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知识点整理(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知识点整理2023)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知识点整理(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知识点整理2023)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胖次 访问量:1666 更新时间:2024/1/19 18:47:06

中国近代史纲要中编分几个纲要?

一纲要、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和最高潮时。

二纲要、西方艺复兴和资产阶级革命对世界之影响。

三、英国殖民主义扩张对中国的社会改变。

四、中国清朝对内外矛盾的处理。

五、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封建统治走衰落。清中叶(乾隆朝)以后,中国社会由盛转衰。

2、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

3、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4、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前有史称“康乾盛世”、“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之治”。

5、鸦片战争前,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为英国,美国,法国。

6、1836年,英国政府代表,驻华商务监督义律扬言要用武力打开中国国门。

第二节、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

1、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

2、列强对中国的压迫和剥削手段有: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3、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英签了《南京条约》(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中美签了《望厦条约》(中美第一个),中法签了《黄埔条约》,中俄签了《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

1、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1858年,与英、法、美、俄签订了《天津条约》(中国政府允许外国公使常住北京)。

3、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俄签了《北京条约》,与俄还签了《瑷珲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

4、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缔结《中法新约》。

5、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6、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

7、1894年11月,日本屠杀中国居民2万人,制造了旅顺大屠杀惨案。

8、1900年,俄国入侵中国制造了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9、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圆明园。

10、资本-帝国主义列强还通过军事侵略和不平等条约,控制中国内政和外交,把持中国海关,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

11、1901,《辛丑条约》签订后,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成为与外国列强打交道的专门部门。

12、英国人赫德掌握中国海关大权40年之久。

13、1842年,《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5口为通商口岸。

14、1860年,《北京条约》有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

15、外国列强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最早出现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16、《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厂,各国也援例进行,对华进行大规模的资本输出。

17、1845年,英国丽如银行成为在中国开办的第一家银行,以后各国纷纷在中国开办银行。

18、文化渗透的手段:国列强利用宗教进行侵略活动,鼓吹侵略有功论,“种族优劣论”,为侵华制造舆论。

19、利用传教和传播西学的名义为外国列强侵华制造舆论,所办的报纸有《中国丛报》,《北化捷报》(改名《字林西报》),《万国公报》

20、资本-帝国主义来到中国的主要目的,并非要把落后的中国变成先进的中国,而是要强迫中国永远成为西方列强的附庸国。

21、旧的被统制阶级即农民阶级,仍是近代中国社会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

22、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中国社会中最先进、最革命、最有力量的阶级。

23、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两对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24、要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只有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25、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一是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二是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26、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政治控制(领会)

①控制中国内政②控制中国的外交③享有领事裁判权④把持中国海关

⑤勾结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⑥扶植和收买代理人

27、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经济掠夺的手段(领会)

①控制中国通商口岸②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③对华倾销商品④对华资本输出

⑤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手段有:⑴形成了对中国近代工业的垄断⑵迫使清政府举借外债,以还赔款

⑶在中国设立银行⑷控制近代的交通运输业⑸给中国的农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28、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制造的侵略中国的舆论

①宗教渗透和侵略。②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③大肆宣传种族优劣论

中国近代史纲要怎么考?

中国近代史纲一般会考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中国近代史纲要如考?

掌握线索,专题复习,突出重点,制作思维导图,全面把握知识体系就行了。

中国近代史纲要每章主题?

第一章:反对侵略

外国侵略

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2.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3.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4.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抵御侵略

5.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6.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7.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8.民族意识的觉醒。

第二章:早期探索

农民运动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2.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洋务运动

3.洋务事业的兴办。

4.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维新运动

5.戊戌维新运动。

6.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第三章:辛亥革命

革命条件

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3.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4.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革命成果

5.武昌起义与封建帝制的覆灭。

6.中华民国的建立。

7.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革命失败

8.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9.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第四章:开天辟地

五四运动

1.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2.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3.五四运动爆发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党的诞生

4.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5.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6.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意义。

新的局面

7.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8.实行国共合作和掀起大革命高潮。

9.大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

第五章:革命道路

道路探索

1.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2.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探索前进

4.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5.遵义会议与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6.红军长征的胜利。

7.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民族抗日战争。

第六章:抗日战争

战争原因

1.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2.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全国抗战

3.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4.抗日救亡运动和共产党人与部分国民党人合作抗日。

5.西安事变。

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7.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两大战场

8.战略防御阶段和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9.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10.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及其战略地位。

11.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12.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13.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1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15.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

16.延安整风运动。

17.中共七大。

抗战胜利

18.抗日战争的胜利。

19.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20.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第七章:解放战争

战争原因

1.抗战胜利后的国际国内局势。

2.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3.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全民动员

4.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5.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6.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和发展。

多党合作

7.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8.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9.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新的中国

10.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11.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

12.为新中国绘制蓝图。

13.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14.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第八章:社会主义

过渡开始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伟大意义。

2.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

3.抗美援朝战争。

4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道路选择

5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6.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7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和条件。

过渡特点

8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9农业、手工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10.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1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及其意义。

12.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九章:曲折发展

良好开局

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2.《论十大关系》的发表和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

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发表。

4.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严重曲折

5.“大跃进”及其纠正。

6“文化大革命”及其结束。

7严重的曲折和深刻的教训。

建设成果

8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

9.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

10.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

11.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第十章:接续发展

伟大转折

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

3.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

4.拨乱反正的任务胜利完成。

改革开放

5..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6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

7.“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8.邓小平南方谈话。

9.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10.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提出跨世纪发展战略。

新的起点

1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确定。

12.不断推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13.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阶段。

第十一章:新的时代

开拓发展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确定。

2.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提出。

3.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4.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5中共十八大以来五年的成就。

6.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

伟大胜利

7.中共十九大的举行。

8.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9.更好发挥宪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大作用。

10.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11.齐心协力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12.新中国发展的两个历史时期及其相互关系。

近代史纲要全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8年版)》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图书。

中国近代史纲要分上下吗?

中国近代史纲要分上、中、下三篇。

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

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下编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3年修订版)》按照时间顺序共分为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三篇,具体内容包括: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等。

中国近代史纲要是谁出题?

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办公室、教育部社科司和中宣部理论局的相关要求,《中国近代史纲要》教材编写课题组于2013年1月动2013年教材修订工作。

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难吗?

看天赋。(你是文科生,而且对于历史知识有很深的了解,那么很大几率能考过;当你在问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可以认为你对于中国近代史并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框架,所以建议你以教材为主,小册子为辅的方式进行学习。)

其实这本书我也是刚下手,最近开始在看。

看了一下历年的真题,其实考试的内容并不难。多看、多了解、融会贯通知识考点,相信这门考试不会难倒你的。

登泰山记重点词知识点整理?

登泰山记

1.“阳”和“阴”

这是一对相反的概念。古代很多事情都分阴阳,用阴阳来解释万物,如天地、日月、山水、昼夜、男女以至脏腑、气血等。古代文学作品中,用阴阳来说山水很常见。本课“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其中的阳、阴分别指泰山的南面和北面,是在说山。初中学过的《愚公移山》中有“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这个“阴”说的是水,指汉水的南面。

2.“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这一句用了“乘”“历”“穿”“越”四个动词,“风雪”言“乘”,好像风雪随作者驾驭,比“冒”“顶”多一份主动;河言“历”,山谷言“穿”,城墙言“越”,不仅符合描写对象的特点,准确生动,而且富于变化,笔墨传神。几个短句,几个动词,使我们仿佛看到作者顶风冒雪、风尘仆仆、不远万里赶来登山的迫切神情。

3.比喻和拟人的运用

本文有几处使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各具特点。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这是初登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作者不言冰雪覆盖青山,却说青山背负着雪,赋予静态的青山以人的动态,用语新颖、传神。进而说苍山上的雪像蜡烛一样照着天南,形象、生动地绘出了积雪的光彩。

“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这是在山顶上远望和俯视所得的画面。作者纵目远眺,夕阳照耀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好像自然天成的山水画,而山腰间停留着的云雾好像飘带一般。“半山居雾”,不仅把动态的物写成静态,使人感受到那种特有的宁静气息,而且设喻新奇,给人以美的享受。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或得日,或否”的山峰,色彩各有不同,而神态却是相同的,所谓“皆若偻”。这一比喻,写出了西南诸峰的特点,更显出日观峰的雄峻,且赋予山峰以人的感情,形象而生动。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时间线整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时间线整理2021)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近代史从鸦片战争(1840年)到新中国成立(1949年)为止。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实现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开始到1949年结束。从1

  • 朝代顺序歌(朝代顺序歌完整版)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1、“夏商西周继,春秋战国承”:夏商周为中国奴隶社会的三个朝代,其中周分成两个阶段,西周和东周;东周又分成两个阶段,分别是春秋和战国;2、“秦后西东汉,三国西东晋”: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战国统一于秦朝,秦朝后是汉朝,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三国即魏蜀吴三国鼎立,最后统一于西

  • 清朝历代帝王顺序表(清朝历代帝王顺序表在位时间)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秦国君主是中国先秦时期秦国的君主。自非子始,止于秦始皇。秦国于公元前770年建国,共经历三十几代君主。在这些君主的经营下,秦国从最初的一个非常弱小的国家发展成了最终横扫六国、统一华夏的大一统国家。其中秦襄公因率兵救周有功,进而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于公元前770年被赐封歧山以西之地,使秦国正式成为周

  • 中国历史发展的顺序是什么样的(中国历史发展的顺序是什么样的呢)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幼儿排序的发展顺序:新生儿、婴儿、幼儿最早的定期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始于公元前776年,每4年举行一次,先后共举办了293届。公元前393年罗马皇帝狄奥西多下令取消奥运会,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历史遂为之终止。竞赛项目最初只是短跑,后来项目逐渐增多,有:往返跑、长距离跑、武装赛跑、拳击、角力、混斗、跳远

  • 中国历史发展的顺序是什么呢(中国历史发展的顺序是什么呢英语)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诗经屈原的诗歌魏晋南北北朝的诗歌,唐诗宋词等作者:毛志杰在写作文时,想将一件事说明清楚,一定要掌握“顺序写作法”时间顺序按照事物的发展顺序来写,这是最常用的写作方法。比如介绍一朵花的生长过程、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一件事的发展过程等等,都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来写,可以使作文既简明扼要又条理清晰。千万不能“东

  • 中国历史发展顺序图(中国历史发展顺序图表)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五部按历史朝代顺序的电影:第1部:《孔子》导演:胡玫,主演:周润发、陈建斌、周迅、陆毅、任泉等。讲述了东周末年诸侯割据、征战。孔子为理想奔走于列国之间与整个时代抗争,希望以他的思想和智慧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第2部:《墨攻》导演:张之亮,主演:刘德华、范冰冰、吴奇隆、王志文等。讲述了战国时期十万赵国

  • 中国的历史发展历程的认识(中国的历史发展历程的认识和理解)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北斗导航发展历程。北斗一代:1970年4月12日,我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自那之后,我国对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就开始了不断地研究、论证。1994年,基于陈芳允院士的方案,我国启动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200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两颗北斗一号卫星,实现了区域性的导航功能。不同于其他导航定位

  • 简述中国历史的发展(简述中国历史的发展历程)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法律继承,法律移植,法制改革1721年,纽科门蒸汽机(英国)托马斯纽科门。1769年,瓦特与博尔顿发明了装有冷凝器的蒸汽机。1774年,瓦特与博尔顿合作制造了真正意义上的蒸汽机。1769年,世界上第一辆蒸汽三轮汽车(法国)NJ居纽。“卡布奥雷”,长7.32m,高2.2m,前轮直径1.28m,后轮直径

  • 中国的历史与发展(中国的历史与发展作文)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是人类重要的发源地之一,经过漫长的进化,产生了不同时期的原始人、氏族部落,如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及半坡人等等,同时经历了原始人群、母系社会和父系社会几个阶段。中国又是一个有着辉煌文明的古老国度。从步入文明的门槛之日起,中国先后经历了夏朝、商朝、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

  • 中国历史文化遗产都有哪些介绍词(中国历史文化遗产都有哪些介绍词语)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忠义藏山,忠义文化。百团大战纪念碑,中共第一城历史遗产之首为北京故宫。1、明清皇宫(北京故宫、沈阳故宫)。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2、颐和园(北京)。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3、长城(北京)。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