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通属于吴越文化吗?
吴越文化又称江浙文化,是汉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江浙的地域文化。吴越文化区以太湖流域为中心,其范围包括今上海、江苏南部、浙江、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吴越文化又可细分为“吴文化"和“越文化”,两者同源同出。吴越文化有其鲜明的标志形式,如舟揖、农耕、印纹硬陶、土墩墓、以及好勇尚武、淫祀和断发纹身,先秦典籍多有记载。从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一路走来,历经数千年的风雨同舟,吴越文化风采依旧。南通虽然属于江苏,但在江北,准确地说不属于吴越文化,现代宣传的是南通属于江海文化,从长远看,确立江海文化在江苏与汉文化、六朝文化、淮扬文化、吴越文化等同样重要的地位,这不仅对南通,而且对江苏乃至全国都有现实意义。
历史上南通还有很多别称,唐宋时期就曾经有过静海、崇州、崇川、紫琅等名字。春秋战国时期南通地区的归属也是更替频繁,先属吴国,后来越王勾践灭吴,开始了几次大移民,长江以南的吴越先民来到这里,也将吴越文化由南带到北,因为南通在长江以北,出于南北方交界处的尴尬位置,从古至今都是北方人认为南通市江南,可是南方人则把南通人看作北方人。
二、吴越文化的地域分布
吴越文化地域空间:主要在上海,浙江,江苏南部,及皖南赣东北的小部分。
吴越文化、海派文化、吴文化、越文化
无论吴越文化、海派文化抑或长三角文化,人们大多首先注目于对其空间概念的把握。在这个意义上,使用“吴地文化”、“越地文化”这类地域文化概念,应当是确切的,开展相应的精致研究,也是必要的。在以往的文化研究中,曾经出现过将吴越文化等同于江浙文化的认识,也出现过将“吴文化”、“越文化”、“海派文化”相割裂的现象,其原因在于受行政区划的束缚,忽略了文化本身的同一性。
如果按行政区划因素细分。可以分为苏南文化,上海文化,杭嘉湖文化,宁绍文化,金衢文化等等。
三、与吴越文化相关的一个故事
吴王阖闾打败楚国,成了南方霸主。吴国跟附近的越国(都城在今浙江绍兴)素来不和。公元前496年,越国国王勾践即位。吴王趁越国刚刚遭到丧事,就发兵打越国。吴越两国在李(今浙江嘉兴西南,音zuì)地方,发生一场大战。
吴王阖闾满以为可以打赢,没想到打了个败仗,自己又中箭受了重伤,再加上上了年纪,回到吴国,就咽了气。
吴王阖闾死后,儿子夫差即位。阖闾临死时对夫差说:不要忘记报越国的仇。夫差记住这个嘱咐,叫人经常提醒他。他经过宫门,手下的人就扯开了嗓子喊:夫差!你忘了越王杀你父亲的仇吗?
夫差流着眼泪说:不,不敢忘。他叫伍子胥和另一个大臣伯(音pǐ)操练兵马,准备攻打越国。过了两年,吴王夫差亲自率领大军去打越国。越国有两个很能干的大夫,一个叫文种,一个叫范蠡(音lí)。范蠡对勾践说:吴国练兵快三年了。这回决心报仇,来势凶猛。咱们不如守住城,不要跟他们作战。
勾践不同意,也发大军去跟吴国人拼个死活。两国的军队在大湖一带打上了。越军果然大败。越王勾践带了五千个残兵败将逃到会稽,被吴军围困起来。勾践弄得一点办法都没有了。他跟范蠡说:懊悔没有听你的话,弄到这步田地。现在该怎么办?
范蠡说:咱们赶快去求和吧。勾践派文种到吴王营里去求和。文种在夫差面前把勾践愿意投降的意思说了一遍。吴王夫差想同意,可是伍子胥坚决反对。
文种回去后,打听到吴国的伯菏歉鎏安坪蒙男∪耍桶岩慌琅驼浔Γ较滤透海氩涸诜虿蠲媲敖埠没啊>涸诜虿蠲媲耙环八担馔醴虿畈还宋樽玉愕姆炊裕鹩α嗽焦那蠛停且醇鬃缘轿夤ァ
文种回去向勾践报告了。勾践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文种,自己带着夫人和范蠡到吴国去。勾践到了吴国,夫差让他们夫妇俩住在阖闾的大坟旁边一间石屋里,叫勾践给他喂马。范蠡跟着做奴仆的工作。夫差每次坐车出去,勾践就给他拉马,这样过了两年,夫差认为勾践真心归顺了他,就放勾践回国。
勾践回到越国后,立志报仇雪耻。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气,在吃饭的地方挂上一个苦胆,每逢吃饭的时候,就先尝一尝苦味,还自己问:你忘了会稽的耻辱吗?他还把席子撤去,用柴草当作褥子。这就是后来人传诵的卧薪尝胆。
勾践决定要使越国富强起来,他亲自参加耕种,叫他的夫人自己织布,来鼓励生产。因为越国遭到亡国的灾难,人口大大减少,他订出奖励生育的制度。他叫文种管理国家大事,叫范蠡训练人马,自己虚心听从别人的意见,救济贫苦的百姓。全国的老百姓都巴不得多加一把劲,好叫这个受欺压的国家改变成为强国。
卧薪尝胆
四、吴文化的特点有哪些
六,吴越文化的典型代表:
1:吴语,以苏州话,上海话,宁波话等最为典型
2:昆曲,世界文化遗产,600年历史,百戏之祖,
3:越剧:现今中国第二大戏曲剧种,以爱情为主题,以婉转柔美的唱腔,儒雅的女小生为主要亮点
4:苏州园林,世界文化遗产
5:梁祝传说
6:白蛇传说
7:师爷文化:绍兴
8:杭州西湖
9:宁波天一阁藏书文化
10:佛教禅宗天台宗
11:吴歌,是文学史上对吴地民歌民谣的总称,
12:西塘,堪称活着的千年古镇
13:乌镇中国江南的封面,传承千年的历史文化
14:河姆渡遗址
15:唐诗之路
七,吴越文化名人:
唐伯虎,文征明,祝枝山,周文宾,徐祯卿
扬州八怪,罗聘、李方膺、李W、金农、黄慎、郑燮、高翔、汪士慎
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学者称梨洲先生。
是明末清初重要的思想家史学家。年轻时参加明末反宦官斗争,
为“复社”首领。后聚兵抗清,失败后隐居乡间,致力著述,
写成《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宋元学案》《明文海》等,
开明代以来我国民主思想之先河。
王守仁(1472-1528)字伯安,号阳明,是明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
他创立“心学”,提出了“致良知”学说,在世界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的著作由门人辑成《王文成公全书》38卷。
史称其为“明第一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
严光(公元前37-?)字子陵。
朱之瑜(1602-1682)号舜水,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
孙武——春秋吴国军事思想家;陆逊——中国三国时期吴国军事家;张旭——中国唐代书法家;张籍——中国唐代诗人;范仲淹——北宋政治家;范成大——南宋诗人;蒯祥——明代杰出的建筑大师;沈周——明代吴门画派创始人;文徵明——明代杰出画家;顾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学家;唐寅——画家、文学家;祝允明——明代文学家,书法家;徐祯卿——明代文学家;柳亚子——中国近代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