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巴金和冰心奶奶是什么关系(两人不是老伴而是莫逆之交)

巴金和冰心奶奶是什么关系(两人不是老伴而是莫逆之交)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86 更新时间:2023/12/26 21:19:53

若是提起二十世纪中国坛上的名人,想必大多数人都会想到巴金冰心

这两位文学大家作品繁多,思想深刻,都对现代文学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巴金的《家》、《春》等书堪称一个时期时代生活的镜子,他是“二十世纪良知的符号”,是“讲真话”的代表。

而冰心以清新婉丽著名的《繁星》、《春水》也影响了许许多多的青年,那句“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更是被无数人记在心底。

众人都知他们的成就,却往往忽视了他们二人之间的联系——巴金与冰心,是有着深厚友谊的莫逆之交。

他们的友情与往来持续了近一个世纪,书信之繁多、感情之纯粹,都令人动容。

青年时期的冰心

冰心对于这份友情表现得坦荡而感激,她曾在巴金的画像旁题字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此际当以同怀视之。”

作为回应,巴金也题了一幅字,上书:“冰心大姊的存在,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她就像一盏明灯,为我照亮前方的道路。灯亮着,我便能放心地大步前,也不会感到孤独。”

一句“足矣”,一句“明灯”,道尽了二人之间真挚而纯粹的友情。

这情谊是他们人生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无数次痛苦之中的慰藉,是黑夜里前行的动力,是两个正直的心灵间的羁绊。

二人最初的联系,是在1921年的夏天。

那时候巴金才十七岁,他与堂弟在老家的园子里,找了一处阴凉的树荫,捧着《小说月报》,有滋有味地读着冰心的小说《超人》。

巴金青年时期

这则故事富有哲理而又纯真,是年少的孩子们能理解的内容,可细品又能察觉更加美好的滋味。

清新婉丽的辞藻仿佛消去了夏日的炎热,在那阵阵蝉声中,巴金仿佛感到自己的心灵与这位作者产生了些许碰撞,新奇而富有吸引力。

这一次的接触,让巴金开始不由自主地关注起“冰心”这位作者来,他时常阅读她的作品,并且在自己离开成都前往上海闯荡的时候,贴身带着冰心的《繁星》。

这些诗句仿佛有着不可思议的力量,陪伴着他度过了年少的许多时光。

他说:“从她的作品那里,我们得到了不少的温暖和安慰。我们知道了爱星空、爱大海,以及爱大自然。而且我们从那些亲切而美丽的语句中,体会到了永久失去的母爱。”

巴金心想,如果将来有机会,自己一定要见一见这位作家。

这个机会在十一年后,终于到来了。

冰心、吴文藻与孩子们

1933年冬,为了筹备《文学季刊》,巴金在章靳以、郑振铎的陪同下,一同前往燕京大学燕南园寓所,也就是冰心的家中。

这是二人初次见面,冰心因比在座几人略微年长些,所以显得愈发温和而稳重。

冰心后来回忆时提到:自己第一次见到巴金几人时,就把他们当做亲弟弟们看待了。

冰心那时也已阅读过巴金发表的部分文章,也从中感受到了这位年轻作家字里行间蕴含的悲愤与激情,以及对人们坦率的爱意。

二人交流间都对彼此的理念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也发现对方有自己欣赏的地方。

1940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于12月举行茶会,冰心受邀从昆明前往重庆,巴金恰好也一同前往。

二人打了个照面,也逐渐开始增多了联系。

巴金与妻子萧珊

来往多了,了解也更深,巴金便知晓了,这位作家当时身体不适正在吐血,现在住在歌乐山养病,此后他便经常去看望冰心。

后来,巴金又得知因为病情开销极大,冰心经济情况拮据,甚至连年夜饭都成了问题,便装作不经意间,与冰心谈起她的著作应在内地重印出版的事。

冰心也不扭捏,点点头,欣然同意说:“这事情就托给你去办吧!”巴金笑着一口应下,保证将书顺利出版。

帮这位自己从小就欣赏的作家办事,巴金自然是十分上心。

他亲力亲为,以原来北新书局出版的《冰心全集》为基础,选编成三册,书名为《冰心著作集》,交给开明书店刊行。

患难见真情,巴金如此尽心尽力,冰心也十分感动,两人从此成为好友。

巴金一家

此后,即使是冰心远在日本期间,他们依旧保持联系。

都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可巴金与冰心之间的友情,却如同一条潺潺流淌的小溪,安静却不知疲倦地奔流着,似乎没有停息的时候。

除去人格作风的互相欣赏,更别说二人还有共同的精神主题——那便是爱。

虽说写作风格不同,可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爱、对自己家乡的爱,以及对整个世界的大爱都是相同的。

冰心和巴金都是偏向于感性的作家,“情”和“真”贯彻在他们作品的字里行间,而这样相似的写作追求,也是他们成为朋友的重要原因。

同样的理念将他们联系在一起,即便没有经常见面,仅仅靠着书信交流,他们之间的友情依然牢固万分。

毕竟“高山流水”,能懂自己心中所想之人,世间又有几人?得遇一人,已是万幸。

冰心1927年的手迹

随着岁月的流逝,他们之间的友谊有了进一步的深化,也是时间酝酿的一种升华。

友情积累、沉淀,使他们由文学界的老友,跃为人生难得的知己,也有了冰心“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感慨。

1980年4月,76岁的巴金和80岁的冰心,作为中国作家代表团的一员访问日本。

有一天代表团没安排活动,两位老人得了空闲,便坐在客厅里聊天。

这大概是二人相识以来第一次的畅怀长谈。

从生活趣事,到人生哲理,他们仿佛不知疲惫地一直谈到午夜,脸上带着的是幸福而畅快的笑容。

两颗心在言语中贴得更近了,两位老友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感到相知、互相理解。

异国的夜晚无比寂静,可他们却并不孤单。

直到午夜十二点,年老的身体发出了抗拒的警告,冰心催促巴金休息,这场谈话才匆匆结束。

二人都对这场谈话印象深刻,直到多年后,他们还在信件中万分怀念地提起过这段快乐的时光。

1985年,冰心迁往新居,巴金去探望她,那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

此后,两位老人的身体欠佳,不能进行长途旅行,便一人在北京,一人在上海,信件变成了最常用的交流方式。

仅仅依靠文字传递的情感并没有让这段友情终结,反而愈久弥坚,在岁月中沉淀出了别样的芬芳。

岁月无情,冰心在医院遭受病痛折磨时,是巴金一封又一封关心的信件,让她的心灵感受到了些许慰藉。

友情是良药,给了冰心很大的帮助与温暖,她也异常想念多年未见的好友,几乎每年都会在信件中提到:“我十分想你们(巴金父女),很想同你们见面、谈话,我真希望你何时能到北京来。”

可惜双方不是身体受限制,就是公务缠身走不开,她便感到无比惆怅,无奈地道了句:“我们仿佛永远也不能见面!”

之后的日子里,在信中,冰心一日问“我无时不在惦记你。血压还低否?手还抖否?”

几天后又道“今年如能来京一行,相对谈话比写信痛快得多,是不是?”

再过一阵子,便开始感慨“我们住近一点就好了,彼此都不寂寞”。

一声声叮咛,一句句想念,是令人动容的关切与真诚。

晚年的巴金心灵深处充斥着寂寞和孤独。

巴金与冰心、夏衍

他渴望理解,也渴望心灵的沟通和抚慰,而冰心这些字里行间饱含着真情的信件给了他最大的安慰和温暖,让他有了继续前进的动力。

巴金也是一样思念着冰心,即使住在医院里受着病痛的煎熬时,他也常想起这位大姊。

他说:“我需要的是精神养料……你的友情是更好的药物,想到它,我就有巨大的勇气。”

“你说友情是最好的药物”,冰心闻言,便在信中认真地回复道,“关于这一点,你有着我的全部友情。”

“全部的友情”,这是多么真诚而纯粹的表达!

冰心给予了巴金自己所能给出的最高情谊,这是一份弥足珍贵的礼物,也是巴金用一生来回馈的感情。

冰心日记

除去关怀与忧虑,二人还在信中有许多幽默风趣的谈话。

有一次,冰心写信给巴金描述了她的一个梦境,说梦见巴金来到北京,自己带着他去了一间收藏着许多古玩、玉器的宝库,最后送出去了一只大绿色宝石花瓶,还有一只高脚绿玉盘。

冰心觉得此梦境有些生动有趣,可巴金根本不接大姊的这个话题,而是闷头抛出了自己心中的忧虑,还说自己“从未见到宝库,对宝石更无兴趣”,看得冰心好气又好笑。

如此放松的姿态,是二人在众人面前都不曾表现过的。

他们了解彼此,也都视对方为知己,便摘下了面具,用最真诚的姿态面对。

在这样一种牢不可破、真挚热切的友谊的支持下,二人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发表了一篇篇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为思想解放、推动社会发展、唤醒青年的意识起到了积极作用。

冰心写给巴金的信

两人一南一北,遥相呼应,成为上世纪我国文坛的中流砥柱。

他们的身姿已然衰老,时光并没有优待他们,但二人的精神却时刻奋战在时代的前沿,为无数人遮风挡雨,指明了方向。

巴金晚年患的是帕金森氏症,是令人无奈而倍感痛苦的病症。

曾经多少回,巴金被疾病折磨得想搁笔了,可又想到冰心大姊仍然拿着笔杆在写作,便“不敢躺倒、不敢沉默,又拿起笔来了”。

巴金夸赞冰心道:“许多人战战兢兢抱头摇尾的时候,您挺胸直立,这样的英雄气概,我大概永远忘记不了!我每次都想,有您这样一位大姊,是我的幸运。”

后来在为《冰心传》写序的时候,巴金写道:“思想不老的人永远年轻,而您正是一个这样的人。”

冰心书信

而这位大姐也没有把巴金当成外人,在别人小心翼翼供着巴金不敢让他多动笔的时候,冰心写信说道:

“北京166中的前身是我母校,九四年是他们一百三十周年,要你题词,托我转上,请你无论如何说一句话,替我转答就可以。”

要知道当时巴金已然把题词、开会之类的事情列为禁绝。

可面对冰心大姊,巴金二话不说拿起了笔,认真完成了任务,甚至还回信写了检讨:“很想多写几个字,手指动不了,请原谅,写不下去了。”

没有客套,没有推辞,彼此了解对方的难处,也愿意克服自己的困难帮助对方。

这份友情早已得到了升华,两人俨然已经把对方看成了“一家人”。

晚年的冰心

冰心把巴金的来信,全都珍藏在一个深蓝色的铁盒子里,准备以后捐赠给中国现代文学馆。

这不仅是他们友谊的见证,也是无比珍贵的历史材料。

巴金晚年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呼吁建造中国现代文学馆。

那时国家百废待兴,经济困难,他和冰心便亲自筹集资金为文学馆的兴建添砖加瓦。

为了减少经费支出,冰心还将自己一生收藏的字画尽数捐给了文学馆。

周立民曾这么评价过他们的关系:“他们的友谊超出了个人情感,有着更为高尚的内涵:携手共进、坚守良知的品质,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以及无比高贵的品格。”

晚年的巴金功成名就,可这也招致了许多烦恼,他说自己已将名利之事看得很淡,有时甚至感到厌恶。

1990年巴金接受采访

他感到十分困扰,多次和冰心说:“现在想的只是把一点真挚的感情留在人间,因此还想多写点随想。”

这也是巴金晚年文学创作的又一个巅峰——《随想录》的诞生原因。

冰心闻言,对此表示认同,同时给巴金送去了放大镜,以及一个方便看书的“小书架”,以支持他创作。

在与冰心大姊的交流中,1986年,巴金终于完成了五卷的《随想录》。

这本书以说真话、说心里话的真诚态度,剖析自身,辩证看待历史,把他一生追求完美理想。

巴金把和他同一时代的知识分子们的人生际遇,真实而生动地呈现在了世人面前,也完成了巴金自身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使命。

他们互相成就彼此,也互相支撑着彼此,可岁月无情,再长久的友谊,终究也有落幕的时候。

二人的最后的信件

1997年,冰心给巴金写信,纸上只有费力写下的短短两句话:“我想念你,多保重!”

巴金的回复也很短,信中写道:“冰心大姊,我也很想念您!”

二人的身体状况不允许他们继续多做交流,这十几个字便已是耗费了大量心神,而这也是冰心和巴金最后一次通信。

1999年2月28日,冰心老人逝世了。

在短暂的悲伤后,巴金认认真真地发布了《冰心先生生平》,用文字为大家描述了他眼中的冰心。

“冰心是世纪同龄人,一生都伴随着世纪风云变幻,一直跟上时代的脚步,坚持写作了七十五年。她是新文学运动的元老。”

巴金深思熟虑后,给予了这样一番公正的评价,这也是历史对冰心的赞颂。

但若是让巴金带上感情色彩诉说一二,那或许冰心永远都是他心中那个谁也无法替代的“大姊”,那盏照亮他世界的明灯。

她是巴金口中的大姊,是个温柔和蔼、有着自己坚持的高尚作家,她的灵魂熠熠生辉,她的真情令人动容,他们是彼此依赖的家人,是互相的支撑,是为了理想并肩同行的伙伴……

这段与时代同在的世纪友情,或许确实在唏嘘声中暂告一段落,但两位巨匠的文字中,仍然蕴含着无比巨大的力量。

这是他们精神的具现,也是二人友谊的见证。

他们在生前,曾相约“一定要活到100岁”,而冰心却在99岁时先走一步。

巧合的是,巴金2005年去世时,是101岁。或许这就是“你的那一年,我替你活”。

更多文章

  • 解释攘外必先安内什么意思(成语攘外必先安内比喻含义)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攘外必先安内什么意思

    了解中国现代史的人,对于一句话应该不陌生:“攘外必先安内”。长期以来,学界几乎公认这句话是蒋介石用来“围剿”红军而任凭日军入侵的罪证。但这句话的出处却与蒋介石无关,它源自于“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宋朝宰相赵普。宋太宗继承宋太祖的皇位之后,对于国内外的政治环境有着不太乐观的判断。认为国内社会矛盾重重,而边

  • 古代断袖是怎么结合的(对于在一起的断袖是什么态度)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古代断袖是怎么结合的

    同性恋是一种性取向,指的是只对同性产生爱情和欲望,而且,属于同性恋范畴的人可称之为同性恋者。并且,有调查,在人类以外的其他动物中,也普遍存在同性性行为。“同性恋者”这个代名词是现代经过科学探索之后得到的结果,而在遥远的古代,人们之间虽然也有这样的情感发生,却未曾得到非常科学地解释。尚且,只能用另外的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什么时候提出(主张该学制是哪个学)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简称“中体西用”。是指以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为根本,在不动摇中国既有的核心思想与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学习和应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社会制度。这种思想的基本观点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与政治制度是优于西方的,落后的只是器物方面和一些具体的社会制度方面。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冯桂芬在

  • 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和分类(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就要先说说文化遗产:最早起源‬在1960年因为埃及政府打算修建阿斯旺大坝,可能会淹没阿布辛贝神殿。于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了“努比亚行动计划”,将阿布辛贝神殿等古迹仔细地分解,然后运到高地,再一块块地重组装起来。之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起草了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协定。

  • 火烧圆明园的历史简介(火烧圆明园故事背景及详细情况)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火烧圆明园的历史简介

    圆明园是中国大清王朝的大型皇家园林,位于北京西郊海淀区,始建于公元1709年,即康熙四十六年。原为康熙赐给四子胤禛的园林,因四子胤禛法名圆明,故康熙帝赐名为圆明园,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乃万园之首。其东邻长春园,原为康熙十六年大学士纳兰明珠的自怡园故址,始建于乾隆十年,南邻绮春园。原为康熙皇子十三爷怡

  • 霸王别姬太监把小豆子怎么了(原文关于小豆子描写)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霸王别姬太监把小豆子怎么了

    思考了半天,还是决定浅谈一下这部多人推荐的高分片《霸王别姬》。看完之后就主角小豆子发出了一些感悟。纵观整个小豆子的成长过程,是倔犟有骨气的小豆子逐渐消失向旦角程蝶衣或是说“别姬”的转变。由当妓女的母亲为了能让小豆子有个归宿从而切掉了小豆子的第六根手指进入关家戏班学戏为开始,开启了整个故事。小豆子被母

  • 古代大金国首都在哪里(历史上的大金国是在哪个地区)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大金国首都在哪里

    公元1214年,距离金朝灭亡还有二十年,金朝集团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迁都,把首都从北京迁到开封。话说,这已经不是金朝第一次搬家了。金朝最早定都上京,也就是今天的哈尔滨。上京位于广阔的东北平原腹地,西有大兴安岭,东有长白山,进可攻,退可守,选择定都在此,对于发迹于东北的金朝创业集团而言,无疑是一个上

  • 成吉思汗活了多少岁(铁木真死的时候一共活了多少岁)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成吉思汗活了多少岁

    很多人都写诗赞美过成吉思汗,肯定成吉思汗的功劳,有人说他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能力有多大,他是蒙古国的开国皇帝,他所在的国家疆域辽阔,欧洲地区都随之倾倒,当时的元朝是中国到现在为止地域最辽阔的,一起来了解一下铁木真成吉思汗。世界史上公认十大帝王之一成吉思汗的全名叫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年出生在漠北

  • 中国所有朝代顺序表和时间由远到近(朝代完整表顺口溜)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所有朝代顺序表

    现在还有多少朋友是记得中国历史朝代顺序的?说真的我是记不清的,别说顺序了,我连具体经历了多少个朝代都说不清,最怕的就是问我某个古人是哪个朝代的,答吧怕闹笑话,给人笑晕过去咋办?不答吧,显得我读了这么多书是白读了,真像常人说的难道我的历史是体育老师教的,虽然是玩笑,可反应的是真实情况。最近淘到一本好书

  • 隋朝是怎么建立的(隋朝是什么人建立起来的王朝)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隋朝是怎么建立的

    研读历史,从历史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学为己用,我们才能愈加明智、更易成功。现实生活中,我们在工作、干事业时,有时会遭遇低效和失败,那我们究竟该怎么从低效和失败中总结出经验教训,去创造下次的高效工作和迅速成功呢?或许,了解下杨坚称帝建国的历史,我们能从中总结出有价值的实用启发。那么就让我们进入那异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