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

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487 更新时间:2024/1/17 9:05:51

东周是分裂王朝还是统一王朝?

西周覆灭后,参与勤王的诸侯拥立太子宜臼为王,即为周平王。周平王继位时,关中地区依然有犬戎作乱,平王就把关中扔给了秦襄公。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在郑武公晋文侯、秦襄公的护送下,将都城从镐京迁到了洛邑,史称东周。

东周从平王东迁,到至周赧王五十九年,秦灭西周国,周赧王病死,秦夺九鼎,东周王朝灭亡,历时515年。

东周又分为两个时期,前半段被称为春秋时代,历时317年。后半段被称为战国时代,历时233年。那么东周为什么被分为两个阶段呢?

从时间上来说,东周作为分裂王朝,时间太久了

首先来说,东周王朝只是名义上的一个王朝,周王室的衰落让他无法压服各强大诸侯国。其结果就是强大的诸侯周王室干不过,弱小的诸侯寻求庇护,他又保护不了,小国家自然要找有奶的娘了。

郑庄公开始,强大的诸侯国纷纷开始加入争霸的行列,周王室的权威彻底扫地。所以从本质上来说,东周只能是一个分裂的王朝。

从后世王朝的角度来说,从秦始皇一统天下后,中原王朝的寿命,就无法迈过300年的坎。你比我还衰,你比我还长久,这多尴尬啊!

而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线,其实是比较模糊的,而为什么在晋国的三家灭智这个节点上,用心是比较险恶的。

真正意义上的战国定义,应该是在魏文侯的“李悝变法”,从此之后,中原各国的社会形态和战争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才进入了真正战国时代。

后世史家把春秋时期,定义到公元前453年的三家分智,经历了317年时间。这个时间段,与大一统王朝历时时间大致相当,比唐朝的289年,多了28年,战国232年,也还可以接受。

另外战国的结束时间是秦灭六国的公元前221年,而东周灭亡的时间是公元前256年。如果用东周命名的话,还得为这35年找个名字,太麻烦了,也与现实不符。

春秋和战国,就是古代两种治国思想的体现

春秋、战国这两个时代的命名,也不是随便出现的。“春秋”据说是鲁国史官根据当时发生的重大事件,按照年、月、日记录下来,又把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来记录,简要概括就把这部编年体史书命名为“春秋”。

后来孔子在鲁国为官,就根据鲁国史官的记录,把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共242年的大事件,编纂成为儒家的经典《春秋》。

后世就根据这部史书,以“春秋”来命名这段历史。很多人疑问,为什么叫“春秋”而不是冬夏呢?

这跟人类的活动规律有关系,农业社会中,一年最忙碌的季节就是春季和秋季,春耕秋收是一年中的头等大事,所以叫“春秋”,更能体现社会的生产活动嘛!

如果说春秋是文化人的命名方式,那战国就是草根的命名,因为春秋以后,战国七雄连年征战,人们最明显的感受就是动不动就打仗了,所以当时的人们就称呼各国为战国。

《战国策燕策》中记载纵横家苏代说:“凡天下之战国七,而燕处弱焉。”可见当时的人们就是这样称呼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西汉刘向整理编辑《战国策》一书记载这一时期的历史,“战国”就成为了这一时期的名称。

其实近年来关于《战国策》成书的时间争论很激烈,出土的文物将《战国策》成书的时间提前。

《战国纵横策》一书的出土,很有可能让刘向成为最早的抄袭者,代表汉初“战国”这一时代的命名就已经存在了。

两部巨著命名了两个时代,但同样代表的是两种思想,如果说“战国”的命名是人民的众望所归。那么“春秋”的命名完全就是儒家学说的政治需求了。

春秋时代,虽然被孔老夫子称为“礼崩乐坏”的时代,但是各国也基本遵照《周礼》来进行治国。

春秋可以说是儒家思想形成的时期,孔子参照周王朝的治国理念,整理了一套儒家的思想,《春秋》就是儒家的代表。

战国是一个破而重立的时代,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次“百家争鸣”的思想大碰撞时代。在各家学说中,法家脱颖而出,获得了各国的认可,成为了最重要的治国思想,同时法家又顺应时代提出“大一统”思想。奠定了我国未来的格局,“战国”就是法家的时代。

这两个时代就是未来两千多年的写照,“王霸杂之”是我国古代君主的治国理念,融合儒家和法家思想,开创了中华文明发展的时代。

可以说,相比于春秋和战国代表的思想高度,东周完全就没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就跟它代表的周王室一样,只是一个象征物。

春秋和战国两个时代,拥有着不同的社会形态,必然要分开来研究命名

周王室衰落,各诸侯国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开始了相互争霸的局面,这是春秋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事件。

春秋时代,各国虽然为了争霸的需求,都不同程度的进行了改革,但是其社会形态,都基本遵照周王朝的贵族分封制度。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城邑联合制度,各国的城邑贵族,联合组成一个大的诸侯国。

这种社会形态在“三家分晋”以后被彻底打破,随着魏文侯进行“李悝变法”后,提升了平民、奴隶的社会地位,打破贵族对土地的所有权,发展出现大量的地主阶层,以郡县制加强国君的集权。

魏国国力迅速提升,从晋国的二流世族,一跃成为战国初期的霸主国,给其他诸侯国上了深刻的一课,各国纷纷效仿。

到战国中期,七雄纷纷完成变法,君主集权成为社会的主流。贵族权力被大幅度削弱,贵族基本无法威胁到国君的权力了。

战国最重要的一个主题就是“变革”,随着各国先后完成变法,战国七雄对自己的认识也出现了改变,“尊王攘夷”被扔进了垃圾桶。

公元前334年,魏国霸业衰退,为了应对来自各方的压力,魏惠王与齐威王在徐州举行会盟。

魏惠王尊齐威王为王,齐威王不敢独自称王,也承认魏惠王的王号。从此以后,秦国、韩国、燕国、赵国的国君先后称王。

这样的话,周王室是王,各诸侯国也成了王,要说谁的王值钱,恐怕就是周王室的最不值钱了,时代不同了,让大家再像臣子一样侍奉周王室已经成为妄想了。

所以说,春秋和战国两个时代,整个社会的形态是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的。用两个不同的名称来称呼,才能更好的分辨和研究,这可能就是历代史学家都认同的原因吧!

中国历史给你最大的示是什么?

中国历史是一部血泪史,每隔300年左右,旧的封建王朝就会土崩瓦解,社会不得不改朝换代,民族内耗严重,富人和穷人都是输家。

我们有必要分析原因,汲取教训,总结规律,给出解决方案,让中华民族不再内耗,让子孙后代不再重蹈覆辙,永远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

旧的封建王朝之所以会土崩瓦解,表面原因有三个:外敌入侵、贵族暴动和农民起义;深层次原因也有三个:一、国家财政崩溃,管理层无力维持旧有的生产关系;二、贫富矛盾演变成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三、底层民众长期贫穷、积怨太深,他们无法和平建立新的社会秩序,只能通过战火摧毁旧秩序,建立新秩序。

中国历史给我的最大启示是,中国社会想要长治久安,就得在这三个方面不断努力:一、避免国家财政崩盘;二、避免贫富矛盾演变成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三、防止底层民众过于贫穷、积怨太深。

中国历史教训对我们的启示?

1.许多次战争的惨剧(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抗日战争等等)。

启示:我们必须是自己的祖国强大,不再饱受凌辱。我们必须要有强烈的爱国热情。

2.洋务运动,以及其他中国人向外国学习的事例。

启示:一定要积极向比自己强大的国家学习,不仅学习先进技术,还要引进先进的思想,去改造社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面对许许多多的卖国贼、亡国奴,我们要不断净化自己的灵魂,拥有高尚的人格和精神,做一个无愧于祖先、人民的人。

4.建国后中国人民积极建设祖国。

启示:我们要在建设国家的道路上奋勇前进,充分发杨伟大民族精神,不断进取,开拓创新。

5.文化大革命以及各种无理迫害活动。

启示: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自己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坚决不向任何独裁暴政屈服。同时,在建设国家的道路上要吸取从前的经验教训,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避免再次发生同类错误。

6.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跃进。

启示:我们搞经济建设要从实际国情出发,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联系的、发展、变化的眼光看问题。不能盲目搞建设,生产关系要符合生产力水平的发展程度。

7.我国取得的各项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

启示:我们要学习科学研究者刻苦钻研、不断创新的精神,不仅在自己的人生之路上取得成就,还要积极支援祖国建设事业。

最后,通过上述所有史实,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客观的看待、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还要铭记历史,警钟长鸣,努力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

中国历史上关于月球分裂的记载?

月球的共振潮汐分裂说坚持月球是地球的亲生女儿,即月球是从地球中分裂出来的。坚持这一假说的科学家认为,在地球形成的早期,地球呈熔融态,由于潮汐共振作用,地球自转不稳定,即使只考虑地球和月球的角动量,当时地球自转的周期也仅有4小时,加上太阳的潮汐作用,地球的自转周期可缩短到2小时,因此有理由相信,在地球历史的早期,地球飞快地旋转,其自转速率比现在要高得多。

若初期的地球是熔融状态,地球物质在地赤道面上将出现膨胀区,使在赤道面上的一部分熔体分离,或者说这部分熔融物质在地球高速自转情况下从赤道区被甩了出去,甩出去的物质在地球附近的行星际空间凝聚,冷凝后形成月球。一些持这种假说的人还认为,地球上的太平洋就是分裂出月球后留下的“疤痕”。由于这种假说提出月球是从地球分离出去的,因此这种假说被形象地比喻为“母女说”。

与有丝分裂有关的基因?

与有丝分裂的基因应该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分裂叶与复叶的区别?

区别主要有如下方面:

1.分裂叶属于单叶的范畴,其叶腋处有腋芽,复叶的小叶片叶腋无腋芽;

2.在具托叶的类型中,分裂叶的叶柄基部有托叶,复叶的小叶柄无托叶;

3.分裂叶所着生的小枝顶端有芽,复叶的总叶轴顶端无芽;

4.分裂叶在茎上排列成各种叶序,复叶的小叶无论多少或具有几“回”均排列在同一平面上,而以总叶轴形成某种叶序在茎上分布;

5.落叶时分裂叶叶柄与叶片同时脱落,复叶常为小叶先落,叶轴后脱落。

德意志统一的具体情况及统一前分裂的国家?

公元前境内就居住着日耳曼人。公元2-3世纪逐渐形成部落。10世纪形成德意志早期封建国家。13世纪中期走向封建割据。18世纪初奥地利和普鲁士崛起,根据1815年维也纳会议,组成了德意志邦联,1848年德国各地爆发革命,普鲁士于1866年的“七星期战争”中击败奥地利,次年建立北德意志联邦,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建立。该帝国1914年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因战败而宣告崩溃。1918年11月德意志建立魏玛共和国。1933年希特勒上台实行独裁统治。德国于1939年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5月8日德国战败投降。战后,根据雅尔塔协定和波茨坦协定,德国分别由美、英、法、苏四国占领,并由四国组成盟国管制委员会接管德国最高权力。柏林市也划分成4个占领区。1948年6月,美、英、法三国占领区合并。翌年5月23日,合并后的西部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同年10月7日,东部的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从此正式分裂为两个主权国家。德国作为一个地理单元在历史上曾经几经分裂,最近的一次分裂是上个世纪的四十年代末,当时德国分裂为东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国,TheGermanDemocraticRepublic,GDR)、西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TheFederalRepublicofGermany,FRG)两个国家。并于1990年10月3日再次统一。古代历史德意志民族的产生是一个延续了许多世纪的过程。一般认为,德国历史开始于公元919年。在这一年,萨克森公爵亨利一世取得了东法兰克王国王位,建立了德意志王国。亨利一世的儿子奥托一世继承王位后为了取得所谓上帝授予的皇权,于公元962年强迫教皇约翰十世在罗马给他加冕,称为“罗马皇帝”,德意志王国便称为“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史称“德意志第一帝国”。神圣罗马帝国始终不是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随着地方封建势力日益强大,皇帝的权力便不断衰落,形成了不少的邦国。德意志是第一个战胜罗马帝国的民族。在这四分五裂的帝国中,最大的两个邦国是普鲁士和奥地利。近代历史在17-18世纪时,它们都发展成为当时欧洲大陆的强国。19世纪初,当拿破仑占领德意志时,取消了德意志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称号,有名无实的神圣罗马帝国就不复存在了。19世纪后半期,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了德国在普鲁士控制下的统一。1864年对丹麦战争后,普鲁士(德国)和奥地利迫使丹麦割让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地区。在1866年普鲁士和奥地利的战争中,奥地利败北,于是奥地利不得不脱离德意志邦联。德意志邦联解体后,代之而起的是包括美因河以北所有各邦在内的、由普鲁士主导的北德邦联。普鲁士在1870年爆发的普法战争中击败法国,翌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皇帝,是为“德意志第二帝国”,这是德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统一。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德国的失败和德意志帝国的瓦解而告终。战争也导致德国第一次建立了联邦共和国,史称“魏玛共和国”。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建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宣告了魏玛共和国的终结。这个由阿道夫希特勒统治的法西斯德国号称“德意志第三帝国”。1939年3月法西斯德国军队开进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9月1日,德军突然袭击波兰,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次世界大战共有61个国家和地区参与,20多亿人口被卷入其中,9000多万士兵和平民伤亡,使世界陷入一片黑暗。1945年5月8日,德国在投降书上签字。

云与水的启示?

水,普普通通,无色无味,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因为每天都要接触到水:饮用,洗涮,浇灌……。不知不觉中,人们熟视无睹,便忽略了水那特有的品质。水是有灵性的。它孕育万物,是生命的源泉。有水,我们才得以繁衍生息!水是世界上最富于变化的东西,从天上的云到地上的雾,从高山上的积雪到屋檐下的冰凌……水的姿态千奇百怪!水也能给我们很多启迪,教我们怎么去做人,去工作,去生活,去……。

水,告诉我们要与时俱进。水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常温下是液态,当温度降到零度以下时就成了固态,当温度高于100度时就升华为气态。水的“三态”告诉我们,面对诡秘变幻的世界风云,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面对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我们唯有紧跟时代潮流,汲取时代养分,顺势而为,适应新的形势,认识新的事物,创造新的天地,才能造就非凡的价值,彰显人生的意义。

水,叮嘱我们要适可而止。为人处世,遵守刺猬法则,亲密有间。凡事都要有个度,过与不及都不可为。水属于象形字。“水”加上其他笔画或者字,就组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比如说“水”+两点水,三点水,四点水……,就表达了不同的水温给人感觉上的差异水滴越少则越冷,水滴越多则越热:“水”加两点水,就是寒:冰,凉,冷,冻,寒,凄,冽……等;“水”加三点水,就是温:江,河,湖,海,泊,溪,浒……等;“水”加四点水就是热:煮,煎,烹,熬,蒸,熟,焦……等。

推与敲的启示?

启示人们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做学问要谨严

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作“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得止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俄为左右拥止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启示”与“启事”的区别?

“启事”和“启示”,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用得较频繁但又容易混淆的两个词。

遗失了东西,写一张“寻物启事”;某单位要招工,贴一份“招聘启事”。

但是,上述“启事”却常被人写成“启示”,这类错误甚至见诸报刊上的广告用词,可见对这两个词的构成和它们各自的含义大有辨析的必要。

“启”是个多义字。“启”的甲骨文字形像用手去开门,所以它的本义是打开。例如《左传襄公二十五年》“门启而入”,“启”指打开,后来“启”由打开的意义引申为开启、启发、让人得以领悟等意思。

双音词“启发”、“启迪”均用此义。

开导蒙昧叫“启蒙”。

例如宋朝朱熹著的《易学启蒙》,其书名就表明该书乃是示人学习易学的门径。

教导初学者也叫“启蒙”,现在称幼儿教育为启蒙教育即用此义。

再引申之,“启”还有陈述、表白的意思。古诗《孔雀东南飞》中有“堂上启阿母”,此处“启”的意思就是告诉、表白。

旧式书信在正文开头称“某启”或“敬启者”,“启”均表写信的人向对方表白启告。

“启”的这个意义构成的双音词有“启白”、“启告”、“启报”等。

在合成词“启事”和“启示”中,“启”表示意义并不相同。“启示”的“启”义为开导启发,“示”也表示同样的意义。

“示”本指把东西给人看。在“示威”、“示弱”、“示众”等词语中,“示”皆表此义。

由让人看的意义再引申,“示”又有指示、开导、让人明白某种道理的意思。如:“老师,这个问题怎样解答,请您给我一些启示!”

因此,在合成词“启示”中,“启”与“示”是同义并用。“启示”的意思是启发指示、使人有所领悟的意思。至于“启事”的“启”,则为陈述表白的意思。

“启事”即为公开声明某事而刊登在报刊上或张贴在墙壁上的文字。

因此,为寻找失物、招聘职工或其它事情写个文告,都应当称“启事”才对,如果自称“启示”,那不仅于文意有悖,而且似乎摆出一副居高临下、自以为给别人启发的架势,这就闹出了笑话。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1815年中国重大历史事件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1、中共十四大召开。江泽民作政治报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伟目标。2、中国经过多轮双边谈判,于2001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3、中国天眼开始建设。在南仁东的主持下,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射电望远镜FAST在贵州平塘县开始设计、施工。4、人民币国际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决定将人民币纳入特

  • 1940年中国重大历史事件(1940年中国重大历史事件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1、中共十四大召开。江泽民作政治报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伟目标。2、中国经过多轮双边谈判,于2001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3、中国天眼开始建设。在南仁东的主持下,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射电望远镜FAST在贵州平塘县开始设计、施工。4、人民币国际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决定将人民币纳入特

  • 中国近现代史重大历史事件(整理)(中国近现代史重大历史事件表)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1、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国政府以林则徐虎门销烟等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1840年6月,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在海军少将懿律、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率领下,陆续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鸦片战争开始。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中英双方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

  • 1938年中国重大历史事件(1938年中国重大历史事件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1、中共十四大召开。江泽民作政治报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伟目标。2、中国经过多轮双边谈判,于2001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3、中国天眼开始建设。在南仁东的主持下,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射电望远镜FAST在贵州平塘县开始设计、施工。4、人民币国际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决定将人民币纳入特

  • 1861年中国重大历史事件(1861年中国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1、中共十四大召开。江泽民作政治报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伟目标。2、中国经过多轮双边谈判,于2001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3、中国天眼开始建设。在南仁东的主持下,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射电望远镜FAST在贵州平塘县开始设计、施工。4、人民币国际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决定将人民币纳入特

  • 缅甸与中国的历史渊源(缅甸与中国的历史渊源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韩国古称百济隶属于朝鲜王朝,朝鲜王朝在明朝与清朝的正统附属国。积极效仿中国的科技技术,儒家思想文化并延承至今土耳其人系西突厥的混血后裔。7世纪西突厥灭于唐后,其中乌古斯部塞尔柱人自中亚迁至西亚、欧洲,同当地波斯人结合。奥斯曼一世在1299年建立奥斯曼帝国。到1453年5月29日,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

  • 初中中国历史大事年表(初中中国历史大事年表图)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13世纪上半叶莫斯科公国崛起。16世纪初建立统一的俄罗斯国家。伊凡四世执政时采用沙皇称号强化专制18世纪初彼得一世改革,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1861年俄国改革是俄国历史的一个转转折点,推动了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1914年~1917年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年二月革命

  • 中国历史1500年的空白期(中国历史1500年的空白期是多少年)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按照史学家的划分,夏朝是公天下和家天下的分水岭,也是原始社会和奴隶制社会的分界线。不过,自夏朝之后1300多年的时间里,华夏文明出现了3个空白期,在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且让我们共同探究一番。第一个空白期,大禹将帝位传给儿子后,夏朝发生了一件大事,泰康丧权少康复辟,从少康登上帝位到孔甲时代,近3

  • 裴李岗文化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裴李岗文化是中国黄河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期文化,是目前中原地区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由于最早在河南新郑的裴李岗村发掘并认定而得名。裴李岗文化是汉族先民在黄河流域创造的古老文化,是华夏樱激文明的重要来源。裴李岗遗址的发现填补了我国仰韶文化以前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一段历史空白。证明早在8000年前,汉族的

  • 中国国防历史对我们有何启示(中国国防历史对我们有何启示论文)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肥裤子、破礼帽、小胡子、大头鞋,再加上一根从来都不舍得离手的拐杖,卓别林用他的表情和动作将美国默片带到最高峰(《新世纪周刊》评)。1、古希腊文明传统是西方文化的两大重要传统之一,文艺复兴就是在倡导古希腊文明的旗帜下进行的。古希腊的传统是人学的传统,以人为本的传统。古希腊神话中的诸神都具有人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