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张之洞简介和生平事迹(人物张之洞个人资料及主要事迹)

张之洞简介和生平事迹(人物张之洞个人资料及主要事迹)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417 更新时间:2023/12/5 3:47:49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晚年号抱冰老人,直隶(今河北)南皮人,世称张南皮。出身于官僚家庭,二十七岁中进士,任翰林院编修。

光绪七年(1881)任山西巡抚。1884年升两广总督。1889年~1907年,任湖广总督。1907年任军机大臣,主管学部,总揽全国教育大权。1909年,病逝于北京,谥号文襄。

道光十七年(1837)八月初三,在贵州省兴义府府邸的内宅里,充满了喜庆和期待的气氛,知府张英的夫人朱碧筠就要分娩了。

一阵阵的呻吟声,隐约传到前面的厅堂里。张英坐不住了,把手中的书卷放在桌上,焦急不安地来回踱步,期盼着顺利分娩的消息……

随着几声宏亮的婴儿啼哭声,女仆进来传报:“恭喜老爷!夫人顺利分娩,生了位胖胖的少爷。”张英眉开眼笑:“好,好!就叫张之洞。”张英提笔写下了儿子的生辰八字:字孝达,号香涛。

张之洞5岁时,由父亲张英领着去拜见一位姓何的教书先生。

何先生从《三字经》教起,每天教20个字,他便以为教了不少了。谁料张之洞过目不忘,念三四遍即能背诵。不到一个月,就把一本《三字经》背完了,何先生便夸奖之洞聪慧过人,真是神童。

一天,张英来到书房,不动声色地先让之洞把《三字经》背诵了一遍,见他背得轻松,又从书中选出一些字写在纸上,让张之洞认读,之洞一一确认不误。

张英这才捻着胡须不胜欣喜地勉励道:“好,好!跟着老师好好学吧!长大成才,为国效力。”

转脸又对何先生说:“我虽略通文字,之洞这孩子的聪颖,强我十倍。先生博学卓识,执教多年,还望先生对之洞严加训诲,培养成人。”何先生喜悦地说:“是啊,是啊,之洞确是难得的好学生。

之洞听到父亲和老师的夸奖,小脸上露出矜持的笑容。他对父亲的嘱咐,虽不全明白其中的含义,但父亲期望他读书的话,却已印在幼小的心灵里,使他平添了一股求学若渴的力量。

10岁时,张之洞依依不舍地拜别了何先生,从此结束了家塾生活,进入兴义府学继续攻读。

在府学执教的,都是名冠兴义的饱学之士。在那里,张之洞开始学习写诗和作文。11岁这年,一位叫敖慕韩的老师想试试张之洞的诗文,把他叫到身边:“之洞,我出一首诗,你来和一首,行不?”

之洞说:“多谢先生指教,之洞愿意试试。”

“好!那我先出一首李白的《峨嵋山月歌》吧!”敖慕韩抑扬顿挫地朗诵一遍:

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你先去想想吧,和完了就交给我。”敖慕韩老师亲切地拍了一下之洞的头。

小之洞点点头,转身刚走几步,又转回身来,说:“先生,我和上了。”

“什么?你和上了?这样快!你诵出来我听听!”敖慕韩惊喜说道。

之洞站直身子,大声诵道:

幽燕杰士遍《春秋》,代有奇才如水流。

长在兴义思故里,十龄未曾到沧州。

敖慕韩满脸惊喜,细细品味一下,说:“好,好!确实是好,你先写在纸上,我再给你出一题目。”

之洞将和诗写在纸上,敖慕韩又诵出一首诗,是白居易的《春题湖上》:

湖上春来入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表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色留是此湖。

之洞略作思考,说:“先生,和诗有啦!”

“真的?你写下来。”敖慕韩欣喜说道。

之洞小手挥动,立刻写出一首和诗:

最是家乡好画图,千里平畴一展铺。

风吹小麦重重浪,雨润高粱穗穗珠。

绿树梢头挂红枣,青柯腰里挎玉菽。

若问父老今何在?南北皮城守淀湖。

(注:南北皮城指南皮县,是张之洞祖籍之地,今属河北省管辖。秦朝时,这里建有两座皮城,南面的叫南皮城,北面的叫北皮城。县境内有一大湖泊,名叫大浪淀。)

“妥!妥!真是奇才啊!”

很快,这几首和诗传扬开去,被人们津津乐道。

初露锋芒

道光二十九年(1849)秋天,13岁的张之洞离开了贵州兴义,踏上了去老家南皮的旅途。

张之洞兴趣盎然地坐在轿内,隔着小窗眺望着逶迤起伏的山峦,不断向赶车的老家人询问沿途的景物,感到新奇和振奋。

他向往父亲常常怀念的南皮,向往故乡的大平原和鱼肥水美明镜一般的大浪淀,还有水天相连、浩瀚汹涌的渤海。他更盼望来年县试,神往那场一展才学的角逐。

张之洞在老家人的带领下,到南皮县衙报了名。办好应试手续以后,他又备妥了文房四宝和应用的考具,耐心地等待着考期的来临。

县试这一天,小之洞早早来到考场前等待入场,全县来应试的几十名童生也都陆续来临,这其中最小的,就是张之洞了。不仅年龄小,个儿也长得小。

因受了母亲遗传和贵州水土环境的影响,张之洞比北方同龄的孩子要矮一些,看上去不过才像八九岁。所以十分引人注目。

县学的教谕许知礼远远见来了个小孩考秀才,甚是稀奇,便走近前来,问道:“你也是参加县试的吗?”

“是的,请先生多多教导。”之洞看官服知道是位县学的教谕,说辞便极为谦恭。嫩生生的一句,说得许知礼心里很舒服,又问:“你叫什么?哪村的?父亲是谁?”

之洞一一作答,两只明亮的眼睛在许知礼长满麻子的脸上扫来扫去。

许知礼已经60多岁,任县学教谕多年,还是第一次看见有这样小的童生应试,听说是张英家的那位小神童,立刻心生喜爱,便说:“人的名儿树的影,你的名字我早就听说了,果然不错,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啦!”之洞满有把握地说。

许知礼想试下他的文思如何,对着院内一棵树干弯曲的桃树说:“我就以那棵桃树为题,上联是:驼背桃树倒开花,黄蜂仰采。”

众童生一听,许先生出的这个句真够难的,便都围拢来看热闹,看久享盛名的小神童能否对上这个刁对儿。

在众目睽睽之下,小之洞不慌不忙,略一思忖,说:“有了,老夫子,你看行不?我对的是:瘦脚莲蓬歪结子,白鹭斜视。”

“好,太好了。”许知礼连声夸奖,围观的人群也唏嘘赞叹。

“真是名不虚传。我再出一个你对。”许知礼打心里喜欢上了小之洞,看他小小的个儿,瘦瘦的身子,肥肥大大的衣服不太得体,松松垮垮的,便有些开玩笑,说:“我这回上联是:小童生两脚木耳。”

之洞咧嘴一笑,说:“我这回的对句是:老大人一脸花椒。”

“好!哈哈哈哈……”众人立刻腾起欢快的笑声。

“咣——咣——”锣声响了,入场的时间到了,张之洞随众考生鱼贯入场。

许知礼摇头笑笑,没想到小之洞拿自己的一脸麻子做文章,颇有点不好意思。

张之洞在连考的五场中,不论是八股文、试贴诗,还是经论,律赋、策问等,场场轻车熟路,挥笔而就。

不久,县试发榜,在所取的15名生员中,张之洞名列榜首,中了秀才。

金榜题名

同治元年(1862),张之洞赴京参加会试不第,心情闷闷不乐。为此,他常常是孤灯为伴,彻夜不眠。怅惘之中,张之洞更无心于书卷,经常是魂不守舍。

石夫人看在眼里,常以好言劝慰,但也无济于事。这天,石夫人在整理他的书案时,又发现他的一些诗句。

什么“佳林十步苦徘徊,难得一步入杏苑”;“已许丹心酬圣主,缘何白眼对书生?”等等,全是发泄科场失意的句子。

石夫人看着这些诗句心里琢磨:他被这场打击折磨得心灰意冷,该如何引导他走出阴影呢?思索片刻,她提起笔来,展开素笺,为丈夫深情地写下一首诗。

当夜,张之洞又来到书案前愁眉苦坐,忽见零乱的书案被收拾得秩序井然,那些残篇断章被整齐地叠成一摞,最上一纸写着四行娟秀的墨迹。他狐疑地捧起诗稿,凑到灯前一看,上面写的是:

桂林杏苑咫尺近,一步何劳悉怅多;

天公有意君知否?大器先须小折磨。

张之洞被深深地打动了,反复吟咏着,感受到夫人的满怀深情,弥足的信任和深切的期望,有谆谆的鼓励和殷殷的爱慕,有娓娓的劝慰和脉脉的体贴。

他怦然心动,深为自己的潦倒和气馁而愧疚,长时间如漩涡一样涌荡的心绪,忽然平静下来。心潮中的泥沙沉淀了,剩下来一泓清水。

之洞转身回眸,爱妻正脉脉含情地看着自己,那充满信任的光芒,洒落在刚刚平静下来的心海上,又激起一阵爱的涟漪……之洞起身走来,把爱妻紧紧地拥在怀中,默默无语,却表达了无限的情意。

张之洞在妻子的抚慰中醒转过来,看到了一个阳光的灿烂的早晨。他振作精神,专心致志地准备参加明年恩科会试了。

同治二年(1863)三月,25岁的张之洞再次参加朝庭会试,中进士,被大清皇太后慈禧钦点为第三名。名曰探花。从此,张之洞踏上为官的仕途。

励志图强

1885年,中法战争爆发,时任两广总督的张之洞起用冯子材,力主抗战,从而获得镇南关——谅山战役大捷。

此后,张之洞声誉大振。通过主事中法战争,使张之洞更深刻地认识到培养人才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在他看来,要取得民族保卫战的胜利主要在于储备人才,人才比武器重要得多。中法战争后,张之洞大力兴办洋务教育,力求使国家富强起来。

1887年,张之洞在广东开办了电报学堂,后在湖北、两江地区陆续兴办了一批实业学堂。1896年,张之洞在南京建立了江南储才学堂,这是一所综合性的高等职业技术学堂。

在创办江南陆军学堂之时,还附设了铁路学堂。1898年,张之洞在武昌建立农务学堂,并开办工艺学堂等等。这些学堂开设的目的在于传播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是近代中国最早的一批专门技术学校。

清朝末期,各地方督抚开始向日本派遣留学生,其中,张之洞所在的湖北地区派遣的留学生数量最多。

1882年,张之洞派译员俞忠沅率领10名工匠赴比利时学习冶炼钢铁的技术。1896年,张之洞派40名学生,分别到英、法、德三国留学。

1898年,清朝政府派出56名学生留学日本,其中,张之洞派出的湖北学生就占了20名。这些留学生的派遣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培养了大批先进人才,他们在近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张之洞认为:“知中不知外,谓之聋瞽。夫不通西语,不识西文,不译西书,人胜我而不信,人谋我而不闻,人规我而不纳,人吞我而不知,人残我而不见,非聋瞽而何哉?”

在张之洞创办的外国语学堂中较为有名的是湖北自强学堂,这所学堂是1893年为适应当时局势而将方言商务学堂改名而来的。从创办外国语学堂的经验中,张之洞认识到了翻译西方书籍的重要性。

于是,在1902年成立了由两江和两广地区合设的江楚编译局。这种重视外国语教育和翻译西方书籍的做法,客观上促进了西方文化知识在中国的传播。

晚年的张之洞入主军机枢要,他除了为教育事业继续努力之外,还根据洋务派长期的实践活动和“戊戌变法”失败的经验教训。

写出了著名的《劝学篇》。在《劝学篇》中,他明确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观点,这对当时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标签: 张之洞事迹生平简介资料人物个人主要

更多文章

  • 杨贵妃死于马嵬坡的故事(杨贵妃死于马嵬坡还是去了日本)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马嵬坡,贵妃,日本,故事,还是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禄山以清君侧、除杨国忠为名发动叛乱,叛军一路杀到了长安。唐玄宗只得带着百官、嫔妃等一同向蜀中避难,但是他们一行在次年七月十五日逃到马嵬驿之时,随行禁兵却在陈玄礼的鼓动下发生哗变。杨国忠在这次哗变中被乱军所杀,随后,唐玄宗李隆基也被迫把杨贵妃赐死。由于《长恨歌》以及后世文

  • 自卫反击战老山战役是哪一年(老山战役什么时候开始结束)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战役,老山,反击战,自卫,结束,时候,开始,什么

    老山系列之战,是中越自卫反击战的后续之战,其战争的残酷血腥内幕,鲜为人知。老山战役一般是指1984年4月28日至1993年4月1日,许世友、杨得志指挥的系列战役。1984年4月28日老山收复战,经过近10年的血战,解放军收复老山、者阴山。老山位于中国云南省麻栗坡县船头以西,中越边境口岸船头镇西南五公

  • 大佐相当于团长吗(日军大佐是什么军衔)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大佐,军衔,日军,团长,相当,什么

    自古以来,不论什么职业都会分个高低,军营中也不例外,有普通士兵,也有将领,一层一层的越往上走权力越大。古今中外各有差别,就拿我国来说吧,从上到下分为3等:将官、校官、尉官。每等又细分为4级:大、上、中、少。而日本也是分为3等,分别是:将官、佐官、尉官。只不过每等只有大、中、少三级之分。那么日本大佐相

  • 三国汉中是现在什么地区(三国时候的汉中是哪个地方)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汉中,地区,地方,三国,时候,哪个,现在,什么

    熟悉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诸葛亮“六出祁山”的典故。北伐中原是诸葛武侯一生的夙愿,而蜀汉前进基地的汉中也因此被大部分人所熟知。在古代中国上千年的历史中,汉中因与关中有秦岭相隔,且气候环境也属于广义的南方地区。所以长期处在巴蜀的政治单元区划中,一直是标准的蜀地,为何今天的汉中却成为了陕西省的一部分呢?汉中

  • 武昌起义是哪一年发生的(武昌起义什么时候发起爆发的)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武昌起义,爆发,发起,发生,时候,什么

    清朝之所以灭亡,武昌起义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更是为辛亥革命的胜利打开了突破口,全国各地都掀起推翻清王朝统治的运动。在武昌起义爆发后的两个月内,湖南、广东、云南、广西等十多个省份纷纷宣布独立,脱离清王朝的统治,这无疑是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这场1911年10月10日爆发的武昌起义,可谓是厥功至伟。然而不为

  • 清朝是几几年到几几年的(大清朝从哪年到哪年一共多少年)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大清朝,多少,一共

    作为一个在中原建立政权的异族政权,清朝活了两百多年,也算得上是个久命王朝。可满清政权具体的维持时间是多少,是学术界时常讨论的问题。目前为多数人公认的有四种说法。第一种,267年。易中天的《中国近代史》一书中说:“明朝朱家统治中国276年,消灭朱氏政权的满族皇帝统治中国267年,这仿佛是个机缘巧合”。

  • 天启年间是什么时候(明朝天启年间发生什么大事件)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年间,事件,发生,明朝,时候,什么,天启

    明朝天启年间,北京城发生了一场奇特的大爆炸。因其爆炸原因不明、现象诡异、灾难巨大,被称为"古今未有之变"。这次大爆炸其成因至今仍然困扰着历史学家和科学家,它与3000多年前古印度的"死丘事件"、1908年6月发生在俄罗斯西伯利亚的"通古斯大爆炸"并称为世界三大自然之谜。最为怪异的是遇难者无论男女老少

  • 赫鲁晓夫是乌克兰人吗(苏联元首赫鲁晓夫是哪个国家人)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乌克兰人,赫鲁晓夫,元首,苏联,国家,哪个

    虽然地球人都知道,斯大林来自格鲁吉亚,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来自乌克兰,但他们首先是苏联人。这就相当于领袖虽然来自湖南,是地地道道的湖南汉子,但领袖首先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所以籍贯问题根本就不能作为国家领导人意志转移的唯一参考。虽然理论上他们都有为自己家乡添砖加瓦的高昂热情,但无论斯大林、赫鲁晓夫

  • 诸葛亮北伐路线现代图(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路线地形图)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路线,诸葛亮,北伐,地形图,现代图,时期,三国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时,有两种进攻方案,一种是走较为平坦的祁山道、褒斜道,走这两条路,风险低,行军方便,另一种是走较为凶险的子午道,子午道虽然险,但可以直达长安。走子午道,是蜀军大将魏延提出来的,最终,诸葛亮经过仔细思量,并没有采取魏延的兵行险招,仍选择稳妥的进攻路线。那么,诸葛亮此举,原因何在?刘备

  • 1942野人山灵异事件(野人山真实诡异事件故事完整)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事件,山灵异,野人山,1942野人,诡异,故事,真实,完整

    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都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困难的时候,而在中华大地上,日寇可谓是愈发的猖獗。在华北,日军新任司令官冈村宁次残忍的实行“三光”政策,对根据地的军民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而在华南以及东南亚,由于日本逼得美国也加入了战争,所以他们不得不加快对东南亚的侵略。由于美国在此前的“珍珠港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