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知青下放真实原因(以前知青为什么一定要插队下放农村)

知青下放真实原因(以前知青为什么一定要插队下放农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46 更新时间:2023/12/9 22:54:32

六七十年代,大规模的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成为很多父母长辈心中的时代记忆。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为响应伟人的号召,知识青年们纷纷下乡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无数的知识分子不能从事与自己学识有关的职业,被要求去农村从事劳动,其中许多人空有抱负,无处伸展。为什么要这样做?

这是不是一种资源浪费呢?温铁军认为,这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唯一解。

什么是知青下乡

从五十年代开始,我国就出现了城市中小学毕业青年志愿去乡村参加农村社会主义建设活动。当时中央肯定了他们的热情,而后,鼓励知识青年们农村输送生产力。

六十年代,上山下乡政策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在全国范围内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起来。1966年后,扩大了知青下乡的规模。

知青从城市来到并不熟悉的乡村,举目无亲,很大程度上算是剥夺了其原有的社会关系,与社会联系减弱,分散的安排制度导致青年们对社会的抗压能力降低。

许多知青受到上级管理人员的压迫也没办法应对。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前后经历25年,总数高达两千万左右,由于城市与农村的生活习惯、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差异。

知青们面临着前所未有巨大考验,许多人甚至受到了伤害。那么中国为一定要这么做呢?

内部经济基础

这不得不先聊清楚,中国建国之时的经济基础。在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时,有诸多海外实力介入,中国首要目标是解决封建主义的革命。

当时,苏联指导下的领导人们学习到的西方革命经验是先发展资本主义,等资本主义引导人民进入工业大生产时期,再发展以工人阶级为主体的无产阶级革命。

但是,当时中国只有农民革命为主体的革命经验。

温铁军认为,根据马克思主义,发展中国家在追求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在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等方面与宗主国抗争。

发展中国家在形成政治主权的时候,一般都会保留宗主国留下的政治体制,同时经济基础也会让渡给跨国公司。一个发展中国家,是没有自己的经济基础的。但是中国不一样。

中国根本没有经济基础去发展以工人为主体的革命。西方的革命经验,在中国的土壤上遭遇了水土不服。

因为这种根本问题上的矛盾,中国的革命之路坎坷不平,最终延安山沟里出现了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总结了农民革命的经验,引领了走向全国胜利的革命之路。

与一般非暴力革命形成的经济基础不同,这场革命让中国完整的经济主权。

海外势力在华留下的资产,全部收为国有,这是一次彻底的经济基础领域的革命。

中国形成了以国家资本为主导的经济基础,而这也将成为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基础。

所以,中国的经济基础建立在传统的农业经济基础之上,经历了外国列强的分割剥夺,层层斗争剩下的产物,并不足以支撑中国走向工业社会,也不足以让中国站起来。

中国内部发展遇到阻碍,外部环境也不乐观。

外部强敌环伺

国家资本是革命的产物。

革命是进程是流血流泪的过程,它是不可逆的,革命者热血换来的国有资产是民族财产,它是不能私有化的。

它的原始积累,是剥夺剥削者的资产,并将其变成了全民资产。它也不可以破产,因为它属于每一个中国人。

所以每当发生经济危机的时候,全民将全部承担危机的代价。

清政府被西方列强甩开的几十年,国内经济基底的薄弱,也导致了全民族的危难。新中国要想赶上,只能拼了命搞发展。

此时,只能寻求外国资本——苏联的帮助。

当苏联支持中国革命的时候,苏联提供给了中国财力物力,农村大量劳动力进入城市发展。一年进入城市当工人的劳动力就达几百万,吸纳速度太快了。

工业化进程开始走上正轨,源源不断的资本投入生产,城市人口剧增,经济增长加快,如果可以一直投资到工业社会完成,中国也不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可惜,好景不长。

当时是美国苏联期间,1950年美国面对中国都封锁国门,1960年苏联全部撤资。

支持给中国的物资一夜之间撤走,立刻便出现了农村劳动力缺失,城市劳动力剩的局面,经济发展直接停滞。

城市无业人民塞满全城,农村良田一般没人开垦,没钱没粮,一切发展都是空谈。

两个世界霸权大国分割控制世界的过程中,同时封锁中国,此时再去寻求外国投资,也是痴人说梦。六七亿人口的中国如何在当时维持住基本生存问题?靠的就是上山下乡!

农村化解危机

上山下乡,就是劳动力回流的过程。与其在城里等待少量劳动力的在农村生产,不如下乡。

只有参与农村劳动,才能解决城里没有工作的人的吃饭问题。

只有去到农村,才能解决下乡的知识青年的吃饭问题。农村可以承载这么多的劳动力,而城市不能。

农业生产则是个劳动力增密的过程,劳动力越多,生产力越高。

而工业是个资本增密的过程,工业生产要求资本源源不断的输送进去,资本越多,产出越高。实现完全的工业化社会需要资本积累。

当时的中国工业化依托苏联,进程也不完全,资金投入是个无底洞,资金链断裂,工业化步伐停滞,只能靠中国传统的农民经济来支撑。

中国古来就是农业国家,资本积累全靠枯燥的农业生产,生产资料过剩形成原始积累。这与西方靠掠夺而来的资本积累完全不一致。

当工业进程受阻,中国只能寻求农村的帮助,农业生产重新登上主舞台,知识青年们都成为了原始劳动力。

集体化的农户经济,让农村变成劳动力的蓄水池。每当城市发生经济危机,大量劳动力过剩的时候,在西方体制下转变为街头政治、社会动乱,在中国就转变为下乡。

中国的农村就是危机软着陆的载体。可以说,农村拯救了中国在冷战时期。“

我们也有一双手,不再成立吃闲饭”,伟人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的指示,指出了劳动力回流乡村的过程。

温铁军认为:上山下乡本质上就是城市危机在农村的软着陆,农村解决了中国胜利道路上了一次重大危机。中国不能完全按照西方经济学家的现代化理论走,很多理论都没有普适性。

中国面对强敌环伺,内部发展动力不足,生产力即将断链的困境下,“上山下乡”成了唯一解。

它解决了城市青年的就业压力,解决了已经失控滞留城内的青年大学生问题,稳定了城市治安。中国的发展一路都的艰辛,我们和西方国家并不一样。

不仅政治化与西方国家有着显著差别,在发展道路上也不能一概而论。

靠掠夺进行原始积累的方式并不适合现在的国际形势,通过让渡主权来吸引发达国家的投资,也不会是中国要走的路。

“新冷战”当前,回顾当年冷战经验就显得格外重要。

中国的发展之路比起他国要艰难很多,这是一条从未有人走过的路。需要我们步步试错,摸索着前进。每次革命都是探索之旅,只有吸取经验教训,才能一路走下去。

标签: 知青下放插队农村原因真实以前为什么一定

更多文章

  • 谈谈宋江为什么招安(水浒传中宋江接受招安的根本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招安,宋江,谈谈,原因,接受,根本,为什么,水浒传

    《水浒传》之所以是“四大名著”之一,并被金圣叹称之为“奇书”,不是没有道理。就比如那些,几乎人人都知道的梁山好汉的人名、绰号或曾立足的山头名儿,就经常被玩出各种花样来。拿不被人注意的山头名儿来说吧。都知道《水浒传》中出现的第一个山头,叫:少华山!朱武、陈达和杨春,是三位大哥,后来是史进。那么最后一个

  • 除夕是怎么来的(除夕夜的风俗来历和传说介绍 )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杂谈

    《一枝春(除夕)》竹爆惊春,竞喧填、夜起千门箫鼓。流苏帐暖,翠鼎缓腾香雾。停杯未举。奈刚要、送年新句。应自有、歌字清圆,未夸上林莺语。从他岁穷日暮。纵闲愁、怎减刘郎风度。屠苏办了,迤逦柳欺梅妒。宫壶未晓,早骄马、绣车盈路。还又把、月夜花朝,自今细数。——杨缵(宋代)作为一年当中最重要的节日,除夕不仅

  • 清朝最美的皇后(谁是大清以来颜值最高的妃子皇后)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皇后,妃子,颜值,清朝,大清,最高,以来

    历史上哪位皇帝都会对应一位皇后,可皇后并不一定是皇帝最爱的女人。可能是出于皇后背后强大家族的因素,也可能是皇后本人有着独特的手段,能够掌管后宫。并且深得皇帝的宠信,这才有机会被册封为皇后,在后宫之中有着绝对的权力。不过历史上总有一些比较特殊的皇后,她们凭借着个人的才貌双全成为皇帝最爱的女人,也成为当

  • 历史上苏麻喇姑最后的结局(康熙王朝的苏麻喇姑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苏麻,喇姑,结局,王朝,康熙,历史,最后

    苏麻入宫八年,作为皇上的内侍宫女,她亲眼看着康熙从一个孩子成长为真正的一国之君。苏麻秀气端庄,心思细腻,康熙到了结婚的年纪,一心想娶她为妻。只要苏麻愿意,他就可以让苏麻当贵妃甚至皇后。这份尊荣对一个宫女而言,是无上的荣耀。可苏麻宁愿出家当尼姑,也不肯做皇上的女人。新婚当日,康熙兴奋地准备拜天地事宜,

  • 如来佛祖的师傅是哪位(如来佛祖师傅究竟叫什么名字 )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杂谈

    (蜗牛看西游第4725期)文/牵着蜗牛散步在上一篇文章中,蜗牛给大家介绍了如来最怕的人,这一期,给大家介绍一下他的师父。大家肯定会想,如来都这么牛的人,那么他的师父肯定厉害。不错,他的其中一位师父的确很厉害,而另一位师父,却法力不如他,最终还成为了他的部下。他们分别是谁呢?其实,在佛家经典中,如来(

  • 杜十娘是哪里的人物(历史上杜十娘是哪部作品里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杜十娘,人物,历史,作品,哪里

    杜十娘是出自《三言两拍》里的一个人物,原名杜媺,因为在青楼众多姐妹中排行第十所以大家都管她叫作杜十娘。作为京都的名妓,杜十娘的样貌可以用“芳华绝代”来形容,书中描述杜十娘:浑身雅艳,遍体娇香,两弯眉画远山青,一对眼明秋水润。脸如莲萼,分明卓氏文君;唇似樱桃,何减白家樊素。一般说到青楼女子,很容易就想

  • 三国演义中谁最厉害(说说三国武将中最厉害的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厉害,人物,说说,三国演义,三国武

    六、马超马超是西凉人出身,西凉出身的军士一般都比较勇武。马超是刘备的五虎上将之一。既然古人已经给马超安排了位置,那说明最起码在古人的心中,已经有对马超的武力值进行排行,马超确实是不错的。马超打曹操时,虽然逼得曹操割须弃袍,但许褚能和马超大战,那说明许褚和马超的战力是差不多的。而且马超和张飞打的时候,

  • 岳不群是什么样的人(笑傲江湖中岳不群人物形象分析)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笑傲江湖,岳不群,形象,分析,人物,中岳,什么样

    《笑傲江湖》中,岳不群刚出场的时候,给大家的感觉是正人君子,其一手“君子剑”更是令天下钦佩。但是没过多久,岳不群“伪君子”的名声便已经响彻了天下,不仅仅是他们那个圈子的大人物知道岳不群是伪君子。甚至连圈子外的普通江湖人士也知道岳不群太虚伪了,这是为何呢?事实上,那些大人物之所以都知道岳不群是“伪君子

  • 隋朝萧皇后复原照片(隋炀帝皇后萧氏样貌真的那么美吗)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萧氏,皇后,复原,萧皇,隋炀帝,样貌,隋朝,照片,那么

    萧皇后究竟有多迷人?扬州挖出一座罕见的古墓,还原了萧美人的真实样貌,专家考察中感叹其真实样貌让人大跌眼镜。人们都说江南出美人,而且从古到今,出生于江南地区的美人有很多,相信很多人都对萧皇后有一定的了解,毕竟在很多的影视作品中也对这个人物有了一定的刻画,她就是一个出生于江南的美人,还得到了皇帝的宠心。

  • 介绍四面楚歌历史人物(四面楚歌的相关主人公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四面楚歌,主人公,介绍,历史,人物,相关

    妻子这个人平时不愿意看历史类的书籍,那一天翻看我的《史记》这本书,看到了《项羽本纪》四面楚歌这段,便问我四面楚歌是怎么回事,项羽在该下之战的时候。为什么四面会有很多人在唱楚歌呢?这仅仅是韩信的计谋,还是有其他的原因?有问题就要答疑解惑,这是知者的责任。妻子的问题把我又带回了那两千年前的战场,重温那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