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兴陈胜王“的农民起义领袖——陈涉;
汉朝
开国功臣、后来有功平定诸吕的——陈平
(另有著名作家三毛本名陈懋平,后改名陈平);
东汉末年
“建安七子”的——陈琳;
三国魏
政治家,发明九品中正制的——陈群;
西晋
著《三国志》的——陈寿;
南朝梁
名将——陈庆之;
唐朝
诗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陈子昂
唐朝
远赴天竺取经、翻译家、史学家玄奘法师的俗家名——陈t;
宋朝
扶摇子、希夷先生,隐居华山的著名道士——陈抟;
宋朝
诗人——陈师道;
明朝
陈氏太极拳创始人,武术家——陈王廷;
明朝
“冲冠一怒为红颜”里面的“红颜”——陈圆圆;
清朝
太平天国将领——陈玉成;
我国开国十大元帅之一——陈毅;
我国开国将领之一——陈赓。
其实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举了。
看题目标签里有“起名”,奉劝一句,给小孩起名尽量避开谐音和与名人重名,因为会成为其他小朋友的谈资,这对孩子的童年是会有影响的。
陈胜(?-前208),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农民战争。
陈平(?-前178),西汉王朝开国功臣,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宰相之一。
陈毅、陈赓、陈独秀。陈光标,男,1968年7月
陈寿(233-297),西晋史学家。又作长寿,字承祚。蜀国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
陈后主(553-604),南朝陈皇帝。即陈叔宝。字元秀,小字黄奴,陈宣帝嫡长子。
陈子昂(约659-700),唐代文学家。陈抟(?-989),北宋初道士。
陈友谅(1320-1363),元末大汉政权建立者。
陈玉成(1837-1862),太平天国青年将领,后期军事统帅。
陈圆圆,明末清初人。本姓邢,名沉,字畹芬。苏州妓女。吴三桂纳为妾。
陈子龙(1608-1647),南明抗清将领、文学家。陈端生(1751-1796),清文学家。
陈豫钟(1762-1806),清篆刻家。陈鸿寿(1768-1822),清篆刻家。
陈连升(?-1841),清抗英将领。近代民主革命家陈其美、陈天华,国学大师陈寅恪
政治家陈云、数学家陈建功、陈景润、陈省身,革命家陈延年,汉奸陈公博
陈涉
陈友亮
陈独秀陈瞻,圣明元年(高句丽文咨王十六年,梁天监五年,魏正始三年,高昌承平五年,柔然太安十五年,506年)在位。
武帝陈霸先,陈永定元年(高句丽阳原王十三年,梁大定三年,周孝闵帝元年,齐天保八年,高昌建昌三年,557年)至陈永定三年(高句丽平原王元年,梁大定五年,梁天启二年,周明帝三年,齐天保十年,高昌建昌五年,559年)在位;
文帝陈`,陈永定三年(高句丽平原王元年,梁大定五年,梁天启二年,周明帝三年,齐天保十年,高昌建昌五年,559年)至陈天康元年(高句丽平原王八年,梁天保五年,周天和元年,齐天统二年,高昌延昌六年,566年)在位;
临海王陈伯宗,陈天康元年(高句丽平原王八年,梁天保五年,周天和元年,齐天统二年,高昌延昌六年,566年)至陈光大二年(高句丽平原王十年,梁天保七年,周天和三年,齐天统四年,高昌延昌八年,568年)在位;
宣帝陈顼,陈太建元年(高句丽平原王十一年,梁天保八年,周天和四年,齐天统五年,高昌延昌九年,569年)至陈太建十四年(高句丽平原王二十四年,梁天保二十一年,隋开皇二年,高昌延昌二十二年,582年)在位;
后主陈叔宝,陈太建十四年(高句丽平原王二十四年,梁天保二十一年,隋开皇二年,高昌延昌二十二年,582年)至陈祯明三年(高句丽平原王三十一年,隋开皇九年,高昌延昌二十九年,589年)在位。
文佳帝陈硕贞(陈硕真),癸丑年(高句丽宝藏王十二年,唐永徽四年,蒙高祖五年,653年)在位。
陈大举(陈吊眼,陈钓眼),昌泰元年(元至元十八年,1281年)在位。
陈空崖,罗平正治元年(元大德元年,1297年)在位。
炀帝陈友谅,汉大义元年(元至正二十年,宋龙凤六年,1360年)至汉大定二年(元至正二十三年,宋龙凤九年,夏天统二年,1363年)在位;
顺帝陈理,汉德寿元年(元至正二十三年,宋龙凤九年,夏天统二年,1363年)至汉德寿二年(元至正二十四年,宋龙凤十年,夏天统三年,1364年)在位。
陈鉴胡,太平泰定元年(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至太平泰定二年(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在位。
陈周全,天运元年(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在位。
平浔王陈开,成洪德元年(清咸丰五年,太平天胛迥辏1855年)至成洪德七年(清咸丰十一年,太平天胧荒辏1861年)在位。
陈毅
陈圆圆
春秋时有孔子弟子之一陈元。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先河。汉朝初年的陈平曾辅佐刘邦,汉末有“建安七子”之一的大文学家陈琳。西汉后期的陈汤曾多次出击匈奴。王莽统治时期的陈遵,权重一时,被封为嘉威侯。三国时有陈登,曾与父合谋离间吕布与袁术。晋朝陈寿的《三国志》是《二十四史》中最受欢迎的史书之一。南北朝时期则有名将陈庆之、陈伯之等,而这一时期最著名的陈姓人就是南朝陈的建立者陈霸先了。
唐宋时期,陈姓人也是名家荟萃、人才辈出。在政治上,唐朝时期有宰相陈叔达、陈希烈、陈夷行;宋代有与宦官斗争的陈禾、刚正不阿的陈俊卿。在文学、诗歌上,唐代有陈子昂、陈鸿、陈陶;宋代有陈彭年、陈师道、陈与义。此外,还有思想家、文学家陈亮,画家陈居中。唐宋时期还涌现出一批农民起义领袖,如唐末农民起义军的女首领陈硕真,南宋时期的陈、陈峒、陈三枪等。除此以外,唐宋时期的陈姓名人还有本姓陈的唐代高僧玄奘、名将陈玄礼等。元有红巾军将领陈友谅;明有散曲家陈铎,爱国诗人陈子龙,文学家陈继儒,旅行家陈诚、陈忱;清代有旅行家陈恭尹、陈文述、陈维崧、陈沆、陈端生、陈澧,思想家陈建、陈献章、陈确,画家陈洪绶等。出将入相的则有明末抗清名将陈子龙,清乾隆年间的东阁大学士陈宏谋,鸦片战争中壮烈牺牲的陈化成。领导农民起义的则有清末天地会的首领陈开,太平天国运动中的青年将领陈玉成、陈得才。清代还有经学家陈奂、陈立、陈乔枞,文学家陈澧。近现代有民主革命家陈作新、陈天华,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潭秋、陈延年、陈毅、陈赓、陈云以及早期共产党的领导人陈独秀和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叔通,国民党高级将领陈立夫、陈果夫、陈诚等。还有近代史学家陈寅恪、陈垣,著名学者陈望道,数学家陈景润,文学家陈衍,著名诗人陈三立、陈去病,画家陈衡恪,戏曲音乐家陈彦衡,剧作家陈墨香,电影艺术家陈波儿。此外还有许多著名的华侨人物,如造福桑梓的陈宜禧、爱国实业家陈嘉庚、孙中山的密友陈友仁等。
为了不影响后面的同志回答,所以简介我不直接贴出来了,只给了连接,还请见谅,因为姓陈的人太多,下面我只选10个比较好的出来,谢谢1.陈独秀2.陈景润3.陈三立4.陈平5.陈赓6.陈中凡7.陈策8.陈乔年9.陈嘉庚10.陈毅陈琳陈叔宝陈子昂陈陶陈独秀陈白尘-戏剧家陈炳兆-物理冶金和金属材料学家陈景润陈果夫陈立夫陈联寿陈乃光陈平陈绍禹陈胜陈挺陈宝箴-维新人物陈三立-诗人陈寅恪-国学家陈中凡-古典文学家陈之佛-画家陈师道陈与义陈亮陈子龙陈忱陈维崧陈恭尹陈沆陈衍陈圆圆-明代美女陈廷骅陈延祚陈履安陈姓的渊源陈姓的历史渊源陈姓先祖陈姓是帝舜的后裔,其远祖可以追溯到黄帝。周武王灭商后,封妫满于陈,并把大女儿元姬嫁给他,封他为陈侯,妫满死后,封为陈胡公。这是陈姓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陈国开国公胡公满也因此而成为陈氏得姓的开山祖。在东周初年,陈国与郑国、蔡国等同为中原大国。其国都宛丘,在今河南省淮阳县城东三里。陈国灭亡后,陈国人便以国为姓,在中国各地艰难生存。历史名人陈平:西汉大臣,少时家贫,好读书,后归刘邦,他多次用计,使刘邦脱离逆境,转危为安,与张良齐名,史称“良平”。陈寿:西晋著名史学家,著有《三国志》,最初名叫《三国志通俗演义》。明初小说家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就是由《三国志》演变而来。陈t:唐僧的俗名陈t,他是佛教经典名著的翻译家,中国佛教唯识宗的创始人,由于他的业绩,使佛教有了汉字记载的经典。撰有《大唐西域记》。陈抟:宋初道士。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作《太极图》、《先天图》等。陈天华:清末民主革命的先驱者,他的著作《警世钟》、《猛回头》和他难酬蹈海亦英雄的行动,为中华民族的觉醒敲响了“警钟”。陈群:三国魏时尚书,曾建议选任官吏,实行九品中正制。这一制度,后来演变成士族垄断政权的工具。影星陈道明、陈好、陈坤1.农民起义领袖陈胜陈胜,字涉,阳城人。陈胜年轻时靠给别人当长工为生,一次跟伙伴们在田间休息,他对伙伴们说:“如果我们之中有的人将来富贵了,可不要忘了老朋友啊!”大伙听了好笑,说:“你给人家卖力气种地,哪里来的富贵呢?”陈胜叹口气,自言自语地说:“唉,燕雀怎么能懂得鸿雁的志向!”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等人被征去屯戍渔阳。当他们走到大泽乡的时候,连降暴雨使他们耽误了行程,按照秦朝的法律应该处斩。陈胜、吴广决定起义。他们利用人们的迷信心理,在一块白绸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把它塞在别人家捉的鱼的肚子里。兵士们买了鱼回来,发现了这块白绸上面的字,十分惊奇。到了半夜,吴广又悄悄跑到营房附近的一座破庙里,点起篝火,先装作狐狸叫,接着喊道:“大楚兴,陈胜王。”全营的兵士听了,更加又惊又怕。陈胜、吴广见起义时机成熟了,于是杀掉带领他们的两个军官,在大泽乡发动了起义。起义队伍发展迅速,并在陈县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自立为王。接着陈胜派兵攻打赵、魏等地,并派主力进攻关中地区,但由于秦军优势兵力的反扑,陈胜兵败后被叛徒庄贾杀害。2.《三国志》的作者陈寿陈寿,字承祚,巴西郡安汉(今四川南充)人。他自幼师从著名学者谯周,成年后在蜀汉任卫将军的属官主簿,后来成为皇帝身边管理奏章的重要官员。蜀汉后期,他被刘禅降为无级别的文书小吏——书佐。西晋建立以后,晋武帝又举他为孝廉,让他负责编修国史。他所著《三国志》被视为史学名著“四史”之一。传说陈寿将要编纂《三国志》的时候,一天偶然遇到一位姓丁的梁州刺史,此人是丁仪、丁兄弟的后人。陈寿非常傲慢地对他说:“如果你给我一千斛米,那么我就给你的父辈们写一个非常好的传记。”那位刺史对他未加理睬,于是陈寿竟真的没有给丁氏兄弟立传。因此,当时的人们都以此事鄙薄其为人。不过陈寿所著《三国志》,文笔简洁,记事详实,是研究三国鼎立时期的重要史料,也成为后世《三国演义》的蓝本。3.醉眼丹青陈洪绶陈洪绶,字章侯,幼名莲子,一名胥岸,号老莲,别号小净名、老迟、悔迟、悔僧等,浙江诸暨枫桥人,明末著名画家。陈洪绶幼年即喜爱画画,传说他五岁时,母亲叫他到舅舅家借竹筛,他见舅舅家新粉刷的墙案,忍不住登案画起了关羽像。画中关羽一手捋须,一手执《春秋》,长八九尺,神采奕奕,吓得舅舅直叩头。陈洪绶10岁时,拜著名画家孙伙、蓝瑛为师。据周亮工《读画录》上说,陈洪绶少年时曾把杭州府学李公麟所书的七十二贤石刻拿回家来反复进行临摹,并拿摹本向蓝瑛征求意见。蓝瑛说很像了,他很高兴;再进行临摹后又问,蓝瑛说,不像了,他反而更高兴了。由此可见,陈洪绶自幼就领悟出摹古不能拟古,而要从学习前人成就中创造自己的风格来。陈洪绶的习画兴趣主要集中在人物画。14岁那年,他的作品只要一上集市,就有人出钱购买。15岁时他就应邀为人作寿图、寿文。他的代表作有《水浒叶子》、《博古叶子》、《九歌》、《西厢记》等绣像插图,均被名工木刻,被当代国际学者推为“代表十七世纪出现许多有彻底的个人独特风格艺术之中的第一人”,著有《宝纶堂集》、《避乱草》等。陈洪绶虽然是明末杰出的画家,但一生境遇坎坷。他年轻时曾数次赴京应试而不中,不得已卖画积钱进入国子监,后看透了朝政上的黑暗、腐败,就拂袖而去。清朝政权建立后,有位王姓朋友劝陈洪绶去应试,他在诗中写道:“二王莫劝我为官……一双醉眼看青山。”他对明王朝既留恋又绝望,终于落发为僧,死时5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