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苏联戈尔巴乔夫传现在还在吗(戈尔巴乔夫传在世吗)

苏联戈尔巴乔夫传现在还在吗(戈尔巴乔夫传在世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874 更新时间:2024/1/8 10:48:14

近日,从俄罗斯媒体获悉,已经89岁的戈尔巴乔夫,如果用中国的虚岁算,戈尔巴乔夫已经90岁了。

但这样一位古稀老人依然不忘刷存在感,面对全球疫情,戈尔巴乔夫称:面对全球新冠病毒的流行,世界各国都应减少10%的军事开支,用于抗击疫情。

戈尔巴乔夫还讲了三点:

一是疫情稳定后,联合国要立即开会,要对军事开支削减,国际关系还要非军事化。

二是现在全球贫穷、环境污染及海洋资源枯竭等问题世界各国要关注人道主义,为所有人提供水、食物医疗。如果继续军事装备竞赛,现在努力都白费。

三是疫情下贫困人口死亡率高,所有国家都有责任拯救人类。

第四点很有道理,他认为任一个国家不可能独自应对病毒,全球应该合作抗疫。

戈尔巴乔夫曾作为一位超级大国的总统,在29年前卸任,本应安度晚年,但戈尔巴乔夫却一直没闲着,每次世界遇到大事时,戈尔巴乔夫就冒出来,指点一下世界谜津。

而且每次都在民众淡忘他时,戈尔巴乔夫就会站出来刷一下存在感。对于这样一位老人,俄罗斯会听他的话吗?

俄罗斯没人听的话

戈尔巴乔夫作为苏联时代的人物,也被人称为“苏联的掘墓人”。

在俄罗斯人眼中,戈尔巴乔夫早就淡出人们视野。不过俄罗斯政府对戈尔巴乔夫没忘,2019年,梅德韦杰夫还去探望戈尔巴乔夫。

俄罗斯的“没忘”,主要还是站在历史角度来看待戈尔巴乔夫,如果没有戈尔巴乔夫,或许也不会俄罗斯今天。

无论现在俄罗斯今天好与差,这都已经成为历史。即使怨戈尔巴乔夫,也无法再次回到苏联时代。因此,面对现实,直面历史,也是普京的做法。

俄罗斯偶尔探望这位老人,只是表达一下对苏联末代“元首”的尊敬,并没有延伸之意。

而对于戈尔巴乔夫说的话,俄罗斯人并不在意,只要翻翻戈氏的新思维就明白了。

因为戈老头现在讲的也依然与他的“新思维”有关。因此,俄罗斯人不会在意他讲什么。

戈尔巴乔夫讲的军事削减,停止“军事装备竞赛”,实际上与他在苏联时期倡导的一样,没什么新意。

而苏联恰恰就毁在所谓军事开支削减,这种“自剪羽”式的做法,苏联解体也可能会避免。

戈氏评价越来越低

现在俄罗斯人从总统普京到普通民众,在看待苏联历史时,都在发生着变化。有的俄罗斯人从否定苏联,到接受苏联,其实过程很短。

很多民众认为苏联历史不能丢,俄罗斯必须延续苏联历史,否则俄罗斯历史就将出现断层。

在看待苏联时期的历史人物时,俄罗斯也很客观,包括普京在内,都趋于正面看,并不像俄罗斯刚独立时,对苏联事务一概否定。特别是对于苏联斯大林等领导人,更多是敬佩。

普京还称斯大林为“老爷子”。在北方四岛问题上时,普京曾说:“老爷子留下的领土一寸都不能丢”。

但在俄罗斯人开始正面看待苏联历史时,推翻苏联“有功”的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并不受欢迎,而且俄罗斯人对戈叶的评价越来越低。

俄罗斯人认为如果没有戈叶联手,苏联就不会解体,现在俄罗斯人依然是超级大国的国民,而正是这俩货把一些俄罗斯人正生活打乱了,国际地位也降低了。

对于戈尔巴乔夫的错误,俄罗斯人不会原谅。但戈尔巴乔夫还会对俄罗斯人的民众进行回击。

历史评说未完

戈尔巴乔夫是一个很矛盾的人,在俄罗斯亲西方的政来来看,戈尔巴乔夫推翻苏联的有功之臣,对戈尔巴乔夫评价很好。

但反对西方的人则认为戈尔巴乔夫就是一个罪人,是他把苏联推倒,导致现在俄罗斯沦为二流国家。

前几年,从俄罗斯媒体看到,有俄罗斯杜马议员甚至提议就戈尔巴乔夫导致苏联解体进行追责,而且对其判刑,但后来不了了之,主要还是俄罗斯不想得罪西方,也认为没什么必要了。

现在俄罗斯人开始反思苏联那段历史,对戈尔巴乔夫评价逐渐趋负面。

因为俄罗斯无法抛弃苏联历史,也不能抛弃。但一提起苏联历史就必然有戈尔巴乔夫,因此俄罗斯人痛恨他。

当然戈尔巴乔夫也闲不着,不断出书把自己与苏联解体的事撇清。但戈尔巴乔夫无论怎么做,民众大都不领情。

现在是普京时代了,俄罗斯被西方制裁很难受,在西方制裁下的俄罗斯人感觉到又回到苏联强大时代。

很多人把普京与戈尔巴乔夫、叶利钦进行对比,认为普京是带领俄罗斯走向强大的领导人,而戈叶两却是掘苏联坟墓的人。

现在苏联解体已经29年了,苏联解体时出生的一些人,在俄罗斯环境中成长起来。

在外界认为,这些苏联解体后成长起来的人,不会对苏联产生什么感觉,但恰恰这些人也对苏联产生向往和怀念。

为俄罗斯民族不同于其他民族,这个民族敢干强悍,崇尚强者。而俄罗斯教育上也注入苏联历史元素,使这些人对苏联解体也感到惋惜。俄罗斯的年轻人对戈尔巴乔夫的评价也不高。

现在戈尔巴乔夫已经是一个过气的历史人物,未来将载入史册,但对其评说依旧延续。

有人说戈尔巴乔夫未来定位比叶利钦都要差。真正能进入俄罗斯史册,而且评价的高的人就是普京了。

更多文章

  • 蝴蝶自然来的前面一句是什么(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蝴蝶自然来的前面一句是什么

    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只不过每个孩子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灿烂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不要看着别人怒放了,自己的那棵种子还没有动静就着急,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细心地呵护自己的那颗种子,慢慢地看着它长大,陪着它沐浴阳光淋洒风雨,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幸福。相信孩子,静等花开。也许你的种子永

  • 古时候一贯钱相当于现在多少钱(宋代一贯钱是多少人民币)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一贯钱相当于现在多少钱

    在很多古装剧中付账都是用的铜钱,大户人家一出手就是一贯钱,那么一贯钱是多少个铜钱?一贯钱相当于现在多少钱了?根据换算一贯钱就是1000个铜钱,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500元左右。在南北朝时期,当时主要的流通货币是铜钱,很多人为了携带方便就会将这些铜钱全部用绳子串联起来,这样也就成为了一贯钱,也被人们成为

  • 蜀国是被哪个国毁灭的(三国蜀国最终被什么所灭)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蜀国是被哪个国毁灭的

    三国后期,那个曾高喊“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魏帝曹髦被杀后,司马昭的地位更加稳固了。于是,司马昭决定代表魏国征伐蜀国。公元263年,司马昭调集了16万大军,准备一举消灭蜀国。他派邓艾和诸葛绪各自统率3万人马,派钟会带领10万人马,兵分三路进攻蜀国。这时候的蜀国,没有了诸葛亮的运筹帷幄,也没有了关羽

  • 如果李煜不杀林仁肇(宋太祖用反间计骗李煜杀掉林仁肇)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如果李煜不杀林仁肇

    南唐后主李煜是一位满腹才情的皇帝,曾创作了许多经典词话,在古代文学史上显得格外耀眼。然而,李煜又是一位悲情帝王,他虽有重振南唐的雄心,却终因自己的猜忌和失德而众叛亲离。总结起来,李煜的一生有四大错,他错爱妻妹小周后,错用新贵潘佑,错杀老将林仁肇,错失贤臣韩熙载,此四大错,注定李煜沦为亡国昏君。错爱妻

  • 二战苏联有多恐怖(关于苏联二战前期伤亡有多惨)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二战苏联有多恐怖

    1941年,纳粹德国发动数百万大军,兵分三路。对苏联发动了闪电战。在战争之初,由于德国的突然袭击,苏联军队未能组织起有效反击,被德军打得节节败退。直到1942年,苏德两军在斯大林格勒爆发了一场大规模战役,苏联红军成功抵挡住了德军的进攻,这才止住败势,与德军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在这一阶段,苏联红军不断积

  • 约法三章什么意思解释(成语约法三章出自哪个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约法三章什么意思

    公元前207年十月,刘邦部队攻入关中,秦王子婴投降,秦帝国正式灭亡。同年十二月,项羽打破被刘邦封锁的函谷关,也进入了关中。满打满算刘邦这次在关中也就控制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刘邦在此期间留下来的事迹并不多,最著名的就是约法三章: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刘邦与关中的秦民

  • 辽国是现在的哪里(历史上的辽国是现在的什么位置)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辽国是现在的哪里

    古代的辽国和金国,当然还是现在的中国啊,所以可能想表达的是它们当时的疆域或者统治范围吧?众所周知,辽国和金国是两宋时期中国北方的两个国家,分别是由契丹人和女真人建立的,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这两个国家的版图有一定重叠,但又不是完全一样。(一)古代辽国辽国(公元907年—1125年),由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建

  • 宋仁宗狸猫换太子的史实真相(宋朝有狸猫换太子这回事吗)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宋仁宗狸猫换太子

    所谓的狸猫换太子当然只是一个杜撰的故事。历史的真实情况是这样的:宋真宗皇帝只有一个儿子活了下来,这就是一个李姓宫女给他生的儿子赵祯。这位李姓宫女地位非常低。而在当时,宋真宗皇帝有皇后,这就是著名的刘皇后。刘皇后是北宋第一个临朝听政的皇太后,史称其“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在宋真宗去世后,刘皇后临朝

  • 海啸是怎么形成的原因(形成过程与人有关吗,威力有多大)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海啸是怎么形成的

    海啸是由地震时海底地壳的迅速垂直升降造成的,它是最可怕的一种海洋灾害。“海啸”这个词来源于日语,在日本沿海的一些纪念碑碑文里,至今仍可见到“地震既到,海啸将至”的记录。那么,海啸是怎么形成的?海啸实际上是海底受到震动,对海水形成一个骚乱中心,震波通过海水传递,向四面八方漫开,就像人们把一块石头投入池

  • 中国最后一个日本兵(山崎宏在中国的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最后一个日本兵

    抗日战争胜利已经过去了75年,但时至今日,只要一提到“日本兵”这几个字,无论是耄耋老人,还是黄口小儿,都会恨得牙根直痒痒,恨不得扒其皮,啖其肉。没办法,这是民族仇恨,无论历史如何积淀、岁月如何消长,都将挥之不去。然而,谁又会想得到,在抗日战争期间,有一名日本兵不仅一颗子弹也没打过,而且还在抗战胜利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