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五代史伶官传序教案(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讲的是什么)

五代史伶官传序教案(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讲的是什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166 更新时间:2023/12/12 16:27:16

欧阳修的《伶官传序》是一篇非常精悍的字。明代人茅坤称赞为“千年绝调”。清人沈德潜评论说:“抑扬顿挫,得《史记》神髓,《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

由于思想深邃和艺术精湛,多次被选入高中和中等师范语文课,中玉先生编选的《大学语文》也选了此文。

欧阳修的原文本为一大段,说明为什么要写这一篇《伶官传》,结末“作伶官传”四字,正是点明本篇作意。中华书局1972年版《新五代史》、旧版《古文观止》都不分段。

人民教育出版社1963年版《古代散文选》(中册)分为4个自然段,删掉最后“作伶官传”四字。我读到的高中和中等师范语文课本文字和分段均依《古代散文选》不变。

徐中玉先生选编的《大学语文》分段也一样,只是在第四段末尾补出“作伶官传”四字。文章不长,抄录如下。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巾,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

“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我以为这样分段并不十分妥当。揣情度理,作者在感慨庄宗盛衰(“可谓壮哉”“何其衰也”)之后,用选择反问句“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岂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让读者思索,自然得出“盛衰由人”的结论,紧扣开头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至此已经为自己的论点作了小结;

而“故方其盛也”紧承“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而来,不应断开。愚以为“《书》曰”以后文字应另为一段。

“方其盛”云云,承“忧劳可以兴国”,也即“谦得益”义;“及其衰也”云云,承“逸豫可以亡身”,也即“满招损”义。此段观点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而“夫”字以下又进一层,是“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一观点的进一步补充,意思是说,“逸豫”并非立刻“亡身”,在“积于忽微”,警醒世人要防微杜渐,不要“困于所溺”,也应该另为一段。

“作伶官传”四字,暗示写作原旨,总说全文,并非仅结最后一层,应该自为一段。

这样,此文若分段,当分6段。就作者构思来说,此篇序在于说明《伶官传》作意,“作伶官传”四字以外都在论说这一问题,为一大层。

这一大层意思中又分三个小层:①盛衰在于人事;②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③祸患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三意思层层递进,中心论点是“盛衰由人”;人何以“盛”,何以“衰”?

因“忧劳”盛(兴国),因“逸豫”衰(亡身);“逸豫”不会立刻“亡身”,在于“积”“忽微”,人的聪明才智常常惑于所溺。三层意思鱼贯而下,次第不可相乱。

这层层意思都是由庄宗事推出,所谓“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所以“作伶官传”。

标签: 伶官五代史传序教案欧阳修什么

更多文章

  • 历史上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张骞为什么出使西域)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西域,张骞,出使,历史,目的,为什么

    自汉代以来,西域狭义上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巴尔喀什湖东、南及新疆广大地区。而广义的西域则是指凡是通过狭义西域所能到达的地区,包括亚洲中、西部地区等。汉武帝派遣张骞前往西域,打通了中原前往西北的道路,使得西北国家开始与中原互通。可以说,汉武帝经营西域,有其政治目的,也有其军事用意。那么,除此

  • 祖宗十八代中高祖是什么辈分(始祖和高祖哪个辈分比较大)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辈分,中高祖,祖宗,始祖,十八,哪个,比较,什么

    祖是祖,宗是宗,祖宗是祖宗,十八代是十八代,千万别混淆!我们先来看看上九代。自己的父亲叫父亲,一世祖。父亲的父亲叫祖父,二世祖。祖父的父亲叫曾祖,三世祖。曾祖的父亲叫高祖,四世祖。高祖的父亲叫天祖,五世祖。天祖的父亲叫烈祖,六世祖。烈祖的父亲叫太祖,七世祖。太祖的父亲叫元祖,八世祖。元祖的父亲叫鼻祖

  • 李世民为什么敢反李渊(李世民怎么有那么大权力推翻李渊)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渊,李世民,权力,推翻,为什么,怎么,那么

    李世民之所以敢逼迫李渊禅位,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第一,李世民是李渊的嫡次子,这是他们的家事。第二,李世民战功卓著,对建立大一统唐朝拥有巨大的功劳。第三,李世民实力雄厚,手下文臣武将众多,一般人不敢得罪。第四,是禅让,而不是夺位,李渊的性命没有任何危险。有这么4点合情合理的原因,李世民在逼迫李渊禅让的

  • 武则天男宠张氏兄弟(武媚娘面首的张氏兄弟最终下场)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张氏,面首,武媚娘,男宠,武则天,下场,兄弟,最终

    其一:史上最神奇的一年公元690年,大唐国都长安城,到处都在传说着一个神奇事情,据东魏国寺高僧:法明和尚“考证”,当今太后武则天是弥勒佛转世!正当人们还在“外焦里嫩”中凌乱品味时,神都洛阳又突发奇事:上阳宫上凤凰飞,凤凰后面麻雀随,肃正台前梧桐树,乱七八糟一大堆……当然这首打油诗,是小编所写,用于烘

  • 行首在古代是什么意思(在宋朝行首指的是什么职业)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朝行,职业,意思,古代,什么

    对于《知否》这部电视剧大家都应该非常熟悉,这部电视剧是以宋朝作为背景的宅斗剧,在这部剧中大部分的场景都是根据宋朝的真实历史所设置的,虽然在剧中所表示出来的皇帝并非是赵忠全父子。但是这也是有是事实依据存在的,因为在历史上宋仁宗确实没有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自己的侄子赵宗权也就是历史上的宋英宗

  • 高山流水的典故出自哪里(高山流水的故事与哪个人物有关)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高山流水,典故,出自,人物,有关,故事,哪个,哪里

    在中学时期就有这样的形容:中国古代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成语便是中国古代文化中非常精彩的传承。一段故事、一个典故浓缩成几个字,却表达了浓郁的感情色彩和文化基础。“高山流水”是一首琴曲,更是一个感人的故事,被固定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寓意着知音难觅,人生遇到惺惺相惜的知己,当以同怀视之。在《列子·汤问》

  • 嘉庆皇帝活了多少岁在位多少年(清朝嘉庆帝多大年龄死的)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嘉庆帝,年龄死,皇帝,清朝,多少

    嘉庆二十五年七月二十五日(1820年9月2日),61岁的嘉庆皇帝无力地躺在病榻上,脸色苍白、气息微弱,已经没有办法开口说话,他的眼睛不断看向身边的王公大臣,费力地抬起一只手,似乎是想安排后事。但是,病入膏肓的嘉庆皇帝最终没能说出哪怕一个字,当天晚些时候就停止了呼吸。从嘉庆皇帝发病到去世,也就是不到一

  • 历史最烂的皇帝是谁(史上最荒淫无度的皇帝司马炎)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皇帝,司马炎,历史,荒淫

    史上名声最“烂”的皇帝,荒淫奢靡,却创出天下无穷人的空前盛世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在这个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了很多个盛世辉煌时期,比如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康熙乾隆的康乾盛世、汉文帝的文景盛世、唐玄宗的开元盛世等等.这些创造盛世的人,并不个个都是明君,其中也不乏有荒淫奢侈的皇帝,他们创造出来的盛世同样

  • 汉成帝赵合德什么意思(汉成帝为什么那么喜欢赵合德)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赵合德,汉成帝,意思,喜欢,为什么,那么

    说起历史上家喻户晓的美女,赵飞燕和杨玉环肯定位列榜单,“环肥燕瘦”指的便是二人。唐代诗人徐凝《汉宫曲》说:“水色帘前流玉霜,赵家飞燕侍昭阳。掌中舞罢箫声绝,三十六宫秋夜长。”李白《阳春歌》也说:“飞燕皇后轻身舞,紫宫夫人绝世歌。”赵飞燕和妹妹赵合德,被说成是妖媚惑主、祸水误国的妖女。汉成帝极端宠爱赵

  • 为什么康熙称为清圣祖(清朝的清圣祖玄烨是康熙吗)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圣祖玄烨,清圣祖,康熙吗,称为,清朝,为什么

    关于康熙,其实很多人都给出了他们比较有个性的评价:有人认为康熙是“千古一帝”,为我们留下了万里江山。也有人认为康熙是被清朝的遗老遗少吹出来的“康麻子”,压根就没啥成就。姑且不论这两种说法的正确与否,我们可以从康熙的一些生活细节上,来看看康熙这个人究竟怎样。顺治的几个儿子叫什么名字:牛钮、福全、常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