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孙传庭为什么会败给李自成(孙传庭和李自成最后一战失败)

孙传庭为什么会败给李自成(孙传庭和李自成最后一战失败)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晴天 访问量:3083 更新时间:2023/12/8 17:02:54

孙传庭是个猛人,和袁崇焕同榜进士,也同样投笔从戎。他多次镇压农民起义军,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战果。

  • 崇祯九年,孙传庭与洪承畴合作,消灭了15股义军,擒拿老闯王高迎祥。

  • 崇祯十年,孙传庭和洪承畴合伙击败李自成残部,使得李自成仅剩下18骑躲进深山。

  • 崇祯十一年,清兵入塞,孙传庭在卢象升战死后取代其总督各路勤王兵马。

  • 可以说,孙传庭是明朝末年,最靓的仔。可就是这样的靓仔,最后居然被李自成给灭了,这是为啥呢?其实这事儿主要责任在崇祯身上。

    崇祯啥都不懂,非要瞎指挥。

    崇祯皇帝是个很勤勉的皇帝,但是没人告诉我们,勤劳的人就一定很聪明,也一定会有成就。所以说崇祯就是那种资质平平的勤劳者。

    让他治理太平盛世,或许还算可以。但是你让崇祯在乱世平定战乱,这事儿难度系数就大了去了。比如说,崇祯曾经答应袁崇焕,不惜一切代价支持他五年平辽,声称绝不干涉,结果不到2年就把人家给宰了。

    第一,崇祯在关键时刻剥夺了孙传庭的职务。

    孙传庭接管卢象升的职位以后,其实就是个空架子。因为兵马都消耗干净了,所以他没啥总督之权。

    这个时候孙传庭多次上书给崇祯,希望商讨练兵的事情。结果高起潜、杨嗣昌等人都不太喜欢孙传庭,所以从中作梗。尤其是杨嗣昌,担心孙传庭觊觎他的兵部尚书之位,真是可笑。

    在这两位的唆使下,崇祯也开始逐渐反感孙传庭的所作所为。甚至在崇祯十二年,孙传庭生病耳聋以后打算辞掉总督之位,崇祯居然认为他这是在欺君罔上,不肯担责任。好家伙,直接把孙传庭给革职了!

    也就是孙传庭下岗的这段时间,李自成的人马死灰复燃,再次成为了大明王朝最厉害的对手。

    第二,崇祯调走了洪承畴和大部分秦兵。

    洪承畴和孙传庭合作,一度击溃了一起军,打得李自成只剩下了18人马。这个时候崇祯有点儿飘了,认为起义军都被解决了,所以打算把洪承畴调往东北平定辽患。

    洪承畴顺便把镇压起义军的主力秦兵也给带走了。孙传庭当时多次上书,认为调走这些兵马,等于是给了李自成东山再起的机会,可惜崇祯压根不理他。

    等到崇祯十五年,李自成打起了“闯王来了不纳粮”的旗号后,起义军规模扩大到了百万之众。事情闹大了崇祯才再次想起了孙传庭,因此重新用他为兵部右侍郎,让他救援开封城。

    在陕西三边总督汪乔年被李自成宰了以后,孙传庭便接替了他的职务。可这个时候秦军已经在项城之战、襄城之战、松锦大战中损失惨重,再也难以短时间内恢复实力镇压李自成了。

    第三,崇祯强行让孙传庭出战。

    孙传庭意识到李自成做大以后,连忙上书给崇祯,希望练兵2万人,再拨付军饷百万。提什么都行,这个时候千万别在崇祯跟前提钱。

    为啥?这么多年来,崇祯被这帮边将们搞怕了,钱没少花,效果却越来越差。所以崇祯收到这个消息以后,十分不爽。于是崇祯也开始和孙传庭讨价还价起来,要求只要拿到军饷,一个月以后就必须出潼关围剿李自成。

    大哥啊,军事的事情你不懂,就不要瞎掺和好不好?刚训练一个月的军队,怎么可能拉出去打仗呢?可惜面对孙传庭的申诉,崇祯就是重复三个字:我不听!我不听!

    结果孙传庭只好仓促出兵,结果在郏县遭遇李自成大军,同时被李自成击败。由于孙传庭军队的后勤跟不上,导致官军没吃的,只好采青柿充饥,因此被人讥讽为“柿园之役”。

    第四,崇祯还是强行催战。

    这一战过后,崇祯有所收敛,孙传庭也有了大半年时间休整军队。可时间一长,崇祯又来幺蛾子了。他觉得孙传庭的日子过得太安逸了,再次要求孙传庭出战。

    与此同时,陕西的那帮地主们也纷纷散播谣言,认为孙传庭这是在养寇自重。为啥他们这么说呢?因为孙传庭常常让他们捐钱给军队。

    这么一来孙传庭只好选择再次出征,其实当时人人都表示反对,因为孙传庭手里的军队,是大明朝最后的一支精锐,不应该如此草率出战。可惜崇祯已经迫不及待了!

    崇祯十六年八月初一,孙传庭带领10万大军出潼关。李自成这回学乖了,当时河南赤地千里,没地方补充给养,所有吃喝都需要后勤供应。因此李自成采取诱敌深入的战略,让孙传庭的10万大军拉长战线,暴露出后勤补给不足的缺陷。

    原本双方在郏县打了一仗,孙传庭还取得了胜利。可不就天降大雨,道路泥泞,后勤补给瞬间成了严重的问题。没有粮食这仗可就打不成了!就算人可以不吃,可马呢?

    在这种情况下李自成果断采取措施,让刘宗敏带领1万骑兵绕道后方切断了孙传庭的粮道。这下完犊子了!孙传庭只好回去寻找后勤部队,便让河南总兵陈永福镇守前线。

    可人家陈永福也不是傻子啊,他发现大家都跑了,自己一个人在这儿带兵,心里很不爽,于是也跑路了。这下彻底完蛋了,前线官军全线崩盘,李自成趁机在汝州发动进攻,一举击溃孙传庭大军,斩杀4万多人马。

    第五,阵前惩罚孙传庭,其实孙传庭当时已经殉国了。

    汝州之战战败后,孙传庭收拾残部,匆忙地退入了潼关。各路大军加起来,还剩下4万人左右。本来孙传庭还有信心镇守潼关。

    可就在这个档口,崇祯的诏令下来了,崇祯剥夺了孙传庭的一切官衔职务,让他戴罪立功。其实诏令到了的时候,潼关已经失守了。

    不需要崇祯如此羞辱,其实孙传庭在汝州兵败以后,就已经做好了与潼关共存亡的准备了。李自成攻入潼关后,孙传庭战死,享年51岁。不久后,孙传庭的妻女也全部投井自尽。

    结局:孙传庭至死都没得到崇祯的谅解。

    在崇祯看来,孙传庭把自己的精锐都给折腾光了,他心里很不爽。因此当手下人说找不到孙传庭的尸首后,崇祯居然认为孙传庭是诈死,没有给他任何谥号和追封。

    这算是把孙传庭给羞辱到家了,人家为了你命丧潼关,你居然还做得出这种事情来?给个追封真的很难吗?这事儿直接导致大家都寒了心,再也没人愿意为崇祯卖命了,难怪大明王朝要灭亡了。

    标签: 孙传庭李自成失败最后为什么

    更多文章

    • 变法的历史人物(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变法改革是谁提出的)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变法,历史,改革,人物,提出,中国,有名

      在历史上,对社会生产力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变法了,每一次变法后,社会生产力都会迎来一个爆发性的发展;但是变法哪有那么容易,每一次变法,必然都要伤害很大一批旧有既得利益体,阻力必然很大。而这里要盘点的就是历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五次变法,看看是哪五次吧。第一次:管仲改革第一次变法当然非管仲变法莫属了;管仲是春

    • 农历二月二为什么叫龙抬头(农历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农历,龙抬头,二龙,来历,二月,为什么

      每年的二月初二是中国民间传统的节日,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龙头节。龙头节最早可以追溯到伏羲时代,伏羲当时“重农桑,务耕田”,所以每年二月初二都“皇娘送饭,御驾亲耕”。众所周知,民间还流传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为何这样称呼?龙头节还有哪些传统习俗呢?一起来了解下吧。在我国古代,龙一直被认为是掌管雨水的神

    • 黄帝活了多少岁(黄帝的寿命真的达到了一百多岁吗)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黄帝,寿命,达到,一百,多少,真的

      在一些书籍当中记载,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活了118岁。在新石器时代,这样的寿命已经是很长了,就像我前一段时间所说,达尔文进化论下的新石器时代人类的平均寿命,也不过是34岁左右。二者相差这么多,难道就因为黄帝是神,还是达尔文进化论在论证人类进化的时候,出现了误区?我们不知道,但是

    • 韩愈的个人资料简介(关于韩愈一生经历事迹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韩愈,简介,事迹,资料,介绍,经历,一生,个人,关于

      今天有幸去潮州韩文公祠参观游览、拜竭。韩愈(768—824)。河南孟州人。韩愈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韩愈大文豪被贬岭南,潮州任上只干了8个月,却使得那里的江与山都改姓“韩”?1200年前,韩愈由于直言犯上意外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关心老百姓疾苦。他更将先进的中原文化带到了岭东潮汕。使潮

    • 历史上成吉思汗的女人(成吉思汗曾经征服了多少女人)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成吉思汗,女人,征服,历史,多少,曾经

      成吉思汗,本名孛儿只斤·铁木真,征战一生,杀到哪,抢到哪。他的妻妾有四十多人,大多数是从敌人那里抢来的,还有不少是被迫献给他的。如忽兰、也遂、也速干等皇后,都是曾是敌对部落的。成吉思汗对这些敌对部落大肆屠杀,好多车轮高的男人,都成了成吉思汗刀下冤魂,这些女人看着自己的父母、兄弟都惨死在“屠夫”成吉思

    • 吕不韦活了多少岁数(历史上吕不韦活了多大年龄死的)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吕不韦,岁数,年龄死,历史,多少

      吕不韦是一个有追求的人,电视剧里面有人总是渲染他和赵姬的爱情。但是我认为吕不韦对于赵姬最多算得上是喜欢,不大可能有很深的爱情,因为吕不韦心中装着天下,而赵姬眼中只有男人,脑子里只有那事儿,甚至换个男人就行。吕不韦本就是卫国首富,人生至于此,夫复何求呢?但是在中国古代,商人同妓女一样,在地位上始终是下

    • 红白喜事的意思是什么(红白喜事为什么白也是喜事 )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杂谈

      我们常说的“红白喜事”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红指结婚做寿,白指丧事,并到一起说就是红白喜事。也许在传统观念中认为,红喜事仅仅是指结婚、做寿这两件事,或者说在结婚、做寿时,才可以大张旗鼓地给亲朋好友广发请帖,邀请他们前来喝酒祝贺,分享自己的喜悦。但是到了现代,红喜事不只限于结婚、做寿了,乔迁新居、高升、

    • 红楼梦养小叔子说的谁(红楼梦说的养小叔子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叔子,意思,什么,红楼梦

      《红楼梦》中焦大说“爬灰、养小叔子”的人是谁?竟是同一个女人这句话看起来简单,其实并不好理解。表面上,焦大粗鲁古怪,其实他不是呆子,而是很厉害的角色。要知道,焦大从小跟宁国公贾演出过三四回兵,曾从死人堆里把奄奄一息的主子背出来。没有饭吃,他饿着肚子去偷东西给主子吃,没有水喝,他自己喝马尿,把得来的半

    • 水浒传宋江为何要招安(宋江想招安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招安,宋江,目的,为何,真正,什么,水浒传

      01卷首《水浒传》之所以是“四大名著”之一,并被金圣叹称之为“奇书”,不是没有道理。就比如那些,几乎人人都知道的梁山好汉的人名、绰号或曾立足的山头名儿,就经常被玩出各种花样来。拿不被人注意的山头名儿来说吧。都知道《水浒传》中出现的第一个山头,叫:少华山!朱武、陈达和杨春,是三位大哥,后来是史进。那么

    • 刚正不阿的历史人物(历史上的包拯是刚正不阿的人吗)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刚正不阿,包拯,人物

      倘若说起包拯,想必很多人都非常熟悉,而且也非常敬佩此人。在包拯的一生之中,他为人们做出了不少的好事,惩治了很多的贪官,这样一个刚正不阿,坦坦荡荡的清官,自然是有资格为后世所传颂的。然而,令人奇怪的是,这样一个优秀的人物,却没有几个好朋友,这是为何呢?包拯以清廉公正闻名于世,被后世称誉为“包青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