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钱学森的爱国事迹 200字

钱学森的爱国事迹 200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794 更新时间:2024/2/16 17:59:19

钱学森的爱国事迹:

1956年初,钱学森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同时,钱学森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

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

参与制定了中国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

在钱学森的努力带领下,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扩展资料:

钱学森始终将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相结合。学生时代,他勤学精进,志在报国,树立“航空救国”的远大理想;留美期间,他潜心攻研,志在兴国,决心学成归国报效,将自己所学用于祖国建设需要。

钱学森到美国学习时就下决心一定要把美国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学到手后再回来报效祖国,在美国学习工作20年,使他深谙西方明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优势,回国前他的导师冯·卡门评价他“在学术上你已经超过我了”。

1955年9月17日,被美国无理扣留5年之久、即将登上克里夫兰总统号邮轮的钱学森坦露了回归祖国的心愿:“我已经考虑了很久,不打算再回到美国,我要尽最大力量来建设自己的国家,让中国人民过上幸福、有尊严的生活。”

钱学森用毕生心血践行了自己的心愿,始终不改初衷。回国以后,他献身国防,志在强国,成就了“两弹一星”伟大事业。

1991年10月16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模奖章,他表示出一贯坚持的“我作为一名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

进入晚年,他老骥伏枥,志在富国,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倾注了毕生心智,并深具人类意义。

钱学森自幼受中华传统文化熏陶,深知东西方文明各自的劣势和局限性,回国后在党的领导下创立了我国航天事业,使他更加清楚制度和中华传统文化的优越性,因此他晚年的理想信念是将东西方文明的精华集成起来,创立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知识体系。

这不但会使中国出现“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繁荣和强大”,而且综合集成了古今中外的优秀文明成果,是“站在世界系统整体的角度看世界”,能够从总体上解决人类面临的现实问题,“更长远地为我们人民造福,为全世界,为全人类造福”。

钱老在80岁高龄时的心愿仍然是为人民服务,是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去解决中国建设中的问题。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钱学森的科学精神

赴美留学

1935年8月的一天,钱学森从上海乘坐美国邮船公司的船只离开祖国。黄浦江浊浪翻滚,望着渐渐模糊的上海城,钱学森在心中默默地说:“再见了,祖国。你现在豺狼当道,混乱不堪,我要到美国去学习技术,早日归来为你的复兴效劳。”

1955年回国前他向冯·卡门告别时,冯·卡门激动地说:“你现在在学术上已超过了我!”

归国之旅

“我一直相信,我一定能够回到祖国的,今天,我终于回来了!”这是中国著名科学家和火箭专家钱学森对接待他回国的中国科学院科学家代表朱兆祥同志所说的一句万分感慨的话。

1955年8月4日,钱学森收到了美国移民局允许他回国的通知。

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梦寐以求的回国愿望得以实现了!这一天钱学森携带妻子蒋英和一双幼小的儿女,终于登上了“克利夫兰总统号”轮船,踏上返回祖国的旅途。

由于钱学森的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三次激动

“第一次是在1955年,我被允许可以回国了。我拿着一本我刚出版的《工程控制论》交到老师冯·卡门手里。他翻了翻感慨地说:“你现在在学术上已经超过了我”。我钱学森在学术上超过了这么一位世界闻名的大权威,为中国人争了气,我激动极了。

“第二次是建国10周年时,我被接纳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我激动得睡不好觉。

“第三次心情激动,就在今年。今年,我读了任重同志为《史来贺传》写的序。在这个序里,他说中央组织部决定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史来贺和钱学森这五位作为解放50年来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我能跟他们并列,心情怎不激动?!”

钱学森的爱国事迹:

1956年初,钱学森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同时,钱学森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

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

参与制定了中国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

在钱学森的努力带领下,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钱学森爷爷时在了不起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历史上5位坚贞不屈的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霍去病文天祥寇准范仲淹海瑞西安事变张无忌杨不悔射雕英雄郭破虏岳鹏举张良萧何韩信夏禹商伊尹周姜子牙汉张良三国诸葛亮东晋谢安隋杨广唐李世民宋包青天元忽必烈明海瑞清和

  • 关于诚信的故事精选10篇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诚实守信是人世间最珍贵的宝物,是每个人都应当坚守的伟大情操。关于诚信的故事你知道有哪些吗?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诚信的故事精选10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诚信相关内容推荐↓↓↓以诚信为主题的演讲稿关于诚信的好句好段摘抄诚信的话题作文600字5篇以诚信为话题的作文500字五篇关于

  • 中国精神、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含义及内容?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精神,是国际范围内与其他国家相比的中国特有的精神;民族精神,是在全球(世界范围内),中华民族(包括现在中国治下的所有民族,特别是汉族;这些民族之所以统称中华民族,是因为它们有很多相同之处,特别是传统文化相同)与其他民族相比特有的精神;时代精神,是针对中华民族以前的历史而言,而今整个中华民族或国家

  • 王阳明、王守仁、王重阳分别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1、王守仁和王阳明是同一个人。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

  • 历史上有哪些为朝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后来的东晋政权为了推崇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

  • 蓝色大海的传说剧集分解?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蓝色大海的传说剧情介绍:该剧以安徒生童话故事中的人鱼公主为主题,根据韩国最早的民间故事《於于野谭》里出现的人鱼故事为主题的奇幻爱情罗曼史改编,主要讲述了人鱼来到都市碰见无赖又邪恶的骗子,两人相遇后并互相喜欢陷入爱情的故事。海豚是一种很可爱的海里动物,是与鲸鱼和鼠海豚密切相关的水生哺乳动物。关于海豚的

  • 关于革命的作文500字以上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革命精神永不灭刑场上的婚礼故事发生在案1927年夏至1928年初白色恐怖笼罩下的广州。主要讲了周文雍和陈铁军在一年多的共同战斗和生活中,因志同道合,相互关心而萌发了纯真的爱情。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临刑前,他们为了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吐露了蕴躲于心的纯真爱情,也为了显示对反动派的极度藐视,在刑场上当众

  • “酒桌文化”指的是什么?酒桌文化是腐朽文化吗?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酒桌文化是一种载体,从国宴到家宴,再到各种婚宴、庆功宴,每一个宴会都能够体现出酒桌文化,简单来说酒桌文化就是一本社会百科全书,我认为酒桌文化并不是腐朽文化。一、在中国的酒桌文化现在已经远远地大于礼仪性,还有很明确的实际功能,尤其是当一个人在酒桌上想要交朋友的时候,就会拿起酒杯和对方喝酒,如果对方一直

  • 为什么要禁止青楼这个行业呢?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历史五千多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青楼这个娱乐场所。而且很多历史文化中记录了很多青楼女子的美好爱情故事,我就纳闷了,为什么现在要禁止这种文化??why?是社会的精神文化在退步了吗,这个根本就是禁止不了的好吗,因为人是动物,动物除了生存就是繁殖,只要繁殖就跟那个挂钩了。为何要禁止呢除非所有

  • 语言和文化认同有什么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认同要通过语言这个媒介。例如,如果不会法语,却认同法兰西文化,那也只是叶公好龙而已。往大了说,语言-民族文化,往小了说,方言-地域文化。个人观点:语言和文化认同基本是划等号的,一对一。没有语言做前提的文化认同,是盲目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认同要通过语言这个媒介。例如,如果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