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赵玉平百家讲坛系列讲过什么
《麻辣说三国》(向诸葛亮借智慧、跟司马懿学管理、《曹操》<正在录制>)
二、除了易中天以外还有谁在百家讲坛里讲过关于三国的讲座?
周思源《正说三国人物》
赵玉平《向诸葛亮借智慧》
及《向司马懿学管理》
我推荐赵玉平老师讲的,风趣幽默,在讲历史的同时,也讲出了怎样处理人际关系(主要是工作中的),我同时把三国和三国演义对照来讲,明了易懂,还分析到些不是很被关注的人物,很长知识,我个人很喜欢,看了几集都笑喷了(个人笑点属中等级别)......
三、观百家讲坛之向诸葛亮借智慧5有感
观《百家讲坛之向诸葛亮借智慧》有感
百家讲坛,坛坛都是好酒,又是一坛陈年老酒奉献给了广大观众,这坛酒度数略高,因为赵玉平博士结合的是职场,不过还是酒香弥漫,作为学生的我仍然受益匪浅,如坐春风。
赵老师巧妙运用诸葛亮的素材,生动精彩讲故事,深入浅出说人性,幽默搞笑讲道理,循序渐进道职场,把诸葛亮的大智慧娓娓道来,让我在笑声中学到了职场中的黄金法则,把古代版的工作法则给我们展现地淋漓尽致,把老板与职员的关系分析的入木三分,让我们在如今竞争激烈的精英社会学到了一点为人处世的道理,每每看到大学生毕业的季节,看到那600万待业者一起为自己找老板的时候,自己总有一种担子压在心头,想想自己几年后在茫茫人海中求职的情景,不禁有一种不可言喻的酸楚,正如赵老师所说:“喝着咖啡吃大蒜还就着一瓶老陈醋,有苦有辣还有点酸”。因此在看到赵老师的讲座时,我情不自禁有一种如饥似渴的感觉,千百年来诸葛亮已经成为华夏民族的大众偶像,赵老师给我们借的大智慧,正如旱地里的麦苗正逢甘霖,这一“借犹如诸葛先生2000年前借的东风,不愧赵老师把诸葛亮分析的是清清楚楚,把我们祖先们智慧的结晶又一次打包奉献在我们面前,虽然如今的中国大地已经物是人非但是先哲的智慧,我们仍然需要学习,赵老师就是伟大的传播者,他为我们麻辣说三国,让我们踏着先哲的智慧足迹,继续发扬光大,这是我们需要的也是我们的义务。
我希望赵玉平老师能够继续向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借智慧,为如今在激烈职场竞争的求职者奉献您的智慧。
四、我眼中的半命题作文最好是历史人物
他,是智慧的化身,“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空城计”这些神话般的故事和他一起在历史长河里闪着耀眼的光芒。他是成功的象征,“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但他偏偏遇上了一位扶不起的阿斗,给后人留下无尽的慨叹和唏嘘。
他原本只是个隐士,他念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躬耕于南阳,一心只想过着“俭以养德,静以修身”的生活。可是,他这样的智者,历史是不会让他如蜉蝣一般消失,于是演绎了“三顾茅庐”的佳话。
他足智多谋。初出茅庐就火烧新野,即使是曹操手下“八虎骑”之首的夏侯也落得狼狈而逃。他巧借大雾,草船借箭,不费吹灰之力,就让周瑜陷害他的美梦破灭,同时还大大挫伤了曹军的锐气。他六出歧山,屡战屡胜,使魏军中首出一指的司马懿也闻风丧胆。
他大智大勇。面对兵临城下的15万大军,依然笑容满面地在一座空城上悠闲地弹琴。为了孙刘联盟,他泰然入吴,虽然他知道那里有周瑜的百般刁难,甚至是生命危险。萌葭关下,为了刘备的事业,他毅然决定冒刀光剑影,前去说服马超投降。虽然最后去的不是他,但我仍然不得不佩服他勇气可嘉。
但他毕竟是人,而不是神,他也有犯错的时候。一个马谡,一个魏延。前者言过其实,他却委以重用,只因为马谡读了一肚子的兵书,谈论起来滔滔不绝;后者是难得的将才,他却固执地认为“延脑后有反骨”,总是不能用人不疑。恐怕在这一点上,比起刘备和曹操,他要稍逊了一筹。他太谨慎,偏偏他又遇到了那位“安乐公”,纵然他是“两朝开济老臣心”,仍不免使天下英雄常有“泪满襟”的慨叹。
这就是我眼中的诸葛亮一个无奈的隐士,一个有超人胆略和杰出军事才能的英雄,一个不免留有遗憾的悲壮之士。
五、草船借箭的历史人物
诸葛亮鲁肃曹操周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