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古代酒过三巡是什么意思(菜过五味酒过三巡有什么典故)

古代酒过三巡是什么意思(菜过五味酒过三巡有什么典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366 更新时间:2024/1/10 4:28:06

春节对于每一个而言,都是一个非值得庆祝的节日。作为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首,代表的是喜庆、祥、团圆等多种情感。

春节时有很多古老的传统习俗,时至今日依然在民间流传,人们除了会烹饪一大桌子美食之外,还会在聚餐的时候推杯换盏。

中国饮食化中最不能缺少的就是美酒和佳肴,甚至因此还形成了酒文化和食文化。这两种文化和传统礼仪结合在一起,就幻化成了诸多餐桌礼仪。

例如,满杯酒半杯茶等,俗语“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是哪三巡和哪五味,看后真长见识!其深层含义少有人知。

第一、酒过三巡

生活中经常听人说“酒过三巡”,“三”指的是一个概数,并不是指具体的三杯或者三轮。从这四个字的本义上去分析,可以解释为酒已经喝了很长时间,并且酒桌上的人都已经喝了不少酒。

关于“酒过三巡”还有一个典故,明朝时有一个官职叫巡城御史,主要负责巡查京城内的治安。每天上班之后就要在成立,东南西北的来回巡查一番。而“三巡”并非是指巡查了三趟,而是代指来来回回地巡逻很多遍。

后来古人将巡城御史的工作内容,引申到了酒桌上。古时候人们在吃饭的时候,每个人都有单独的席位和餐具,这种形制叫做分餐制。

一般情况下,都是主人单独坐北朝南,其他宾客则分列两排相对落座,看起来就像一个“品”字形,这种座次方式就像一座城市。

开席之后有专门侍候宾客的侍女,她们会拿着酒器分别为宾客倒酒,这种感觉就像巡城一样来回穿梭,所以可以称之为“一巡”。

而“酒过三巡”则是指已经倒了三回酒,如果一个侍女为十几个宾客倒酒,那么就会花费很多时间,所以此时酒也已经喝到了高潮。

随着时代发展人们不再实行分餐制,大家就像现代人一样围坐在同一桌子前用餐。《唐人宫乐图》中就生动地体现了这一场面,此时的“酒过三巡”则是虚指了,指的是人们都喝得刚刚好,既没醉也喝得兴致盎然。

其实,从“酒过三巡”中可以感知到,古人对饮酒礼仪非常看重,主人本着既要让大家喝好,同时也不能喝醉的原则,以“三巡”为限将就会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实际上这种做法非常值得现代人学习,而不是一碰酒杯就要喝醉,这种做法是没有酒品的做法。

第二、菜过五味

菜有五味即酸甜苦辣咸,由于每一个人的口味不同,所以在邀请别人用餐的时候,一定要照顾到每一位宾客的感受。既不能专门挑主人喜欢的口味上菜,也不能烹饪一些别人不喜欢的菜品,否则宴会就失去了意义。

按照古人的待客之道来看,在大摆筵席之时必须要色香味俱全,这样不仅可以体现出主人的诚意,而且也会让受邀请的人感觉倍儿有面子。

中国人吃饭讲究的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所以菜品不仅要味道符合大众口味,更要体现出饮食文化和礼节。

按照古人的传统饮食文化来看,菜过五味中的“五味”和中医密不可分。因为按照中医理论来讲,酸甜苦辣咸对应的是人体的五种器官,分别是心、肝、脾、胃、肾。五种不同的味道对五个不同的器官,具有非常好的补益作用。

因为“五味”进入人体之后,如果符合食补的要求,那么就会起到非常好的养身功效。否则一旦暴饮暴食或者吃了不适应的食物,就会导致器官受到危害,进而出现一些不必要的健康问题。

所以说古人为了满足大家,吃得饱、吃得好的愿望,所以都会依照“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的饮食文化。

殊不知就是奉劝大家饭局已经到了尾声,这一点其实和饮茶时,茶杯不再续茶的意思差不多,说白了就是送客的意思。

另外,也比较符合古人倡导的饮酒有节,“饮不过三爵,过则违礼”的饮食传统。毕竟酒已经喝好了、菜也已经都上全了,宴饮已经到了一定的深度,已经没有什么实质性的问题可以攀谈了,这种时候大家就会知趣地离席了。

结语

古人对饮食文化和礼节非常在意,毕竟无论是饮酒还是吃饭,都应该遵守适可而止的原则。尤其是去别人家做客的时候,千万不要一遇到好酒好菜就喝到深夜,这种做法不仅不礼貌,而且也会让主人瞧不起

标签: 典故意思古代什么

更多文章

  • 元末诸侯割据形势图(元末诸侯割据的局面演变特征)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诸侯,割据,局面,形势,特征,演变,元末

    元朝末年,地主豪强大肆兼并土地,朝廷内部腐朽昏庸,再加上贪官污吏、天灾瘟疫,上百万人沦为流民,到处哀鸿遍野,尸骸枕藉,老百姓过的是民不聊生,元朝社会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随后,元朝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红巾军农民起义。朱元璋便是是红巾军的首领之一,他带领起义军推翻了元朝统治,建立了大明王朝,开创了一个新的

  • 苟杳吕洞宾的故事(民间故事狗咬吕洞宾的典故来历)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典故,民间,来历,苟杳,故事,狗咬吕洞宾

    我们在形容一个人不知好歹时,经常会说:“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用起来大家都会,但是至于狗为什么要咬吕洞宾?人们就不得而知了,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一讲这句话的来历吧。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吕洞宾是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它的意思是狗见了吕洞宾这样做善事的好人也要咬,吕洞宾是八仙之一,他热心助人,但这狗

  • 左宗棠收复新疆时的清军装备(带了多少兵马的军事力量)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兵马,清军,左宗棠,军事,收复,装备,力量,新疆,多少

    放眼整个近代,左宗棠的军队装备非常有特色。他的军队,既装备了一些西方最先进的武器,也装备了许多自己“魔改”的“土装备”,中西结合,效果极佳。作为以实战崛起的将领,左宗棠对装备的见解是独到的。1862年,他担任浙江巡抚,镇压太平天国。当时,他与中法混合的“常捷军”,中英混合的“常安军”、“定胜军”配合

  • 瓦岗寨历史上真的存在吗(瓦岗寨中真实将领人物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瓦岗寨,将领,历史,人物,故事,真实,存在

    瓦岗寨的创始人是隋朝末年东郡魏城(今河南花县)的翟让。翟让出生于底层,曾在东郡做过法曹。他因犯罪被捕,被判处死刑。然而,他命不该绝。看守他的狱卒黄俊汉认为他是英雄,于是晚上偷偷放了他。逃离的翟让跑到瓦岗,驻军创业。瓦岗位于今天河南省化县的东南部。它是黄河东南岸的一座山。毗邻大运河同济运河和永济运河河

  • 泼水节的传说故事(中国民间傣族泼水节的主要内容)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民间,传说,内容,泼水节,故事,中国,主要,傣族

    傣历是一种阴阳合历,而傣族新年一般在阳历4月13日至17日举行,为期三至六天,当地居民将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区的傣族又称此节日为“尚罕”和“尚键”,两名称均源于梵语,意为周转、变更和转移,指太阳已经在黄道十二宫运转一周开始向新的一年过渡。在这个欢乐的

  • 秦武王嬴荡为什么举鼎(嬴荡举鼎而亡的历史记载)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举鼎,秦武,王嬴荡,历史,记载,为什么

    大禹治水后,将天下分为九州,让九州子民贡献青铜,打造了九鼎。九鼎在当时象征着天下九州,可在后世,却象征着天子威仪。九鼎不光是夏朝的镇国神器,到了周朝,九鼎依旧是天子的象征。周公旦将九鼎放在洛邑城中,以示周王室的权威。可到了东周时期,周王室的战斗力一落千丈,诸侯王们纷纷不把周王室放在眼里。尤其是楚国的

  • 历史上真实的关羽(三国中真实的关羽是什么样的人)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关羽,历史,真实,什么样

    在中国这块土地上面,只要你说到“二爷”这两个字,那大家想起来的一定会是历史之中的关羽关二爷。关羽这个人在历史之中的确是有此人。但真正要说让关羽出名的还是得数元末明初罗贯中老先生写的那本《三国演义》,这本书之中用精彩的文笔描写了一个个所限无敌的故事将各个武将衬托到了天际。靠着无数英勇的行为我们后人打造

  • 《辛丑条约》的内容是什么(辛丑条约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杂谈

    当年的《辛丑条约》到底有哪些内容,对比历史上出现的类似事件的处理,看看我们的大清国力究竟衰落到何等地步?所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究竟意味着什么?第一款第一条:关于德国大使男爵克大臣被害一事,中国应派醇亲王载沣为头等专使大臣赴德国皇帝前表达惋惜之意。第一款第二条:在德国大使遇害之处树立牌坊,牌坊应足满

  • 古代湘西赶尸是真的吗(历史上湘西赶尸有真实证据吗)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赶尸,湘西,证据,历史,真实,古代

    湘西赶尸究竟是如何让尸体动起来奔赴万里的,用巫药、用竹竿、用人背……赶尸人又是如何进入这一行开始与死人打交道的,今天小董历史就为您揭秘湘西赶尸的全部流程,感受一下古老诡异的赶尸文化。赶尸人常年昼伏夜出与尸体打交道,绝不是什么好活计,但在乱世为求个活路还是会有很多人前仆后继地去拜师,因为乱世最不缺的就

  • 南京条约的内容是什么(南京条约的影响和危害分别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条约,南京,危害,内容,影响,分别,什么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有:要求中国割让香港岛;向英国赔偿鸦片烟价、商欠、军费共二千一百万银元。五口通商,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允许英人居住并设派领事;协定关税,英商应纳进出口货税、饷费,中国海关无权自主;废除公行制度,准许英商在华自由贸易等。1.宣布结束战争。两国关系由战争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