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方孝孺为什么被诛十族(方孝孺被诛十族的历史真相 )

方孝孺为什么被诛十族(方孝孺被诛十族的历史真相 )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473 更新时间:2024/1/10 10:59:36

(一)

师友、门徒等“十族”全被斩杀,阖族上下873人无一幸免,这是历史上株连最广,也是唯一被“诛连十族”的惨案。

且这桩惨案的主角还是明初“开国文臣之首”,人称“小韩愈”的方孝孺。更让人意外的是,酿成这桩惨案的根本原因只是他嘴太欠,不会说话。

那么,株连十族到底是个什么概念?方孝孺的嘴又是有多欠,能让明成祖记恨至此?

方孝孺,浙江台州人,自幼机警敏捷、聪慧好学,六岁就能作诗。少年时期拜宋濂为师,文采更是斐然,被世人称赞为“小韩愈”。

其师宋濂曾说过,近代以来的文人中,除了欧阳修苏轼以外,没有能和方孝孺这个门生相比较的了。

然而如此学富五车、名满天下的才子,在仕途上却一直郁郁不得志。朱元璋在见过方孝孺之后,认为其行为举止端庄肃穆,便对当时还是太子的朱标言此人“此庄士,当老其才”,这就是把方孝孺当做储备人才看待,留到日后太子登基时再重用此人。

方孝孺也因此无法大展宏图,内心感到十分沮丧。直到建文帝朱允炆即位,方孝孺才慢慢得到重用。建文帝在政事上多次向方孝孺征询请教,十分信任他。

方孝孺为人端方有度、为臣克己守法,难道是因为明太祖朱元璋的称赞和与前太子的关系才招来杀身之祸吗?

(二)

建文帝即位后,就将方孝孺从翰林侍讲升为侍讲学士,方孝孺也因此成为天子近臣。建文帝初登帝位,读书上每有不解时,便向方孝孺请教询问;而朝廷上的政事,也会让他协助处理。

由于建文帝十分信任和尊敬老师,君臣相处甚是和睦。方孝孺心中的政治抱负终于有机会得到施展。

方孝孺是个具有理想主义的读书人,在他辅佐建文帝治国理政时也把这种观念带入到整个朝政中。他积极提倡恢复礼制、推崇“以仁义治天下”,把皇帝塑造成一代圣贤明君。这些政策听起来太过美好,但却不适合当时的国情特点,无法进行实际操作。

方孝孺除了在政见上过于理想化,在军事战略上几乎一窍不通。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建文帝在他的辅佐下制定了“削藩政策”,不断削弱各地藩王的权力和影响力来保证中央的权威和手中的皇权,而这恰恰也成为了后来明成祖打着“清君侧”的名义发动靖难之役的导火索。

在之后的两军交战中,方孝孺的计策屡屡失误:要求建文帝斩杀朱棣派来和谈的使者、挑拨离间朱棣父子之间的关系、决战在即突然求和。种种行为让朱棣忍无可忍,最后兵临城下、执掌大权。

难道是因为向建文帝谏言为诸皇子削藩以稳固中央和皇帝的权力,触犯了明成祖的利益才被杀害吗?如果仅仅是这样,为何会被株连十族?难道还有别的隐情?

(三)

虽然说方孝孺辅助建文帝的“削藩政策”侵犯了朱棣的利益,但毕竟方孝孺也是一代帝师,身为天下文人之首,朱棣在攻入南京、准备登基为帝的这段时间里对他还是十分客气的。

朱棣身边的谋士也曾劝说道:“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意在告诉朱棣方孝孺对朝廷和帝王的重要性——杀了他,天下就没有读书人了。朱棣也听取了身边人的意见,在把皇位收入囊中之后,对待方孝孺也是礼遇有加,主动招降。

朱棣的皇位是打着清君侧的名义、斩杀无数人得来的,如此登基为帝既非名正言顺、又非仁君所为,朱棣为了不被后世口诛笔伐,在朝堂之上以周工成王的典故劝降方孝孺,并希望他起草即位诏书,以向世人证明自己的皇位来得堂堂正正。

方孝孺身为当时的“天下第一大儒”,面对明成祖的招安和收买不为所动,文人风骨尽显。朝堂之上悲切哀呦的声音字字句句都在控诉朱棣的盗窃之行、残暴之迹,面对明成祖起草诏书的要求,方孝孺大义凛然地陈述:即使身死,也决不起草。

不仅如此,方孝孺甚至还挥毫写下“燕贼篡位”四个字来指控朱棣的逆行。明成祖怒不可遏:“汝独不顾九族乎?”明成祖的威胁并未使方孝孺惧怕,视死如归地反问道:“杀我十族又如何?”因为这句话方孝孺成为历史上唯一被诛十族的人,牵连其中的亲戚、族人、学生有八百七十多人。

从私德来看,因为方孝孺的一句话,百余位亲人被连累;但从大义看,方孝孺不为私利所动,傲骨铮铮、慷慨赴死,为后代文人追崇不已。

更多文章

  • 红楼梦是哪个朝代的故事(红楼梦人生哲理及感悟)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红楼梦是哪个朝代的故事

    说到我国古典文学领域,《红楼梦》绝对是一部绕不过去的巨著,它虽然成书于清朝中期,但一直到今天都畅销不衰,征服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红楼梦》是后世文学界公认的古典文学巅峰之作,也被看作是旧时代的封建社会百科全书和中华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进入20世纪之后,关于《红楼梦》的系列研究一直未曾中断,反而引发了一

  • 芬兰人对中国人的态度(为什么芬兰人对中国友好)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芬兰人对中国人的态度

    不同国家的人,因为历史和环境的原因,所形成的性格也各有不同,因为大环境的相似性,所以一个国家里的人,性格往往会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因此当不同国家的人一起相处的时候,也会因为性格而碰撞出不同的火花。而对于很多人来说,性格这个东西基本上是很难改变的,所以想要舒服,还是要选择一个相对能够适应的环境,那么有些

  • 八府巡按是什么官职(八府巡抚相当于现在什么职位与级别)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八府巡按是什么官

    看戏曲经常会出现一个叫做八府巡按的官员,比如京剧《四进士》中毛朋是八府巡按到河南进行巡查。《玉堂春》中苏三的相好王金龙得中状元后任八府巡按到山西,正好在洪洞县下马巡视,看到有谋私亲夫一案,才和玉堂春得见,才有了后来的三堂会审。只要有冤情就要大官来昭雪,戏曲里的大官都是皇上派来的手里拿着尚方宝剑,比如

  • 刘邦为什么睡胡亥的女人(为什么刘邦喜欢抢占别人老婆)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邦为什么睡胡亥的女人

    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建立了秦朝。但无奈这位千古一帝并没有妥善处理好自己的身后事,竟让一介宦官赵高弄权,扶立了荒淫无道的胡亥,如果是在一般的王朝也就算了,或许秦帝国还能再延续几年。但在那个时代,六国百姓根本不认为自己是秦人,那些六国贵族更是在等着秦王朝犯错。于是乎,天下大乱,各路野心家纷纷崛起。在这样的

  • 人死了为什么不能看脸(为什么不要盯着已经过世的人看)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人死了为什么不能看脸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国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体系,习俗体系,并给后世的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即使到了如今,人们的很多事情,很多做法,都有古人的影子。比如在死者死亡之后,人们往往会用白布将死者的脸盖住,而这样的行为,即使在今日也是为人们所接受的。这个习俗的兴起可以追溯到伍子胥生活的

  • 黄帝内经为什么不能随便看(普通人黄帝内经容易看懂吗)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黄帝内经为什么不能随便看

    《黄帝内经》开篇写到“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最后这一句“成而登天”,当我们一切都明白时,我们却要死了。我们会发现,《黄帝内经》开篇的第一句,写的就是人之一生,但最有意思的是头几句:“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从出生到青春期,用了四句,成年到死亡

  • 禅让制和世袭制的区别(禅让制和世袭制的优缺点)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禅让制和世袭制的区别

    公元前2070年,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夏朝出现。出土的大量文献和资料证明,夏朝已经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具体表现在国家军队、监狱的出现,这进一步说明了当时财富差距的两极分化严重,权力越来越集中,这时候出现了划时代的人物——启。自此以后,公天下变为了家天下,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今天我

  • 西晋经历了多少年灭亡(西晋灭亡的时间和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西晋经历了多少年灭亡

    中国历朝历代只要是开国皇帝那无不是从尸山血海爬出来的超级猛人,他们往往都有着雄才大略,堪称超世之杰,人君典范。不过这个特点对于晋武帝来说有点不太合适,因为作为一个开国之君,他死前的一系列设计让他逃不开昏聩之名。因为他的安排不当,导致西晋发生了八王之乱随后各地胡人看着西晋衰微,纷纷起兵想来中原分一杯羹

  • 蜀汉小五虎上将是谁(三国演义蜀国后期将领上将排行 )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蜀汉小五虎上将

    众所周知,《三国演义》里蜀汉阵营有家喻户晓的“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这五人是蜀汉阵营武力值最高的五位,同时他们五个全部都能进入整个三国武功前十。那蜀汉能打的就只有这五位吗?很显然不是!蜀汉除了五虎上将以外,还是有不少能征善战之将的。听说还有一个“蜀汉小五虎”,王平、张翼、马忠、句

  • 吐蕃帝国是被谁灭了(吐蕃王朝灭亡的原因分析)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吐蕃帝国是被谁灭了

    对一个君王来说,在位时间自然越长越好。只有这样,君王才能有充足的时间来规划并实现自己的目标。另一方面,漫长的统治也容易带来一些不可避免地问题,例如亲信、外戚等各种势力对朝政不良的干预。在位时间长达42年的吐蕃赞普婆悉笼猎赞(又称赤松德赞)是一个堪比汉武帝、唐玄宗的雄才大略的君主。他在军事上四面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