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国历史各朝各代存在的时间(中国历史各朝各代存在的时间和地点)

中国历史各朝各代存在的时间(中国历史各朝各代存在的时间和地点)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543 更新时间:2023/12/18 7:39:09

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的发明?

太多了,看要什么类型的,简单列举一些:

春秋战国时期有铸铁柔化技术

战国有司南

比如汉代有造纸术,地动仪,有淬火技术,低温炼钢技术,翻车,耧车

唐代有火药,筒车,雕版印刷术

宋代有活字印刷术

各朝各代朝服的来历?

春秋战国时的朝会之服,大多用黑色布帛制作,其形端庄方正,因称"玄端"。和玄端配套的首服是委貌,这是和皮弁造形相似的一种冠饰,只是不用鹿皮,而代之以黑色缯绢。因为这种朝服是用委貌和玄端组成的,所以"委端"就成了朝服的代名词。

唐代文吏服饰

唐代官吏,除穿圆领窄袖袍衫外,在一些重要场合,如祭祀典礼仍穿礼服。礼服的样式,多承袭隋朝旧制:头戴介帻或笼冠,身穿对襟大袖衫,下佩围裳,玉佩组绶一应俱全。在大袖衫外加着裆,也是隋唐时期官吏服饰的一个特点。

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虽然在最隆重的礼仪服装仍跟上传统,但是穿得最多的官式常服,却有了新面貌,并且成为了后代服色制度的另一个传统。因此这是服饰史上的重要时代。

隋唐时,一般人是穿白色圆领的长衫,低下阶层穿的是用麻、毛织成的「粗褐」。隋代女子穿窄合身的圆领或交领短衣,高腰拖地的长裙,腰上还系着两条飘带。唐代的女装主要是衫、裙和帔;帔就是披在肩上的长围巾。还有特别的短袖半臂衫,是套穿在长衫外面。唐代初期的妇女还穿徂领的小袖衣、条纹裤、绣鞋等西域式的服装,她们的头上还戴着「幂离」、「帷帽」。隋唐的女装,以红、紫、黄、绿四种颜色最受欢迎。

朝服的记载

《春秋谷梁传僖公三年》:"阳谷之会,桓公委端笏而朝诸侯。"晋范宁注:"委,委貌之冠也。端,玄端之服。"唐扬士勋也解释说:"谓之玄端者,其色玄而制正幅无杀,故谓之玄端。桓公会诸侯,因使诸侯朝己'故服朝服也。"也有将"委端"两字倒过来,称作"端委"的,如《左传昭公元年》:"吾与子弁冕、端委,以治民临诸侯。"西汉君臣朝会之服也用黑色,只是在领袖部分缘以绛边。曾经因为替妻子画眉而名噪天下的汉京兆尹张敞说过:"敞备皂衣二十余年,尝同罪人赎矣,未闻盗贱起也。"他所说的"皂衣",就是指朝服。"备皂衣二十余年",就是说当了20余年的官。可见西汉时,尽管祭服制度不甚完备,但朝会之服仍有章可循。

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有个名叫田恬的武安侯,穿着一件名叫""的衣服上朝,结果被汉武帝怒斥为"不敬",尽管他身份不低,结果还是被免去了侯爵。为什么汉武帝会为了这件事大动肝火呢?是一种什么服式?它与朝服有何不同?要说明这些问题,首先必须谈一谈当时的服装形式。

在周代以前,中国的服装主要采用一种形制,即上衣下裳制,那时的服装不分男女,全都做成两截:一截穿在上身,称"衣";一截穿在下体,称"裳",裳的形制有点像后世的围裙。在裳的里面,虽然也穿有裤,但当时的裤子没有裤裆,也无裤腰,只有两只裤管,穿时套在腿上,用带子系缚在腰间。阴私部分则全靠裳来遮挡。到了春秋战国时,中国社会又出现了一种新的服制,将上衣下裳合并起来,做成一件服装,名叫"深衣"。由于衣裳被连为一体,一个新的问题随之出现,即衣襟和下摆的处理关系。过去衣裳分制,衣、裳、裤三者各司其职,衣襟与裳裾(下摆)各不相干;现在连属为一,去掉了围裳,下体部分就不容易处理:如果在下摆两边开叉,难免会将遮蔽不甚严密的下体暴露在外:如不开叉,又势必影响走路。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人们采用了"曲裾"相掩的办法,即将衣襟接长,形成三角,穿时绕在身后,用带系结,从背后看上去好像一个燕尾,这样即便于举步,又无露体之虞。与传统的上衣下裳相比,深衣的穿著要简便得多,而且也更加适体,所以深受社会各界欢迎,不分男女尊卑,均喜穿著,有时甚至还用于朝会。

《礼记玉藻》中就有"朝元(玄)端,夕深衣"的记载,意思是说早朝为大礼,一定要用玄端朝服,到了夕朝,就可采用轻便一些的深衣。进入汉代以后,人们的内衣渐趋完善,特别是裤子,也采用裤裆,这时的深衣若再用曲裾绕襟就没有必要了,所以人们采用了直裾--即衣襟相交至左胸后,垂直而下,直至下摆。这种直裾之服就叫""。出现在民间,最初只用作便服,武安侯田恬为了赶时髦,意然穿著它谒见皇帝,这种既没有围裳遮蔽,又没有曲裾遮掩的服装在汉武帝眼里,当然是"不敬"之物了。

朝服的用途及制作

朝服虽然可代替祭服用于祭祀,但主要用途还在于朝会,它是古代君臣百官的议政之服。从文献记载来看,早在周代已有朝服。《周礼春官司服》:"掌王之吉凶衣服,……视朝,则皮弁服。"皮弁服就是最早的朝服。这种衣服多采用细白布制成,衣裳分制,下裳也用白色。和这种衣服相配套,头上也戴白色的冠帽:其制为尖顶,造型像两只手掌相合,名称叫"弁"。

制作弁的材料,通常用白色鹿皮,所以又称为"皮弁"。皮弁之服不仅用于天子,士以上的男子觐见君王也可用之。由于衣裳采用白色,素而无纹,不能辨别各人的身份,所以特在皮弁上加以区分。具体做法是在皮弁上加以玉饰,天子用五采玉;侯、伯、子、男用三采玉;卿大夫用三采玉;士一级则不用玉饰。另外在玉饰的数量上也有些区别。以示尊卑。

卿士退朝以后回到府邸,如果要自己听朝,即朝见比自己身份低的人,则不能再著皮弁之服,而要换上一种"缁衣",即以黑布制成的朝服。《诗经郑风缁衣》中即有"缁衣之宜兮。"的说法。考虑到人们在读《诗经》时对这句话较为费解,所以汉代的毛亨特地加以注释:缁,黑色,卿士听朝之正服也。"宋代儒学大师朱熹则说得更加明白:"卿士朝于王,服皮弁不服缁衣,退食私朝服缁衣,以听其所朝之政也。"

中国历史各政权存在时间?

1、秦朝:前221年-前206年咸阳,享国15年。

2、西楚:前206年-前202年彭城,享国4年。3、汉朝:前202年-263年(包括蜀汉),享国465年。

4、三国时期:220年-280年。

5、曹魏:220年-265年洛阳(今河南洛阳),享国45年。

6、蜀汉:221年-263年成都(今四川成都),享国42年。

7、孙吴:222年-280年建业(今江苏南京),享国58年。

8、晋朝:265年-420年,享国116年。

9、南北朝:386年-589年。

10、南朝:420年-589年。

11、刘宋:420年-479年建康(今江苏南京),享国59年。

12、南齐:479年-502年建康(今江苏南京),享国23年。

13、南梁:502年-557年建康(今江苏南京),享国55年。

14、南陈:557年-589年建康(今江苏南京),享国32年。

15、北朝:386年-589年。

16、北魏中后期:420年-557年平城洛阳(今河南洛阳)(今山西大同),享国137年。17、东魏:534年-550年邺城(今河北邺镇),享国16年。

18、西魏:532年-556年长安(今陕西西安),享国24年。

19、北齐:550年-577年邺城(今河北邺镇),享国27年。

20、北周:557年-581年长安(今陕西西安),享国24年。

21、隋朝:581年-618年长安(今陕西西安),享国37年。

22、唐朝:618年-690年705年-907年长安(今陕西西安),享国274年。

23、武周:690年-705年神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享国15年。

24、五代:907年-960年

25、后梁:907年-923年汴京(今河南开封),享国16年。

26、后唐:923年-936年洛阳(今河南洛阳),享国13年。

27、后晋:936年-947年汴京(今河南开封),享国11年。

28、后汉:947年-950年汴京(今河南开封),享国3年。

29、后周:951年-960年汴京(今河南开封),享国9年。

30、十国:907年-979年。

31、辽朝(契丹):916年-1125年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享国209年。

32、宋朝:960年-1279年,享国319年。33、西夏:1038-1227年兴庆(中兴)(今宁夏银川),享国189年。

34、金朝:1115年-1234年中京(今北京市),享国119年。

35、元朝:1271年-1368年大都(今北京市),享国97年。

36、明朝:1368年-1644年应天(今江苏南京)京师(今北京市),享国276年。

37、后金:1616年-1636年盛京(今辽宁沈阳),享国20年。

38、大顺:1644年-1644年京师(今北京市),享国1年。

39、清朝:1636年-1912年盛京京师(今辽宁沈阳)(今北京市),享国276年。

40、中华帝国:1915年-1916年北平(今北京市),享国1年。

41、伪满洲:1932年-1945年新京(今吉林长春),享国13年

各朝各代的先后顺序?

回答:中国上下五千年,朝代的更替很频繁,有的朝代年代还是很长的,我们来为朝代排一下顺序,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朝、汉朝(西汉、东汉)三国鼎立时期、晋朝(西晋、东晋)南北朝时期、隋朝、唐朝、五代十国时期、宋朝、元朝、明朝、清朝、民国时期到我们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历史各朝经典?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周易乾》(秦汉前儒家经典)

2.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4.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9.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10.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1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12.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后汉书~陈番传》

13.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传》

14.精诚所致,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晋魏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1年

1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17.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18.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出师表》

19.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隋唐宋:公元581年--公元1271年

20.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将近酒》

21.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

22.生当作人杰,死亦成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23.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元明清:公元1271年--公元1840年

2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25.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炎武

26.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文嘉《明日歌》

2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28.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郑板桥《竹石》

29.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郑板桥《对联》

各朝各代富有神话色彩的文物?

夏商周时代的玉器,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代的戈,马车,兵马俑汉朝就丰富了,各种古墓基本上都是汉朝的,纺织品,丝绸,陶器,钱币唐:唐三彩宋:官窑,青花瓷元:元青花明清:各种珠宝、西洋传过来的一些摆设之类。

南朝各朝统治时间?

南朝(420-589),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存在于南方建立于建康(今南京)的四个朝代的总称。公元420年东晋灭亡,刘宋取代东晋,在中国南方地区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汉人政权,与鲜卑人或鲜卑化汉人在中国北方地区建立的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等政权对峙。南朝统治期间,中国南方取得了很大发展。以建康为代表的南朝文化,在人类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南朝宋420年479年

南齐479年502年

南梁502年557年

陈朝557年589年

南朝宋:420年,东晋权臣刘裕逼迫晋恭帝司马德文禅位于他,刘宋建立,南朝开始。末代皇帝是顺皇帝刘准,年号升明(477-479)明帝三子。479年兰陵萧氏出身的萧道成取代刘宋自立。

南齐:齐高帝萧道成借鉴了宋灭亡的教训,建立南齐政权后以宽厚为本,提倡节俭。他共在位四年。至东昏侯萧宝卷时,因其疑心过重,几乎将朝内大臣全部处死。这样一来齐的江山又被动摇了。公元501年,雍州刺史萧衍起兵攻入建康,废掉东昏侯,另立齐和帝萧宝融,502年萧衍废掉齐帝自立,结束了齐的统治,建立南梁政权。

南梁:梁的建立者萧衍是南齐宗室,他擅长文学,499年被任命为雍州刺史,他乘齐朝廷内乱,发兵夺取了皇位,建立了梁朝。萧衍是为梁武帝,共在位48年,是南朝在位最久的皇帝。在武帝时期,北魏已经衰落分裂为东魏、西魏,再无能力对南方形成威胁。这本应为南方发展的大好时机,但武帝却昏庸无能,迷信佛教,纵容大臣剥削人民,却又以自己节俭为借口,对一些忠臣的建议置之不理。公元548年,投降梁的东魏大将侯景倒戈。他以武帝从子萧正德为内应,攻建康。次年,侯景攻陷台城。此时,梁武帝早已饿死于城中,其子萧纲即位,是为梁简文帝。公元551年侯景杀死简文帝,因此梁已完全处于崩溃的边缘。公元557年,在讨伐侯景的战争中发展起来的陈霸先灭梁,建立陈。至此梁宣告灭亡。

南陈:公元557年,陈霸先废梁敬帝,自立为帝,建立陈朝,是为陈武帝。此时,中国南方经过了多年的战乱,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国家,注定是短命的。陈武帝与其继承者文帝、宣帝先后消灭了王僧辩、王僧智等反对势力,又在建康附近打败北齐军,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陈的统治。但毕竟由于国力衰微,北朝趁虚而入占据大片土地,陈的统治被局限于长江以南,宜昌以东的地方。公元583年陈宣帝卒。其子后主陈叔宝即位,此时北方已被隋朝统一,全国的统一也已指日可待。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派晋王杨广灭陈,结束了中国西晋以来(317-589)的分裂局面。

北京究竟是几朝古都~~~建都时间名称~~还有各朝各代的北京名称~?

七朝古都。北京在古代称蓟城,先秦时期曾是燕国都城。。十六国时期,前燕鲜卑慕容还曾一度在此建都6年。辽会同元年(938年)升幽州为南京,建为陪都,又称燕京,蓟城则称南京城或燕京城。金朝灭辽以后,海陵王天德三年(1151年)在辽南京城的基础上,扩展其东、西、南三面,次年竣工。贞元元年(1153年),改燕京为中都,迁都于中都城。元朝灭金以后,元世祖至元三年(1266年)十二月决定以金中都城东北的原辽、金离宫为中心,修筑新城,次年(1267年)正月兴工。至元九年(1272年)命名为大都,定为京师。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大都城基本竣工,历时18年。明初改元大都为北平。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年)正月改北平名北京,为陪都。永乐十八年(1420年)以北京为京师,宣布迁都。清朝也将北京定为都城(1644年9月)。

中国历史各朝创立时间和推行的制度?

夏商周:分封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秦:中央是三公九卿制,地方行使郡县制。

汉:继承秦制,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在地方上则实行“郡国并行制”;内外朝制度,郡国并行制。

隋:三省六部制。

唐:沿用隋制而有所改进

北宋:在中央,设中书门下(宰相)、参知政事(副相)、正副枢密使(军政长官),另设枢密院掌管军事,设三司掌管财政。

在地方,推行用文官代替武将担任地方行政长官的制度;县官原由地方任命,改由朝廷委派;州官之下,另设通判。

元朝:行省制度,将三省改成一省。

明朝:在中央,撤销中书省和丞相,把相权分给六部(吏,户,礼,兵,刑,工);设殿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

在地方,明太祖为加强对地方控制,废行省,设三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管地方行政、司法、和军政。三司长官互不统属,直接对皇帝负责。

中央集权脉络: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郡县制)西汉(推恩令、刺史制)唐(节度使)宋(收精兵、文官制)元(行省制)明清沿用(明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厂卫制)。

君主专制脉络:西周(分封制)秦(三公九卿制)西汉(中外朝制)魏晋南北朝(三长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宋(二府三司制)元(中书省制)明(废宰相、设内阁、司礼监)清(南书房、军机处)。

选官用官制度脉络:西周(世卿世禄制)秦(军功爵制)汉(察举制、征辟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科举制)唐至清沿用(唐武则天首创武举、殿试,明朝开始限定考试内容为四书五经,采取八股取士)。

拓展资料

1、中国古代历代政权的政治制度,可以分为中央政治制度、地方政治制度和选官用官政治制度。中国政治历史的3大主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君主专制不断加强、人才选拔不断公正规范化。历史总是在曲折中发展,历朝制度既相互继承,又各有发展。

2、三公九卿制秦始皇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的中央行政制度,由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组成,其中丞相制度延续了一千多年,御史大夫兼理监察事务,太尉负责管理军事。

3、三省六部制三省为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是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国家重要政令,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六部即、户、礼、兵、刑、工六部,是尚书省的下设机构。三省六部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彼此相互监督和牵制,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一个严密完整的体系,有力地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中国各朝各代古代护卫皇城的军队称什么?

羽林军,是我国古代最为著名并且历史悠久的皇帝禁军。羽林,起自西汉,初名“建章营骑”,以警卫建章宫得名,后改为羽林,取其“为国羽翼,如林之盛”之义。《汉书》上说:“武帝太初元年,初置建章营骑,后更名羽林骑,属光禄勋。又取从军死事之子孙,养羽林官,教以五兵,号羽林孤儿。”也就是说,羽林军是隶属光禄勋的一支禁卫军。西汉时期,羽林骑、羽林孤儿在两千人左右。作为皇帝的宿卫和仪仗部队,羽林地位较其它部队高,士兵都是职业兵、贵族兵。

明朝洪武初年,御林军正式出现。御林军,顾名思义,是护卫皇帝、皇家、皇城的特殊军队。封建社会,皇帝的旨意称为“御旨”,皇帝的印鉴称为“御玺”,皇帝出征称为“御驾亲征”,护卫皇帝的军队也就成了“御林军”。驻守在京城,是御林军的又一个重要特征。这个时期,羽林军与御林军同时存在,不过御林军地位要远高于羽林军,跟汉唐时的羽林军地位倒是相当。明之后,再无羽林军。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代各个朝代存在时间(中国古代各个朝代存在时间排名)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秦朝有14年,汉朝包括东西两汉有465年,三国中魏,吴,蜀分别有42,45,58年,晋有116年,南北朝中南有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分别有59,23,55,32年,北有东魏,北魏,北齐,北周分别有16,24,27,24年,隋朝有37年,唐朝有275年,其中武周有15年,五代有75年,十国有79年,辽

  • 中国所有朝代顺序表顺口溜(中国所有朝代的顺序)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中国历史朝代表,以列表的形式叙述中国历史朝代顺序及简要的有关历史知识。中国朝代顺序如下: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新朝、玄汉、东汉、三国时期(魏、蜀、吴)、晋(西晋、东晋)、南北朝

  • 中国所有朝代顺序表起始时间(中国所有朝代顺序表起始时间是多少)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1、夏朝,起讫年代:约公元前2146-1675年,都城:安邑,现今地于山西夏县,统治民族:华夏族,开国皇帝:禹2、商朝,起讫年代:约公元前1675-前1046年,都城:毫,现今地于河南商丘,统治民族:华夏族,开国皇帝:汤3、西周,起讫年代:约公元前1046-前771年,都城:镐京,现今地于陕西西安,

  • 中国所有朝代顺口溜(中国所有朝代顺口溜,汉字)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1、夏朝,起讫年代:约公元前2146-1675年,都城:安邑,现今地于山西夏县,统治民族:华夏族,开国皇帝:禹2、商朝,起讫年代:约公元前1675-前1046年,都城:毫,现今地于河南商丘,统治民族:华夏

  • 中国所有朝代(中国所有朝代顺序表)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1、夏朝,起讫年代:约公元前2146-1675年,都城:安邑,现今地于山西夏县,统治民族:华夏族,开国皇帝:禹2、商朝,起讫年代:约公元前1675-前1046年,都城:毫,现今地于河南商丘,统治民族:华夏族,开国皇帝:汤3、西周,起讫年代:约公元前1046-前771年,都城:镐京,现今地于陕西西安,

  • 中国历史朝代歌诀表图(中国历史朝代歌诀表图高清)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1、“夏商西周继,春秋战国承”:夏商周为中国奴隶社会的三个朝代,其中周分成两个阶段,西周和东周;东周又分成两个阶段,分别是春秋和战国;2、“秦后西东汉,三国西东晋”: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且皇帝这个称谓也是从秦才开始有的;三国时期为魏蜀吴三大国鼎立;而后晋朝分指西晋和东晋;3、“对峙南北朝

  • 中国历史朝代歌顺序(中国历史朝代歌顺序口诀)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朝代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汉(西汉、东汉)、三国(魏、蜀、吴)、晋(西晋、东晋)、五胡十六国、南北朝【南朝(刘宋、萧齐、萧梁、南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十国【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杨吴、南唐、吴越、闽、马楚、南

  • 中国历史朝代歌及解释(中国历史朝代歌及解释视频)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1、“夏商西周继,春秋战国承”:夏商周为中国奴隶社会的三个朝代,其中周分成两个阶段,西周和东周;东周又分成两个阶段,分别是春秋和战国;2、“秦后西东汉,三国西东晋”: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且皇帝这个称谓也是从秦才开始有的;三国时期为魏蜀吴三大国鼎立;而后晋朝分指西晋和东晋;3、“对峙南北朝

  • 《中国历史朝代歌》(中国历史朝代歌 标准版本)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抛开上古时代,中国一般以夏朝开始纪年,也是在夏朝开始中国有相关的历史记载,大概的历史纪年是(夏、商、周、秦、汉、三国时期、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辽宋金、元、明、清),当然其中有一些重叠的时间,也有一些没有写上的小朝廷,不过大概的历史顺序是这样,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其中这些大家熟知的朝代都有多少

  • 中国历史朝代歌讲解(中国历史朝代歌讲解视频)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公元纪年265年建立了西晋朝代;公元纪年420年581年更属最为混论的年代,建立了五胡十六国、东晋、北魏、刘宋、萧齐、西魏、东魏、萧梁、北周、北齐、南陈这些诸多朝代,实属动荡不安战火纷争不断。公元纪年581年,建立了隋朝;公元纪年618年是武周和大唐朝的建立,这在历史上实为意义重大的一个年段,在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