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年代重要事件时间线?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俄国十月革命
建军大业时间线和历史事件?
建军大业时间是1927年8月1日举行的八一南昌起义,从此中国共产党有了自己的武装力量。
历史考研时间线重要吗?
历史考研时间线十分重要,搞清时间线可以帮助你更好进行接下来的学习
盗墓笔记时间线对应事件?
公元前30世纪,西王母立于西北蛮荒之地,建都塔木陀,其女性当家,人称王母。夏商周时期有个古国名为厍国,在十年之间突然消失殷商时期有人在长白山修建皇陵
公元前976年:西周第五代君主姬满登基,史称周穆王
公元前965年:周穆王西征兵败塔木陀,后穆王与王母两情相悦,王母赠陨玉尸蹩丹药传长生之术,定百年之约。
公元前922年:周穆王离世,在位55年,葬于鲁地(今山东瓜子庙),身穿玉俑待永生。
公元前400年左右:鲁殇王占领周穆王之墓,改建七星鲁王宫,夺得玉俑,以待长生。
公元前400年左右:鲁殇王军师铁面生远赴塔木陀取得陨玉和丹药,入楚地,寻宝穴建造血墓(今长沙镖子岭)死后葬于此地,以求长生。
公元69年:有人设计出古潼京建筑图纸。
公元534年左右:北魏小王爷率领不言骑进入秦岭厍国古墓。
北宋时期有人在广西修建佛塔地宫:镜儿宫。
公元1216年:万奴王假降蒙古国。
公元1217年:万奴王东迁,建立东夏国。
公元1356年:堪舆术士汪藏海于长白山殷商皇陵改建第十四代万奴王陵墓,自称:云顶天宫。汪藏海期间于长白山地宫得知东夏国天机,长生之谜,随即将奇遇记录于三只蛇眉铜鱼之上。
公元1366年:汪藏海得幸明太祖,掌管皇宫和太祖陵寝建造。
公元1396年:汪藏海出使塔木陀,窥探西王母不死之术。
公元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汪藏海归隐山林,数年后以巨船为墓,海葬于千里石塘(今西沙,沙头礁)
清朝时期:有一个道士进入秦岭。
乾隆年间:西安矿山挖出青白石龙纹盒
道光二十五年:雷思起参与张家古楼的建设。
公元1876年--1879年:长沙乡民为了生计,盗墓以冥器换粮,逐渐形成了淘金南派。
老九门时代:
1900年黑背老六出生,1901年二月红出生、1910年张启山出生、1912年半截李出生、1914年陈皮阿四出生、1925年齐铁嘴、霍仙姑出生、1927--1930年吴老狗、解九爷出生。
1931年:张启山举家逃往长沙,这一年二月红和丫头结婚。
1932年:陈皮阿四被逐出师门。
1939年:丫头去世,佛爷掌管长沙布防官。
1944年:裘德考和吴老狗来往。
1945年:张大佛爷启动古潼京056工程。
1946年:齐铁嘴离开中国。
新时代:建国之后
1950年:吴家镖子岭盗血尸墓。
1952年:长沙大清洗,吴老狗逃亡杭州和解家表妹结婚,半截李下落不明,裘德考回到美国,老九门就此衰落。
1954年:霍仙姑去杭州找吴老狗并与吴夫人聊天。
1956年:考古队广西上思张家铺遗址考古。
1963年--1966年:史上最大官方盗墓活动。
1973年:裘德考破解战国帛书。
1974年:陈皮阿四倒斗镜儿宫,第一枚蛇眉铜鱼现世。
1976年:陈文锦考古队进入巴乃,实为送葬。
1977年:吴邪出生、1978年解雨臣出生。
1979年:解九爷调包考古队,投靠杭州吴老狗将那具尸体藏于地下。
1979年和1980年:两届特种工程类专业建筑系失踪了一批天才少年。同一年,霍中枢去了巴丹吉林。
1981年:吴三省独探血尸墓,得丹药一枚。
1982年:裘德考得到中国传来消息,开始了解海底墓。
1984年:古潼京第六区甬道发现霍中枢(编号487)的尸体。
1984年:攀枝花曾经出土过类似的青铜树,这一年陈文锦带领考古队出发海底墓,第二枚蛇眉铜鱼现世。考古队中招,被秘密囚禁在格尔木疗养院。连环吴三省开始联手。
1990年西沙考古队重返疗养院,开始对汪藏海、帛书及海底墓进行研究。
1993年:陈文锦考古队进入长白山。6月17日到达云顶天宫底部发现青铜门。此后陈文锦进入青铜门见到终极。
1995年:陈文锦、霍玲出发塔木陀。
1999年:霍老太连续收到神秘录像带。
2000年左右:张起灵回到广西巴乃,失忆症发作,被当作肉饵放入古墓,后被陈皮阿四所救。
2001年:老痒和他的老表倒斗被抓。
2003年:大金牙拿着战国帛书找到吴邪。吴邪的盗墓之旅拉开序幕。
中国历史开端事件?
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的事件是:第一次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闭关锁国”后的中国落后于世界大潮。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来获取暴利。为打开中国市场大门,英国借口1839年六月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而发动的侵略战争。
后因战事不利道光帝派直隶总督琦善与英国议和,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第一次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夏朝的重要事件和时间?
夏朝时期十大事件
1、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是夏朝重大历史事件,也是我们熟悉的传说故事,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在治水的过程中,禹走遍天下,对各地的地形、习俗、物产等皆了如指掌,禹重新将天下规划为九个州,并制定了各州的贡物品种,在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中最终获得了胜利,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典故更是流传至今,这也是三皇五帝时期的重大历史转折,为夏朝历史的开展进行了铺垫。
2、讨伐三苗
讨伐三苗是夏朝主要事件之一,说的是尧、舜、禹时代主要有对三苗的战争,北方的华夏族部落联盟在禹的带领下,同南方的三苗部落联盟为了争夺奴隶和生存空间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战争持续数十年,最终以华夏部族的胜利而告终,禹成功消灭了对自己地位构成威胁的竞争者,“禹征三苗”之后,有关“三苗”、“有苗”、“苗民”等称呼在中国史籍中逐渐消失不见,三苗族群遂告瓦解,这场战争进一步激化和破坏了旧的原始社会制度,直接推动了夏朝诞生和古代民族的融合。
3、涂山之会
涂山之会是夏朝重大历史事件,一般被认为是中国夏朝建立的标志,禹在确立王权的过程中,又继续征伐三苗,他统领众多邦国君长并以奉行天命自居,这表明他已掌握了最高的王权,取得了“夏后”的地位,通过这些征伐活动,不断加强了夏禹的王权,为了巩固王权禹又沿颍水南下,在淮水中游的涂山(安徽蚌埠西郊怀远县境),大会夏、夷诸部众多邦国和部落的首领,这就是“涂山之会”。
4、皋陶作刑
皋陶作刑是重要的夏朝时期十大事件之一,传说远在夏朝建立之前的虞舜时代已经有了刑法,皋陶是舜帝和夏朝初期的一位贤臣,传说中生于尧帝统治的时候,曾经被舜任命为掌管刑法的“理官”,以正直闻名天下,他将黄帝以来(即父系社会建立以来)的原始刑法做了一次较为系统的修订,并在原来“象刑”的基础上,制订了劓、、、黥、大辟等几种刑罚,为以后的奴隶制五刑奠定了基础,“皋陶作刑”的传说,反映了古人对中国刑法起源的认识,这可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刑事立法活动。
5、钧台之享
钧台之享是夏朝初年发生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禹驾崩后他的儿子启继承了他的王位,东方夷族的首领伯益和启的同姓氏族有扈氏,以维护旧传统为借口,起兵反叛,夏启剿灭有扈氏后,为废除传统的部落禅让制,巩固王权,确立王位世袭,而在都城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召集各地方国首领,举行的一场盛大的献祭神灵的活动,同时这也是一次重要的方国盟会,这次盟会确立了夏启“共主”地位,开始了我国历史上的“家天下”局面,也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正式建立。
6、太康失国
启的晚年,生活日益腐化。他喜欢饮酒、打猎、歌舞,而疏于朝政。启死,其子太康继位,也沉湎于声色酒食之中,政事不修,促使内部矛盾日趋尖锐,外部四夷背叛。东夷族有穷氏首领后羿看到夏王朝内部矛盾重重,借太康外出狩猎数月不归之时,乘机掌握了夏的政权。太康死后,其弟仲康继位,仲康势弱,当了傀儡。仲康死后,其子相继位。后羿把相赶走,自己当了国王,这就是史书上称作“太康失国”和“后羿代夏”的故事,这使夏王朝对华夏的统治权悬空四十多年,公认的夏朝历史重要事件。
7、少康中兴
太康失国后后羿称王八年,天下诸侯不服,后羿以有穷国不纳贡为条件,把王位让给了仲康,自己回到有穷国继续做国主,仲康在位后背弃盟约,要求有穷国纳贡,之后夏王和有穷国之间战争不断,羿收重用寒国君主伯明的堂侄寒浞,却被其害死,而少康是中国夏朝的第六代天子,其父姒相被敌对的寒浞派人杀死,这个遗腹子,凭借个人魅力,得到有仍氏、有虞氏的帮助,广施德政,而得到夏后氏遗民的拥护,重新取回政权,成为第六代夏朝天子。在位期间,少康勤政爱民,专心农业水利,史称为“少康中兴”。
8、季杼江东之战
季杼江东之战是夏朝历史中的著名战役,杼是中国夏朝第七任君主,名字另作予、宁、伫、宇、相曼、舆或作季杼。少康之子,槐的父亲,少康中兴时奉命在戈诱杀寒,夏朝至此复国,予在位期间发明一种用兽皮做的甲,是中国战甲的创始,有了战甲之后,士兵战斗力大增,夏朝便积极对外扩张,彻底征服了东夷各国,夏朝国势也进入鼎盛期。
9、孔甲乱政
孔甲乱政又称孔甲乱夏,孔甲性情乖僻,父不降怕他治理不好国家,就没有传位给他,而内禅给北扃,扃死后传位于子廑,廑死,扃和廑都是平庸得出奇的人物,既没有国君的胆识和气魄,又没有治国之才,又逢连年大旱,田间地头一片干枯,黎民百姓饿死病死无数,才又由孔甲继位,孔甲在位期间,肆意淫乱,沉湎于歌舞美酒之中,一位胡作非为的残暴昏君,使得各部落首领纷纷叛离,夏朝国势更衰落,逐渐走向崩溃,这也是夏朝历史发展中的重要转折点。
10、鸣条之战
鸣条之战是夏朝末年在商灭夏的战争,商汤率领商部落士兵与夏军在鸣条(山西夏县之西)进行的一场决战,决战中汤军奋勇作战,一举击败了夏桀的主力部队,而且乘胜攻灭了三,夏桀率少数残部逃往南巢,不久病死。商汤回师西亳召开了众多诸侯参加的“景亳之命”大会,得到3000诸侯的拥护,取得了天下共主的地位,这是夏朝最重大的事件,战争的结果直接导致夏王朝灭亡,商汤建立了中国的第二个王朝商朝,鸣条之战也是中国古代通过“伐谋”、“伐交”、“伐兵”、“用间”达到战争速胜的最早的成功战例。
鲁肃重要事件?
中文名:鲁肃
别名:鲁子敬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
出生日期:公元172年
逝世日期:公元217年
职业:战略家、外交家
主要成就:为孙权策划天下大计
联刘抗曹
代表作品:《榻上策》
官职:汉昌太守、横江将军、大都督
相关典故:单刀赴会
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汉族,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定远)人,中国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出生于一士族家庭;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他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东汉末年,他眼见朝廷昏庸,官吏腐败,社会动荡,常召集乡里青少年练兵习武。他还仗义疏财,深得乡人敬慕。当时,周瑜为居巢长,因缺粮向鲁肃求助,鲁肃将一仓三千斛粮食慷慨赠给周瑜。从此,二人结为好友,共谋大事。
建安二年,鲁肃率领部属投奔孙权,为其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规划,因此得到孙权的赏识。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孙权部下多主降,而鲁肃与周瑜力排众议,坚决主战。结果,孙、刘联军大败曹军于赤壁,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
赤壁大战后,鲁肃被任命为赞军校尉。周瑜逝世后,孙权采纳周瑜生前建议,令鲁肃代周瑜职务领兵四千人,因鲁肃治军有方,军队很快发展到万余人。孙权根据当时政治军事形势需要,又任命鲁肃为汉昌太守,授偏将军;鲁肃随从孙权破皖城后,被授为横江将军,守陆口。此后鲁肃为索取荆州而邀荆州守将关羽相见,然而却无功而返。建安二十二年,鲁肃去世,终年46岁,孙权亲自为鲁肃发丧,诸葛亮亦为其发哀。
北朝重要事件?
1、河阴之变
河阴之变,发生于建义元年(528年),是北魏权臣尔朱荣策划并实施的、针对北魏皇族和百官公卿进行屠杀的政治事变。因事件发生于河南河阴县(今河南荥阳市),因而得名。
528年(北魏建义元年),胡灵太后擅权秉政,鸩杀了北魏孝明帝元诩,册立元姑娘和元钊为帝。并州契胡酋长尔朱荣假托孝明帝旨意,兴兵攻打洛阳,守将望风而降。
四月十三日,尔朱荣在河阴之陶渚(今河南孟津县)溺死胡太后和幼帝元钊,纵兵围杀王公百官两千多人,北魏诸王元雍、元钦、元略、元邵等全部遇害,史称“河阴之变”。
尔朱荣借助河阴之变,将迁到洛阳的汉化鲜卑贵族和出仕北魏的汉世族大家消灭殆尽,完全控制了北魏朝政,彻底改变了北朝统治集团的素质结构,最终改变了北朝社会的历史走向。
2、高平陵之变
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明帝时,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以司马懿和曹爽。
曹芳继位后,司马懿先是遭到曹爽排挤,迁官为无实权的太傅。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坟,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自此曹魏军权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事件。
3、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
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分裂为后秦和后燕为主的几个政权。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并且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族侵略。
4、永嘉之乱
永嘉之乱,是西晋后期匈奴军攻破晋都、俘虏晋帝、最终使西晋灭亡的历史事件。因该事件主要发生于晋怀帝永嘉年间(307-313年),故名。八王之乱后,西晋政权衰弱,经济残破,社会矛盾尖锐,内迁各族趁机起兵反晋。永兴元年(304),南匈奴贵族刘渊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起兵,建立汉政权。
永嘉三年(309),南匈奴两次进攻洛阳,被西晋击退。永嘉五年(311),刘渊之子刘聪遣石勒、王弥、刘曜等率军攻晋,在宁平城之战中歼灭晋军主力,杀晋太尉王衍及诸王公,随即第三次进攻洛阳并将之攻破,俘获晋怀帝,杀王公士民三万余人。建兴四年(316),刘曜又攻入长安,俘晋愍帝,西晋灭亡。
5、六镇之乱
六镇之乱,又称六镇起义(沃野镇,怀朔镇,武川镇,抚冥镇,柔玄镇,怀荒镇)。指的是在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北魏正光五年(公元524年)北方六镇戍卒和各族人民发起的动乱。起因是因北魏首都南迁洛阳後,六镇鲜卑和鲜卑化贵族与将士的待遇及升迁不如洛阳鲜卑贵族,最后发起叛乱的大起事。
北魏孝明帝末年,政治腐化,权贵奢侈,守宰暴敛,赋役、兵役繁重,百姓纷纷逃亡或依附豪强。而长期戍守北边的沃野等六镇的将卒因待遇骤降而不满,遂于正光四年(523)爆发六镇起义,关陇、河北各族纷纷起兵响应,北魏统治濒临崩溃。边镇军事豪强乘机扩充实力,其中尔朱荣实力最盛。
公元元年前后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建立大一统的秦朝。秦皇嬴政被史书记载千年,可谓名声久远,然而秦皇建立的秦朝仅仅经历了14年,因为公元前207年,秦朝就覆灭了。
“公元前”,“公元”这个词算是一个时间分割点,那么今天继续切割一下历史,了解一下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元年华夏大地发生的那些事。
秦朝建立,定都咸阳,秦皇除了一统六国名留千古,他还有两个事名流千古一是公元前214年让蒙恬筑长城,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故事至今在河北秦皇岛山海关的老龙头长城可是让导游说的666的;二是公元前213至212年的焚书坑儒,焚书坑儒可以说是大恶之举,但,如果不这么做,对今天的中国而言,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请自行脑补。
秦皇最出名的还是他的暴政,于是教科书上便出现了公元209年,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民间暴乱持续不断,所谓乱世出英雄,公元前207年刘邦攻入咸阳,秦朝灭亡。
而后公元前206年到公元前202年便是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之间持续多年的楚汉战争,最终,楚汉之争于公元前202年以项羽的西楚败亡,刘邦建汉朝,自此西汉政权确立,汉初郡县封国并存,丞相位高权重,西汉中期代田法出现,赵过推广耦犁。
公元前202年至公元09年这段时间中原大地都是西汉掌权,这二百年间使得封建政权以及学术文化继续上升了一个层次。下面来看看西汉时期都有哪些有名的历史动向。
公元前202年-公元前140年,黄老之学兴盛。
公元前180年-公元前141年是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
公元前154年发生七国之乱。
公元前140年至公元前87年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盐铁官营。
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35年设五经博士,入学上升为经学。
公元前134年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宠儒术,察举制确立。
公元前127年-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
公元前100年《胜之乱》成书。
公元前91年司马迁完成《史记》。
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护。
公元09年新朝建立,王莽代汉称帝。
从汉代地域版图可见,汉代疆域版块在秦朝的基础上增加了如今的甘肃、青海、以及新疆,还有部分的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坦等地域,丝绸之路就是那个时候形成的。
中国历史最大的事件?
1.秦始皇统一中国
秦始皇是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前247年,13岁时即王位。
22岁时,开始“亲理朝政”,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并奠定中国本土的疆域。
2.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
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
3.鸦片战争
闭关锁国后的清朝逐步落后于世界大潮,但是在外贸中,一直处于贸易顺差地位。
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获取暴利。
第一次鸦片战争,是1840年至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战争,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
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
广义上辛亥革命指自十九世纪末,至辛亥年成功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出现的连场革命运动。
5.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
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主导下,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