京,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一片石之战后,摄政王多尔衮率领清军趁势入关,同年顺治帝迁都北京,从此

  • 中国各朝代的顺序顺口溜(中国各朝代的顺序及时)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1、秦朝秦始皇嬴政秦二世嬴胡亥秦三世嬴子婴2、汉朝皇帝列表西汉汉高祖刘邦汉惠帝刘盈汉前少帝刘恭汉后少帝刘弘汉高后吕雉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汉昭帝刘弗陵昌邑王刘贺汉宣帝刘询(刘病已)汉元帝刘汉成帝刘

  • 中国所有的朝代按先后顺序排列(中国所有的朝代按先后顺序排列表)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唐.阎立本《步辇图》唐.张萱周《唐宫仕女图》唐.韩《五牛图》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明.仇英《汉宫春晓图》清.郎世宁《百骏图》二十四节气分别是哪些立春2月3日~5日,太阳达黄经315度。“立”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