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荀子主张什么思想(荀子提出人定胜天的核心思想)

荀子主张什么思想(荀子提出人定胜天的核心思想)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652 更新时间:2023/12/9 12:46:15

荀子是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是我国战国时期最为杰出的思想家之一。

在荀子思想中,提出了性恶论,通过“礼法并用”的治国方案实现社会的安定和谐。荀子看来,荀子政德思想的论述主要体现在其论君臣、论礼法以及论刑政的三个关系方面。

在君臣关系上,荀子认为君主应该论德定次,臣子应该忠诚爱民。

在礼法关系上,荀子认为应该隆礼至法,再重视礼法在政治上的重要作用。在刑政关系上,荀子认为强调德主刑辅,并使礼与刑各用其所。

君臣:论德定次,忠诚爱民

荀子政德思想首先体现在其对君臣之道的论述之中,“君主者,治之原也。”荀子认为君主是治理国家的本源,君主的做法怎么样,臣下的做法同样也会效法。

荀子说:“君者,何也?曰,能群也。”荀子认为君主能组群,组群就是指君主能够善于养活人、善于治理人、善于任用人。

从而荀子重视培养君主的德行修养,“闻修身,未尝闻为国也”,君主应该去修养身心,正如孔子所讲的其身正,不令而行一个道理。

作为君主,其选拔用人上应该更加注重论德定次,“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荀子主张按照德行安排等级,权衡能力来授予官职,使每个人的职位与自己的德行才能相匹配。

在现实社会中,选拔任用德才兼备的人才同样也是领导者强调的领导干部选人任用的标准,使得人才各尽其才,在自己的职位上发挥最大的价值同样具有现实价值。

何为臣?荀子认为“以礼待君,忠顺而不懈”。同时,荀子认为“君者,民之原也”,君主是人民的本原,所以作为人臣要爱护人民。

“上忠乎君,下爱百姓而不倦,是功臣也”是功绩显赫的臣子。“上则能尊君,下则能爱民”这是荀子认为的圣明的臣子。

显而易见,荀子强调君主要善于任用圣明的臣,如此君子才能够称,赢得天下。

对于为人臣的论述中,荀子认为为人臣一定要对君主忠诚,还能做到爱民,正直诚实,行为要合乎礼义。这在当时维护封建统治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甚至在现代社会中仍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荀子系统论证了君臣之间的关系问题,这就比较全面地论述了为政者所应该具备的条件。

并且他认为为政就应该要有为政的态度,比如他说的作为君主,就应该论德定次,善于任用人才;作为臣子,就应该忠诚爱民,管理好自己职责之内的政务。

由此可见,荀子的政德思想首先就体现在其对君臣之道的论述上,讲到了如何为人君、为人臣的一些观点,重点在于君臣如何做才能够达到实现国家治理的目的。

荀子在君臣之道论述中,类似于孔孟的思想,同样也是认为为政者应该从自身出发,加强自身德行的修养,从而为治理国家提供有力的支持。

礼法:隆礼至法,礼法治国

荀子的政德思想还体现在其礼法关系上,荀子认为“隆礼至法则国有常”,推崇礼义、法制,那么国家就会有秩序。

荀子认为“礼者,养也”,荀子认为人生下来就有欲,这种欲望便是荀子所强调的人性本恶的源泉。

在人性恶基础上,荀子十分推崇“礼”的地位,认为“礼”是社会治理之根本,他在“隆礼”的同时也强调“法”的作用。

荀子对“礼”的阐发更侧重礼的外在性:“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理,而归于治。”

荀子更为看重的是“礼”作为一种道德对人们的外在约束,通过“礼”来约束人们的欲望,从而达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同时也能避免由于欲望的不满足而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

礼法治国思想是荀子政德思想的重要内容,荀子比较看重隆礼,然后如果隆礼在治国中都无法解决的问题,就应该用法来进行维持,以此达到治国的目的。

“好法而行,士也”荀子认为人要是没有了礼法,就会不知所措,所以必须强调礼法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

“夫是之为人师,是王者之法也。”他讲到了行王道的君主应该遵循的法度。由此可见,荀子的政德思想中是非常重视礼法的作用的,强调隆礼至法,用礼法来达到国家治理的目的。

先秦儒家之中,孔子是比较倡导礼治的,但是对以礼治国的论述比较宏观,并且没有形成对礼治的在为政上的系统观点。

孟子在孔子的基础之上,比较认同孔子的观点,基本是继承并未较大程度的发展,但是到了荀子这里,首次将礼治思想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荀子不仅提出以礼治国,并且重视法在治国中的作用,提出了隆礼至法思想,将礼与法结合起来运用到为政治国之中。

对于当代社会而言,礼法治国就类似于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将二者统一起来运用到治国理政之中。这有利于发挥各自的优势,以达到更好治理国家的目的。

刑政:德主刑辅,各用其所

荀子认为“取人之道,参之以礼;用人之法,禁之以等”,选择人要用礼来检验,任用人要用等级限制。

荀子主张“国无礼则不正”,“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礼者,治辨之极也”,上述观点都强调德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但是仅仅通过德就能够治理好国家吗?答案并非如此,他又强调“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荀子认为德就是能够区分尊卑,能够更好地约束社会秩序。

不仅如此,荀子还认为对于德约束社会关系不起作用的时候,就应该对其使用刑法进行的制裁。这就是荀子比较完整的德主刑辅思想,在为政过程中善于运用德刑各自的优势,进行国家治理。

对于礼刑哪种方式比较好,荀子还是比较重视为政中用礼,毕竟在荀子思想中,刑法只是一种为政的辅助手段。

“夫是之谓天德,是王者之政也。”荀子认为应该通过刑法惩治对工作没有上进心的人,以及用才能与时事对抗的人,通过礼义定完职分以后,再用刑法进行约束。

德主刑辅的思想荀子表达得相对较为明显,“其事行也若是其险污淫譋也,彼固曷足称乎大君子之门哉!”这就能够充分地反映荀子对以德为主,以刑法为辅的政德思想特征。

荀子是系统论述礼刑法三者关系的思想家,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比较详细全面的论述了对为政中礼法刑三者的运用,提出了较为明确且积极的说法,不仅对于当时还是生活的现当代,其政治意义都非常重要。

由此可见,荀子在德和刑的关系上,同样还是很重视德的作用,在荀子的观点中刑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在德治达不到预定目的的时候才进行规范的一种手段。

所以荀子政德思想中基本上是很重视礼在治国中的作用,因此可以认为在荀子那里刑法只是为了达到德治而进行的手段,并非决定性的治国要素。

综上所述,荀子在政德方面的主要贡献主要在于提出的德法治国以及德刑治国之中,首次系统全面地进行了论述论证,为先秦儒家政德思想丰富了其内容。

就算是依照当下的眼光来看荀子的政德思想,都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所以在当下对其价值的分析,更应该进行比较全面的探讨。

标签: 人定胜天荀子思想核心主张提出什么

更多文章

  • 春节守岁的寓意和象征(年轻人守岁代表什么意思与含义)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守岁,含义,寓意,年轻人,意思,象征,代表,春节,什么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守岁最早在西晋时就有记载,百姓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岁。那么守岁的寓意和象征是什么?除夕守岁的来历和传说有哪些?守岁从吃年夜饭起始,中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经出现了。那时掌灯起就要入席,大户人家兴致勃勃,还会吃到半夜。可普通

  • 古人天黑就睡觉吗(古代人没有电晚上生活都在干嘛)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古人,睡觉,生活,古代,晚上,没有

    古时候没有电,可是有蜡烛有油灯,有钱人家里可是有灯笼,怎么可能天一黑就睡觉?除了久别重逢的恋人或则夫妻;一般家庭,还是有很多琐碎的事要做,特别是大多数的读书人,为了考取功名,几十岁都还在那里挑灯夜读,怎么可能天一黑就睡觉。首先,不可以外出:古代的晚上,一些平民百姓或许舍不得点灯燃烛,经营酒楼歌肆的店

  • 霍光死后为何被灭族(霍光家族历史及灭亡的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霍光,灭亡,家族,历史,原因,为何,灭族

    霍光其实也算得上一个忠臣了,忠心耿耿的扶持了做了二十八天皇帝的昌邑王。虽然后自己亲手又把这个皇帝给废了,当时的霍光在朝堂之上称得上是呼风唤雨了,为刘家的天下可以说是操碎了心。一辈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以皇帝对霍光也非常好。不仅霍光本人位极人臣,待遇丰厚,与霍光沾亲带故的亲人也跟着沾光,过上了优渥的生

  • 安禄山在唐朝的官职(唐朝时期安禄山相当于现在什么官)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官职,安禄山,时期,相当,唐朝,现在,什么

    史学界普遍认为,唐玄宗李隆基,是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的罪魁祸首。因为,导致唐朝由盛转衰转折点的“安史之乱”的头头安禄山,之所以能从一个偷鸡摸狗的下三滥,成长为一人兼任三镇节度使,拥兵二十万的一方“霸主”,完全拜唐玄宗的昏庸所赐。而当时中央军的兵力才不到八万,安禄山的兵力竟然是中央军的两三倍!可以说,安禄

  • 白糖为什么是战争时期的硬通货(糖是国家战略物资)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硬通货,白糖,战争,战略物资,时期,国家,为什么

    一旦发生大规模持久战争时;白糖在民间真的会到一克难求的地步;因为那时候的白糖,将会被国家列入重要的战略物资进行加持储备,不过具有对人体需求白糖的摄入重要性知识的人们,也会自行储备白糖。二战期间,日本在盟军的穷追不舍及物资封锁时,其国内的白糖价格上涨了几百倍之多,即便如此,昂贵的白糖在市场上也是一克都

  • 康熙为什么处置周培公(康熙王朝周培公死后康熙的反应)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周培公,康熙,王朝,处置,反应,为什么

    在二月河的《康熙大帝》里,作为汉臣——周培公,确实是一个人才——文武双全!无论是帮助康熙平宫中之乱,还是帮助康熙摆平三藩之乱,乃至后来康熙御驾亲征准葛尔时献计献策,还献地图,周培公立了汗马功劳。但是,周培公后来没有得到康熙的重用,而是当一个闲棋放在盛京。周培公的死,不是康熙处死的,而是病在在任上。因

  • 杨广和宣华夫人关系(历史上杨广对宣华夫人是真爱吗)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宣华,杨广,夫人,历史,关系

    隋炀帝杨广演技高超,在担任晋王时期,为了抢走哥哥杨勇的太子之位。他将自己塑造成符合隋文帝审美的皇子形象,倾力结交隋朝四大名将之一杨素等一批外臣,并得到独孤皇后的全力支持,最终成功逆袭,被册封为太子,成为隋朝的皇位接班人。但得意忘形的杨广,险些因为一个女人而被废掉好不容易到手的太子之位!仁寿四年(公元

  • 杨广和宣华夫人最后怎么样了(杨广为何如此爱宣华夫人)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杨广,夫人,爱宣华,最后,为何,如此,怎么样

    隋朝的开国皇帝隋文帝共有五个儿子,都是独孤皇后所生。长子杨勇被立为太子,次子杨广被封为晋王,其余三个儿子也被分封为王。隋文帝曾经骄傲地对群臣说:“前代帝王,都有很多宠妃,嫡庶纷争,遂有废立,甚至亡国。我旁无姬侍,五子同母,可说是真兄弟。哪能有嫡庶纷争的忧虑!”其实,他未免太过于自信和乐观了。他完全没

  • 慈禧都怎么解决需要(慈禧太后如何度过后宫空虚生活的)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慈禧,太后,宫空虚,解决,度过,生活,需要,如何,怎么

    慈禧一生中最羞耻的时刻,竟然让一名宫女帮忙解决生理问题说起对中国影响巨大的女人,大家第一个可能就会想到武则天了。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称帝的女人。她的事迹流传后世,引起无数女人的羡慕。而有这样的一个女人,她也想像武则天一样,成为一个国家的主宰,但是她没有武则天这样的勇气,只是将朝政把握在自

  • 唐朝的生活有多开放(唐朝时期社会风气的繁荣开放)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开放,风气,时期,唐朝,繁荣,社会,生活

    这是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这里面涉及到中国古代一次根本性的转变,中国古代的历史,如果只用一刀劈开的话,那这一刀应该劈在唐宋之间。尽管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风貌和特点,但唐朝和唐朝之前的人,行为上有许多我们无法理解的地方,他们有他们独特的道德标准和行为模式。我们现在的这个样子,生活方式和道德标准,其实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