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变法的历史人物(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变法改革是谁提出的)

变法的历史人物(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变法改革是谁提出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664 更新时间:2023/12/11 8:47:25

在历史上,对社会生产力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变法了,每一次变法后,社会生产力都会迎来一个爆发性的发展;但是变法哪有那么容易,每一次变法,必然都要伤害很大一批旧有既得利益体,阻力必然很大。

而这里要盘点的就是历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五次变法,看看是哪五次吧。

第一次:管仲改革

第一次变法当然非管仲变法莫属了;管仲是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与齐国大臣鲍叔牙关系极为要好,后鲍叔牙将管仲推荐给了齐桓公

其实齐桓公与管仲算是仇人,管仲曾差点一箭射死齐桓公,但齐桓公也知道管仲的能力,所以齐桓公并不记仇,并将管仲任命为国相,而管仲也是知恩图报,全力辅佐齐桓公。

其实齐桓公在位时期,齐国已出现严重的财政危机,国库空虚,而外部也是危机重重;面对这种情况,管仲从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对齐国进行改革,使得齐国很快富强起来,而后对外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因管仲的作为,所以管仲在历史上的地位极高,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保护者”“华夏第一相“;而且还是诸葛亮的偶像。

第二次:商鞅变法

商鞅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变法家;商鞅本是卫国人,后入魏国,但一直不得重用,偶然得秦孝公招贤纳士,力图改革,于是就入秦面见秦孝公。

其实当时的秦国处境已经十分危险,内部十分空虚,连年的征战,让秦国的百姓穷苦不堪,而贵族们却垄断权力和经济;而外部,魏国凭借强大的国力,对屡屡侵犯,不仅夺走了秦国的河西之地,还欲吞并秦国。

其实秦孝公虽然渴望秦国变强,但当时真正的有识之士还真没几个愿意来贫苦的秦国。商鞅和秦孝公相互测试了对方两次,最终明白对方才是自己需要的人。

于是商鞅开始在秦国进行真正彻底的变法,而秦孝公则全力支持他,最终在这对千古罕有的君臣紧密合作之下,秦国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在一百多年后,秦始皇统治时期,灭了六国,一统天下。

第三次: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的大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以及改革家。王安石以进士身份踏足北宋官场,从一个小官慢慢爬了上来,后在宋神宗时期崛起。

当时的北宋也是内忧外患,首先是内部,出现了很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而外部则面临辽国和西夏的侵扰,看似强大的北宋王朝,被压迫得积贫积弱,相当的危险。

所以宋神宗和北宋王朝其他的帝王不一样,他迫切的需要北宋王朝重新崛起,所以大胆的用王安石对北宋王朝进行变法。王安石变法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

变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但也伤害了很多人的利益,所以在宋神宗去世后,王安石的变法也就被废除了,虽然没被杀,但却也是被贬。

第四次:张居正改革

张居正是明朝时期的政治家、改革家。张居正的升官之路极为传奇,在考中进士后,得徐阶的赏识,一路平步青云,很快便入主内阁,并成为次辅。

在万历皇帝继位后,张居正成为首辅,大权在握之下,开始实行改革。因为当时的大明王朝,已经自内而外的腐朽不堪,如果没有强有力且行之有效的改革,大明王朝离灭国已经不远了。

张居正改革俗称“一条鞭法”,从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整顿,尤重于经济的改革,企图扭转嘉靖、隆庆以来政治腐败、边防松弛和民穷财竭的局面。

改革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中央集权,充实了政府财政,提高了国防力量,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可惜的是,在张居正死后,他的变法立马就被废除,并被清算,实在是可悲可叹可惜。

第五次:洋务运动

在晚清时期,为了挽回颓势,也进行过多种常识,比如洋务运动,比如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等,要说哪次改革是最有效的,那当然是清末新政,但由于清末新政实行的实在是太晚了,积重难返。

而戊戌变法纯粹就是“挂羊头卖狗肉”,不值一提。这里要说的是持续时间最长,效果也最显著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虽然很多人批判洋务运动只是虚有其表,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洋务运动也的确有一定的效果,清王朝的确在一定时间内强大了。

但由于统治阶级实在是太腐败,在取得一定成就后便开始沾沾自喜,忘了进行洋务运动的初衷,导致甲午之战时败给日本。但洋务运动却是极大的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以上便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影响最深远的五次变法,其中真正成功的变法唯有管仲变法和商鞅变法;管仲变法使得齐国在春秋乃至战国时期,一直都很强大。

而商鞅变法则使秦国最终一统六国。其实之后的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以及洋务运动都算是不错的改革了,如果能持续进行下去,富国强兵是必然的,可惜的是失败了。

标签: 变法历史改革人物提出中国有名

更多文章

  • 农历二月二为什么叫龙抬头(农历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农历,龙抬头,二龙,来历,二月,为什么

    每年的二月初二是中国民间传统的节日,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龙头节。龙头节最早可以追溯到伏羲时代,伏羲当时“重农桑,务耕田”,所以每年二月初二都“皇娘送饭,御驾亲耕”。众所周知,民间还流传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为何这样称呼?龙头节还有哪些传统习俗呢?一起来了解下吧。在我国古代,龙一直被认为是掌管雨水的神

  • 黄帝活了多少岁(黄帝的寿命真的达到了一百多岁吗)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黄帝,寿命,达到,一百,多少,真的

    在一些书籍当中记载,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活了118岁。在新石器时代,这样的寿命已经是很长了,就像我前一段时间所说,达尔文进化论下的新石器时代人类的平均寿命,也不过是34岁左右。二者相差这么多,难道就因为黄帝是神,还是达尔文进化论在论证人类进化的时候,出现了误区?我们不知道,但是

  • 韩愈的个人资料简介(关于韩愈一生经历事迹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韩愈,简介,事迹,资料,介绍,经历,一生,个人,关于

    今天有幸去潮州韩文公祠参观游览、拜竭。韩愈(768—824)。河南孟州人。韩愈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韩愈大文豪被贬岭南,潮州任上只干了8个月,却使得那里的江与山都改姓“韩”?1200年前,韩愈由于直言犯上意外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关心老百姓疾苦。他更将先进的中原文化带到了岭东潮汕。使潮

  • 历史上成吉思汗的女人(成吉思汗曾经征服了多少女人)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成吉思汗,女人,征服,历史,多少,曾经

    成吉思汗,本名孛儿只斤·铁木真,征战一生,杀到哪,抢到哪。他的妻妾有四十多人,大多数是从敌人那里抢来的,还有不少是被迫献给他的。如忽兰、也遂、也速干等皇后,都是曾是敌对部落的。成吉思汗对这些敌对部落大肆屠杀,好多车轮高的男人,都成了成吉思汗刀下冤魂,这些女人看着自己的父母、兄弟都惨死在“屠夫”成吉思

  • 吕不韦活了多少岁数(历史上吕不韦活了多大年龄死的)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吕不韦,岁数,年龄死,历史,多少

    吕不韦是一个有追求的人,电视剧里面有人总是渲染他和赵姬的爱情。但是我认为吕不韦对于赵姬最多算得上是喜欢,不大可能有很深的爱情,因为吕不韦心中装着天下,而赵姬眼中只有男人,脑子里只有那事儿,甚至换个男人就行。吕不韦本就是卫国首富,人生至于此,夫复何求呢?但是在中国古代,商人同妓女一样,在地位上始终是下

  • 红白喜事的意思是什么(红白喜事为什么白也是喜事 )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杂谈

    我们常说的“红白喜事”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红指结婚做寿,白指丧事,并到一起说就是红白喜事。也许在传统观念中认为,红喜事仅仅是指结婚、做寿这两件事,或者说在结婚、做寿时,才可以大张旗鼓地给亲朋好友广发请帖,邀请他们前来喝酒祝贺,分享自己的喜悦。但是到了现代,红喜事不只限于结婚、做寿了,乔迁新居、高升、

  • 红楼梦养小叔子说的谁(红楼梦说的养小叔子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叔子,意思,什么,红楼梦

    《红楼梦》中焦大说“爬灰、养小叔子”的人是谁?竟是同一个女人这句话看起来简单,其实并不好理解。表面上,焦大粗鲁古怪,其实他不是呆子,而是很厉害的角色。要知道,焦大从小跟宁国公贾演出过三四回兵,曾从死人堆里把奄奄一息的主子背出来。没有饭吃,他饿着肚子去偷东西给主子吃,没有水喝,他自己喝马尿,把得来的半

  • 水浒传宋江为何要招安(宋江想招安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招安,宋江,目的,为何,真正,什么,水浒传

    01卷首《水浒传》之所以是“四大名著”之一,并被金圣叹称之为“奇书”,不是没有道理。就比如那些,几乎人人都知道的梁山好汉的人名、绰号或曾立足的山头名儿,就经常被玩出各种花样来。拿不被人注意的山头名儿来说吧。都知道《水浒传》中出现的第一个山头,叫:少华山!朱武、陈达和杨春,是三位大哥,后来是史进。那么

  • 刚正不阿的历史人物(历史上的包拯是刚正不阿的人吗)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刚正不阿,包拯,人物

    倘若说起包拯,想必很多人都非常熟悉,而且也非常敬佩此人。在包拯的一生之中,他为人们做出了不少的好事,惩治了很多的贪官,这样一个刚正不阿,坦坦荡荡的清官,自然是有资格为后世所传颂的。然而,令人奇怪的是,这样一个优秀的人物,却没有几个好朋友,这是为何呢?包拯以清廉公正闻名于世,被后世称誉为“包青天”,一

  • 古人过年怎么穿及内涵(古人过年主要的庆祝方式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古人,过年,内涵,庆祝,方式,主要,什么,怎么

    “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这是一句耳熟能详的童谣。新年的第一天,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穿新衣。“衣食住行”,衣在第一位。衣冠华族,所以别于禽兽,衣冠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清代女性吉服古人的新年,谓之元旦,正月初一,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宋代吴自牧《梦粱录》记载:“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新年。……细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