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忠报国的时代背景?
取材北宋名将岳飞抗击匈奴、精忠报国的故事.
岳飞选择精忠报国,死而后已.他一生征战无数,以至于匈奴兵对他闻风丧胆.他率领的岳家军打出了我堂堂中国的威风.
歌词热情奔放、豪气干云,加上屠洪刚那豪迈的演绎,听来使人热血沸腾、心生豪气,为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富强感到自豪,为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更添欣慰!
精忠报国,金国大举入侵,宋帝南逃,岳飞受母教诲
二、精忠报国来源于什么故事?
来源于《岳母刺字》!
参考:岳飞的英雄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其中岳母刺字的故事也极为流行。但是岳母刺字的故事,历史上却查无依据。宋人的笔记和野史均无记载,包括岳飞的曾孙岳珂所著的《金陀革编》也没有记录。岳母刺字始见于元人所编的《宋史本传》,书云:“初命何铸鞠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但书中未注明此四字出自岳母之手。其实岳母刺的字是尽忠报国。
精忠报国是一个汉语成语,注音是jīngzhōngbàoguó,出自中国历史人物(南宋爱国名将岳飞)的典故。它形容精心忠诚,报效祖国,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
三、岳飞的报国事迹简述?
岳飞,南宋著名军事家、伟大的民族英雄。死后20年,高宗禅位,孝宗为他平反,追封为鄂王。被后世称为南宋“中兴四将”(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之首。
岳飞背上刻着四个字:精忠报国,传说当初是岳飞母亲亲手刺在岳飞背上,想让他记住国家仇恨,立志报效祖国。
岳飞小的时候曾经拜周侗为师学习武艺,并且喜欢看《左氏春秋》、《孙子兵法》,对这两部兵法研究非常深入,这为以后岳家军在战场上不断取得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岳飞年轻的时候,正值金国大规模入侵宋朝之时,深受民族压迫的汉族,“仇怨金国,深入骨髓”,于是岳飞毅然投军抗金。
岳飞卓越的军事才能很快便在战斗中崭露头角,成为人尽皆知的名将。
从12世纪20年代起,黄河南北、两淮之间,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金民族战争。
岳飞和抗金名将宗泽、韩世忠等一道共同站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凭借其卓越的领兵打仗能力给金兵造成了巨大损失,为百姓所称赞。
靖康元年十二月,康王赵构接到宋钦宗的蜡书,就任为河北兵马大元帅。元帅府下编前、后、中、左、右五军,其中前军统制为刘浩,当时岳飞在刘浩军下听令。
按宋钦宗蜡书的命令,康王元帅府的任务是火速赶往东京汴梁,解京师之围。
在岳飞奉命带领300铁骑,前往侦察任务途中,岳飞的部队与金军相遇,在岳飞的指挥下宋军大败金兵。
不久之后,刘浩引大部队前来,金军全线败退。
靖康二年四月,金国灭掉北宋并且掳走了当时担任皇帝的徽宗赵佶、钦宗赵桓及皇家宗室。五月,赵构在南京继位,号称宋高宗,史称南宋。赵构继位初期,主张收复失地,启用了大批主战将领,其中就有岳飞。
岳飞坚决反对议和,主张抗战到底,并上书建议宋高宗趁金兵收兵之时攻击金兵。
建炎元年九月,张所命岳飞加入王彦部,北上抗金。
岳飞作战有勇有谋,数败金兵,声威大振。
之后岳飞知道自己与刘豫有隙,所以便转为跟随宗泽抗金,并且官复原职。
绍兴九年,岳飞在鄂州得知宋金和议将达成,立即上书表示反对,并直接抨击了相国秦桧用心不良的投降活动,因此遭到了秦桧的痛恨。
和议达成后,高宗赵构下令大赦,对文武大臣大加爵赏。可是,诏书下了三次,岳飞都加以拒绝,不接受爵赏和封赐。
绍兴十年,金国撕毁和议,开始大举进攻宋朝。宋朝派出韩世忠、张俊、岳飞等出师迎击。
很快,宋军在东、西两线均取得对金大胜,失地相继收回。
岳飞统率的部队被称为“岳家军”,岳家军将士个个具有“守死无去”的战斗作风,再强的敌人也不能使岳家军阵容动摇。
岳家军进入中原后,受到中原人民的热烈欢迎。
同年七月,岳飞亲率一支轻骑驻守河南郾城,和金军1500精骑发生激战并且获得大胜。
岳飞这次北伐中原,一口气收复了颍昌、蔡州、陈州、郑州、河南府、汝州等十余座州郡,中原流失之地几乎全被岳家军所收复,并且消灭了金军有生力量,金军军心动摇,连夜从开封撤逃。
就在抗金战争取得辉煌胜利的时刻,朝廷连下十二道金牌,急令岳飞“措置班师”。
在班师和丧师的不利形势下,岳飞明知这是权臣用事的乱命,但为了保存抗金实力,还是忍痛班师,回到临安。
刚到临安的岳飞,便遭到秦桧、张俊等人的陷害。
绍兴十一年,岳飞以“谋反”的身份被关进临安大理寺。
绍兴十一年,秦桧以“其事莫须有”(难道没有这样的事吗)的罪名将岳飞治罪,在临安大理寺狱中被狱卒拉肋(即猛击胸肋)而死。但是在民间的传说中,关于岳飞之死另有两种版本,分别是岳飞被“赐毒酒”而死和被吊死,时年39岁。岳飞被诬害后,金国人举国喝酒庆祝,而宋朝的有志之士无不痛心疾首。岳飞作为宋代抗金英雄,其精忠报国的精神深受人民的敬佩。
四、成语精忠报国讲是什么的故事?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安阳市汤阴县程岗村)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1-3],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他于北宋末年投军,从1128年遇宗泽起到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1140年,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牌下令退兵,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朝廷杀害。宋孝宗时岳飞冤狱被平反,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后又追谥武穆、忠武,追封鄂王。
岳飞出仕之前,其母在其背上刺上“精忠报国”四字,以期岳飞日后能够为国竭尽忠诚。这是中国最著名的历史典故之一,常用以教育,激发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精忠报国是对岳飞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