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舞台上,白脸曹操冠带辉煌,高唱:“世人害我奸,我笑世人偏。为人少机变,富贵怎双全?”(文章开头引的京剧唱词,让人眼前一亮)
世人口中的“奸雄”,京剧当中的白脸,《三国演义》里的无数典故,把曹操堆砌成奸诈的化身。然而,即便是“亲刘贬曹”的罗贯中,也不得不为曹的才情与智勇所折服,也不得不承认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作者没有受到世俗看法的影响,而是引处有自己的独特的思考。)
曹出身官宦,十六岁举孝廉任城门典校卫。设十二色杖,不分贵贱一旦违犯出入城规,皆与杖责。这体现他的“忠信”。黄巾作乱,曹操任骠骑都尉奋力破敌也是“忠勇”表现。(写曹操生平)
董卓当权,败坏纲纪。操夜带七星宝刀只身前往行刺,其勇不下荆轲,行刺失败,董卓怀疑他时他又随机应变说是来献宝刀,骗过董卓后星夜飞离京城。这一些不都说明他有勇有谋吗?(通过事例写其横冲直闯的勇气,随机应变的智慧。)
我相信倘若曹操生在治世必定是个不可多得的能臣。然而当时的乱世注定他必须背负起“汉贼”的骂名来收拾分崩离析的汉家天下。汉朝的气数已尽,朋党、外戚、宦官争权夺势使它走向衰败。这时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人出来撑住局面。孙权不行,他坐领江东六郡八十一州,历得四世已属侥幸;刘备也不行,靠得前朝“皇叔”之名,,以“仁义”面具收罗诸葛、关张赵云,占据荆州蜀中富饶之地,却终是“生儿不像贤”,刘禅宠信宦官,难脱前朝桎梏。事实证明只有曹操建立的魏国具有统一天下的能力。“汉贼”“乱臣”的骂名只是用来套住对前朝愚忠的愚民的缰索。识得时务的人,谁说曹操不是英雄?(对曹操进行客观分析,思想深刻,分析透彻、有理有据)
“破黄巾,灭袁绍,平袁术,诛吕布,败张鲁,收刘表。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切无不表现出曹杰出的军事才能和高超的政治手腕。“酾酒临江,横槊赋诗”,高唱“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更是表现出他广阔的胸襟和浪漫的情怀。
以当今全面发展的观点看,纵观整部《三国演义》,哪个人及得上曹操这样军事、政治、勇气、谋略、才气集于一身呢?诸葛也比不上,他没有狠辣的手段,所以会有宦官黄皓坏计;没有豪迈的诗情,所以要借吟前人《梁甫吟》抒志;没有严格的惩罚制度,让李严延误的军粮阻断了伐魏的征途。(由分析辩解到对曹操这位集军事、政治、勇气、谋略、才气于一身的枭雄的赞颂敬佩)
曹操是一个强人,有巧取豪夺的能力,横冲直闯的勇气,抑强扶弱的智慧。他的产生既是个人际遇,也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总结全文,让人对曹操有新的认识)
曹公,生而不能与之交游,真人生一大憾也!
(作者可谓英雄惜英雄,乃真性情也!)
【点评】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可以说是对曹操颇有争议的一生的高度概括。当然,罗贯中的这一评价虽是中肯,但明显带有贬抑的色彩。由于受《三国演义》“亲刘贬曹”的情感取向的影响,后世有关三国故事的文艺作品大都不能跳出“贬曹”的框框,正如文章开头所引的京剧唱词,“世人害我奸,我笑世人偏。为人少机变,富贵怎双全”。难能可贵的是作者没有受到世俗看法的影响,而是有自己的独特的思考。作者认为,“曹操是一个强人,有巧取豪夺的能力,横冲直闯的勇气,抑强扶弱的智慧。他的产生既是个人际遇,也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曹操这位集军事、政治、勇气、谋略、才气于一身的枭雄,之所以会招来“汉贼”“乱臣”的骂名,是因为“‘汉贼’‘乱臣’的骂名只是用来套住对前朝愚忠的愚民的缰索”。这样的看法是非常有见地的,因而对曹操的评价是符合历史的真实的。本文立意独到,思想深刻,分析透彻、有理有据,内容充实,语言娴熟老道,是一篇不可多得的考场佳作,亦是一篇精彩出色的人物述评。
你好,中考的写作,高考的写作都需要文笔。。。。(这句是废话)这个东西是个功夫活了,多看多写才是硬道理。
另外一个方面最主要的就是写作思维的训练,很多的人都会拿到题目不知道写什么东西。加上考试一紧张。。。完了。。。
其实写作的时候对于题目的理解是很重要的。我们都听过一句话,叫要紧扣题目。这句其实是废话。谁都知道。
最重要的是,如何找到自己了解的,合适的角度去论述或者叙述。我在9月23号会有一个作文技巧的讲座。如果你是上海的可以来听一下
地址在浦东张杨路655号6楼。如果你有时间可以过来听一下。讲座是免费的,下午的13.30开始。希望可以帮助你。:)
作文:千秋功过,谁来评说?纵观始皇帝的一生,是功大于过?还是功难抵过?我想,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个不同的看法......
-----题记
八百年的纷乱割据,使无辜的百姓饱受战火的蹂躏,百姓渴望和平和安定.谁来结束这一切开创新纪元?于是,上天选择了秦始皇来完成这一使命.
秦始皇十三岁登基即位,他虽然高高地坐在王位上,但却不能管理政务.因为秦国宫廷早有规定:二十二行冠礼,然后才能亲政理事.在秦始皇亲政以前,保啦晃ぐ殉殖枪⒛谖谘陶纹G赝跽钪扒绷鹩谩钡牡览恚裕荒芫簿驳氐却......
终于时机已然成熟,他引蛇出洞,以静制动。平吓崖遥ǔ啦晃ぃ贝鞣派贤蛉耍】杉侄慰崃遥遗埃窒韵殖鏊钏际炻堑墓虾图菖鄄诺拇舐浴
秦王政在亲政之后为千秋大业着想,卑恭谦逊,招揽天下人才尽为己用,“左有顿弱,右有姚贾”;又纳谏如流,知错就改;除权臣,修内政,发展经济,改革制度,整顿军队,造就“无敌之师”!
秦国在秦王政的励精图治之下,国力已攀至顶峰!终于,雄主秦王一声令下,奋六世之余烈,吹响了统一战争的号角。在剪灭六国的过程中,尽管遇上了许多困难,但在秦王政手中最终还是迎刃而解,可见始皇帝的谋
赏析:论秦始皇的功与过
秦始皇是我国的第一位封建帝王,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
统一封建王朝。他一生是有功也有过的。秦始皇在位时期为统一中国
创下了不朽的功绩,也有不少的过失。有人说:“他功大于过,值万人尊敬。”也有人说他过大于功,他在位时期,很残暴,说他是秦暴
政,这就让我们来说说他们的功过吧!
秦始皇年仅十三岁就登基了,以他稚嫩的肩膀过早地扛起了秦国统一天下的使命,责任使他变得更早熟,更坚强,也变得更沉默了。他的处理果断是成就一切的基础,所以,果断令他创下了不少的功劳。他的主要成就是在政治上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以及为了统一和巩固统一而在军事上,交通上所做的贡献。
他的贡献分几件,详细来讲,也就是他在政治上统一六国,他在统一六国中,首先把大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然后当机立断,作出了推进统一的重大决策。从此事可以看出秦始皇非常有智谋和策略,所以他才能统一中国。这是他的功劳之一。
他在统一中国的基础上,建立了一整套封建中央集权国的政体模式。他首先创置了皇帝制度,自称始皇帝。其次,他创置了郡县制度,取消原来的封国,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后又增设四郡;郡设郡守,郡以下辖县,县有县令,郡守县令都由中居任命,可以随时调动。中央政府内设三公九卿,废除世袭特权。中央及地方级官员实行流动,其任免升迁一切大权都操纵在皇帝手中。赢政建立的这种政体模式,对中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秦以后历代封建王朝的政体模式虽然期间有小的变化,但基本上没有脱离赢政设计的这一窠臼。从而说明秦始皇的功劳是非常大的,直至现在,也有不小的影响。这是他的功劳之二。
第三件功劳是,他为了巩固新建立的统一王朝,下令以秦小篆为统一文字,以秦的圆形货币“秦半两”为统一货币,以秦的度量衡为全国统一的计量标准。从而便利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还有他大兴土木工程,修建了长城、阿房宫。为中国留下了震惊中外的世界文化遗产“长城”、“兵马俑”。这些都说明了秦始皇的功劳是巨大的。
但是一个人有功就会有过,何况是一国之君呢!作为一个专制主义的统治者,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尤其是为了加强思想文化上的统治而采取的残暴措施,对中国文化思想的发展起着摧残的作用,并开创了文化专制的先例。他焚书坑儒,刑法苟暴,滥用民力,大兴土木,这些都是秦始皇的一大失。
总的来说,秦始皇一生五十年,但这五十年却使秦始皇成为千古一帝。他开创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的多民族国家,为中华民族的融合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他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并确定了郡县制,对后世影响深远,为这个文明古国屹立于古代东方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那么,足以说明秦始皇的一生是功大于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