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国古代历史与文明(中国古代文明的认识)

中国古代历史与文明(中国古代文明的认识)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332 更新时间:2023/12/21 19:20:01

概述爱琴文明的历史与成就?

爱琴文明有三个文明系统:克里特文明(Crete)、基克拉底斯(一个群岛,包括罗德岛、米罗岛等,著名的米罗的维纳斯即发掘于此)文明和希腊底文明。这三个文明系统各有三个发展阶段,只是基克拉底斯文明的第三个阶段被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Mycenae)文明所涵盖。希腊底文明发展到中期和后期,我们又叫它"迈锡尼"文明。迈锡尼是一个城市,这个文明就以它为代表。自从它们被认真地研究以来,爱琴文明的独特性从未被怀疑过。曾经有人怀疑那些出土的物品属于埃及或是腓尼基文明,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证据被发现,这种说法已被证明是不正确的。爱琴文明发展出三个鲜明的特点:

艺术

爱琴艺术与其他史前时期和地域的艺术风格不尽相同。的确,它借鉴了其它同时代的艺术,特别是在它的后期阶段。但是这种借鉴通过爱琴匠人的双手,烙上了鲜明而独创的特点,即现实主义的风格。而从这点上来说,它们的确是希腊艺术的先行者。克里特的壁画艺术、陶器主题、浮雕、独立雕塑以及金属浮雕工艺都提供了实例,能够进一步加深希腊大陆上(如迈锡尼、瓦斐奥、梯林斯等)已经发掘的金饰和绘画作品所给我们留下的这一印象。

建筑

爱琴地区的宫殿有两种布置:

一种(可能也是较早的)形式是所有的房间围绕着一个中心方形院落设置,互相之间以迷宫般复杂的通路连接,而这个更大的方形是从长边进入,以许多立柱纵向切分。

而第二种中,主要的房间为所谓正殿(“megaron”)形式。它独立存在,同其余部分用走廊隔开,可以从短边的一个门厅进入。它有一个中央的壁炉,由立柱环绕,并可能可以直接通向天空;不存在中央院落,其余的居室组合成不同的独立区间。这种双重结构的形成可能有地理上的原因。虽然许多埃及、巴比伦以及赫梯宫殿被发掘,还没有其他地区现存的遗迹显示出爱琴地区拥有的这些结构。

墓葬

一种圆顶或称“蜂窝”形的墓葬(tholos),最著名的例子在迈锡尼。克里特岛的“拉耳那克斯”(larnax)棺材,同样在爱琴海之外无人能比。

就当今所了解的知识,早期的墓葬形式为直立的石头所砌的墓葬腔,有时候也位于岩洞中,下葬之后腔室被土所掩埋。不久之后,在克里特出现了骨头坑,容纳许多遗骸。在埋葬前人们可能先将血肉从骨头上煮去,或将其置于孤立的腔室内让其腐烂,然后再将骨骸收集。腔室则重新利用。至于棺材一般尺寸很小,里面的尸体蜷曲,膝盖顶着下颌。它们多见于开挖的地室或是坑中。

在后期,一种圆顶墓(tholos)或称“蜂窝墓”(bee-hivetomb)变得常见,有时候它们完全是挖掘而成,有时呈穹顶状(如迈锡尼壮观的“珍宝库”)。迈锡尼文明中的浅墓也是一种后期形式,同晚期米诺斯公墓属同一时期。

最后的墓葬形式是从平地拱起的腔室,由一个水平或略微下倾的通道从外部连接,通道的两侧逐渐合拢。似乎在爱琴文明期间没有任何火葬的迹象。爱琴文明贯穿始终一直有武器、食物、水、化妆品等各式物件同尸体一起埋葬。在迈锡尼遗址中发现了一个可能竖立于坟上的祭坛,也许奴隶在这里被殉祭给死去的主人。圣三一发现的一个彩绘石棺可能也显示了对死者的英雄崇拜。

与杜伦大学有关的历史文明?

杜伦大学995年开始建造,1072年杜伦城堡,开始建造1130年杜伦大教堂,建成1286年牛津大学杜伦学堂由杜伦市长出资成立,用于培养来自英格兰北方的人员后,更为牛津大学杜伦学院。

1541年亨利巴士提议在杜伦建立北方大学,但魏国155年,牛津大学杜伦学院被解散,其教室宿舍图书冲入原址成立牛津大学三一学院。

文明历史定义?

文明(又称开化)的概念在华夏已经使用了几千年。尽管没有人用文字清晰的表述文明的定义,但是这个概念也在世界各国清晰的存在并广泛的使用,对世界各国的历史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文明指有益于人类的发明创造的总和(名词)或程度(形容词)野蛮指破坏文明的行为(名词)或程度(形容词)比如,一个社会保括各种形式体力脑力劳动者管理人员等等)都在以各种形式按照社会分工创造财富,符合文明社会要求的都是文明行为。

而杀人,抢劫等严重破坏了创造财富,可称野蛮行为。雅斯贝尔定义古代文明四要素,文字、青铜器、城市、宗教礼仪。这些显然是外部特征的定义,且不完全。

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与十二生肖的关系?

生肖纪年(月、日、时)是中国农耕文明发展过程的里程碑,对研究掌握自然科学规律,发展农业生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伏羲八卦的演化进程中,十二生肖与十二地支相对应,归类五行,和八卦四象组成一体,由天干地支(配生肖)组成的纪年(农历),积累应证的自然变化规律,在农业科技不发达,农民靠天饭的漫长年代里,什么年干旱、什么年雨水多,农民参照这些规律,什么年适宜种什么庄稼。至今,在一些地方还流传着“羊马年,广收田”,“就怕鸡猴饿狗年”的谚语。

我们知道,十二兽历顾名思义就是用12种动物分别纪十二年。换句话说,古人是因为发现不同年份更适宜某种动物的生存,才会用这种动物作为这个年份的象征动物。至于为什么存在着12年的周期轮回,因此只能是12种动物,而不是10种动物或14种动物,这又涉及到天文生物学的问题。

众所周知,对地球上的生物影响最大的天体是太阳、月亮和五大行星,以及彗星、陨石等。其中,与12年周期循环变化最接近的天体现象,一是木星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为12年(近现代测定为118年),二是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平均为11年。有鉴于此,我们有理由认为十二生肖的起源与木星12年绕太阳一周的运动有关。也就是说,木星在绕太阳旋转的周期中,它在太阳系的不同位置,对地球的气候产生了不同的作用,从而影响到不同动物的生存活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世界各文明古国里,唯有中国的典籍明确记载了木星周期运动对地球气候的影响。《玉函山房辑佚书》收有《计倪子》一书,该书记有:“太阴三岁处金则穰,三岁处水则毁,三岁处木则康,三岁处火则旱。故散有时,积籴有时,领则决万物,不过三岁而发矣。以智论之,以决断之,以道佐之,断长续短。一岁再倍,其次一倍,其次而反。水则资车,旱则资舟,物之理也。天下六岁一穰,六岁一康,凡十二岁一饥,是以民相离也。故圣人早知天地之反,为之预备。”计倪子又名计然,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曾拜计倪子为师。

《计倪子》的上述观点,从今天的角度来说,属于天文环境经济学,他研究的是天体位置对地球自然环境变化的规律,以及这种规律变化对社会经济的作用。所谓太阴,实质上说的就是木星,意思是:当木星三年位于“金”的方位时,农作物丰收;当木星三年位于“水”的方位时,将发生水涝灾害,农作物减产;当木星三年位于“木”的方位时,农业收成好,人们生活安康;当木星三年位于“火”的方位时,将出现旱灾,农业收成不好(在五行里,金代表西方,水代表北方,木代表东方,火代表南方)。人们只要掌握了这种规律,就可以提前作好准备,并由此而获得丰厚的经济利益。

《计倪子》的上述一番言论,又与十二生肖有什么关系呢?笔者在十几年前撰写《神妙的生肖文化与游戏》一书时,注意到十二生肖动物的排列也存在着三年一组的规律性,以及食草动物与食肉动物的交替性。具体来说,鼠年、牛年适宜食草动物生长,食草动物多了又适宜食肉动物(虎年)的生长;因此,鼠、牛、虎这三年相当于木星位于“金”的三年,是风调雨顺的好时光。食肉动物多了,食草动物就少了,就到了兔年;龙是水族类代表动物,蛇性喜潮湿,表明这几年雨涝洪水频仍,相当于木星位于“水”的方位。马年、羊年又适宜食草类动物生长,猴喜吃树上的果子,看来这几年又是雨顺风调,正好对应木星位于“木”的方位上的情况。鸡是鸟类的代表性动物,鸟类的主要食物是昆虫,而昆虫在天旱时往往得到大发展(这正是旱年闹蝗虫的原因),因此鸡年表示旱灾严重;狗和猪都属于杂食性动物,它们在天旱情况下的生存能力特别强;也就是说鸡、狗、猪这三年是旱灾年,相当于木星位于“火”的方位时的自然环境状况。

至于《计倪子》所说的“一岁再倍,其次一倍,其次而反”,则是一种对自然变化的更细微的观察。笔者是这样理解的,即在风调雨顺的三年里,第一年气候最好,第二年次之,到了第三年气候条件就开始发生了逆转。同理,在水灾的三年里、雨顺风调的三年里、旱灾的三年里,同样存在着上述程度的变化。不过,对于动物的适宜程度而言,还存在着滞后现象;这种情况类似一天里最热的时间并不是正午,而是午后一个时辰(即下午两点)。

综上所述,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认为,是中国人最先发现了木星绕日运动周期对地球生物圈的作用。这也从一个侧面揭示,远古时曾经有一段相当长的时期,木星绕日的周期非常接近12年,而且当时的木星可能比今天更明亮,对地球生物圈的影响更显著。

文明历史的标准?

三条标准

这三条标准是什么?第一条标准就是要有城市,就是发掘出的遗址中应该有城市,如果都是原始的小聚落是不行的,要有城市,也就是要有城市和乡村的对比和差别。这个标准还有量的限制,作为一个城市要能容纳五千人以上的人口。第二个条件是文字,没有文字的文明很难想象,因为没有文字的发明,人类的思想文化的积累就不可能存留和传播。第三个条件是要有复杂的礼仪建筑,什么叫复杂的礼仪建筑呢?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建筑物不是为了一般生活需要而建造的,而是为了宗教的、政治的或者经济的原因而特别建造的一种复杂的建筑。比如说古代埃及的金字塔,任何人去参观,站在金字塔前,对着狮身人面像,都会感觉到这是一种文明,这是没问题的。你不能说它是原始的,还是处在蒙昧、野蛮的状态,因为金字塔是坟墓,如果仅为了一般需要,无论如何也不需要建造这样大的建筑。它之所以被建造,是因为要尊重法老,使法老的神灵可以永存,这就代表了文明时代的阶级分化和统治。

历史最长文明?

以下是四个历史最长国家

埃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古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世界历史最长国家排名中的第一名,他们建造了闻名世界的金字塔和帝王谷。公元前3200年建立奴隶制统一国家。前525年属波斯帝国,前30年开始被罗马统治。公元640年遭阿拉伯入侵,1517年成为奥斯曼帝国行省。17981801年受法国统治,1882年成为英国殖民地。1922年获得独立。1952年纳赛尔推翻法鲁克王朝,1953年成立埃及共和国。1956年宣布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1958年曾和叙利亚组成阿拉伯联合共和国,1971年改为现国名。埃及上下总共拥有5100年历史。

中国中华历史源远流长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距今约5000年前,以中原地区为中心开始出现聚落组织进而形成国家,后历经多次民族交融和朝代更迭,直至形成多民族国家的大一统局面。20世纪初辛亥革命后,君主政体退出历史舞台,共和政体建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大陆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希腊西方文明发源地

希腊的历史可上溯到古希腊文明,希腊被视为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前3000年~前1100年克里特岛曾出现米诺斯文明,前1600年~前1050年伯罗奔尼撒半岛出现迈锡尼文明。前800年形成奴隶制城邦国家,前5世纪发展到鼎盛时期。前146年并入罗马帝国。15世纪中期被奥斯曼帝国统治。1821年,爆发希腊独立战争。1832年建立希腊王国。1974年通过全民公投改为共和制。希腊上下总共拥有4900年历史。

伊朗总共拥有4700年历史

伊朗是文明古国,公元前550年,建立了世界历史上第一个领土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波斯帝国,公元前247年建立安息帝国,7世纪后遭不同异族先后入侵,18世纪前期,纳迪尔沙推翻外族统治建立阿夫沙尔王朝,19世纪后期起,英国和俄罗斯势力不断侵入,1925年建立巴列维王朝,1979年成立共和国,实行政教合一制度,官方语言为波斯语。

历史文明有哪些?

中国古代文明有:农业文明、文学、建筑文明、政治文明。

人类历史文明遗产?

北京故宫,兵马俑,长城,平遥古城,大足石刻,颐和园,天坛,承德避暑山庄,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丽江古城,苏州古典园林,武当山古建筑,莫高窟,布达拉宫,龙门石窟,孔庙孔府孔林,都江堰,云冈石窟,九寨沟,泰山,黄山,峨眉山乐山大佛,武夷山,昆曲,古琴,庐山,三江并流,

中国古代有几次文明?

中国古代文明有:农业文明、文学、建筑文明、政治文明。

1、农业文明,这是中国文明最历史悠久最辉煌的,它开创了农业发展的先端和方向,利用工具和牲口也是中国农业文明的发展。这也相信的发展了农业技术和工具的发展。

2、文学,这是一个名族和国家发展的灵魂,有了文化使得人类有思想有灵魂有精神。文化凝聚力量,文化发展生产,文化促进团结。中国文化有:“诸子百家”,“儒家文化”,“诗词歌赋”等。

3、建筑文明,建筑发展是人类得以遮风避雨,然而古代建筑发展已经不单单是遮风避雨了,它更多的考虑到美观、宏伟、舒适。这也开创了我国建筑和桥梁学的开端和辉煌。

4、政治文明,虽然中国古代是封建制度制度的政治,但是,在“唐乾盛世”以清超前期都是世界文明的领先者,曾一段时间是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中心。

中国古代文明行为?

一、中国古代政治礼仪

①祭天

始于周代的祭天也叫郊祭,冬至之日在国都南郊圜丘举行。古人首先重视的是实体崇拜,对天的崇拜还体现在对月亮的崇拜及对星星的崇拜。

所有这些具体崇拜,在达到一定数量之后,才抽象为对天的崇拜。周代人崇拜天,是从殷代出现“帝”崇拜发展而来的,最高统治者为天子,君权神授,祭天是为最高统治者服务的,因此,祭天盛行到清代才宣告结束。

②祭地

夏至是祭地之日,礼仪与祭天大致相同。汉代称地神为地母,说她是赐福人类的女神,也叫社神。最早祭地是以血祭祀。汉代以后,不宜动土的风水信仰盛行。祭地礼仪还有祭山川、祭土神、谷神、社稷等。

③宗庙之祭

宗庙制度是祖先崇拜的产物。人们在阳间为亡灵建立的寄居所即宗庙。帝王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宗庙的位置,天子、诸侯设于门中左侧,大夫则庙左而右寝。庶民则是寝室中灶堂旁设祖宗神位。

祭祀时还要卜筮选尸。尸一般由孙辈小儿充当。庙中的神主是木制的长方体,祭祀时才摆放,祭品不能直呼其名。

祭祀时行九拜礼:“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宗庙祭祀还有对先代帝王的祭祀,据《礼记曲礼》记述,凡于民有功的先帝如帝喾、舜、禹、黄帝、文王、武王等都要祭祀。

④对先师先圣的祭祀

汉魏以后,以周公为先圣,孔子为先师;唐代尊孔子为先圣,颜回为先师。唐宋以后一直沿用“释奠”礼(设荐俎馔酌而祭,有音乐没有尸),作为学礼,也作为祭孔礼。南北朝时,每年春秋两次行释奠礼,各地郡学也设孔、颜之庙。

明代称孔子为“至圣先师”。清代,盛京(辽宁沈阳)设有孔庙,定都北京后,以京师国子监为太学,立文庙,孔子称“大成至圣文宣先师”。曲阜的庙制、祭器、乐器及礼仪以北京太学为准式。乡饮酒礼是祭祀先师先圣的产物。

⑤相见礼

下级向上级拜见时要行拜见礼,官员之间行揖拜礼,公、侯、驸马相见行两拜礼,下级居西先行拜礼,上级居东答拜。平民相见,依长幼行礼,幼者施礼。外别行四拜礼,近别行揖礼。

⑥军礼

包括征伐、征税、狩猎、营建等。

二、中国古代生活礼仪

①诞生礼

诞生礼自古就有重男轻女的倾向。诞生礼包括“三朝”、“满月”、“百日”、“周岁”等。“三朝”是婴儿降生三日时接受各方面的贺礼。“满月”在婴儿满一个月时剃胎发。“百日”时行认舅礼,命名礼。“周岁”时行抓周礼,以预测小儿一生命运、事业吉凶。

②成年礼

也叫冠礼,是跨入成年人行列的男子加冠礼仪。冠礼从氏族社会盛行的男女青年发育成熟时参加的成丁礼演变而来。汉代沿袭周代冠礼制度。魏晋时,加冠开始用音乐伴奏。唐宋元明都实行冠礼,清代废止。

中国少数民族不少地区至今还保留着古老的成年礼,如拔牙、染牙、穿裙、穿裤、盘发髻等仪式。

③飨燕饮食礼仪

飨在太庙举行,烹太牢以饮宾客,重点在礼仪往来而不在饮食,燕即宴,燕礼在寝宫举行,主宾可以开怀畅饮。燕礼对中国饮食文化形成有深远的影响。节日设宴在中国民间食俗上形成节日饮食礼仪。正月十五吃元宵,清明节吃冷饭寒食,五月端阳的粽子和雄黄酒,中秋月饼,腊八粥,辞岁饺子等都是节日仪礼的饮食。

④宾礼

主要是对客人的接待之礼。与客人往来的馈赠礼仪有等级差别。士相见,宾见主人要以雉为贽;下大夫相见,以雁为贽;上大夫相见,以羔为贽。

⑤五祀

指祭门、户、井、灶、中(中室)。周代是春祀户,夏祀灶,六月祀中溜,秋祀门,冬祭井。汉魏时按季节行五祀,孟冬三月“腊五祀”,总祭一次。唐、宋、元时采用“天子七祀”之说,祀司命(宫中小神)、中、国门、国行、泰厉(野鬼)、户、灶。

明清两代仍祭五祀,清康熙之后,罢去门、户、中、井的专祀,只在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与民间传说的灶王爷腊月二十四朝天言事的故事相合,国家祀典采用了民间形式。

⑥傩仪

滥觞于史前,盛行于商周。周代的傩仪是四季驱邪逐疫。周人认为自然的运转与人事的吉凶息息相通。四季转换,寒暑变异,瘟疫流行,鬼魂乘势作祟,所以必须适时行傩以逐邪恶。傩仪中的主神是方相氏。两汉,傩仪中出现了与方相氏相配的十二兽。

扩展资料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

在中国古代,礼仪是为了适应当时社会需要,从宗族制度、贵贱等级关系中衍生出来,因而带有产生它的那个时代的特点及局限性。

时至今日,现代的礼仪与古代的礼仪已有很大差别,我们必须舍弃那些为剥削阶级服务的礼仪规范,着重选取对今天仍有积极、普遍意义的传统文明礼仪,如尊老敬贤、仪尚适宜、礼貌待人、容仪有整等,加以改造与承传。

这对于修养良好个人素质,协调和谐人际关系,塑造文明的社会风气,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现代价值。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中国朝代历史演变(中国朝代历史演变视频)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大事年表大约三百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人类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形成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3000年左右两河流域出现奴隶制城市国家公元前3000年代中期印度河流域哈拉帕文化公元前2100年左右埃及奴隶河贫民大起义公元前1894年古巴比伦王国建立公元前1000年左右努比亚建立奴隶制国家公元前594

  • 八下中国历史(八中国历史电子课本)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正月十八号大雪纷飞的文案,只有以下答案。雪花飘飘,岁月悠悠,光阴荏苒,又是一年大雪天。思念片片,情意深深,天寒地冻,有我问候暖心间。大雪了,保护好自己穿暖戴帽保养身体。愿美乐开心!新年快乐NothingisimpossibleifyouputyourheartintoIt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八bā

  • 中国历史八下(八年级历史课本电子版)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正月十八号大雪纷飞的文案,只有以下答案。雪花飘飘,岁月悠悠,光阴荏苒,又是一年大雪天。思念片片,情意深深,天寒地冻,有我问候暖心间。大雪了,保护好自己穿暖戴帽保养身体。愿美乐开心!新年快乐NothingisimpossibleifyouputyourheartintoIt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八bā

  • 中国版图历史演变(中国版图历史演变10分钟)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泰国本朝开国时,已经从缅甸的压迫中翻身了,广东人郑信统一泰国,并对缅甸,老挝,柬埔寨方向扩张,堪称东南亚小霸,于是在西方的英法叩关泰国前,它们的领土一度占了中南半岛的将近一半.19世纪中叶以后,英国在西边占领了缅甸,法国在东边控制了越南和柬埔寨,于是泰国的噩梦开始了。1863-1867年,法国在得到

  • 中国历史4大女帝(中国历史4大女帝名字)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广元位于四川北部边缘的广元,自古以来便是进川的重要通道,入蜀要寨,三国重镇。且拥有非常浓厚的文化底蕴,尤其以璀璨的红色文化代代相传。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武则天的出生地,中国蜀道文化的集中展现地、先秦古栈道文化地三国历史文化核心走廊、也是原川陕苏区核心区域。女帝是波雅汉库克身高1米91。动漫《航海王》

  • 中国历史脉络梳理(中国历史脉络梳理图)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梳理行文脉络,其实就和梳理行文的大纲雷同。写行文脉络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主要通过抓结构标志,采用压缩等方法,能够概括段落大意。通过关注标题,整合段落层次等方式会把握行文脉络,明确文章主旨。议论文梳理行文脉络答题模板1、明确几种常见的线索。常见的线索有:以核心人物为线索;以核心事物为线索;以核心事件为

  • 精编精练中国历史(精编精练中国历史答案)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讲精华有用部分,精练是练习主要部分,精髓部分精讲精练一般都是在每年的三、四月份就就陆陆续续开始更新。各个网校的时间都差不多,不会等到新教材出来在录制,这样的话时间就有些来不及,你可以跟着用去年的教材开始学习,如果新教材出来变化不大完全可以不必理会,如果变化较大可以在去年的教材上标注或者换新教材。就我

  • 对中国历史的认识(对中国历史的认识和感悟)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宿舍是住宿休息的地位,一般情况下各学校都会制定宿舍管理制度或宿舍公约,住宿人员都必须遵守,学校也会在宿舍设宿舍管理员,还会派一名中层干部分管宿舍。学生往往把宿舍看作是休息放松自己的地方,同学无话不说,说笑不断,总之学生都不愿意离开宿舍。林学是研究森林的形成、发展、管理以及资源再生和保护利用的理论与技

  • 新中国历史时间轴(新中国历史时间轴图)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津始于隋朝(公元581-618年)大运河的开通。在南运河和北运河的交汇处、金钢桥三岔河口地方,史称“三会海口”,是天津最早的发祥地。金代(公元1115-1234年)在直沽设“直沽寨”,元朝(公元1206-1368年)设“海津镇”,是军事重镇和漕粮转运中心。明建文二年(1400年),朱棣率兵经直沽渡河

  • 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有哪些(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有哪些资料)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文化遗产有:1、北京故宫。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2、颐和园。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