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利用酵母发面的历史已有五千多年?
人类在汉代的时期才有的酵母发面。距今没有5000年。
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动物?
答: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年,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动物就是神话传说中的龙了,自古以来中国人自称为龙的传人,龙一般象征祥瑞之兆。但麒麟又是应龙的孙辈,《淮南子地形训》:“毛犊生应龙,应龙生建马,建马生麒麟,麒麟生庶兽,凡毛者,生于庶兽。
中国有五千年历史,中国又称龙的故乡,生肖龙。
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吗?
中国历史究竟有没有5000年是中国史学界从清末就和国外史学界争论的问题。
中国学者一致认为有5000年,而外国人一致认为没有。
争点就是,证据的认定。中国用的是史料证据,外国人不信,说一定要用考古证据。
30年代以前外国人连殷商的存在都不承认,理由就跟我们不承认日本的天照大神一样除了文字,没有与此向对应的考古物证。
但自从殷墟没发现之后,外国人也不得不承认殷商的存在。
但夏的存在,外国人知道今天都不承认。我在日本讲学就发现日本的大学生人人都学过中国的朝代,还会背,但都是从商开始背的,我问你们知道商前面还有个夏吗?没人知道。为什么?因为没有考古证据。
有人就说,那红山文化什么的不都在5000年左右吗?外国人就会说,你怎么证明那就是你们《史记》中说的夏。
要说早,河姆渡早期能到7000多年前。没有用,因为我们证明不了那是中国人的祖先。
日本某砖家就证明,河姆渡人8000年前左右从云南迁徙过来,3、4千年前就移民到日本去了,河姆渡人的生活方式和古代日本人是一样的,根本不是华夏族的黄河文化,结果河姆渡人成日本人祖先了(鸟越宪三郎假说)。
一句话,没有考古证据将遗迹和史书中的描述联系起来,中国国土上发现的一切文明遗迹都只能停留下“某某文明”上,不能划归中华文明的谱系之中。
但最近有了突破性进展,就是二里头遗迹。夏商周断代的那帮人正在拼命挖证据,想证明二里头就是夏的都城,如果证明成功中国历史将毫无悬念地延伸到5000年。
祝他们成功,但不希望他们造假。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距今有五千多年的历史?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距今有三千年的历史。
诗经成书约在2550年前,最早收录的诗距今已有3000多年。
《诗经》约在公元前六世纪中叶编纂成书,据说是由儒家创始人孔子编定的。它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作品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都因音乐得名。“风”是地方乐调,收录当时十五国的民歌;“雅”分大、小雅,多为贵族所作的乐章;“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诗经》原本叫《诗》,共有诗歌305首。
《诗经》所录诗歌时间跨度长,从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直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500多年的社会生活,涵盖地域广泛,黄河以北直至江汉流域的都有。
中国五千年历史顺序及原因?
中国的朝代顺序顺口溜: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蜀魏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自此完。中华文化传承5000年而不断,是因为中国人民的善良,不争不抢以及中华文化的渊源博大精深。四大文明古国由中华文明古埃及文明,还有巴比伦文明和印度文明,在这些文明中,只有中国的文明一直传承到了现在!
中国五千年历史从何而来?
中国五千年历史,是始于夏代的始年为公元前2070年,至今为五千年。
其中夏代的始年为公元前2070年,商代的始年为公元前1600年,盘庚迁殷为公元前1300年,周代始年为公元前1046年。专家们对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的过程进行了梗概式描述。
距今5800年前后,黄河、长江中下游以及西辽河等区域出现了文明起源迹象;距今5300年以来,中华大地各地区陆续进入了文明阶段;距今3800年前后,中原地区形成了更为成熟的文明形态,并向四方辐射文化影响力,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
一、中国五千年历史是由“夏商周断代工程”与“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简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共同证源的。
1、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中国的一项文化工程,是一个以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中国历史上夏、商、周三个历史时期的年代学的科学研究项目,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联合攻关的系统工程。
1996年启动,是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重点项目。该工程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研究手段和研究成果相结合,设置9个课题44个专题,组织来自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学、古文字学、历史地理学、天文学和测年技术学等领域的170名科学家进行联合攻关,旨在研究和排定中国夏商周时期的确切年代,为研究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创造条件。
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一个以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中国历史上夏、商、周三个历史时期的年代学的科学研究项目,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联合攻关的系统工程。该工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九五计划”中的一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该工程正式启动于1996年5月16日,2000年9月15日结题。
2、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简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继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之后,又一项由国家支持的多学科结合、研究中国历史与古代文化的重大科研项目。
该项目首先进行了为期三年(20012003年)的预研究。在预研究的基础上,2004年夏季,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正式启动。
该项目发布最新成果:在距今5000年前,我国已进入文明阶段,出现了国家,进入“古国时代”。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及其影响?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有着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
中华大地五千多年文明总体特征?
第一,“国民”的“不断裂”。
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历史“主人”(中国人),一代又一代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不断,这已被考古发现与历史文献所共同证实。中华五千年文明始于黄河流域中游地区,根据近年遗传学研究成果证实,现在中国境内的绝大部分人的基因与考古发现的五千多年前黄河流域中游地区人群基因相近。再从“姓氏文化”考察,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姓氏的国家,其姓氏相对十分集中,其中99%的姓氏出自“炎黄”姓氏系统,因此中国人自古以来自称“炎黄子孙”,在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上“黄帝”被中华不同族属、不同地方、不同时代的国家统治者与社会大众公认为中华“人文始祖”,也就是中国之“国父”。
第二,“国土”的“不断裂”。
早在距今六千多年前,“庙底沟文化”的中华先民,他们所形成的族群文化中心区域在黄河流域中游,其考古学文化分布范围北至长城地带,南到长江,西至甘青,东到鲁西南。从此以后,随着历史发展,到了秦汉时代,国家疆域西至“西域”,东到东北地区,北至蒙古高原以南,南到“南海九郡”,秦汉王朝的“国土”已奠定了此后中华国家的空间分布范围,至今延续不变。这在世界历史上也是中华文明所独有的。
第三,“国家认同”:“中”与“中和”理念的“不断裂”。
“文明”(即“国家”)历史之一代又一代延续不断,主要取决于“国民”对“国家认同”理念的坚守,其具体的“物化载体”反映的是国民对国家(即“国”与“家”)的空间“中”与“中和”的观念认同。
国际学术界一般公认的“文明”(即“国家”)形成的“三要素”是城市(都邑)、文字与金属器,而都邑又是其中“第一要素”。所谓“都邑者,政治与文化之标征”。考古发现与出土文献和历史文献记载表明,都邑必须“居中”。如6400年前濮阳西水坡45号墓的墓主人及其左右两侧的龙、虎形象与脚底“北斗”图像,反映了墓主人以“天中”之“北斗”为坐标求“地中”理念。而根据历史文献记载豫东北濮阳与鲁西南的定陶一带,先秦时代人们就认为那里是“天地之中”(“陶为天下之中”)。出土文献《清华简保训篇》记载虞舜“求中”于“鬲茅”(即文献之“历山”,亦今濮阳、菏泽一带)。大禹立国建都,商汤六世祖上甲微为其“求中”于嵩山,即五岳之中岳嵩山。考古发现夏代都邑王城岗城址、新砦城址、二里头城址均在大嵩山地区。中华五千年文明,4200年历代都城建于大中原的长安、洛阳、郑州与开封,北宋之后金元明清徙都北京,海陵王定都北京,即称“燕京乃天地之中”。《吕氏春秋》记载:“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荀子大略》指出:“欲近四旁,莫如中央,故王者必居天下之中。”“中”体现的是对“四方”的“公平”“公正”,这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中和”政治理念的集中体现。这种“中”与“中和”理念也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深入人心。
中华五千年文明“有容乃大”
第一,对内:多民族统一国家的“有容乃大”。
中华五千年文明“不断裂”的“生命力”,在于其国家与国民的“有容乃大”的理念。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随着历史发展,中华民族成员组成越来越多,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可谓哪个族群都可以作为中华国家的领导者,如鲜卑人建立的北魏王朝、契丹人建立的辽王朝、女真人建立的金王朝、蒙古人建立的元朝与满族建立的清王朝,他们均被认为是属于中华文明的政治实体。这是因为中华文明构建多民族统一国家的“有容乃大”理念所致。
第二,对外:从丝绸之路与“大航海”比较之下的“有容乃大”。
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见证,中国在国家关系上是“有容乃大”心态,中华文化的“丝绸之路”见证的是中国与世界的友好之路、合作之路,而不是“大航海时代”给世界历史带来的“殖民时代”。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算的?
从黄帝纪元即公元前2698年算起,到今年一共是4704年,不足五千年而接近五千年,这就是‘五千年’说的真正来源。
根据2015年中国10大考古发明,在我国某地出土的文物中竟然发现100万年前人类使用过的木制品,从这可以说明中国历史前五千年的定论得重新定论,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也得重新改写。暂且不说这,说说已失踪的北京头盖骨,它的年份超过30万年,还有蓝田、元谋人头盖骨的发现都无不说明中国历史何止5000年这么短程。
这5000年历史文明的定论,有辱先人创造历史的功劳,抹杀了古人对创造文明的付出。仅希望现代史学者不要受到5000年历史定论的束缚,重新研究、发掘、和书写中国(新)历史。让现代中国人继承和发扬古人开创性的历史精神,使中国在当今世界上更加瞩目,让中国历史更加光辉灿烂。
历史如何算年月?
中国古代使用干支纪年法,其中天干十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十二位: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地支互相搭配,组成“甲子”、“乙丑”以至“癸亥”共60个干支数,用以纪年,循环往复,可不断使用。古人计算年月日的方法就是干支纪年,如某年某月某日是“甲子年乙丑月癸亥日”,所谓生辰八字就是指某人出生时的干支数,皇帝年号是用来表示皇帝在位时间的,多含有祈求好运及上天赐福的含义,每遇重大喜庆事件便可改元以志纪念,而皇帝年号的基础仍在干支纪年法,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古代历法的最基本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