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蒙古国为什么从中国分出去(外蒙古国是什么时候分出去)

蒙古国为什么从中国分出去(外蒙古国是什么时候分出去)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357 更新时间:2024/1/5 15:04:45

我国地大物博,而且领土面积也是极其的广袤。在我国内蒙古自治区以北的地方,存在着一个蒙古国。很多人都习惯将它称为外蒙古,目的是为了方便与内蒙古进行区分。

虽然从目前来看,它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但是实际上,时,它可一直都是我国固有的领土部分。

既然在以前的时候,外蒙古一直都属于我国,那为何后来又会独立出去呢?

相信这个问题到现在都还困扰着不少人,所以接下来,我们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导致外蒙古独立出去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最该为外蒙古独立负责的罪魁祸首又会是谁呢?

一、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令蒙古独立分子的野心变得越来越大。

在清朝统治前期,清政府不仅实力雄厚,而且还非积极地采用联姻或武力讨伐等方式与蒙古诸部建立了臣属关系。

正因为如此,即便蒙古诸部中存在一些不愿意臣服于清政府的分子,他们也很难掀起什么风浪来。

倘若清政府能一直保持自身具有如此强大的实力,并继续注重搞好与蒙古诸部的关系,那即便到了中晚期阶段,蒙古诸部中的独立分子也照样很难掀起什么风浪来。

只可惜实际上,真的到了中晚期阶段的时候,清政府既不具备强大的实力,又难以做到与蒙古诸部之间继续保持很密切友好的关系。

尤其是到了清政府统治的晚期阶段的时候,面对清政府越来越腐朽的统治,蒙古独立分子的野心也变得越来越大。

他们不甘于再继续被清政府统治,想要如自己的先祖那样重新成为中国的统治者。于是,他们便大旗鼓地闹起了独立。

而在这期间,早就觊觎我国领土很长时间的沙俄也暴露了侵略本性。

它躲在英法等列强的身后肆无忌惮地以与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方式来蚕食我国的大片领土。而在这些领土之中,就包括我们所说的外蒙古的部分领土。

二、沙俄和苏联的推波助澜。

清政府倒台以后,中华民国成立了。这既算是中国迎来的一次新生,又算是给沙俄继续侵略我国原有蒙古地区的领土提供了契机。

沙俄趁中华民国成立之初无暇顾及蒙古事务之机,不断鼓动和怂恿蒙古独立分子闹独立。结果没过多久,沙俄的奸计还真得逞了。

不过好在它没有得逞多久,外蒙古就又被国民政府给收复回来了。

只是这样的时间也并未能维持多久,因沙俄势力一直在背后捣鬼,国民政府实力又很不济,不敢跟沙俄硬碰硬。所以只能忍气吞声,对大张旗鼓宣布实现独立的外蒙古表示不承认其具有独立性。

后来二战爆发,世界局势处于混乱状态,蒙古独立分子便又冒出了头。

等到二战结束,苏联这个从外表上看已然转变为社会主义型的国家,实际上干的事情却依然与帝国主义国家无异。他不仅给了蒙古独立分子很多支持,而且还频频国民政府施压。

甚至与此同时,它还威胁非洲诸国参与支持外蒙古独立的投票事宜。鉴于有这些情况的存在,所以本就软弱的民国政府只能选择承认外蒙古独立。

所以可以说,外蒙古之所以能够实现独立,与沙俄和苏联的推波助澜有脱不了的干系。

三、国民政府的实力太弱,无法以强硬态度应对外蒙独立事件。

说完了清政府的无能和外国势力的干涉这两个原因后,我们再来跟大家说说国民政府在外蒙古独立这件事上应该承担的责任。

清政府倒台后,国民政府就成了当时我国的顶梁柱。按理来说,面对外国势力如此穷凶极恶的干涉我国内政,国民政府理应态度强硬地予以还击,从而达到捍卫国土完整的目的。

但实际上,国民政府却并未像国民们期盼的那样,硬气地挺身而出,摧毁外国势力的阴谋诡计。

而是选择一味妥协退让,然后在对方得意的叫嚣声中,眼睁睁地看着原本属于我国的领土部分被独立了出去。

结语

有人觉得,外蒙古之所以能够独立成功,罪魁祸首理应为国民政府。但也有人认为,罪魁祸首应为无能的清政府才对。

若非它后期的统治过于腐朽,蒙古独立分子哪里能有出头之日?他们没有出头之日,外国势力又怎么能够那么轻易钻了空子?

当然了,还有不少人认为,沙俄和苏联才是导致外蒙古独立的罪魁祸首才对。

由此可见,导致外蒙古独立出去的原因并不简单。所以我们不能单纯站在某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而应该尽量全面地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

不过不管最后上述哪一种观点更容易为人们赞同,反正外蒙古独立这件事总体上反馈给了我们这样一个信息,那就是落后就会挨打。所以我辈需更加努力,奋发图强。

标签: 蒙古国出去中国时候为什么

更多文章

  • 张之洞简介和生平事迹(人物张之洞个人资料及主要事迹)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张之洞,事迹,生平,简介,资料,人物,个人,主要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晚年号抱冰老人,直隶(今河北)南皮人,世称张南皮。出身于官僚家庭,二十七岁中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光绪七年(1881)任山西巡抚。1884年升两广总督。1889年~1907年,任湖广总督。1907年任军机大臣,主管学部,总揽全国教育大权。1909年,病逝于

  • 杨贵妃死于马嵬坡的故事(杨贵妃死于马嵬坡还是去了日本)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马嵬坡,贵妃,日本,故事,还是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禄山以清君侧、除杨国忠为名发动叛乱,叛军一路杀到了长安。唐玄宗只得带着百官、嫔妃等一同向蜀中避难,但是他们一行在次年七月十五日逃到马嵬驿之时,随行禁兵却在陈玄礼的鼓动下发生哗变。杨国忠在这次哗变中被乱军所杀,随后,唐玄宗李隆基也被迫把杨贵妃赐死。由于《长恨歌》以及后世文

  • 自卫反击战老山战役是哪一年(老山战役什么时候开始结束)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战役,老山,反击战,自卫,结束,时候,开始,什么

    老山系列之战,是中越自卫反击战的后续之战,其战争的残酷血腥内幕,鲜为人知。老山战役一般是指1984年4月28日至1993年4月1日,许世友、杨得志指挥的系列战役。1984年4月28日老山收复战,经过近10年的血战,解放军收复老山、者阴山。老山位于中国云南省麻栗坡县船头以西,中越边境口岸船头镇西南五公

  • 大佐相当于团长吗(日军大佐是什么军衔)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大佐,军衔,日军,团长,相当,什么

    自古以来,不论什么职业都会分个高低,军营中也不例外,有普通士兵,也有将领,一层一层的越往上走权力越大。古今中外各有差别,就拿我国来说吧,从上到下分为3等:将官、校官、尉官。每等又细分为4级:大、上、中、少。而日本也是分为3等,分别是:将官、佐官、尉官。只不过每等只有大、中、少三级之分。那么日本大佐相

  • 三国汉中是现在什么地区(三国时候的汉中是哪个地方)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汉中,地区,地方,三国,时候,哪个,现在,什么

    熟悉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诸葛亮“六出祁山”的典故。北伐中原是诸葛武侯一生的夙愿,而蜀汉前进基地的汉中也因此被大部分人所熟知。在古代中国上千年的历史中,汉中因与关中有秦岭相隔,且气候环境也属于广义的南方地区。所以长期处在巴蜀的政治单元区划中,一直是标准的蜀地,为何今天的汉中却成为了陕西省的一部分呢?汉中

  • 武昌起义是哪一年发生的(武昌起义什么时候发起爆发的)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武昌起义,爆发,发起,发生,时候,什么

    清朝之所以灭亡,武昌起义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更是为辛亥革命的胜利打开了突破口,全国各地都掀起推翻清王朝统治的运动。在武昌起义爆发后的两个月内,湖南、广东、云南、广西等十多个省份纷纷宣布独立,脱离清王朝的统治,这无疑是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这场1911年10月10日爆发的武昌起义,可谓是厥功至伟。然而不为

  • 清朝是几几年到几几年的(大清朝从哪年到哪年一共多少年)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大清朝,多少,一共

    作为一个在中原建立政权的异族政权,清朝活了两百多年,也算得上是个久命王朝。可满清政权具体的维持时间是多少,是学术界时常讨论的问题。目前为多数人公认的有四种说法。第一种,267年。易中天的《中国近代史》一书中说:“明朝朱家统治中国276年,消灭朱氏政权的满族皇帝统治中国267年,这仿佛是个机缘巧合”。

  • 天启年间是什么时候(明朝天启年间发生什么大事件)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年间,事件,发生,明朝,时候,什么,天启

    明朝天启年间,北京城发生了一场奇特的大爆炸。因其爆炸原因不明、现象诡异、灾难巨大,被称为"古今未有之变"。这次大爆炸其成因至今仍然困扰着历史学家和科学家,它与3000多年前古印度的"死丘事件"、1908年6月发生在俄罗斯西伯利亚的"通古斯大爆炸"并称为世界三大自然之谜。最为怪异的是遇难者无论男女老少

  • 赫鲁晓夫是乌克兰人吗(苏联元首赫鲁晓夫是哪个国家人)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乌克兰人,赫鲁晓夫,元首,苏联,国家,哪个

    虽然地球人都知道,斯大林来自格鲁吉亚,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来自乌克兰,但他们首先是苏联人。这就相当于领袖虽然来自湖南,是地地道道的湖南汉子,但领袖首先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所以籍贯问题根本就不能作为国家领导人意志转移的唯一参考。虽然理论上他们都有为自己家乡添砖加瓦的高昂热情,但无论斯大林、赫鲁晓夫

  • 诸葛亮北伐路线现代图(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路线地形图)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路线,诸葛亮,北伐,地形图,现代图,时期,三国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时,有两种进攻方案,一种是走较为平坦的祁山道、褒斜道,走这两条路,风险低,行军方便,另一种是走较为凶险的子午道,子午道虽然险,但可以直达长安。走子午道,是蜀军大将魏延提出来的,最终,诸葛亮经过仔细思量,并没有采取魏延的兵行险招,仍选择稳妥的进攻路线。那么,诸葛亮此举,原因何在?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