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搜索>提出
提出
历史上葛洪最大的贡献是什么(概括葛洪的历史贡献)
文史百科时间:2024/1/17 22:23:05阅读:1180
说起葛洪,可能大家都不知道他是谁。他是东晋时期的名医。作品有《肘后》,主要记录一些传染病。因此,他可以被视为预防医学的先驱和传播者。那么这个葛洪做出了什么贡献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边肖吧!1.葛洪是谁?葛洪是东晋时期著名的道士和医生,擅长治疗急性传染病。葛洪一生写了很多作品,最著名的是《肘后》和《抱朴
郭嘉真是曹操手下第一军师么?郭嘉能力有没有被夸大(郭嘉是曹操的军师吗)
文史百科时间:2023/12/4 23:36:45阅读:3426
郭嘉被誉为杰出的奇才,曹操的得力助手,但历史上总有人评价郭嘉是曹操帐下第一军事家。郭配得上这个名字吗?今天我就为大家还原一个真实的郭嘉。郭嘉善于洞察人心,所以他非常了解曹操的性格,曹操也曾经对郭嘉寄予厚望。但曹操爱招贤才,身边从来不缺有才能的人,所以曹操的军师永远不可能被郭嘉独占。而且郭嘉并不是曹操
王小波、李顺起义: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均贫富的口号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16 2:09:57阅读:564
北宋用以观察敌情的巢车模型北宋初,川峡地区的土地大多被官僚、豪强、寺观霸占。许多农民沦为客户(包括旁户),客户占主客户总数的比例很大,一户地主往往占有旁户几十家、几百家,乃至上千家。旁户的人身隶属关系很强,数世相承,被视同奴仆,承担繁重的田租和赋役,生活艰难。地主、官僚却奢靡享乐,作威恣暴,纵欲贪攫
马歇尔计划怎么提出的产生了什么影响
战史风云时间:2023/12/7 6:27:39阅读:4887
马歇尔计划的历史背景欧洲曾经是近代文明的摇篮,现代市场经济也发源于此。二战前夕,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西欧地区经历长达6年的大规模战争后今非昔比,满目疮痍。昔日欧洲繁荣的景象风光不再,城市上下到处是一片废墟。当时西欧国家所面临的任务是从几乎崩溃的困境中摆脱出来,清除共产党势力在各国的抬头,从而共同遏制苏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谁提出的(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是)
文史百科时间:2023/12/15 8:38:01阅读:3710
近代中国,有很多关键性人物推动着我们向西方看齐,他们是:林则徐、魏源、徐继畬等人。由于他们的努力,我们见识到了西方的先进文化,开阔了我们的眼界。这是中国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我们的转折点。然而,在他们之前,总有一些自大的人固守着祖宗的那一套制度,总觉得中华民族文化最优越。在遇见西方文化之前,我们的文化
焚书坑儒是谁提出来的建议(历史上提出该主张的大臣)
文史百科时间:2023/12/15 7:54:19阅读:3945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秦始皇最让人唾弃的事件—焚书坑儒,这算是秦始皇一生最大的污点了。其实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的碰撞,儒家文化对皇室的步步紧逼使得秦始皇最后掀桌子,直接上大招把那些逼他的人杀了一批又一批。儒家到底做了什么逼得秦始皇干出如此丧尽天良之事,今天咱们就来细细地梳理一下焚书坑儒这事的脉
三纲五常的内容及实质含义(董仲舒提出三纲五常历史影响)
文史百科时间:2024/2/17 7:49:07阅读:1628
“三纲”,即所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纲”的本义为提网的总绳,其比喻义为事物中占据支配和控制地位的关键成分。“三纲”的提法并非出于儒家,而是始于韩非:“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孔子对君臣关系的看法是:“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而孟子则
荀子主张什么思想(荀子提出人定胜天的核心思想)
文史百科时间:2023/12/9 12:46:15阅读:4652
荀子是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是我国战国时期最为杰出的思想家之一。在荀子思想中,提出了性恶论,通过“礼法并用”的治国方案实现社会的安定和谐。荀子看来,荀子政德思想的论述主要体现在其论君臣、论礼法以及论刑政的三个关系方面。在君臣关系上,荀子认为君主应该论德定次,臣子应该忠诚爱民。在礼法关系上,荀子认为
变法的历史人物(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变法改革是谁提出的)
文史百科时间:2023/12/11 8:47:25阅读:4664
在历史上,对社会生产力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变法了,每一次变法后,社会生产力都会迎来一个爆发性的发展;但是变法哪有那么容易,每一次变法,必然都要伤害很大一批旧有既得利益体,阻力必然很大。而这里要盘点的就是历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五次变法,看看是哪五次吧。第一次:管仲改革第一次变法当然非管仲变法莫属了;管仲是春
五育并举是谁提出的观点(发展至今的形式变化)
文史百科时间:2024/1/7 9:28:39阅读:881
五育并举是谁提出来的?发展至今有哪些形式上的变化,家长要清楚。五育并举,是现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倡导的育人模式,主要内容有:德育、智育、美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五育并举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呢?最早可以追溯到辛亥革命胜利后不久,由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提出,当时五育并举的内容是: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
六国论苏洵提出什么思想观点(六国论苏洵的理论特点)
文史百科时间:2023/12/15 7:03:05阅读:3053
《六国论》告诉你妥协与退让换不来尊严与独立。苏洵写的《六国论》,提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的观点,当然我们熟悉这段历史的人都知道,这个观点是站不住脚的。秦国能统一六国,更多在于自己一步步的发展壮大,在于君臣的勠力同心。而秦国获取土地的方式,绝大多数都是靠将士们战场上一刀一枪拼杀出来
西汉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提出了三纲五常概括
文史百科时间:2024/1/10 23:01:43阅读:2880
“三纲五常”分别具体指什么内容?“三纲”,即所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纲”的本义为提网的总绳,其比喻义为事物中占据支配和控制地位的关键成分。“三纲”的提法并非出于儒家,而是始于韩非:“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孔子对君臣关系的看法是:“君
需要层次理论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简介)
文史百科时间:2024/1/15 7:25:11阅读:3410
心理咨询: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于1908年4月1日出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区一个犹太家庭。美国著名哲学家、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心理学第三势力的领导人。1967年任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会主席和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70年6月
三人行必有我师最早是由谁提出的
文史百科时间:2024/1/15 10:28:23阅读:568
自古以来,人们就深知学习需要良师益友,因为无论一个人多聪明,总难免会有疏漏和错误。在中国古代,有一条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意思是每个人在走路的时候都要看看前面,旁边或者后面的人,因为他们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但是,这条著名的谚语最早是由谁提出的呢?经过查阅历史资料,我发现“三人行必有我师”
推恩令是谁提出的建议(汉武帝颁布贾谊提出的推恩令)
文史百科时间:2023/12/24 4:48:36阅读:4080
汉武帝能够开创盛世,让汉朝国力达到巅峰,和推恩令的颁布有很大的关系。推恩令表面上惠及诸侯王的所有后代,实际上旨在削弱诸侯王的势力,让他们陷于内斗和分化。而想出这个天才方法的,正是主父偃。不过这个帮助汉武帝开创盛世的名臣,当年却是一位人见人厌的穷酸书生。主父偃自视甚高,性格耿直,说话很容易得罪人,出身
中体西用是谁提出的观点宗旨(冯桂芬第一个提出中体西用)
文史百科时间:2024/1/1 21:49:15阅读:301
八个字概括张之洞的《劝学篇》,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有人说,这个中体西用论是晚清洋务运动的总纲领。对,也不对。洋务运动确实坚持了中体西用的原则,只引进技术和器物,不改革政治结构,思想基础。但坚持这一原则的原因并非一开始就有纲领,而是各方博弈结果。洋务运动实际上是“切香肠”改革,成熟一项,上马一项,批准
尊王攘夷是谁提出来的(春秋时期提出尊王攘夷任务是谁)
文史百科时间:2024/2/3 0:15:52阅读:3526
春秋历史上最为知名而且最无争议的霸主是齐桓公,在齐桓公跑赢了自己的哥哥公子纠当上齐国国君之后,开始对齐国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中一项是任用管仲为齐国的大管家,对经济、军事、国际环境等各个方面做了不同程度的调整,慢慢让齐国成为了让诸侯都敬服的霸主。而这所有的措施当中,有一条是最为受益的,那就是管仲提出
桑代克提出的三大定律(三大定律对教育改革的启示)
文史百科时间:2024/3/26 4:15:50阅读:3183
学生上课前为什么要预习课本?老师上课后为什么要布置作业?为什么有各种阶段测验和考试?有什么科学依据吗?看看心理学家是如何研究的。人物成就桑代克(1874-1949)是美国心理学家,1903年出版了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他也是第一位系统论述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他采用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
民本思想是谁提出的重要主张(倡导民本思想的代表人物)
文史百科时间:2024/1/8 2:57:56阅读:1146
“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是孟子“外王学”的核心,也是中国传统政治理念的核心原则之一。细究之下,我们可以发现,“民本”思想在孟子哲学体系中包含着三个面向:终极性面向、主体性面向与教化面向。“民本”的终极性面向。孟子“民本”思想的首要之义在于,以“民”作为国家或王朝政治合法性的第一准则。例如,在《孟子
凯勒奇计划是谁提出的(为什么要实施并推进凯勒奇计划)
文史百科时间:2024/1/1 10:50:31阅读:4272
什么是“凯勒奇计划”呢 ?凯勒奇计划——大量制造混血儿。为什么要“警惕凯勒奇计划”呢?凯勒奇,全名叫理查德·尼古拉斯·冯·康登霍维·凯勒奇。出生于1894年,父亲是典型的欧洲白人,是当时奥地利的一名外交官,家庭还算富裕,母亲是日本人,所以凯勒奇是个混血儿。凯乐奇计划的目标是消除纯种人,瓦解每个国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