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秦时期的区域文化有哪些
先秦时代主要文化区:
1、华夏文化区:主要族群为夏族、商族(华夏化后的商人)、周族(华夏化后的周人)。地理范围大致北到今陕西省北部、山西省、河北省中部(春秋战国以后扩展到今长城附近),东到山东省西部、安徽省北部和江苏省西北部(西周后扩展到太平洋西岸),南到河南省南部,西到陕西省西部宝鸡市和甘肃省东部庆阳市一带。主要文化特征是祖先崇拜,通用古汉字(二里头文化四期刻画符号、甲骨文、金文、篆文),讲上古汉语(属原始汉藏语系汉白语族,有大舌颤音,无双音节词,发音近似汉藏语系侗泰语族),到西周以后奉行“周礼”,有先进的制度文明。对应考古学文化是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商文化、周文化、齐文化、鲁文化、燕文化、卫文化、郑文化、晋(三晋)文化等。
2、东夷文化区:主要族群为东夷人(包括商族),有时也包括孤竹人、山戎、东胡(均属原始阿尔泰语系东部分支),甚至可以包括后来建立吴国、越国的扬越人。地理范围大致北到今辽宁省朝阳市和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南到今浙江省中部,西到河南省东部和安徽省西部大别山区,东到今渤海、黄海、东海(甚至可以包括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主要文化特征是重视巫术,有神秘主义色彩,文化包容性和开放性强,通用古汉字,周代以后逐渐接受“周礼”。对应考古学文化有山东龙山文化、红山文化(南部)、先商文化、吴文化、越文化和部分齐文化。在两周时代东夷文化已经与华夏文化完全融合。
3、北狄文化区:主要族群为北狄人(属原始阿尔泰语系),通常包括东部孤竹人、山戎、东胡。地理范围大致南到今陕北延安市、榆林市和山西省、河北省中北部,北到今俄罗斯西伯利亚贝加尔湖和叶尼塞河上游以南,西到今蒙古国阿尔泰山脉,东到今俄罗斯萨哈林岛(库页岛)。主要文化特征是适应游牧生产,贵少贱老,有收继婚的婚姻形态,男子从小训练骑射,服饰为“披发左衽”,不遵守“周礼”。对应考古学文化有红山文化、肃慎文化、中山(鲜虞)文化、早期匈奴文化。
4、西戎文化区:主要族群为包括秦人在内的西戎,实际上包括了原始印欧语系的吐火罗人(属原始印欧语系吐火罗语族)和塞种(即“斯基泰人”,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东伊朗语支),还有汉藏语系原始藏缅语族的氐羌族系。地理范围东到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山西省北部大同市、陕西省西部宝鸡市、湖北省宜昌市和外蒙古肯特山以西地区(后扩张至黄河以西),西到欧洲匈牙利草原多瑙河流域,南到马其顿——色雷斯——黑海——高加索山脉——里海——呼罗珊——兴都库什山——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脉——横断山脉一线和东南亚中南半岛北部(今泰国南奔和清迈以北)。主要文化特征是游牧文化,贵少贱老,披发左衽,不遵守“周礼”。对应考古学文化在中国境内主要有巴文化、蜀文化(三星堆文化、金沙文化等)、齐家文化、羌(藏)文化、吐火罗文化(高昌文化、楼兰文化、疏勒文化等)。
5、南蛮文化区:主要族群为包括楚人、吴人、越人在内的南蛮,其实分为苗蛮(汉藏语系原始苗瑶语族)、百越(南岛语系和汉藏语系原始侗泰语族)、百濮(原始南亚语系)三类,有时还包括全部西南夷(即一部分氐羌民族)。地理范围北部大致到今陕西省、河南省、山东省南部,东到太平洋(有可能到大洋洲复活节岛),东南到澳大利亚大陆和新西兰北岛,西南到非洲东南部马达加斯加岛,西到长江三峡(或者到川西高原)和云南省中部楚雄州(或者到今缅甸伊洛瓦底江流域)。主要文化特征是断发、纹身、赤足,语言复杂多样,崇尚火,有大量干栏式建筑,饮食习惯以生吃为主,不遵守“周礼”。在中国境内对应考古学文化主要有河姆渡文化、屈家岭文化、楚文化、百越文化(吴文化、越文化),有时包括巴文化和蜀文化。
山西、陕西、河南一带属于古华夏文明;
山东、江苏一带有东夷文明;
湖北、湖南属于楚文化(大诗人屈原);
四川有三星堆文明。
二、先秦文化分为哪五个历史时期
炎黄帝传说、尧舜禹贤圣推举、夏商周奴隶制、春秋分封制瓦解、战国封建制形成,简要的说就是从三皇五帝到战国这段时期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这几个时期的历史
三、先秦文化指什么时候的文化
秦朝前期的文化
四、1.先秦时期是我国文化和多种文学的萌芽期,你觉得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是什么?请举
1、先秦是中国文化奠基的时期,是中国文学上古期的第一段。这一历史阶段所确立的文化形态和文化品质对于后世具有极其深刻的影响
作为一个拥有着历史文化积淀的古国,中国文学在很久很久以前产生了。中国文学的产生可以追溯至文字产生的远古时期。当时还没有文字,后来经过一段很漫长的时光,人们将口头相传的神话传说开始用文字符号记录下来。
当时文字符号的出现,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对于后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有了文字,古人才能记录下远古时期的文化,让它得以保存在这个世上,而不是昙花一现。慢慢的文学的发展为书面文学提供了条件,标志在中国书面文学的萌芽。
2、中国最初的诗歌是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因为在那一阶段,文字已经成熟并广泛运用于文献记载,所以诗歌和音乐、舞蹈相互结合的产物还保存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不过随着历史文化的前进和发展,诗歌逐渐从乐舞中独立分化出了,朝着文学意义,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方向发展。这为后世的诗歌创作发展到顶峰创造了条件。
3、随着夏商周时期的牛鬼蛇神地位的下降,人事受到了重视。并从原始宗教中脱离出来,成为了新兴文化的代表。在《商书》中的《盘庚》《高宗肜日》《西伯戡黎》《微子》诸篇则是史家最早的散文创作。
到了春秋时期,史官的文化活动达到了一个高潮,各国都有自己的史书。其中的《春秋左氏传》更是把史家散文推上了一个高峰,成为后世散文创作的典范。这对于后世用来了解所发生过的历史具有重大作用。到了战国时期,文化学术思想空前活跃,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他们所创作的作品运用了多种文学手法,具有叙事文学的特点。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它们的叙事传统和语言艺术对小说和散文的创作的滋养极其明显。
4、先秦时期,说理散文经历了一个由萌芽到成熟的过程。其中儒家和道家的代表著作《论语》《老子》,以其弘深的思想,词约义丰的写作特点,对后世说理散文具有广泛的影响。其中《韩非子》说理散文,以论辩的透彻,逻辑的严密,成为先秦说理散文论辩艺术的集大成者。
《韩非子》说理散文,最具文学意味的当属寓言故事。其中韩非子的《外储说左上》中的题材平实,不像庄子寓言那般恢诡谲怪,但韩非寓言在艺术上并不平淡,而是语言幽默风趣,具有耐人寻味,警醒后人的艺术效果。而且不少寓言故事成为了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至今仍被后人所广泛运用。
5、先秦文学,就不得不提一下屈原与楚辞。屈原是我国的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他那砥砺不懈、特立独行的节操,以及在逆境中依旧勇于坚持真理,敢于反抗黑暗统治的精神。
屈原不仅在精神方面鼓舞着数代文人雅士,而且在艺术成就方面更是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作家,对中国文学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其中当属《离骚》最为突出,里面的象征手法对后世的文学创作更是带来了重大影响,它是对《诗经》比兴手法的继承和发展,内涵更加丰富,极具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