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历史事件?
1、第一次鸦片战争
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国政府以林则徐虎门销烟等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1840年6月,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在海军少将懿律、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率领下,陆续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鸦片战争开始。
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中英双方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并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同时,鸦片战争也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新篇章。
2、甲午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则使日本国力更为强大,为其跻身列强奠定了重要基础。
3、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又称辛亥首义、武汉首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
4、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简称抗战,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
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抗战。
5、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亦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国民党方面称为“动员戡乱”,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国共内战第二阶段。
中国近现代史时间轴及重大事件?
1、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
2、1840年:英军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
3、1841年:三元里人民抗英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斗争。农民阶级,抗英但是不反封建。发生在鸦片战争时期。
4、1842年8月:《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史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5、1851年1月11日:金田起义洪秀全建立太平天国,农民阶级,提出《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6、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签《天津条约》。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签《北京条约》。
7、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
8、19世纪70至80年代:"边疆危机":英国从印度侵人西藏,又从缅甸入侵云南;法国则从越南侵犯广西;俄国从中亚人侵新疆;日本吞并琉球、侵犯中国台湾。
9、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9月黄海海战(邓世昌)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签《马关条约》,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0、1894年:孙中山创立“兴中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11、1895年:康有为“公车上书”。
12、1898年: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13、1899年:义和团起义。农民阶级。口号:“扶清灭洋”。遭到中外联合绞杀。
14、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辛丑条约》,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5、19041905年:日俄战争,争夺中国东北但清政府局外中立。
16、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资产阶级革命派。
17、1906年:萍浏醴起义,同盟会第一次武装起义。
18、1911年:黄兴、孙中山,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同盟会影响最大的一次起义。
19、1911年5月:保路运动。
20、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
21、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
22、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告友邦书》企图承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外债。
23、1912年2月:清帝退位,帝制的终结,标志着清王朝的统治结束。
24、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建立了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北洋军阀反动政权。
25、1913年:袁世凯刺杀宋教仁,掀起“二次革命”。
26、1914年:孙中山建立“中华革命党”,但具有很强的宗派性、脱离群众。
27、1915年1月:“二十一条”。
28、1915年9月:新文化运动。
29、1915年12月:袁世凯称帝。
30、1915年12月:护国(中华民国)运动。
31、1918年:护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运动。不仅是孙中山个人的失败,还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中国近现代史人物?
01、秋瑾:近代中国女性革命的象征
秋瑾(1875-1907),祖籍浙江山阴,生于福建云霄。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她是中国首位女权运动者,近代中国女性革命的象征,"辛亥三杰"之一。
02、何香凝:新中国创始人之一
何香凝(1878-1972),广东南海人,生于香港。中国女权运动的先驱之一,民革主要创始人,国民党元老,建立民国的功臣,也是新中国创始人之一。她是中国第一次庆祝妇女节活动的发起者。
03、唐群英:中华民国的缔造者之一
唐群英(1871-1937),生于衡阳市衡山县新桥镇黄泥村。中华民国的缔造者之一,中国女权运动领袖、民主革命家、教育家、辛亥革命功臣、中国同盟会第一个女会员,为推翻帝制、建立民国立下奇功。
04、宋庆龄:新中国唯一一位名誉主席
宋庆龄(1893-1981),上海人。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举世闻名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一位名誉主席。
05、宋美龄:第一位在美国国会演讲的中国人。
宋美龄(1898-2003),上海人。中国近现代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中国国民党和中华民国的卓越领导人。她活跃于政治、外交等领域,对近代中国历史与中美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她是第一位在美国国会演讲的中国人。
06、吴贻芳:第一位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女性
吴贻芳(1893-1985),江苏泰兴人,生于湖北武昌。中国第一届女大学生,第二位大学女校长。1945年,出席联合国成立大会,成为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第一位女性。
07、邓颖超:新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
邓颖超(1904-1992),祖籍河南光山,生于广西南宁。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著名社会活动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新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
08、史良:新中国司法工作的开拓者
史良(1900-1985),江苏常州人。中国当代著名法学家、政治家、女权运动先驱。她是新中国人民司法工作的开拓者和司法行政工作的奠基人,是中国妇女运动的领袖之一。
09、林巧稚:中国现代妇产科奠基人
林巧稚(1901-1983),生于福建省思明县鼓浪屿。中国当代著名医学家。她为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作出了贡献,是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10、金学曙:首届全国三八红旗手的杰出代表
金学曙(1922-2014),上海人,生于浙江嘉兴海宁。新中国第一代西医,同时兼修中医,是新中国首届"全国三八红旗手"的杰出代表,被时任人民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邓拓称为"新时代的杰出女性"。
11、何泽慧:中国的居里夫人
何泽慧(1914-2011),籍贯山西灵石,江苏苏州人。新中国杰出的核物理学家,被誉为"中国的居里夫人"。她是中国科学院第一位女院士。
12、冰心: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人
冰心(1900-1999),福建福州人。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诗人。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
13、张爱玲: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
张爱玲(1920-1995),祖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7岁开始写小说,12岁开始在校刊和杂志上发表作品。代表作包括《倾城之恋》《金锁记》《半生缘》《红玫瑰与白玫瑰》《烬余录》等。
14、唐丽玲:中国第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女钢琴家
唐丽玲(1907-2007),上海人。中国第一代钢琴家。她是中国早期德奥钢琴学派的代表人物,是中国最早享有国际声誉的女钢琴演奏家之一。她为推动西方音乐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15、吕碧城:中国第一位女性撰稿人
吕碧城(1883-1943),安徽旌德县人。中国女权运动的首倡者之一,中国女子教育的先驱,中国第一位动物保护主义者,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位女编辑,中国第一位女性撰稿人。
16、丁玲:第一个到延安的文人
丁玲(1904-1986),湖南临澧人。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社会活动家。1936年11月,丁玲到达陕北保安,是第一个到延安的文人。代表作包括《梦珂》《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莎菲女士的日记》等。
17、林徽因: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
林徽因(1904-1955),祖籍福建闽县,生于浙江杭州。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诗人、作家。她曾参与人民英雄纪念碑和八宝山革命公墓主体建筑格局的设计工作。代表作有《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
18、萧红: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
萧红(1911-1942),祖籍山东聊城莘县,生于黑龙江哈尔滨。中国近现代著名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代表作有《生死场》《呼兰河传》《小城三月》等。
19、郑毓秀:中国第一位女博士
郑毓秀(1891-1959),生于广东广州府新安县西乡乡屋下村。民国时期著名社会活动家、革命家和女权运动的倡导者。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博士,第一位女律师,第一位省级女政务官。
20、周璇:华语歌坛的代表人物
周璇(1920-1957),生于江苏常州。中国现代著名电影演员、歌手。1937年主演《马路天使》,其演唱的影片插曲《天涯歌女》《四季歌》在华人地区流行。1947年主演《长相思》,由她演唱的影片插曲《夜上海》成为华语歌坛的代表作品之一。
少年的你融梗事件整理?
电影《少年的你》改编自玖月的网络小说《少年的你,如此美丽》。玖月是晋江文学网签约作者,她之前就有多部作品中融合了其他经典作品的重要剧情和人物设定,因此被网友称之为“融梗天后”。网友认为,小说《少年的你,如此美丽》“融梗”了东野圭吾的《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等作品。
2021年度热点事件整理?
新华社评出2021年国内十大新闻(按事件发生时间先后为序)
1、国内生产总值突破百万亿大关
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大考,我国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这意味着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又跃上了新的大台阶,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标志性意义。
2、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2月20日,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各部门各地区各单位突出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在基层宣讲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高质量开展专题组织生活会,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广大党员不断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从党的奋斗历程中汲取前进力量。
3、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
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这是继制定实施香港国安法后,中央依法治港的又一重大举措,是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落实中央对香港全面管治权的具体体现,为全面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制度保障。3月3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了新修订的香港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随后,香港特别行政区完成本地立法。新选举制度为推进香港民主稳步发展、实现良政善治,促进“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打下坚实基础。
4、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各界代表7万余人以盛大仪式欢庆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高度评价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精辟概括伟大建党精神,号召全体中国共产党员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庆祝大会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向“七一勋章”获得者颁授勋章,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落成开馆,文艺演出《伟大征程》盛大举行。
5、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2月25日召开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宣布,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6、三孩生育政策发布实施
7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对外发布,提出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配套实施积极生育支持措施。这是我国人口与生育政策的又一次历史性调整,有利于改善我国人口结构、保持我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平缓总和生育率下降趋势、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8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围绕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取消社会抚养费等制约措施、配套实施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等进行修改。
7、六中全会总结党的百年奋斗
11月8日至11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聚焦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重点,体现了党中央对党的百年奋斗的新认识,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全会决定,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22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
8、中美中俄元首举行视频会晤
11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视频会晤,为中美关系发展把舵引航。12月15日,习近平主席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年内第二次视频会晤。今年以来,在疫情背景下,习近平主席还以视频方式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金砖峰会、上合峰会、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二十国集团峰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等一系列重大活动,通过“云外交”同国际社会密切互动,针对共同挑战提出中国方案、凝聚全球共识,有力促进国际抗疫合作和全球共同发展,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9、载人航天等取得新突破
12月27日0时55分,经过约6小时,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年内第二次出舱全部既定任务,航天员翟志刚、叶光富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一年来,从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到“天问一号”“祝融号”成功探测火星,从神舟十二号圆满完成任务到神舟十三号成功发射,我国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科技创新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
10、“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
中国近现代史如何实现?
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伟大梦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复兴古代中国,不是复兴封建盛世,归根结底是赶上时代、赶上世界,完成现代化的使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这是中国几代人为之奋斗的夙愿。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被迫卷入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主动加入西方主导的现代化进程。无数仁人志士怀揣现代化梦想,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但无论是中体西用、以器卫道的现代化之路,还是文化改造、全盘西化的现代化之路,都未能挽救民族于危难,旧中国一步步落后于时代,滑落到了被开除球籍的边缘。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现代化事业有了主心骨、领路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标志着我国踏上了自主建设现代化的新征途。
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标志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正在开启。2021年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完成,标志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经受住了超大型国家现代化实践的检验。
总之,七十多年筚路蓝缕、风雨兼程,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奔跑在现代化的赛道上,用短短几十年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建立了全世界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
中国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从“现代化的迟到国”跃升为“世界现代化的增长极”,中华民族走上了通往现代化的历史必由之路。
中国的近现代史时间?
中国近代史的时间为,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这是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追求国家独立和民族复兴的历史。中国近代史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中国近现代史重要节点?
中国近代史的节点是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至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整个中国近代史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两个阶段。
旧民主主义革命为1840年鸦片战争至199年五四爱国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五四爱国运动至新中国成立。五四爱国运动又称为中国现代史的开端,是中国现代史起点。
中国英雄事件?
英雄人物故事1
做中国人光荣得很
有英雄就有懦夫,有爱国者就有卖国者。有一些人虽然是中国人,却认为中国处处不如外国,在外国人面前挺不起腰杆,甚至说“外国的月亮也比中国的圆”。抗日名将吉鸿昌对祖国有深厚的情感,在民族危亡的时刻挺身而出,率军抵抗日本的侵略。他在外国人面前,也表现出了豪迈的气魄。
有一年,吉鸿昌被国民党政府派到美国去考察。一天,他到邮局寄包裹。美国的一个邮局工作人员听他说是中国人,就嘲笑说:“中国?我可不知道什么中国!”吉鸿昌听了,十分生气。可陪同他的一个使馆人员对他说:“你何必说是中国人呢?说是日本人,他对你的态度就会好了。”
吉鸿昌顿时感到受了污辱。他想:我们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大国,为什么连是中国人都不敢说呢?他对使馆的人说:“你觉得做中国人丢脸吗?不光彩吗?我倒觉得做一个中国人光荣得很!我誓死不当崇洋媚外的洋奴!”
他回到住处,找来一块木牌,在上面工工整整写了“我是中国人”几个字,然后挂在胸前,外出时也不摘下。当美国人惊奇地注视他的时候,他心中十分自豪。
英雄人物故事2
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
1966年,《中国科学》发布了一条激动人心的消息,《大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简称“1+2”)使哥德巴赫猜想得到证明,创造了距摘取皇冠上的明珠(“1+1”论证)仅一步之遥的辉煌!这个辉煌的创造者正是陈景润中国数学界升起的一颗璀璨新星。
陈景润之所以能取得这么优异的成绩,是和他从小对数字、符号有着浓厚的兴趣分不开的。在小学、中学读书时,陈景润就对数学情有独钟,一有时间就钻进数学的海洋里乘风破浪,尽情遨游。
但是光有对数学的兴趣还不够,还需要有持之以恒的学习以及名师的教导。幸运的是,在陈景润的成长道路上,他遇到了这样的名师。
1948年,陈景润背着书包来到英华中学念书。在那里,陈景润遇到了让他受益匪浅的名师沈元,也让他从此和哥德巴赫猜想结下了不解之缘。
沈元原是国立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主任,1948年因战事被迫滞留在英华中学任教,而陈景润恰恰是他任教班上的学生。
沈元是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毕业的博士,学识渊博,见多识广。他在数学课上,经常融入一些生动有趣的数学知识。有一天,沈元就兴致勃勃地给同学们讲述了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1742年,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在教学中发现,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
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电影?
《鸦片战争》、《林则徐》,《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一代妖后》、《两宫皇太后》,《甲午风云》,《谭嗣同》,《孙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