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墨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墨家的核心思想和主张是什么)

墨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墨家的核心思想和主张是什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042 更新时间:2023/12/21 4:18:14

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个人,他自称“贱人”、“北方之鄙人”,生前被人称为“布衣之士”,他与先秦诸子理念不同,不屑于当一名成功人士或富贵人士,只想做个普通人。

他就是墨子,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创立了墨家学说,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

今天,我们来说说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墨子的思想,对于现代人而言有哪些可以借鉴之处?

01非命思想:我命由我不由天

因为社会转型的特殊性,年轻一代人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随着社会风气的推波助澜,很多人都认为人生命定,社会有“超稳定”结构。

不只在年轻人中“啃老”、“拼爹”、“高富帅”一类的宿命词汇开始流行,就连学者出书都会使用“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一类的书名。

追溯到朝社会,我们也可以看到类似的劝世打油诗:命中只有八分米,走遍天下不满升。阎王要人三更死,谁敢留人到五更等等。可以说对于命运的理解,仍是中国人或人性的一个难题。

但墨子在命定论面前的态度是坚决的,他的思想里有“非命”一说。

当很多人奉行“命富则富,命贫则贫”,一切得听天由命时,墨子斩钉截铁地说,强即命运,这里的强指努力。他认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

这和老子的思想不谋而合,老子曾说:“知人者智,自胜者强。”

即使墨子被算命先生算计,他仍有强大的逻辑和心性坚守自己。

一次,他要到北方齐国去,遇到了算命先生,算命先生告诉他去北方会有灾难,让他不要去,墨子不听,当天他因过不了河只好返回,算命先生得知后就说:“我说了吧,今天不宜北行。”

墨子回答若按他的意思,天天都不能出门,这不是要禁止天下人相互往来吗,这种违背人们意愿,将导致天下荒无人迹的鬼话,他才不会相信。

墨子的“非命”有一套完整的表述,其中一个经验式论证道出了我们习焉不察的感受,那就是我们对于当下的大人物,成功人士多以为其命定,但对历史人物,又多承认其努力之功,这是我们未曾深思的矛盾,稍加追究,我们就能明白命定论的荒唐。

不仅如此,墨子用自己的一生证实了“非命”的观点,认定“命由心生,命由立成。”

他原本是儒门子弟,但好读书且善思考,因此能吸收儒门的精华,校正儒门的不足,不依傍前贤自铸伟辞,另开天地,创立了墨家学说。

因此,我们可以理解墨子那样的平民出身,能够自信和中气十足地说:“执有命者,此天下之厚害也。”即主张“有命”的人,是天下的大害。

02做个普通人,是高级的智慧

我们今天学习墨子,首要要从墨子的人生当中受益。

墨子有着先秦其他诸子少有的现代精神,这是我们当代人最应该感念墨子并从中取法的地方。

先秦诸子无非多是想“人上人”,但墨子自称“北方之鄙人”,生前被人称为“布衣之士”,这是了不起的荣誉,用学者毛喻原的话就是做一个普通人,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因为当时包括传统士大夫或当代知识人在内的很多人,都可以被称为学者、仁者、诗人、作家,但很少人能被称为普通人,但墨子做到了这一点。

所以,墨子的学说也多立足于工匠的实际生活,用当代人的话说就是“接地气”,他说的是“人话”。

读墨子的书,给我们最大的印象在于他树立了人生社会的标准。这种标准并非普通人高不可攀,而是普通人都习以为常的性情道理。

如墨子的核心思想是兼爱、非攻、尚贤等,这种思想正是蒙运动以来提倡的现代精神:自由、平等、博爱。

遗憾的是人性中最大的贪念之一,在于人性的自私、贪婪和懒惰,使人以为墨子的主张跟人性相冲突。

事实上,墨子的思想是人生的高标而非人心思想,他的人生适合“清教徒”的个人或团体组织,墨子流行一时,难以适应为欲望裹挟的大众。

而现代人最大的误区之一,在于现代化是使人享乐的社会,是不需要人付出劳动、情感、思考的社会;墨子的思想因此被误解为付出大于收获,吃力不讨好的思想。

所以,当代人多读孔子老子,却少有人喜欢读墨子。

但不可否认,在墨子身上有充分的社会化和充分的个体化,他是自由的社会的个体,几乎是我们当代大众社会公民人格最合适不过的代表人物。

他的自性和自信一样不假外求,不需要外来的荣誉和装饰,他衣衫褴褛地去见楚王。

这一场景,两千年来大概只有圣雄甘地见英国女王的情景可以相比,虽然丘吉尔那样的绅士恶毒地批评甘地是“半裸的骗子”,但只有自性具足的人才知道衣服的无足轻重,精神的光辉足以让一切黯然失色。

这样的人生,正是我们普通人日用而不知的情境。我们当代人日益提倡把学习、公益、安全、信任等人生价值,这正是墨子一生实践的道路。

03非攻:善用疾病喻体,阻止战争

墨子生活在大众之中,有着我们普通人少有的底气,他对疾病的认知很健全,而且善用疾病这一喻体。

当他劝说楚王停止攻打宋国时,就善用了疾病的喻体,制止了一场“单边主义的国际战争”。

墨子的智慧在于自己不说出病症而由楚王承认,他说:“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楚王脱口而出,这个人一定得了小偷小摸的偷盗病。然后,墨子又继续跟楚王论说,使楚王下决心停战。这个故事想必就是庄子“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一句名言的灵感来源。

不过,也有人跟墨子辩论时用疾病的喻体来嘲笑他,比如巫马子这个儒生曾对墨子说:“你行侠仗义,没见什么人服你,也不见鬼神赐福给你,而你还要行义,你大概有狂热的毛病吧?”

墨子反问他赞同什么人,结果巫马子也是赞赏这类有狂病的人。疾病在这里表示一种情操,一种品质偏好。

一如德国诗人歌德说:“我年轻的时候领略了一种高尚的情操,我至今不能忘掉,这是我的烦恼。”

因此,在墨子那里,病有可恶也有可贵,可贵的是高尚的情操,可恶的如“窃疾”一类的。

除了精神层面的疾病,对于生理上的疾病,墨子也有健全的疾病观。不管是普通人还是圣人都会生病,不过,疾病的性质有所不同,有可贵的,也有可恶的。

如佛家说的有业力病,也有外因病。我们身心所患的病症或是自找的或是无意中外感而得。

只有认清了这一点,才能平实地看待疾病,对那些自找的疾病如肥胖、三高等,我们应该批评;对那些外感风寒如感冒一类的疾病,则无需挂碍。

很多人对疾病有不切实际的想法,一些人受心灵鸡汤一类的洗脑,以为人是可以不得病的,或者以为锻炼者、修行者是不得病的,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我们能做的就是靠风寒感冒一类的疾病增强身心的免疫力;同时,努力使自己远离颠倒梦想,不要得自我造业的“富贵病”或“不治之症”。

读墨子的书,我们能了解到他的兼爱、非攻,他以自己的天才力量不仅沟通了天地,而且沟通了上层下层,大人先生和黎民百姓。

墨子以游士身份不曾依附上流社会,却把自己锻炼成了人民,从历史的黑暗中浮现出来,让我们看见他就是我们中间的一员,他让我们自信,也让我们返回本性。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最丢人的朝代晋朝(中国历史上不承认的朝代)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上最丢人的朝代

    中国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在这历史长河中,诞生了许多朝代和帝王,有的帝王荒淫残暴,有的帝王清明廉政,也有的帝王完成霸业,建立统一王朝。比如秦始皇、朱元璋、刘邦、杨坚等等,他们平定战乱,一统天下,建立丰功伟绩,名垂青史。能够在战乱中脱颖而出,成立霸业,自然有他的过人胆识和智慧。然而,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却

  • 明朝三大昏君排名(明朝最昏庸皇帝都有谁,排行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明朝三大昏君排名

    说明朝昏君辈出这是一种偏见,相反明朝很多皇帝都很有政治头脑和手段。其能统治三百年与它完善的封建政治制度密不可分,而很难超越三百年说明制度本身有问题。大明皇帝概览人无完人,皇帝也是人,不是神。就连汉武帝还被后世批评穷兵黩武呢,说明朝昏君辈出那就有点吹毛求疵了。话说和其他朝代比起来,明朝昏君真不多,这也

  • 苏东坡和佛印禅师的故事感悟(关于苏轼和佛印的趣事)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苏东坡和佛印禅师的故事

    苏东坡跟着佛印可是真正的朋友,他们可谓是志趣相投,他俩儿在谈禅儿,在一起作诗儿,相互酬唱,也算文人史上的一段佳话。可这苏东坡文才非常好,可这做官儿却很是不顺,他是一次又一次被外贬,这也成就了他跟佛印的交往儿。这次讲的是玉带换袈裟的故事。金山寺话说这神宗的时候,苏东坡又被派到杭州当这通判儿。他一路上很

  • 月入2万的10个小生意(现在做什么最稳赚钱来得快)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月入2万的10个小生意

    在新一期的不起眼的暴利生意中,将给大家介绍两个看起来平平无奇又很常见,但其实做得好可以月纯利润上万的小生意。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沙县小吃沙县小吃算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小吃店了,几乎每个城市都有那么几家。而这种看似平常的小吃店,其实利润非常高!首先,作为福建省代表之一,沙县小吃的名号无疑非常响亮。所以在

  • 女娲和伏羲是什么关系(女娲是不是很爱伏羲 )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女娲和伏羲是什么关系

    在中国的上古神话中,女娲和伏羲是人类的始祖,但是关于他们如何创造人类的传说又出现了不同的版本。一个版本是:女娲独自一人用黄土造人。在这个神话故事中,女娲和伏羲是毫不相干的两个天神。另外一个版本是:女娲和伏羲作为洪水退去后世间仅存的两个人,他们结为了夫妻,创造了新一代人类。而且在第二个版本的神话中,女

  • 曹魏名将排名大全(三国的魏国曹操手下大将排名)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曹魏名将排名

    曹操、刘备、孙权三家中,曹操作为丞相,可“挟天子以令诸侯”,他坐拥汉室之利,在招揽人才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加上曹操本人对于人才颇为重视,强调“唯才是举”,因而曹魏在三国中人才资源最为充裕,人才结构也最为完善。俗话说“文武双全”,曹操手下,其一谋臣颇多,其二武将充裕,构建了曹操较为庞大的人才体系。虽

  • 为什么令妃30岁才开始生育(令妃进宫十年为何没生孩子)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为什么令妃30岁才开始生育

    可能是因为电视剧的缘故,我一直认为,令妃很得宠。无论是最初的《还珠格格》,还是近几年的《延禧攻略》。可是翻看令妃的一生,我看不出她有多幸福,她更像是紫禁红墙里多数的女人一样,像花儿一样,枯萎在深宫,慢慢耗干了水分,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令妃的一生,是励志的,也是可怜的。令妃,魏佳氏,她是清朝历史上唯一一

  • 一品官员相当于现在什么官职(正一品在现代是什么级别)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一品官员相当于现在什么官职

    在古代的时候,虽然天下都是皇帝的,但是天下那么大,光靠皇帝的家族是肯定管理不过来的。因此就出现了很多的官员,一开始官员的划分不是那么的明确的,是采取分封制度的,由皇帝来分封,把全国划分成若干块,每个子孙都能够领到一块,然后封地上的皇族,在当地招收官员,从而管理国家。但是后来发现这里面有很多的弊端,因

  • 紫禁城名字的由来简介(古时候故宫为什么叫紫禁城)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紫禁城名字的由来

    去天安门游玩的朋友,一定会去故宫看看,明清两朝时,故宫是国家权力中心。现在虽然是一个内容丰富的博物馆,但走进其中,依然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皇家的威严。但是故宫这个名字,并不是它原来的称谓,明清时被称作紫禁城。许多人会好奇:这红墙黄瓦的宫殿为何叫紫禁城呢?那什么时候又改名叫了故宫呢?关于紫禁城名字的

  • 李世民每天晚上都和萧皇后(萧怡妃和李世民到底什么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世民每天晚上都和萧皇后

    隋唐时期的萧皇后,曾经迷倒过无数的男人,她让隋炀帝杨广疯狂痴迷,哪怕是改朝换代之后,年近五十岁的萧皇后依然得到了三十多岁的李世民的倾慕,这让人不得不怀疑历史上的萧皇后究竟有多美,晚年依然还是能够得到唐太宗的宠爱。李世民与萧皇后的野史常常被后人所津津乐道,萧皇后为何如此的抢手?萧皇后连嫁五任君主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