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直隶总督相当于什么官职(清朝直隶总督属于什么级别)

直隶总督相当于什么官职(清朝直隶总督属于什么级别)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705 更新时间:2024/1/10 4:15:15

清代各省中,直隶因在天子脚下的畿辅重地,故直隶总督较其他省为重,位列封疆之首。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直隶总督手握重兵,军事色彩很重。那么这里就有一个问题:直隶共驻扎了多少兵马,直隶总督的嫡系部队又有多少?

直隶总督的不同之处

直隶总督的设置情况是比较复杂的,经历了由朝廷直辖到地方统辖的过渡时期,从职官设置到总督职权都可以看出直隶与其他省的不同特点:

一是清初各省均设有布政使和按察使,惟有直隶不设,仅在省的边界地区置口北道一人专门负责民政,并兼山西布政使。

又设置大名巡道,通永、天津巡道和霸昌、井径巡道,分别兼河南、山东、山东按察使衔。直到雍正二年直隶总督定制时,才正式设置直隶布政使和按察使;

二是直隶起初不设提督学政,仅派一名督学御史巡回督察视学,后改称为顺天学政,实际上仍由朝廷直辖,岁科两试选拔人才的大权操控在朝廷手中,直隶总督对此无直接管理权;

三是自直隶总督定制后,直隶一直不设巡抚,督抚同城相互监督相互牵制是清廷控制地方的一种手段,直隶距京城不远。

总督之所作所为都在京官的众目睽睽之下,不设巡抚,便于总督统一事权,避免了督抚同城相互掣肘之弊。

直隶一省的兵力情况

清代的总督、巡抚在全衔中都有一个“提督军务”,比如直隶总督全衔为“总督直隶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管理河道兼巡抚事”。

但是这“提督军务”是个很笼统的概念,包含有节制、监督、考核等多重意思。

按照督抚的分工,统兵是总督的专责。直隶总督统兵除了弹压地方以外,还担负着保卫京师的重任。所以清代历朝皇帝对此十分重视。

比如嘉庆十六年,嘉庆皇帝巡视保定,曾赐直隶总督温承惠诗一首,其中有“三资辅为政,屏藩卫帝京”之句。这表明皇帝对直隶总督统兵保卫京城格外关注。

既然直隶的地位最重,那么全省共驻扎有多少兵力呢?熟悉清史的读者都知道,清代的军队主要分为两个系统,即八旗与绿营。

有清一代,全国的总兵额大致维持在80万人左右,其中八旗约20万,绿营约60万。

又,八旗分为京旗和驻防八旗,兵力配置大致也是各10万左右。京师有约3万左右的绿营兵,其他的分驻各省。

尽管直隶总督是不能节制八旗驻军的,但为了让读者朋友有个大致了解,还是有必要讲一讲直隶的八旗驻防情况。

直隶省的八旗驻防共有四处:直隶小九处、热河、密云、山海关。直隶小九处是个大概说法,具体是指九个地方,即宝坻、采育、东安、沧州、保定、固安、雄县、良乡、霸州。这九个地方兵力配置不多,官兵各53人,共477人。

热河因是皇帝行宫,所以级别很高,设都统一人,八旗驻人马大约在8000人左右;密云设副都统一人,辖八旗马步兵1800人左右;山海关设副都统一人,辖八旗马步兵约1200人左右。

此外在家口也设有都统下辖马步兵约6000人,但主要针对的是蒙古地区,固不计在内。这样算下来,直隶省的八旗驻军大约有11500人左右,位居各省之首。

再来说直隶的绿营兵情况。据《清史稿》载,直隶一省的绿营兵额是:康熙年间30700人,乾隆二十九年为39420人,道光二十九年为41335人,同治光绪年间为42810人。中间值大概在4万人左右。

直隶绿营的情况大致是这样的:提督2人(直隶提督、古北口提督)、总兵7人,统辖提标4营,节制7镇兼辖河屯1协3屯等营;直隶提督、古北口提督归总督节制。

7总兵分别是:马兰镇总兵,辖镇标2营兼遵化等营;泰宁镇总兵,辖镇标2营兼紫荆关等营;宣化镇总兵,辖镇标3营天津镇总兵,兼独石口、多伦诺尔2协;天津镇总兵,辖镇标2营兼河间、大沽2协,务关等营;

正定镇总兵,辖镇标2营兼固关等营;大名镇总兵,辖镇标3营兼开州协、大名城守营;通永镇总兵,辖镇标2营兼通州、山永2协、北塘等4营。

直隶总督虽然位高权重,对全省武都有节制权,但唯独没有调兵权,这是鉴于历史上藩镇割据的教训,朝廷为了防范地方大员尾大不掉不授予调兵权。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直隶总督也有自己的嫡系部队,称为“督标”,可以随时调动。全国各省总督、巡抚都有“督标”和“抚标”,各省人数不同。

直隶总督设督标4营(每营500人),这2000绿营兵是总督的护卫军,驻扎在省城保定,平时保卫总督及衙门的安全,如果地方发生小规模的民变或匪乱,无需请旨可以随时弹压。

以上介绍的主要是清中期以前的基本情况,至于晚清时期内轻外重,督抚专权,兵为私有,自然又是另外一个情形,这里就不多赘述了。

更多文章

  • 红楼梦秦可卿人物形象分析(结合事件概括秦可卿性格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秦可卿人物形象分析

    秦可卿本是警幻仙姑的妹子,在俗世中乃是宁国府贾蓉的媳妇儿,出场并没有几个回合,不久神秘离世。虽然所占篇幅不多,而且关于她的事总是写得隐晦,但她是正钗之一,她的死亡开启了贾府由盛而衰的命运。一、人缘极好的蓉大奶奶都说豪门媳妇难当,一入候门深似海,不知有多少不可诉的心酸。比如王夫人,生生活成木头,比如王

  • 最简单的送别诗大全(非常简短的著名送别诗带插图)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最简单的送别诗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北宋词人柳永的《雨霖铃》,是宋词中抒写离情与别绪的名篇,而其中的“多情自古伤离别”一句更成为千古名句。因为传统文化的浸润,我们重视感情、珍惜友谊,看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当与朋友分别或者为亲友送行时,人们往往写下一些诗词,以文字的形式

  • 历史人物杨贵妃简介资料(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杨贵妃简介资料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这是白居易笔下的杨贵妃。作为四大美人,杨贵妃的美貌毋庸置疑。唐太宗曾将太液池的莲花与杨贵妃相比,称其都没有她的神韵。由此可见,贵妃之美。然而,与她的美貌相比,后人论述更多的却是她传奇的一生。1.杨家有女,寿王之妃杨贵妃本名为杨玉环,家庭条件十分不错。他的父亲曾经接

  • 古代宰相是什么职位(宋朝历史上宰相指的是什么官职)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宰相是什么职位

    宰相与丞相、相国是什么关系或意思?它们指的都是一种职位,但三者使用的比较混乱,容易让人犯糊涂,比如戏剧里的黑脸包丞相、包相爷,包拯到底做没做过宰相高官?理一理,也挺有趣的。宰相与丞相、相国都是最高级别的官,是位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辅佐皇帝处理军国大事的大臣,但要看遇到什么样的皇帝主子了,差别是很大的

  • 施耐庵是哪里人(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是什么地方人)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施耐庵是哪里人

    网友@可爱多评论说,施耐庵是盐城大丰区白驹镇人,古代这地方属于扬州府兴化县,所以两地有争议,不过客观来说现在施耐庵属于盐城大丰区白驹镇人。而且盐城白驹镇还有施耐庵故居,施耐庵的表哥卞元亨就在盐城便仓镇,盐城大丰区还有施耐庵公园,盐城盐都区还有水浒文化博物馆。另一网友@南山隐士评论说,施耐庵是白驹的,

  • 吴三桂当了多久的皇帝(吴三桂时期称帝几个月去世的)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吴三桂当了多久的皇帝

    说起吴三桂,大家能想到便是"冲冠一怒为红颜",打开山海关将清军引入关内的明末大汉奸,也正是他的这一举措,使得中原地区落入满清之手,并被统治了两百多年。当然,吴三桂之所以投靠满清,一方面和李自成的某些操作有关,另一方面就是为了自身利益,为自己升官发财找出路。对此,有人就要问了:既然吴三桂是为了功名利禄

  • 清朝皇帝列表大全(清朝皇帝谥号排名先后顺序)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清朝皇帝列表大全

    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建国称汗,国号大金(后金)。1636年清太宗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清朝最初建都于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1621年迁都辽阳,1625年迁都沈阳(盛京)。1644年,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攻陷北京,明朝崇祯帝在农民军的攻城炮声中自杀于皇城后的景山,明朝灭

  • 历史上湖南湖北为什么叫两广(两广是指湖南湖北吗)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湖南湖北为什么叫两广

    很多朋友都觉得,人们口中的“两广”,是广东、广西的合称,实则不然。“两广”的起源,实为宋朝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的合称。那么,“两广”中的“广”有怎样的含义呢?如:山东、山西中的“山”代表着太行山,湖南、湖北里的“湖”说的是洞庭湖,“两广”里的“广”所指代的也是地名吗?根据考证,这里的“广”说的是汉朝时

  • 明朝孙若微皇后生平简介(大明孙若微皇后活了多少岁)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朝孙若微皇后生平简介

    《大明风华》中,汤唯饰演的“孙若微”的故事太“故事”,诸如“靖难遗孤”的身份,“为朱棣挡箭”“直击朱棣、建文叔侄相见”“姐妹共侍一夫”等等,多为杜撰。不过,“孙若微”的确有历史原型,她就是明宣宗朱瞻基的第二位皇后,也是明英宗朱祁镇的生母,孙氏。孙氏是山东邹平人,父亲孙忠是县衙的主簿。邹平地方不大,但

  • 元朝是怎么灭亡的(解说历史上元朝灭亡的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元朝是怎么灭亡的

    元朝的统治时间很短,如果从忽必烈算起,也只有100多年,就算从成吉思汗开始算,那也只有150年,我们定义的元朝应该是从忽必烈这一宗开始算的,一共也就109年。元朝的发展一共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忽必烈时期的30多年;中间30年9个皇帝的乱世时期,以及顺帝时期再稳定的30年。元朝在取得南宋政权后,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