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元末诸侯割据形势图(元末诸侯割据的局面演变特征)

元末诸侯割据形势图(元末诸侯割据的局面演变特征)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胖次 访问量:2452 更新时间:2024/3/27 14:28:12

元朝末年,地主豪强大肆兼并土地,朝廷内部腐朽昏庸,再加上贪官污吏、天灾瘟疫,上百万人沦为流民,到处哀鸿遍野,尸骸枕藉,老百姓过的是民不聊生,元朝社会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随后,元朝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红巾军农民起义。朱元璋便是是红巾军的首领之一,他带领起义军推翻了元朝统治,建立了大明王朝,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

那么问题来了,明太祖朱元璋是如何连续攻灭了江南汉帝陈友谅,吴王张士诚,统一江南的,之后又北定中原、南略沿海,夺取全国的统治权的?今天,小编带你从地图上看朱元璋从南到北的大一统的过程。

统一湖广,擒杀枭雄陈友谅,鄱阳湖定乾坤

元末,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割据势力,而朱元璋所处的地理位置是最不利的。

长江上游有陈友谅,下游有张士诚,他们与朱元璋的势力范围相接壤,并且兵力强大,朱元璋被这两股势力所包围,如果陈友谅顺江而下不到半日就能够抵达应天之地。

这种地理的劣势就让朱元璋显得相当的被动,只能进行被动的防御战略。而且在朱元璋与元朝军队割据势力的战争中,陈友谅常常派兵袭击朱元璋的后路,对朱元璋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要是陈、张两军一旦联手,对其夹击,那对朱元璋来说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朱元璋攻打陈友谅,采用的战略就是诱使劲敌陈友谅先出兵,然后利用这两大势力的时间差攻打陈友谅和张士诚。首先,朱元璋在江东桥设下伏兵,诱杀陈友谅。当陈友谅陷入了包围圈,再一次被大败。

随后趁势攻占了安庆城。陈友谅屡屡败于朱元璋之手,心中大为恼火,开始下令督造战船,准备再一次进攻朱元璋。

1363年,陈友谅轻率六十大军沿长江南下,顺江而下,尽发十几万精锐进攻,威胁应天,并公开打出了"首战即决战,一战定天下"的口号,试图一举消灭朱元璋的势力。这一仗成为了朱元璋安定天下最精彩的战役。

朱元璋同时为了防止长江下游张士诚夹击,命令部队速战速决击败陈友谅。陈友谅大军连续攻打武昌三个月都没有破城,当朱元璋率大军赶到时,将大船驶入鄱阳湖,在鄱阳湖展开了一场中国古代史上最大规模的水战。

在战役初期,朱元璋大军非常被动,众寡悬殊,陈友谅大军船大又顺风,多次击败朱元璋大军。但是没过几天,突然刮起逆风,朱军以火攻破陈军船寨,大战四十多天,在东北风的助力下以完全胜利告终。

陈友谅拒绝了朱元璋的劝降,最后中箭身亡,其势力被彻底消灭。

统一江南,蚕食吴王张士诚,平城之战当雄主

朱元璋在灭掉陈友谅之后,迅速屯兵了陈友谅所统辖的广大区域,成为了长江流域中最大的势力。

随后,便准备攻打张士诚淮东地区的地盘。为了能够拿下张士诚,朱元璋朱元璋进攻陈友谅和张士诚所使用的战略不一样,动用了二十万的大军开始渐渐蚕食张士诚所占领的辖区。

公元1366年,朱元璋亲率水师顺长江而下攻打高邮。张士诚救援失败,高邮失守。切断张士诚的江北势力。其间朱元璋连克数城,又命徐达为率兵攻打湖州。张士诚在无奈之下带兵溃逃到了长江以南。

他江北的势力渐渐瓦解,张士诚左膀右臂尽失。张士诚救援湖州,无功而返,再次退回了老巢平江城(今江苏省苏州市)三面受敌,如鸟断双翼,成为孤城。

平江城被围攻了真正半年多的时间才被强行攻破,张士诚的将领没有抵抗多久就投降了,张士诚自己旋即被俘,先绝食,后自缢而亡。

连续攻灭了江南汉帝陈友谅,吴王张士诚,统一了江南之后,朱元璋平定了江南地区,吞并了大部分的农民起义军的势力,已经彻彻底底的成为了长江两岸的雄主。

统一东南,讨伐强劲对手,迫降之战完大业

朱元璋现在的势力已经"东连沧海,西抵峡口,南有湖湘,北有两淮,兼中原",统一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就相当于得到了中国的粮仓。

但就全国的统一形势来看,整个中国南方只有浙东方国珍、福建陈友定的元朝残余势力仍然在控制之外了,不过,这两个地方并不影响统一的大局。

朱元璋通过地理优势压迫浙江南部的海贼方国珍,方国珍部队不堪一击,朱元璋大军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一路上势不可挡。最后方国珍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选择投降,并被封了一个高官,虽没有实权,几年后方国珍病逝于应天。

陈友定、何真也是义兵出身,但他们属于元朝,在元末一心一意忠于朝廷。

1367年朱元璋派出大军南攻陈友定,此次明军水陆并进围困了福州城,朱元璋召见他的时候仍然不改忠心元朝态度,大怒之中的朱元璋将他与他儿子陈海一起处死。

朱元璋力避双线作战,先平定占据上游优势的陈友谅,再取江淮之地,南下杭州、湖州,最后攻平江,灭张士诚。方国珍归降,朱元璋称帝于应天,国号大明。

洪武元年,明军接连平定福建、两广,至此江南尽归大明版图。

统一全国,北伐蒙古,最后的决斗

朱元璋逐渐平定的江南诸势力,然而北方则是以元都为中心的半壁江山,其中以关中地区的扩廓帖木儿、李思齐等为强悍军事力量为代表,可以说,朱元璋的统一大业还任重道远。

整个北伐的战略走向完全是按照朱元璋的规划一步步实施的,他命令徐达为征虏大将军率领25万大军进驻中原,与元朝朝廷展开大决战,朱元璋大军先取两厢山东和陕西再长驱直入,攻下元大都北京,基本推翻蒙元的统治。

(一)攻山东之战

攻伐山东的时间从徐达出兵开始算到次年二月份结束。山东虽然离大都很近,但因韩林儿部将毛贵在此征讨,战争使社会秩序崩乱,各守军实力羸弱,且李思齐拒绝元廷守御山东之令,所以徐达大军所向披靡,摧枯拉朽,各州城望风而降。

朱元璋的战略构想十分老道,选择最弱入手,将北元防御撕开缺口,撤大都之屏障。

朱元璋多次召集谋臣武将商讨相关事项,从而做出"先取山东,撤起屏蔽;移师河南,断其羽翼;拔取潼关,据其门户"的战略战术。

为了防止众将骄傲轻敌的情况出现,朱元璋反复嘱托众将,其后又是设坛祭告天地,又是发表由名儒宋濂起草的颠覆元廷声震华夏的"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北伐宣言》,以赢得天下士人学子的心。

(二)攻河南之战

此战从公元1368年二月份徐达攻陷山东起,直至次年五月结束。明军控制了自潼关以东的要地,并严防潼关,防止关中元军东窜扰乱明军战略计划。

明军拿下河南后并未西进,而放任扩廓特穆尔、李思齐、张思道在陕西互相消耗拼杀。倘若明军骤然与之角力,则会出现"敌方众将并力一隅"的局面,胜负之数未定。

按朱元璋的战略指导,旋师向北,直取大都,然后转兵西向,关中诸将必然人心涣散,便可平定天下。

(三)攻大都之战

取大都。此战从公元1368年七月起,至八月结束。明军在扩廓特穆尔隔岸观火,李思齐、张良弼西逃之时,直捣元都,元都无外援可依,如同孤城。

当元帝逃往上都后,徐达军并未追击,听从朱元璋指示:气运有盛衰,彼今衰矣,不烦穷追,当其出塞之后,即巩守边疆以防其侵扰可也。

并非朱元璋不想灭元之残余,一劳永逸的消除后患,而是因为扩廓、李思齐等均未平定,国内各地仍不安定,需要时间消化吸收战斗果实,故徐达军不能远征,可见朱元璋极为稳健的战略方针

从表面上来看,朱元璋赶走了元朝的统治,但遗留的问题并没有解决,那就是北元还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这些跑到草原的贵族忍受不了草原的风沙,又开始幻想打进北京入主中原。

因此,在此后长达十年的时间内,大明将士们曾反复在关内与草原上跟蒙古军队厮杀,而著名先锋将领常遇春也是在追赶蒙古大军时暴病身亡。

结语

话说,朱元璋为何能实现从南到北一统天下?当然最重要的原因是,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开始南移。南方经济得到空前发展,改变了以往北方政治经济格局。

其次,就是元末农民起义基本上都在南方,地方割据分崩离析,不能联合对付朱元璋,朱元璋才有各个击破的战术。最后,元朝内讧给了朱元璋可乘之机,但元朝政府早已是秋后蚂蚱。

标签: 诸侯割据局面形势特征演变元末

更多文章

  • 苟杳吕洞宾的故事(民间故事狗咬吕洞宾的典故来历)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典故,民间,来历,苟杳,故事,狗咬吕洞宾

    我们在形容一个人不知好歹时,经常会说:“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用起来大家都会,但是至于狗为什么要咬吕洞宾?人们就不得而知了,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一讲这句话的来历吧。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吕洞宾是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它的意思是狗见了吕洞宾这样做善事的好人也要咬,吕洞宾是八仙之一,他热心助人,但这狗

  • 左宗棠收复新疆时的清军装备(带了多少兵马的军事力量)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兵马,清军,左宗棠,军事,收复,装备,力量,新疆,多少

    放眼整个近代,左宗棠的军队装备非常有特色。他的军队,既装备了一些西方最先进的武器,也装备了许多自己“魔改”的“土装备”,中西结合,效果极佳。作为以实战崛起的将领,左宗棠对装备的见解是独到的。1862年,他担任浙江巡抚,镇压太平天国。当时,他与中法混合的“常捷军”,中英混合的“常安军”、“定胜军”配合

  • 瓦岗寨历史上真的存在吗(瓦岗寨中真实将领人物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瓦岗寨,将领,历史,人物,故事,真实,存在

    瓦岗寨的创始人是隋朝末年东郡魏城(今河南花县)的翟让。翟让出生于底层,曾在东郡做过法曹。他因犯罪被捕,被判处死刑。然而,他命不该绝。看守他的狱卒黄俊汉认为他是英雄,于是晚上偷偷放了他。逃离的翟让跑到瓦岗,驻军创业。瓦岗位于今天河南省化县的东南部。它是黄河东南岸的一座山。毗邻大运河同济运河和永济运河河

  • 泼水节的传说故事(中国民间傣族泼水节的主要内容)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民间,传说,内容,泼水节,故事,中国,主要,傣族

    傣历是一种阴阳合历,而傣族新年一般在阳历4月13日至17日举行,为期三至六天,当地居民将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区的傣族又称此节日为“尚罕”和“尚键”,两名称均源于梵语,意为周转、变更和转移,指太阳已经在黄道十二宫运转一周开始向新的一年过渡。在这个欢乐的

  • 秦武王嬴荡为什么举鼎(嬴荡举鼎而亡的历史记载)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举鼎,秦武,王嬴荡,历史,记载,为什么

    大禹治水后,将天下分为九州,让九州子民贡献青铜,打造了九鼎。九鼎在当时象征着天下九州,可在后世,却象征着天子威仪。九鼎不光是夏朝的镇国神器,到了周朝,九鼎依旧是天子的象征。周公旦将九鼎放在洛邑城中,以示周王室的权威。可到了东周时期,周王室的战斗力一落千丈,诸侯王们纷纷不把周王室放在眼里。尤其是楚国的

  • 历史上真实的关羽(三国中真实的关羽是什么样的人)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关羽,历史,真实,什么样

    在中国这块土地上面,只要你说到“二爷”这两个字,那大家想起来的一定会是历史之中的关羽关二爷。关羽这个人在历史之中的确是有此人。但真正要说让关羽出名的还是得数元末明初罗贯中老先生写的那本《三国演义》,这本书之中用精彩的文笔描写了一个个所限无敌的故事将各个武将衬托到了天际。靠着无数英勇的行为我们后人打造

  • 《辛丑条约》的内容是什么(辛丑条约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杂谈

    当年的《辛丑条约》到底有哪些内容,对比历史上出现的类似事件的处理,看看我们的大清国力究竟衰落到何等地步?所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究竟意味着什么?第一款第一条:关于德国大使男爵克大臣被害一事,中国应派醇亲王载沣为头等专使大臣赴德国皇帝前表达惋惜之意。第一款第二条:在德国大使遇害之处树立牌坊,牌坊应足满

  • 古代湘西赶尸是真的吗(历史上湘西赶尸有真实证据吗)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赶尸,湘西,证据,历史,真实,古代

    湘西赶尸究竟是如何让尸体动起来奔赴万里的,用巫药、用竹竿、用人背……赶尸人又是如何进入这一行开始与死人打交道的,今天小董历史就为您揭秘湘西赶尸的全部流程,感受一下古老诡异的赶尸文化。赶尸人常年昼伏夜出与尸体打交道,绝不是什么好活计,但在乱世为求个活路还是会有很多人前仆后继地去拜师,因为乱世最不缺的就

  • 南京条约的内容是什么(南京条约的影响和危害分别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条约,南京,危害,内容,影响,分别,什么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有:要求中国割让香港岛;向英国赔偿鸦片烟价、商欠、军费共二千一百万银元。五口通商,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允许英人居住并设派领事;协定关税,英商应纳进出口货税、饷费,中国海关无权自主;废除公行制度,准许英商在华自由贸易等。1.宣布结束战争。两国关系由战争状态

  • 吃了闭门羹是什么意思啊(闭门羹一词的由来及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杂谈

    “闭门羹”的意思,顾名思义就是不让客人进门吃饭,而让客人吃了闭门羹。因为闭门羹的这个词语实在是太过的现代化,而且也充满着现代思想,所以观众们下意识的就得觉得,闭门羹是现代的人,才流行起来的。但其实并不是这样,因为古代的人,比起现在的人来说,只是思想上有不同,但是他们其实要更加的文艺一点,而且古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