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苏轼的评价如何苏轼是个怎样的人?
苏轼不仅精于绘画,而且还精通画理。在苏轼看来,诗理与画理是相通的,它们都是通过“摹写物像”来抒发内心的情思。
狂放不羁是苏东坡性格的底色。因为狂,他惹人忌恨遭人报复;因为狂,他仗义执言不吐不快。因此,苏东坡总是与社会格格不入,他的仕途也总是磕磕绊绊。苏东坡天性率真幽默,像个调皮的孩子一样喜欢给别人起外号,和别人开玩笑。宋朝有名的历史学家刘贡父晚年患病,头发眉毛脱落,连鼻梁都断了,十分难看。苏东坡和刘贡父等几个朋友在酒酣之际,现场改编了《大风歌》,“大风起兮眉飞扬,安得壮士兮守鼻梁”,刘贡父本来眉毛没了,鼻子塌了,苏东坡偏偏哪壶不开提哪壶,这个是拿人家的身体缺陷开玩笑了。苏东坡天真,毫无机心,和谁都推心置腹,看谁都是好人。他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一个天真的人注定是要头撞南墙的。在南墙面前,有的人幡然醒悟而迷途知返,有的人则坚持理想头破血流而无怨无悔,苏东坡就是后者。青年时,他怀着“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的万丈豪情与人生理想,走上政治舞台,但这个天性豪爽、天真烂漫、眼里全是好人的未来文坛宗师不知道,他走上了一条腥风血雨的不归路。在政治上,苏东坡却是个一条道走到黑的主,什么都看不惯,跟谁都合不来。新党执政时,他看不惯改革派狂飙突进的改革,批评王安石的独断专行;旧党卷土重来之时,他不满司马光对变法的全面否定、对旧党的赶尽杀绝。对这样一个“一肚子不合时宜”的苏东坡,新党旧党全不高兴。
如何客观评价历史人物?
历史人物是构成历史的重要要素,在历史发展中起过重要影响,对历史人物评价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一分为二的原则。任何事务都具有两面性则乎,杰出历史人物也不例外,因而在评价杰出人物时应坚持一分为二的原则,进行辩证的分析。
2、时代性原则。这一原则就是看待和评价历史人物要将其放在他所处的特定的历史时代。
3、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学生评价历史人物一定要以历史事实或者具体史料为依据,才能得出相应观点。
评价历史人物的要求:
(1)能够对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和历史作用做出恰当评价郑则;
(2)能够对历史人物在某一具体事件的立场、观点、态度做出分析评价;
(3)能够对历史人物相互之间的评价(可以是同时代人,也可以是不同时代人)或现实中的人物对某一历史人物的评价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并能说明自己的观点;
(4)具备从所提供的有关某一历史人物或相关历史人物活动的历史材料中,独立地提出适当的观点或假设,并运用基本的演绎或归纳,证明或反驳等逻辑方法做出较为完整的论证或阐述的能力。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历史评价
以上内容参喊盯棚考:百度百科-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