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探秘福州龙舟文化?
福州的龙舟文化延续传呈历史悠久,每年在端午节期间开展龙舟赛是当地群众不可分割传统文化一部份,并组成许多龙舟赛队伍参加比赛,从中选拨出优秀的队伍参加全国舟龙赛并取的优异成绩,增添了福州市开展此项活动的动力。龙舟文化会越办越好。
二、龙舟是中国独有的文化么?
龙舟(或称龙船)是指中国、越南、日本、琉球的龙形舟,也是中国和琉球端午节竞赛活动时使用的人力船只。龙舟上画着龙的形状或把舟做成龙的形状。龙舟不单是传统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从其引伸发展出来的龙舟竞赛现已发展为体育活动。由于龙舟竞赛被推广成为体育项目,因此龙舟也成为此体育项目的主要用品。端午节龙舟赛、元宵节舞龙(也称舞龙灯、耍龙灯)及二月二龙头节是大东亚龙文化区重要的民间活动,因为中华文化的传播,也因为东南亚华人多,如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华人区流行。
提起龙舟的起源,人们自然就会想起纪念屈原,
又盛传龙船源于湖南西北部沅陵之说。在反映中华龙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沅陵龙船历史渊源的《沅陵千年龙船》一书里,收编了104篇作家、学者对沅陵龙船的精辟论述。这些文章科学、系统地论证了沅陵传统龙舟的起源,记录了沅陵龙舟活动的参赛规模、船建等情况。沅陵龙舟起源于5000年前,所以比纪念屈原的说法要早3000多年。
龙舟文化的起源与发展赛龙舟是中园传统体育项目之一,是中图文化当小龙文化特征的完美体现,中华民族自称“龙的传人”,可见“龙”在中华民族的思想领域(精神领域)之深。所以说这是中国特有的文化
龙舟是中国独有的文化!龙舟文化源远流长,既来源于远古先民对于“龙”的图腾崇拜,也凝聚了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人文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龙”是中国人特有的图腾符号,中华民族被称为“龙的传人”。
龙舟的文化起源于中国,发展至今无论是在东南亚或是东亚都是民间十分盛行的一种活动形式,并已经成为了中国民间较为传统的水上体育项目。
是的。千百年来,赛龙舟成为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勇往直前、坚毅果敢精神的群众体育活动,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随着龙舟比赛在广州亚运会上的大放异彩,它已然成为国际性体育项目
三、关于端午节的来历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天中节等,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天,处于全年最“正中”之位,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飞龙在天”。端午是“飞龙在天”的吉祥日子,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端午节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端午节,本是上古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1]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2]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食粽等节日活动。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节,本是上古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
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上古先民择“飞龙在天”吉日拜祭龙祖、祈福辟邪,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中原,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
四、划龙舟的象征是什么
着象征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赛龙舟最开始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后来屈原在汩罗江投水时,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但赶到洞庭湖就不见踪迹了,于是后人就在五月初五当日借划龙舟驱散江中的鱼,以免屈原的尸体被吃掉。
端午节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各地也有不同的说法,比如苏州的赛龙舟,据考证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吴国大夫伍子胥,而浙江地区是以龙舟竞渡纪念曹娥,广西地区是纪念伏波将军马援,福州则是纪念闽王王审知。
龙舟比赛
龙舟大小不一,桡手人数不一。一般是狭长、细窄,船头饰龙头,船尾饰龙尾。龙头的颜色有红、黑、灰等色,均与龙灯之头相似,姿态不一。一般以木雕成,加以彩绘。龙尾多用整木雕,上刻鳞甲。除龙头龙尾外,龙舟上还有锣鼓、旗帜或船体绘画等装饰。
龙舟船的大小因地而异。如广州黄埔、郊区一带龙船,长33米,路上有100人,桡手约80人。南宁龙舟长20多米,每船约五六十人。湖南汨罗市龙舟则长16—22米,挠手24—48人。福建福州龙舟长18米,挠手32人。比赛是在规定距离内,同时起航,以到达终点先后决定名次。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划龙舟
划龙舟象征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里,辟邪纳吉、团圆喜庆是普遍主题。端午节还有一个内涵,那就是充盈其中的爱国主义精神。这股精神又是和一个人分不开的。
“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屈原不仅是古代的天才诗人,更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
经过长期发展,端午节的主要民俗活动,如划龙舟、包粽子都与纪念屈原连结了起来。人们纪念屈原,就是因为屈原身上折射出华夏儿女最晶莹剔透的民族性格——光明磊落、心系祖国。这一点,在一代代华夏儿女的传承中,凝结为最坚定的民族意志和文化传统。
扩展资料:
赛龙舟简介:
1、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习俗,而大部分是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
2、关于赛龙舟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有祭曹娥,祭屈原,祭水神或龙神等祭祀活动,其起源可追溯至战国时代。赛龙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及英国等,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3、2011年5月23日,赛龙舟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大臣。其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了都城,流放到沅和湘流域。
4、他在流放了的情况下,写下忧国忧民的《离骚》和《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了楚国京都,屈原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祖国,于五月初五在写下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赛龙舟
划龙舟象征为了纪念楚大夫屈原。端阳竞渡,乃遗俗也。
划龙舟还代表一种龙舟精神,弘扬爱国、爱集体、团结的精神。
端午节划龙舟,赛龙舟不仅是一种体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出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划龙舟,是屈原故里最大的群众性集会,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由此可见,赛龙舟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出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龙船人数,额定三十六人,叫做一槽,就是俗称的“三十六香官”。锣声一响《招魂曲》一唱,十里八乡的人们便聚集到一起,用划龙舟这种最古老最隆重的方式纪念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