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个朝代存在时间各是多少年?
1、秦朝:前221年-前206年咸阳,享国15年。
2、西楚:前206年-前202年彭城,享国4年。
3、汉朝:前202年-263年(包括蜀汉),享国465年。
4、三国时期:220年-280年。
5、曹魏:220年-265年洛阳(今河南洛阳),享国45年。
6、蜀汉:221年-263年成都(今四川成都),享国42年。
7、孙吴:222年-280年建业(今江苏南京),享国58年。
8、晋朝:265年-420年,享国116年。
9、南北朝:386年-589年。
10、南朝:420年-589年。
11、刘宋:420年-479年建康(今江苏南京),享国59年。
12、南齐:479年-502年建康(今江苏南京),享国23年。
13、南梁:502年-557年建康(今江苏南京),享国55年。
14、南陈:557年-589年建康(今江苏南京),享国32年。
15、北朝:386年-589年。
16、北魏中后期:420年-557年平城洛阳(今河南洛阳)(今山西大同),享国137年。
17、东魏:534年-550年邺城(今河北邺镇),享国16年。
18、西魏:532年-556年长安(今陕西西安),享国24年。
19、北齐:550年-577年邺城(今河北邺镇),享国27年。
20、北周:557年-581年长安(今陕西西安),享国24年。
21、隋朝:581年-618年长安(今陕西西安),享国37年。
22、唐朝:618年-690年705年-907年长安(今陕西西安),享国274年。
23、武周:690年-705年神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享国15年。
24、五代:907年-960年
25、后梁:907年-923年汴京(今河南开封),享国16年。
26、后唐:923年-936年洛阳(今河南洛阳),享国13年。
27、后晋:936年-947年汴京(今河南开封),享国11年。
28、后汉:947年-950年汴京(今河南开封),享国3年。
29、后周:951年-960年汴京(今河南开封),享国9年。
30、十国:907年-979年。
31、辽朝(契丹):916年-1125年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享国209年。
32、宋朝:960年-1279年,享国319年。
33、西夏:1038-1227年兴庆(中兴)(今宁夏银川),享国189年。
34、金朝:1115年-1234年中京(今北京市),享国119年。
35、元朝:1271年-1368年大都(今北京市),享国97年。
36、明朝:1368年-1644年应天(今江苏南京)京师(今北京市),享国276年。
37、后金:1616年-1636年盛京(今辽宁沈阳),享国20年。
38、大顺:1644年-1644年京师(今北京市),享国1年。
39、清朝:1636年-1912年盛京京师(今辽宁沈阳)(今北京市),享国276年。
40、中华帝国:1915年-1916年北平(今北京市),享国1年。
41、伪满洲:1932年-1945年新京(今吉林长春),享国13年。
中国历史,各个朝代各多少年?
我国历史上经历了夏、商、周、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等主要朝代。夏朝的起止年代没有可靠的文字记载,根据资料推算,大约是从公元前二一○○年到公元前一七六○年,共存在四百多年。
商朝的起止年代也没有搞清楚,大约是公元前一七六○年到公元前一一二○年,共存在六百多年。周朝分好几个阶段。开始一段叫西周,从公元前一一二○年至公元前七七一年,共约三百五十年。接着是东周,从公元前七七○年至公元前二四九年,共有五百二十二年。其中前三百六十年诸侯称霸,称为春秋时代,后一百八十年七国争雄,称为战国时代(战国最后的二十八年东周已经灭亡)。
秦朝从公元前二二一年统一中国起,到公元前二○七年灭亡止,只存在十五年。汉朝的前期称西汉,从公元前二○六年至公元八年,共二百一十四年。后期称东汉,自公元二十五年至二二○年,共一百九十六年(西汉、东汉之间有王莽称帝等)。东汉以后,西晋统一前,我国历史上出现分裂局面,魏、蜀、吴三国鼎立,称为三国时代,从公元二二○年到二八○年,共六十一年。
晋朝也分为西普、东晋两个阶段。西普从二六五年到三一六年,共五十二年。东晋从三一七年到四二○年,共一百零四年。从东晋灭亡到隋朝统一这一段时期,历史上叫南北朝时代,全长一百七十年。隋朝从五三九年统一中国起到六一八年止,全长三十年。唐朝从六一八年起到九○七年止,共二百九十年。唐朝以后,我国历史上又出现了分裂局面,这个时期叫做五代十国时期,从九○七年到九七九年,共七下三年。
宋朝也分为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称北宋,从九六○年到一一二七年,共一百六十八年。后一个阶段称南宋,从一一二七年到一二七九年,共一百五十三年。元朝从一二七九年灭南宋起到一三六八年止,共九十年。明朝从一三六八年起,到一六四四年止,共二百七十七年。清朝从一六四四年入关算起,到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时被推翻止,全长共二百六十八年。
各个朝代存在多长时间?
秦朝有14年,汉朝包括东西两汉有465年,三国中魏,吴,蜀分别有42,45,58年,晋有116年,南北朝中南有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分别有59,23,55,32年,北有东魏,北魏,北齐,北周分别有16,24,27,24年,隋朝有37年,唐朝有275年,其中武周有15年,五代有75年,十国有79年,辽有209年,两宋有319年,金朝有119年,元朝有97年,明朝有276年,清朝有296年。
各个朝代中国疆域变迁?
秦朝的面积为:960万-608.61万+3.30万平方公里=354.69万平方公里。西汉的面积为:354.69万+311.68万=666.37万平方公里东汉的面积为:666.37万+33.53万-45.28万=654.62万平方公里西晋的面积为:654.62万-39.12万=615.5万平方公里唐(唐高宗时期)的面积:470.57万+809.47万-28.85万=1251.19万平方公里唐(唐玄宗时期)的面积:1251.19万+184.13万-545.73万=889.59万平方公里吐蕃:453.88万平方公里辽:448.54万平方公里北宋的面积:889.59万-606.03万=283.56万平方公里元朝的面积:960万+1207.82万-45.08万=2122.74万平方公里明朝的面积:960万+449.19万-175.81万=1233.38万平方公里清朝的面积:960万+324.65万=1284.65万平方公里我国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疆域辽阔的大国,现在我们熟知的中国领土面积是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地三位。但这还是一个有很多争议的问题,比如有的说是1040万,有的说还没有960万,到底是多少,也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这个问题只有留待后来人解决了。但是我知道中国古代强盛王朝的版图远远超过这个数字,就是清朝,唐朝和元朝。清朝的领土总面积到底是多少?有人说是1200多万平方公里,有人说是1300多万平方公里,如果把1860年前的清朝版图和现在的中国相比较,现在的中国至少减少了300多万平方公里,那就是沙俄于19世纪割占我国的超过160万平方公里土地,再加上分裂的外蒙古约160万平方公里土地,这个加起来就是320多万平方公里了,另外西藏先后被割去许多土地,比如那个“麦克马洪线”,起码超过10万平方公里,再加上西南失去的领土,如果还可以算上“尼布楚条约”中清朝放弃的贝加尔湖以东的大片土地,至少有50万平方公里,恰克图条约放弃的萨彦岭以北之地,清朝至少超过1400万平方公里版图无可争议那么唐朝呢,唐朝灭掉东西突厥后,北境直抵西伯利亚叶尼塞河中游和安加拉和流域,已经远远超过贝加尔湖,西面最远直达里海,包括整个中亚和阿富汗。那么唐朝的西北和北方版图都远胜清朝,但是唐却没有统治青藏高原这块广袤之地,而且唐也没有同时统治东北的广大地区,虽然东北勘察加半岛的居民向唐朝进贡,但是直到唐玄宗时代才在东北设立黑水和渤海两个都督府,这时的北境可能已越过外兴安岭,但是唐朝并没有直接的统治这里,在西南边境领有越南北部,所以唐朝虽然北部和西北版图都超过清朝,但是没有青藏高原和东北,所以总的版图还是不如清朝。
中国各个朝代的人口?
战国至两汉时期
根据《国语》记载,周宣王时中国就已进行过人口调查。但真正详细的人口调查起源于战国时期,但当时的资料并没有保存下来。现存最早的全国性户口数据是西汉平帝元始二年(西元2年)的户口数字。
关于战国时期各国人口,由于缺乏记载,只能根据当时各国兵力及资料推算。估计总数在2000万左右。秦朝统一后地域范围虽有扩大,但由于在战争中人口损耗及滥用民力,人口并未有明显增加。秦末年由于各项大型工程损耗人力及持续多年的楚汉战争,导致西汉初年人口锐减。西汉初期人口数据估算在1500万-1800万之间。此后由于奉行黄老政治、与民生息,以及汉武帝时期的领土扩张,人口数量大幅提升。根据据《汉书》的记载,西元2年西汉的户数为1235.6490万,口数为5767.1401万。
由于中国历史早期农业发展集中在黄河流域,故西汉人口密度分布极不均匀。以淮河、秦岭为界,北方人口有不足八成,南方人口不足两成。人口数超过500万的司、豫、冀、兖、青、徐五州均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带,这五州的人口总数占全国的55%.首都长安周围人口密度达每平方公里1000人左右。人口数量在200万以下的有交、凉、并、朔方四州。扬、荆、益三州的主要人口分布在成都平原、南阳盆地、太湖平原和宁绍平原。
西汉末年,王莽篡汉、烽火遍地,加上自然灾害频发,人口数再次锐减。东汉明帝时,全国人口数量仅3500万左右。后人口开始恢复。永和五年(140年),全国有户969.8630万,口4915.0220万。至157年,全国有户1067.7960万,口5648.6856万。已大致恢复至西汉极盛时期。
东汉的人口分布又有变化。中原人口为躲避战火向长江流域迁徙,南方人口升至全国四成。口数超过500万的有豫、荆、扬、益四州。南方人口增长的同时,北方大部分郡国人口减少。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东汉末年开始,中国进入长期战乱,人口数量与分布发生重大变化。黄河流域屡遭战争,十室九空,人口大量南迁。三国时期没有具体人口调查数字,今人估计应在3000万左右。但《晋书》记载,太康元年全国仅246万户,1616万口。
西晋的统一局面并未持续,全国又爆发了永嘉之乱。中原成为阿尔泰于羌羝诸蛮寻找食肉的屠宰场。中国人民成为诸蛮族的食品,遭遇种族灭绝式的屠戮,为躲避劫难,中原人民除激烈反抗外,部分南迁(对于当时人口稀少的南方,也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南方因而设置大量侨州。《宋书》记载大明八年户口数为90.1769万户,517.4074万口。由于当时隐匿人口数量非常严重,这个数字并不真实。今人研究认为刘宋人口数量最多时有1800-2000万,北魏在3000万左右。
隋唐五代时期
西元589年,隋平陈,中国再度统一。据《隋书》记载,大业五年全国户数为907万。
唐初人口数字据记载仅二三百万户。贞观后社会安定,人口增长迅速。据《通典》记载,天宝十三年全国人口有891.7409万户,5291.9309万口。今人将隐匿人口估计在内,则唐前期人口峰值在8000-9000万之间。
安史之乱后全国人口发生重大变化。北方人口再次大量南移。襄州人口增加120%,鄂州增加100%,苏州增加30%,泉州增加50%,广州增加75%.五代十国时期南方九国中,只有吴和吴越两国君主为南方本地人,南汉君主是早期移民后裔,其它六国的君主均为北方移民。
宋辽金元时期
北宋初年仅有650余万户。元丰年间有户1600余万。《宋史》记载崇宁元年(1102年)有2000万户(实际各路相加为1730余万户)。今人研究认为北宋大观三年(1109年)户数达2088万,人口约11275万。据《辽史》记载及今人考订,辽代人口鼎盛时期有140余万户,900万人;西夏约有300万人。
若仍以秦岭淮河为界,崇宁时北方有户540万,南方有户1240万,显示南方人口继续增长,中国进入南北人口变化转折时期。北宋末年金兵南侵,抢劫杀戮,我华人为奴。北方人口又一次大规模南迁。其先后有两次高峰。第一次在1127年靖康之难,大批衣冠士族南渡淮河流域,直到绍兴议和为止;第二次是1161年金主完颜亮毁约南侵,南宋政府以优待政策招徕北人,于是大批人口渡淮南迁。13世纪初期,南宋与金均进入人口峰值,分别有人口8500万和5600-5700万。
1227年蒙古灭西夏,1234年灭金,1276年灭南宋。在蒙古四处侵略的半个世纪中,其在作战地区进行残酷的杀戮,随后又长期相伴瘟疫(主要由于大量尸体得不到掩埋导致)与饥荒(主要由于侵略军焚烧房屋,践踏庄稼,劫掠耕畜,造成社会财产和社会生产链严重破坏导致)导致人口严重损失,北方的损失极为惨重。1234年后北方人口跌至谷底,1236年完成的乙末籍户为110余万户,仅有金代鼎盛时期的13%.南宋境内主要人口损耗发生在四川(主要由于英雄的四川汉族人民对野蛮侵略者进行了他们发动对全世界侵略战争以来遭遇到的最为顽强的抵抗敌酋蒙哥被击毙于次足见其顽强。)四川在1290年户数仅有嘉定十六年(1223年)的4%(这实际上是四川人民对全宋朝全世界付出的巨大牺牲,敌酋被毙,贼之里海南北两路西征军,对华南征军皆闻讯班师。延误战机,此后群贼为酋位而争,无暇顾外,西欧,北非免遭践踏,为后来的文艺复兴及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南宋随不免灭亡〈其主要原因是离贼较近〉,但时间被大大拖延,贼贵族受汉文明感化已较深,故南方其他地区受害较轻)至元二十七年全国大约有1500余万户、7500万人左右。此时距宋亡已十一年,且大理国已归其版图,但人口数仅有13世纪初的宋、金、夏三国一半左右。
据《元史》记载,至顺元年(1330年)全国有纳赋户1386万户,口5951万。实际户口约有1700万户、8500万人左右。
中国各朝代存在时间?
夏朝存在约470年,商朝存在约554年,周朝存在约790年,秦朝存在14年,西汉存在210年,东汉存在195年,三国存在60年,西晋存在50年,东晋存在104年,南北朝存在169年,隋朝存在37年,唐朝存在289年,五代十国存在53年,宋朝存在319年,元朝存在97年,明朝存在276年,清朝存在267年
中国各个朝代的领土面积?
中国各朝代国土面积如下:
1.秦朝国土面积340万平方公里。
2.西汉国土面积609万平方公里。
3.东汉国土面积580万平方公里。
4.三国时期国土面积:魏国291万,蜀国106万,吴国145万。
5.西晋国土面积543万平方公里。
6.隋朝国土面积467万平方公里。
7.唐朝国土面积1237万平方公里。
8.北宋国土面积280万平方公里。
9.南宋国土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
10.元朝国土面积1372万平方公里。
11.明朝国土面积约997万平方公里。
12.清朝国土面积1316万平方公里。
扩展资料:
元朝疆土面积
元朝的前身为大蒙古国,1206年成吉思汗铁木真建国时领有大漠南北与林木中地区(即尼布楚地区),经由历代蒙古诸汗的经营及三次西征后,疆域东起日本海、东海,西抵黑海、地中海地区,北跨西伯利亚,南临波斯湾,建立起横跨亚欧大陆的超级大国。
成吉思汗时期分封东道诸王与西道诸王:
1.东道诸王是铁木真之弟,大多分封于塞北东部与东北地区,从属性较强。
2.西道诸王则是铁木真之子
(1)分封长子术赤于咸海、里海、巴尔喀什湖以北的钦察草原,后由拔都建立钦察汗国。
(2)封次子察合台于锡尔河以北的西辽旧地,史称察合台汗国。
(3)三子窝阔台分封于乃蛮旧地,后由海都建立窝阔台汗国。
(4)幼子拖雷获得塞北、汉地、东北、青藏及新疆东部,后由元朝直辖。
1279年,元世祖攻灭南宋一统中国,根据《中国历史地图集》的记载,汉地、漠南、漠北、东北(包括外东北和库页岛)、新疆东部(元初据有塔里木盆地西抵葱岭)、青藏高原、澎湖群岛、济州岛及南海诸岛皆在元朝统治范围内。
自灭南宋后虽然多次对日本、缅甸、安南、爪哇等国有所冲突,然而疆域大体趋于稳定。
1310年元武宗时期,元朝与察合台汗国瓜分窝阔台汗国,元朝取得窝阔台汗国的漠西领土,国土面积达1372万平方公里(北疆以北纬55°为界),若北疆延伸至北冰洋则有2267万平方公里。
中国存在几个朝代的宫殿?
1、秦朝
咸阳宫,秦帝国皇宫,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咸阳市东区
2、隋朝和唐朝
太极宫,是隋、唐两代的皇宫。位于长安城中轴线北部,始建于隋文帝开皇二年(582年),隋称大兴宫,唐睿宗景云元年(710年)改称太极宫。因其为唐帝国的正宫,故又称“京大内”,唐高宗时期修大明宫后改称太极宫为“西内”。
3、宋朝
北宋定都以后,仍沿用五代宫苑旧址,但对五代时期的宫殿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扩建,扩建后的东京宫殿称为大内、宫城。
4、元朝
大安阁建于元至元三年,是忽必烈攻陷南宋汴京后,“取故宋熙春阁材于汴,稍损益之,以为此阁,名曰大安。”元朝皇帝在这里举行重大的朝政典礼,如皇帝登基、接见外国使者等。
5、明朝和清朝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
中国每个朝代多少年?
夏朝471年、商朝438年、周朝867年、秦朝16年、西楚5年、西汉210年、东汉196年、三国61年、晋朝156年、南北朝170年、隋朝38年、唐朝290年、五代54年、十国89年、宋朝320年、元朝98年、明朝277年、清朝268年。
中国各个朝代制度演变及思想?
一、奴隶社会
1、禅让制
(1)禅让制,是指我国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
(2)王位世袭制,是指阶级社会中,帝位可以世代承袭(世袭制一直沿袭到亡,经历了近四千年的时间)。
2、夏商时期中央行政管理制度:包括王位世袭制的形成;相、卿、师的设立。
3、宗法制
(1)西周王族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它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具有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定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2)西周宗法制的主要内容:第一,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第二,规定了相对的大宗、小宗之别。第三,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二、封建社会
1、专制开端
(1至高无上的皇权:
建立:从秦朝开始,皇帝成为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全国军政大权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吏也都由皇帝任免。调动军队的凭据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职能:秦始皇建立的中央机构中,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兼理监察事务,太尉负责全国军事事务。丞相之下还有诸卿,分别掌管着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2、专制强化
(1)汉朝: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为了加强皇权,汉武帝重用身边工作人员,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2)魏晋南北朝:握有实权的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
(3)隋唐时期: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隋唐时期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三省相互牵制,削弱相权,保证皇权独尊。
(4)北宋:措施: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5)元朝: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长官行使宰相职权。相权得到加强。元朝后期,宰相的权势越来越大,有时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的继承。
3、专制顶峰
(1)宰相的废除:元朝丞相权势过重,以致皇权不稳。明初沿袭元朝制度,1376年,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谋反罪诛杀胡惟庸;同时,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2)内阁:明成祖在位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入值宫内的文渊阁,随侍皇帝,并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由此出现。明宣宗时,内阁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
(3)军机处: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设置军机处,军机大臣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的作用只是上传下达。
扩展资料
由于国家的类型不同,或同一类型国家所处的具体历史条件不同,其政治制度也会有差异。按政权的组织形式分,有君主制、共和制、议会制和人民代表制;按中央和地方管理的权限分,有中央集权制和地方分权制等。当前,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政权组织形式和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