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古代中书舍人是什么官职(在唐代相当于现在什么职位)

古代中书舍人是什么官职(在唐代相当于现在什么职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227 更新时间:2024/1/5 18:31:58

李唐代隋后,为了稳定政权根基,唐朝政府在隋制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整和充实,并最终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行政官僚体系。

其中中书舍人这一官位的职权在唐代得到了前所未有地加强。本文将以唐代中书舍人的职权为主要谈论对象,一窥唐代独特的行政官僚体系。

中书舍人的草诏权

中书舍人始置于魏晋时期,在南北朝时期地位日渐重要,拥有诏诰职权,纵观南朝数代权臣,在谋朝篡位之前大多领受中书舍人一职。

唐朝是中书舍人权势达到顶峰的时期,其职权涵盖了中书省政务处理的方方面面,从草诏权到政务处理,唐代行政系统的每一环都能看到中书舍人的影子。

中书舍人在唐朝的政务运行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其中最基础且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草诏权。

起草诏书是中书舍人的基本工作。魏晋时代初次设立中书舍人之时,就是负责为皇帝草拟诏书。

据《晋书》记载,"江左初,合舍人通事谓之通事舍人,掌呈奏案章。"而到了唐代,起草诏令已经成为了中书舍人的专职。

唐朝中央政府对中书舍人的草诏能力要求极高,必须要保证诏书内容无误,符合皇帝自身意愿,同时要做到言毕即成。这就意味着一般官员无法胜任中书舍人的工作,担任中书舍人的官吏需要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唐高宗在位期间,曾任中书舍人一职的徐齐聃就曾提前泄漏诏书上的内容而被贬谪至蕲州。而中书舍人不能按期完成起草诏书的工作,也要受到责惩,而这主要是由中书舍人的能力不足引起的。

唐代沿袭了魏晋以来的行政旧制,起草诏令是中书舍人的一项重要职权,但是唐朝的中书舍人并不能掌管实权,是行政系统中的外朝官,其政治活动要听命于宰相。

处理文书的工作实际上是"佐宰臣判案",因而时人皆称中书舍人为"宰相判官"。而这也使得中书舍人处在一个尴尬位置。所以,皇帝会经常插手中书舍人的工作中,制约其草诏权。

中书舍人的参议表章权

参议表章是中书舍人的另一项重要职权。每天由百司各部门汇集到中书省的奏章不计其数。中书省的长官中书令身为宰相,不仅要行使宰相的职权,同时还要处理中书省的日常事务,可谓是公务繁忙。

自然,处理各级官员所提交的奏章的职责就落到了中书舍人身上。汇集到中书省的百官奏折,一般先由中书舍人阅览,提出初步的处理意见,再经由中书侍郎、中书令,最后交由皇帝裁决。

中书舍人的参议表章权主要是指六押和五花判事制度。所谓六押,就是特指六部,六位舍人分工明确,各负责一部的相关事宜。

而五花判事制度,则是唐代中书舍人的另一大职权,五花判事只是一个特殊的名词。

凡军国大事,先由负责此事的中书舍人进行批阅,提出初步的处理意见,其他中书舍人各执己见,在主要负责此事的舍人意见之后再行添加,也就是唐朝的合议制。

关于六押和五花判事制度之间的关系,至今学界仍有不同的看法,袁刚认为五花判事和六押制度都是代表皇帝、协助宰相的制度,五花判事和六押只是名称不同,但工作性质一样。

而刘后滨海则认为六押强调的是中书舍人对尚书六部章表的押判,五花判事则是各位中书舍人在朝政议论中各抒己见。

因此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工作形式,六押和无花判事反映了中书省对政务裁决的进一步加强,以及中书省在行政事务中的提高。

然而随着时间的发展,两大制度的弊端也渐渐凸显出来。唐玄宗李隆基继位后,中书舍人的权力已堪比中书令,不少带有政治强人色彩的中书舍人将合议制变成一言堂,而这种行为是不被皇权所容忍的。

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李隆基在中书省设立翰林学士院,改翰林供奉为翰林学士,直接参与到政务的处理之中,在一定程度上侵夺了中书舍人的职权。

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为了能更及时地处理政务,唐肃宗取消了中书舍人对奏章的初审权力,六部奏章将由三省和皇帝本人统一处理。

唐德宗建中二年,门下侍郎卢杞上奏请求恢复六押制度,然而受到了朝中大臣的强烈反对,最终不了了之。到了贞元初年,负责六部的中书舍人一职已全部裁撤,六部事务全交于高参一人处理。

中书舍人的杂项职权

除了基本的草诏权和参议表章权外,中书舍人还要参与到日常政治活动中。在唐朝,中书舍人拥有部分司法权,侍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受理诉讼,也就是史书上所记载的"三司受事。"

在唐初,中书舍人的司法职能是负责天下冤案诉讼,唐高宗继位后,由于武后掌权,屡屡兴起大狱,唐当局在三司受事的基础上,建立起了由刑部、御史台、大理寺组成的新司法体系,也就是当代人比较熟悉的"三司推事""三司会审"。

"三司推事"确立了唐代的司法体系,而原本的"三司受事"则随着时间的发展渐渐失去了原有的效用。

唐代中书舍人作为重要的中央秘书官,"凡册命大臣于朝,则使持节读册命之。"中书舍人要在朝堂上宣读册命大臣的旨意,遇到降削王宫的重要时间,也由中书舍人当场宣读。

在唐朝,中书舍人在中书省的地位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在唐朝前期,中书省的长官是中书令,负责统领全省官员及中央事务,在政事堂成立后,中书令作为宰相政事堂办公。中书省的日常事务就落到了中书侍郎的身上。

一旦中书侍郎因意外出现缺员,中书舍人可以代替中书侍郎管理中书省的日常事务。唐代宗大历二十年,中书侍郎杨绾因病死在任上,当时中书省内并无其他侍郎,于是唐代宗命中书舍人崔祐甫总领全省事务。

修撰史书及参谋工作

中书舍人由于其官职的特殊性,担任这一官职的人员大都博览群书、学识渊博。也正因如此,类似于修订律法、撰修史籍这样对学术水平要求较高的工作,大多交由中书舍人来完成。

早在李渊建唐之时,时任中书舍人刘林甫就与中书令萧瑀一起撰写唐律。

唐太宗继位后,在百官及民间中广寻贤才,贞观元年,唐太宗从房玄龄处得知泾州李百药有大才,便征辟其为中书舍人,并命他修撰关于南北朝的史学著作《北齐书》。

也是自太宗一朝起,中书舍人开始充当皇帝身边的幕僚,太宗贞观十二年,马周为中书舍人,"周有机辩,能覆奏,深识事端,動无不中。太宗常曰:我于马周,暂不见则思之。

中书侍郎岑文本谓所亲曰:'吾见马君论事多矣,援引事类,扬榷古今,举要删无,会文切理,一字不可加,一言不可减,听之靡靡,令人忘倦。昔苏、张、终、贾,正应此耳。然鸢肩火色,胜上必速,恐不能久耳。"

结语

自魏晋一朝起设立的中书舍人,在唐朝时期的职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中书舍人作为相权的辅助,却肩负起了一部分皇权的职责。

从普通的草诏官到秘书官,再到参与政事,唐代前中期中书舍人扮演了一个相权和皇权之间的制衡角色。

而随着时间的发展,安史之乱动摇了唐帝国的根基,朋党之争则进一步加剧了唐帝国朝堂内部的消耗,所以在唐中后期,为了避免政事繁重而出现朋党,历代皇帝们开始削弱中书省的职权,中书舍人原本的政治职权也随之逐渐削弱,

自唐肃宗一朝起,中书舍人渐渐失去了原有的处理政事的职责,开始向纯粹的秘书官职位转变。直到赵匡胤建立北宋后,中书舍人的职权才逐步恢复到唐初时期的水平。

更多文章

  • 宋朝是中国最丢脸的朝代吗(宋朝是历史上最耻辱的朝代)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朝是中国最丢脸的朝代

    公元1125年,大宋著名文艺青年宋徽宗在位的第24年,宋辽因签订澶渊之盟而享受了长达100年的和平。宋朝经济大发展,变成了史上最土豪朝代;于是“别打我,给钱”成为大宋的立国之本。而大辽呢,也成功被大宋同化,草原人的锐气消失殆尽。话说这时候在大辽的东北方崛起了一个强悍的民族--女真。到了今天,他们仍然

  • 武大郎真正的历史背景与真相(武大郎原型是真实存在的吗)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武大郎真正的历史背景

    说起潘金莲和武大郎的故事,相信大家脑海里会清晰的想起这样一段故事:潘金莲勾搭清河县首富西门庆毒死丈夫武大郎,后被武大郎兄弟武松杀死的故事,也正是小说《水浒传》里的故事被人们所口口相传。加上宋代四大奇书之一《金瓶梅》对武大郎和潘金莲二人爱情纠葛的续写,使得很多人好奇,历史上是否存在潘金莲和武大郎着几个

  • 明朝朱元璋在哪里建都(皇帝朱元璋把都建在城什么地方)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元璋在哪里建都

    在元末农民起义中,朱元璋从一个讨饭的小和尚起步,逐渐脱颖而出;公元1356年率军攻下集庆(今南京)后,将其改名为“应天”,但当时只是把该城作为临时身之所。到公元1368年正月朱元璋由吴王而称帝,改元洪武。同年8月,大将徐达、常遇春率军攻入北京,元顺帝北走,元朝政权灭亡。明朝政权逐步由偏处东南一隅的割

  • 老子传道给释迦牟尼佛的说法(老子教化了释迦牟尼吗)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老子传道给释迦牟尼佛的说法

    至于老子是否点化了释迦牟尼,我们先从时间上看。老子出生在春秋时期,当然,春秋和战国是两码事的,有一部分人认为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线是在公元前479年,这一年孔子逝世,朱熹曾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天带走仲尼,诸侯纷纷灭。还有一部分人认为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线是在公元前481年;这一年刚好是《春秋》这本书

  • 齐人攫金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读了齐人攫金有何启发)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齐人攫金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齐人攫金,形容因贪利而失去了理智,利欲熏心,不顾一切。攫:原意指鸟用爪抓取。用在此成语中则应引申为夺取之意。出自《列子·说符》。从前,齐国有一个人,整天梦想得到许多金子,发个大财,想得都有些疯疯癫癫了。有一天,他一大清早就起床,打扮得整整齐齐,来到集市上。他四处游荡,心里就想着如何能搞到一些金子。他

  • 张都监相当于现在什么官(宋朝张都监是什么级别的)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张都监相当于现在什么官

    杀了潘金莲和西门庆之后,因为知县和府尹的照顾,武松没有被判死刑,只是刺配到孟州。到孟州牢营,管营之子金眼彪施恩对武松颇为赏识,在其父的建议下,两人结为兄弟。之后,施恩说出自己在快活林开店,被蒋门神抢去,自己还被一顿揍。他请武松帮忙,武松欣然答应。后面,便发生了武松醉打蒋门神,帮施恩夺回酒店之事。蒋门

  • 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一生)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最后一个皇帝溥仪

    爱新觉罗·溥仪是清朝最后一位皇帝,他出生于清末醇亲王府,其父的末代醇亲王载沣,其母是荣禄之女瓜尔佳氏。醇亲王一系是清末最有实力的一家铁帽子王。老醇王奕譞是道光第七子,其福晋是慈禧亲妹妹,四个儿子,载湉(光绪)被接进宫中登基为帝,载沣后承袭醇亲王,载洵、载涛皆为贝勒,生于这样的家族,也注定溥仪会有一个

  • 唐朝官职一览表一到九品(古代唐朝官职简单解释)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朝官职一览表一到九品

    唐朝官员品级唐朝官员品级是古代官员等级制度,唐朝官员品级依正、从、上、下分为九品三十级。包含官爵,文武职官,勋位等品阶。官爵就是我之前写的亲王,公侯伯子男之类的,那么勋位是什么呢?勋就是功勋的意思,指的是一些官员贡献很大,但是又没有达到封爵的地步,于是就有了勋,类似一种荣誉称号。有俸禄,但是没有实职

  • 古代两江巡抚相当于现在什么官(清朝两江巡抚是几品)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两江巡抚相当于现在什么官

    热衷于历史剧的朋友,想必对清朝的总督和巡抚这两个官职都不陌生吧!常言道“天下粮仓,尽出江南”,清朝时将江苏和安徽合在一起称为为江南省。江南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经济地位都十分重要,而江西则与江南有的千思万缕的联系。如果把江南比作一件衣服的话,江西就是这件衣服上一粒必不可少的纽扣。从清朝的疆域图上来看,江

  • 惠嫔的孩子生下来了吗(皇上知道惠嫔孩子不是他的吗)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惠嫔的孩子生下来了吗

    享齐人之福真的好吗?想来只有身在其中之人才有所体会了,女人一多就无法平衡,虽说后宫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制度来平衡众妃子之间的争宠,甚至后宫记档中还会明确记载什么等级的妃子每日吃多少肉。可尽管如此,这妃子间也难免会有争斗,只因心中的欲望使然。华妃在的时候她的用度早就超过了内务府所给的供奉,可是人家的娘家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