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袁世凯为什么要当皇帝(历史上承认袁世凯是皇帝吗)

袁世凯为什么要当皇帝(历史上承认袁世凯是皇帝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936 更新时间:2024/1/10 23:01:51

一、

1915年12月11日夜晚,忙碌一天的袁世凯回到总统府,没有理会众人的请安和问候,径直走入书房坐在宽大的太师椅上。

香炉里青烟袅袅,弯弯曲曲的冲房梁而去,犹如袁世凯躁动不安的内心。

他用胖胖的手猛然拍了一下光头,口中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做皇帝到底对不对?”

袁世凯不禁陷入沉思。

当天上午,由全国选出的1993名国民代表齐聚,对共和制更改为君宪制进行投票,结果不出意料,1993名国民代表全票通过施行君宪制,并恳请袁世凯就任中华帝国皇帝。

按照惯例,他拒绝了。

这只是第一次劝进,立刻接受显得吃相太难看,等到第二次、第三次劝进的时候,他就会接受劝进,宣布改元建国。

虽然是早已议定的流程,袁世凯依然忧心忡忡,毕竟在共和国里做皇帝,总是不那么光彩。

但是袁世凯没有办法。

他从“小站练兵”开始,就着手培养自己的亲信军事力量,15年间一手带出强大的“北洋六镇”,除了袁世凯本人,再无人可以指挥的动。

那些年,他和军官士兵们站在一起,成为无可争议的统帅。正是“北洋六镇”的鼎力支持,他才拿到中华民国大总统的职位。

也是从1912年开始,他和军队脱离了。

当年忠心不二的部下,替袁世凯分别镇守各地,也就分别取代了他在军队中的位置,3年来,他们各自培养起一批亲信,犹如小号的袁世凯。

袁世凯感觉到,指挥军队不太灵敏了。他必须和各个军头商量妥协,才能贯彻自己的命令,而当年只需要一句话就可以如臂使指。

刀,已经不在他的手中了。

做为强势统帅,袁世凯绝对不能容忍。

另外,新成立的民国太混乱了。

清朝逊位以后,朝野瞬间冒出几百个党,各自拉帮结派攻讦不休,几年来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尤其是国民党,通过竞选获得大部分议员席位,平时没什么有用的建议,只知道维护自家利益,只要不符合国民党利益的全部反对。

更有甚者,他们在反对不利的时候,会无所忌惮的起兵造反。显然,他们不把民国和大总统放在眼里。

内外不顺,让袁世凯成为“虚位总统。”

他只能顺着大家的意思做事,却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施展拳脚,这么下去,民国的大事怎么办?

袁世凯放下胖胖的双手,露出一张疲惫的圆脸,他抬头望向冲到房梁的青烟,喃喃自语:

“中国,还是需要一个皇帝。”

已经流传2100年的皇帝是受命于天的,在中国人心中具有神性,只有借助皇帝的神性压服众人,才能真正执掌权柄,确保国家的稳定。

“况且,袁氏三代效力前清,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我又执天下牛耳多年,论家世论势力论才能,天下谁能比得上袁某?”

“我做皇帝传之子孙,不应该么?”

二、袁世凯又想起半年来的天下人心。

美国宪法顾问古德诺发表的《共和与君主论》说:

“大多数之人民智识不甚高尚,由专制一变而为共和,此诚太骤之举动,难望有良好结果,中国将来必因总统继承问题酿成祸乱。中国如用君主制,较共和制为宜,此殆无可疑者也。”

长子袁克定带回来的《顺天时报》,也证明日本是支持袁世凯称帝的。

美日两国都支持中国更改国体,那大概是错不了的,起码不至于因更改国体而导致外患。

再说了,日本、英国、德国、俄国都是君主制,不是都发展的强大繁荣么,中国加入世界主流也没什么不妥。

“全世界都有皇帝,为什么中国不行?”

最让袁世凯振奋的是举国拥戴。

8月14日,杨度和严复等人的“筹安会”成立以后,各地纷纷成立“请愿团”,请求施行君主立宪制。

短短2个月时间,参议院就收到请愿书83件......北洋系、南方系、政府官员、封疆大吏、统军大将、乞丐、妓女都支持更改国体。

真是举国无人不拥袁。

就连不是北洋系的蔡锷、唐继都在《全国护军使劝进称帝文书》里签字,江苏实业代表沈云沛也请愿劝进,可见天下民意汹汹。

袁世凯心想:

“杨度曾说过,不先除竞争元首的弊端,国家永无安宁之日。说的好啊,于公于私,皙子知我。”

袁世凯起身离开书桌,信步走到窗户前。

12月的北京寒冷刺骨,他却仿佛没有感觉,伸手推开窗户,抬头望向灿烂的星河。那双眼睛格外清亮,透出一半不甘,一半野心。

那一夜,他无心入睡。

三、

1915年12月12日,1993名国民代表再次请求袁世凯称帝,这次他没有拒绝,大大方方的接受国民代表的劝进。

从这一天起,袁世凯就不再是中华民国的总统,而是中华帝国的皇帝了。

他准备把1916年定为“洪宪元年”,并制定了《新皇室规范》:

亲王郡王可以为海陆军官,但不得组织政党,并担任重要政治官员,皇室亲属不得经营商业,与庶民争利。

永废太监制度。

永废宫女采选制度。

永废各方进呈贡品制度。

或许,袁世凯想做好皇帝,但当初拥戴他的各地大员已经等不及了。

超是一向反对袁世凯称帝的,他和学生蔡锷策划了护国运动,树起反袁的第一杆大旗。

12月25日,返回云南的蔡锷和唐继尧通电全国,宣布云南独立,称袁世凯是背叛民国的罪人,2天后派兵向四川进发。

12月18日,袁世凯任命冯国璋做参谋总长,想把他调离经营多年的南京,但冯国璋称病不愿进京,只愿在南京遥领职务。3个月后又致电北京,劝袁世凯早点退位。

一旦冯国璋开头,各省督军纷纷通电,劝袁世凯退皇帝和总统位,留下大权供众人争夺。

段祺瑞闲居在家里,既不参与劝进拥戴,也不说反对的话,一幅老神在在的样子,谁都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徐世昌知道人心是怎么回事,早已回到河南辉县,平时钓钓鱼喂喂鸟,只等袁世凯撑不下去的时候出来收拾残局。

至于日本,原本就没有在《顺天时报》上说拥戴帝制,那份报纸是袁克定伪造的,只骗袁世凯一个人。

此时他们巴不得中国乱起来,只有乱起来,日本才能浑水摸鱼。

一夜之间,万众拥戴的皇帝成为街边的臭老鼠。

当初的拥戴是真的,如今的反对也是真的,唯一不变的是利益。

四、

接受劝进前的夜晚,袁世凯大概没有想到,世间还有捧杀的说法。

冯国璋、段祺瑞等军政大员,或在北洋内部经营多年,或者在地方拥有数万军队,他们距离大总统宝座只有一步之遥。

有朝一日袁世凯退休,他们很有可能到总统的宝座上,尝试一把万人之上的感觉,这在清朝可是想都不敢想的好事,民国却近在咫尺。

可袁世凯要做皇帝。

大家伺候袁世凯一辈子也就算了,还得世世代代给袁氏当奴才,袁世凯不甘心,冯国璋段祺瑞还不甘心呢。

南方系也有想法。

袁世凯和北洋的实力太强大,强大到其他势力加起来都难以撼动,既然正面打不过,那只好背后下手。

他们拥戴袁世凯称帝,将其置于风口浪尖之上,一旦把称帝的事情坐实,立刻以拥护共和的名义反手一击。

北洋内部争权都来不及,谁去真正和他们打仗?

其实在反袁战争中,北洋内部和南方系的诉求是一致的,他们的目的是利用袁世凯称帝的事实,把大BOSS赶下去,然后集体分享胜利果实。

想想吧,把称帝的袁世凯打下去,能获得多大的名望?能积累多少功勋?

而其他人,更多是墙头草。

大家都说“总统称帝好”,那他们也跟着喊,大家都说“袁世凯称帝不好”,他们马上转变口风说不好。

他们没有诉求,也不在乎什么国体,唯一在乎的是站队和口径,千万不要和别人不一样。

袁世凯终究是旧时代的人物。

他遇到困难唯一能想到的办法,就是重新借用天授的皇权。

其他人都看到了未来的曙光,这世界上不是只有皇权一条路,还可以有别的选择和出路:

“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

1916年的总统府,袁世凯身患尿毒症在垂死挣扎,他放下一只雕花的药碗,发出和李自成一样的哀叹:“何不助我做好皇帝?”

四面八方却响起无数人的声音:

“慰亭,时代变了。”

标签: 皇帝袁世凯历史承认为什么

更多文章

  • 中国活字印刷术发明时间在什么时候(毕昇发明印刷术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印刷术,发明,毕昇,活字,故事,中国,时候,时间,什么

    活字印刷术的创造是印刷史上的一次伟大技术革新。北宋庆历间(1041年-1048年)湖北蕲州蕲水县一介布衣的毕昇(970年—1051年)发明了泥活字,象征着活字印刷术的问世,位列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他是世界上首个创造活字的人,400年后,德国人约翰内斯·古腾堡发明了铅活字印刷术。元代王祯发明创造了木

  • 什么是活字印刷术(古代活字印刷术发明来历与发展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活字印刷术,简介,来历,发明,发展,古代,什么

    还记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吗?数百位演员组成方阵,用汉字“和”的演变过程,伴随着雄壮的汉韵古乐高低起伏,仿佛穿越时空走来,向世界展现我国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术,让无数人为之惊叹。这场表演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成功吸引了人们对这一传统印刷术的关注。妇孺皆知,印刷术是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引以为豪的

  • 商鞅变法的措施和影响意义(对秦国封建化起决定性作用)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封建化,决定性,措施,秦国,商鞅变法,意义,作用,影响

    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从政治经济军事到社会风俗,打破旧制约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上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奴隶制度已经逐步走向了崩溃,有了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的迹象。因此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都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与时俱进,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契合了秦国的国情。其主要措施十分广泛,不但有政治上经济上的变革,

  • 中国末代皇帝溥仪的儿子(溥仪为何一生都没孩子)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溥仪,皇帝,孩子,儿子,一生,末代,中国,为何

    说起末代皇帝溥仪大家都很熟悉,他一生虽然曾经做过3次皇帝,一生活了61岁,然而却因为身体原因一生没有留下子嗣,这确实对溥仪来说是一种遗憾。而和他同为一个母亲的亲弟弟溥杰,娶了一位日本妻子,生了两个女儿,属于中日混血,但是另一位同父异母的弟弟溥任,要比他们幸运的多。他为爱新觉罗家族留下了正统血脉,生下

  • 杨三姐告状的真实历史原型(真实故事远比剧情更复杂)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原型,告状,杨三姐,剧情,历史,真实,故事,复杂

    杨三姐告状曾经是轰动民国的大案,通过改编成了评剧著名曲目,后来又被改成了电视剧,很多人大概都看过。杨三姐是河北滦南县人,家中是雇农,在民国属于下层人物。杨三姐的姐姐杨二姐和本地的高占英自幼定亲,那时候两家家境情况都差不多,谁也不嫌弃谁。只是后来高占英的父亲高贵章出去在唐山做瓷器买卖,逐渐发迹,两家的

  • 曹操的儿子叫什么名字(曹操的25个儿子相关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曹操,儿子,介绍,相关,名字,什么,25

    根据史料的记载,曹操一生,一共有二十五个儿子,分别由十三个后、夫人、姬妾所生,当然,曹操的后,夫人和姬妾,可不止十三个,而且曹操除了有二十五个儿子之外,也有女儿。至于所生女儿的数目,史料上没有明确的记载,根据《后汉书》的记载,曹操的女儿中,有三个是嫁给汉献帝为贵人的。她们分别是:曹节,曹宪和曹华。其

  • 天工开物是谁写的著作(天工开物的撰写作者宋应星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天工,开物,宋应星,著作,作者,介绍,撰写

    近日,在某综艺节目中,《天工开物》的作者,明代科学家宋应星,以青年、中年、老年的三个不同年龄状态出现,其中老年版的宋应星,被处理成剃发留辫的清代发型,与此前青年、中年的明代发型装饰完全不同,因为很多人都知道,宋应星的兄长是在清军入关时,坚持抗清,殉国而死。宋应星自己也是秉承绝不与清廷合作的态度,长年

  • 武则天为何迁都洛阳(武则天迁都洛阳是什么时候)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武则天,洛阳,迁都,时候,为何,什么

    武则天把都城迁往洛阳,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大唐天下已经成了“大周”天下的政治原因,二是洛阳更有利于得到物资补给的经济原因,三是洛阳也是繁华大都市的基础设施原因。接下来,津城沐雨和大家一起来看看当时的具体情况。武则天称帝后,改唐为周,原来的大唐天下成了武则天的大周天下,国号变了,都城改变也是正常的

  • 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数量(远东地区人口分布问题)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远东,地区,人口,数量,分布,俄罗斯,问题

    被黑龙江、乌苏里江分隔开的中国东北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大致位于同一纬度带:两地都分布着大量肥沃的黑土带,两地在气候、植被等方面也高度相似,两地生活的野生动物也基本相同。从这些方面看来两地的环境的确是挺相似的,然而两地之间也存在显著的不同点:有超过2000万公顷耕地面积的中国东北地区是我国一大主要的商品粮

  • 轰炸东京的飞行员下场结局(美国飞行员后来去哪里了)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飞行员,轰炸,东京,结局,美国,后来,哪里

    美国轰炸东京是有好几次的,早期美国轰炸东京以及日本本土效果一般。当时的日本气势如虹,席卷了南太平洋,征服了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东印度群岛等地。在此期间,美国杜立特中校大胆的对日本东京进行了轰炸,大大鼓舞了人们的士气。这次轰炸被称为“杜立特空袭”,不过实际上对日本造成损失有限。第一次轰炸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