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老子理想社会实质:小国寡民鸡犬相闻而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理想社会实质:小国寡民鸡犬相闻而老死不相往来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206 更新时间:2023/12/8 14:12:24

诸子百家中,主流是儒家、法家和道家。

其中,儒家和法家,在态度上属于一类,主张积极入世。世界那么乱,但我要去改变。而怎么改变呢?

儒家主张复古,认为现在之所以这么乱,是因为大家不尊周礼了。所以,在方向上,就要往后看,要回归传统。

法家主张开新,认为现在之所以那么乱,就是因为大家没跟上变化。所以,在方向上,就要往前看,传统的东西要改、要彻底地改。

儒家和法家,只是方向上不同,一个主张复古、往后看,一个主张开新、往前看。但是,它们的态度是一致的,即积极入世。世界乱了,那大家就要行动起来,去恢复秩序。

但是,道家则不是方向的问题,而是态度的问题。

道家认为世界之所以那么乱,就是因为儒家想复古、法家想开新、大家都想改变世界,然后世界就乱了。所以,道家在态度上是消极出世,等你们这些搞事情的人都不搞事情了,世界自然不乱了。

无论是儒家、法家还是道家,都不是告诉小人怎么修身养性的学问,而是告诉君主怎么实施统治的学问。

但因为态度上关涉了“你是谁”,以及在方向上关涉了“你从哪里来“、“你到哪里去”,所以自然就会往信仰和精神世界上延伸。然而,我们一定要清楚的是:它们最初都不是什么过于形而上的哲学,而是政治学,具体说是关于统治的学问。

老子在态度上是出世的。但还是得问一下:老子在方向上是往后看还是往前看?

肯定是往后看。

要记住一点:中国的法家是个奇葩。无论古今中外,传统时代的先贤们的总基调是今不如古,越是从前越是迦南美地,越是以后越是人间地狱。

但是,老子这个往后看,跟其他各家就不是一个时间尺度上的区别。儒家往后看,也就看到三代,主要是西周;墨家往后看,也就看到大禹时期。而老子往后看,则是直接看到了文明尚未开化的远古时期。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使国家(翻译成城邦或聚集部落更合适)变小,使各种器具存而不用,使百姓安土重迁。这样的话,即便有舟船车马,也没有使用的必要;即便有盔甲兵器,也没有用武之地。最后,大家集体退化到“结绳记事”的远古时代。

既然已经退到了远古时代,那么连国家的存在必要也没有了。这会不会陷入霍布斯的利维坦呢?即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道家关于远古时代的现象,不是利维坦,而是老子所说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吃得香、穿得美,住得好、玩得爽,这就是道家的理想世界。

同时,庄子也对远古世界做了想象,与老子大体不差。即“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意思是呆着也不知道该干啥、出去也不知道该去哪,含着个肉干、开心的不得了,吃饱了肚子、四处闲逛。

所谓小国寡民,是不是把老百姓都变成二傻子了?对!这就是道家追求的本来状态。但这是打比方。比方的目的不是真要回到远古时代,而是说远古时代的生存状态是有好处的。而好处就是不争。既然不争了,那世界自然也就不乱了。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为什么又要“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呢?

傻子跟傻子在一起,也能打起来。打架也是一种交流。一旦交流了,人就变聪明了,自然也就争起来了。所以,怎么才能禁止两个傻子或两拨傻子打起来呢?那就是“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欧洲人到来之前,北美的印第安人就是这种状态。而一旦欧洲人来了,印第安人的苦日子也来了。

而又为什么“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呢?

太大了,就没法统治了。非但老子这么想,轴心时期的西方人也这么想。

柏拉图认为最佳城邦是5040个公民。雅典却有两万公民,把女人、孩子、奴隶以及外来商人都算上,就超过十万人了。这么多人,没法统治,所以雅典应该退回到5040个公民的规模。但为啥是5040人呢?因为这个数能被10以内所有的数字整除(从2到10)。但柏拉图没算好,因为5040的一半,即2520就够了。

柏拉图迷信数字,而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就朴素多了。咱就别玩数字游戏了,直接用眼睛看。我站在高处、四眼一望,然后就行了。城邦就是我目之所及的范围,再远的地方就不要了。

咱们中国的老子,则是靠听的。到底多大?不用一个个地去数,也不用费劲用眼睛去看,听声音就够了。“鸡犬之声相闻”,村口张三家的狗叫了,我能听到,这就是咱的国。

还是那个前提,老子的学说是统治学,即教统治者如何统治国家的。所以,这些都是打比方。既然是打比方,那我们就不能聚焦在故事上,而是聚焦在故事的寓言上。实际上,就两点:一个是不争,最好的政治秩序就是不争;一个是自然,即“治大国如烹小鲜”,别折腾。不争,才能无为;自然,就是统治。

儒家向后看、法家向前看,但儒家和法家都是积极进取的。为什么老子偏偏消极避世了?

孔子孟子,生活在今天的山东地区。在当时,这里算是周礼保存最好的地方。或者说,就是一个鲁国文化圈。因此,儒家的大人物,基本都从这个地方出。他们要复周礼,也就清楚了。生于斯、长于斯,目之所及、耳之所闻,就是这些。

而李克、商鞅,包括后来的韩非,主要在晋国一带。“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这是春秋。但晋国比这猛,竟能搞了一场从大夫到诸侯的华丽转身。所以,晋国的礼崩乐坏早已令人发指。因此,这里孕育出了“离经叛道”的法家。

但法家过于形而下,所以需进一步形而上和抽象化。这就需要借助荀子这个大儒了。后期的两个法家人物,韩非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

然后,再看老子和庄子,一个是陈国人、一个是宋国人,但具体出生地已经不可考。大体可以归类为楚国一带,而陈、宋两国也接近楚国。于是,可以认为道家是荆楚的产物。

司马迁的《货殖列传》,基本是两千多年前的一篇地域黑。他是怎么记述楚国的呢?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隋蠃蛤,不待贾而足,地埶饶食,无饥馑之患,以故呰窳偷生,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你看这个描述,跟小国寡民,是不是非常相似?有时候,不是凭空想要小国寡民,而是地广人稀本就小国寡民。庄子见过远古社会吗?没有。但庄子凭啥说国家之前不是利维坦,而是“含哺而熙,鼓腹而游”。因为老子和庄子在楚越之地就已经见过了。大家都是这么过日子的,而且过得很舒服。

儒家,是在周礼基础之上来想象理想世界。法家,是在礼崩乐坏和高度竞争中来想象理想世界。道家,则是在楚越之地的生活方式中想象理想世界。

但,法家偏实用,也就是太具体了,不够抽象。不抽象,就难以公约,难以放之四海而皆准。儒家比法家强一点儿。因为周礼是二阶抽象,儒家则是在周礼基础上的晋阶抽象。道家虽然是从一阶或零阶的生活方式中引深,却足够抽象。所以,老子的学说,你怎么用都行,都是大道至简。

而无论怎么抽象,其具体主张也都是来源于现实,都是从现实的社会和人文环境出发,进而勾勒出一个理想世界的想象。这种想象的目的,都是为当时的乱世找到解决方案。

更多文章

  • 为什么楚国国君称王其他是公(六国只有楚国王而不称公)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称公,国君,国王,楚国,其他,为什么

    我把周文王当爸爸一样尊敬、我把周成王当主子一样伺候。然后呢?你们就给一个“科长”当,还管我叫“楚科长”。楚国,子爵,五等爵中的倒数第二级。这还不算完,你们还管我叫蛮夷。我可是伟大的楚国啊!周天子和华夏诸侯,你们这么操作,让我情何以堪?周文王之时,季连之苗裔曰鬻熊。鬻熊子事文王,蚤卒。“子事文王”,有

  • 战国时期魏国的魏武卒强在哪(魏国有魏武卒秦国有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魏武卒,国有,魏国,时期,战国,什么

    魏武卒,与其说是被秦国给灭掉的,不如说是被齐国灭掉的。但是,这么说,也是简单化了和片面化了。魏国是因为国力雄厚,所以军力强悍。魏武卒是结果,不是原因。后期魏国败落了,不是因为魏武卒被灭掉了,而是因为魏国自己被齐国打残了。魏国的精锐部队,称为武卒,大概是名将吴起创建的。《荀子》的“议兵篇”,不仅详细说

  • 朱元璋说元朝以宽失天下(元朝迅速灭亡源于统治太宽松)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灭亡,朱元璋,源于,统治,天下,宽松,元朝,迅速

    “今元朝失之于宽,故朕济之以猛”。看清楚,朱元璋可没说元朝以宽仁失天下,而是说“失在太宽”,是宽而不是宽仁。语出《皇明宝训》,原文摘录如下:朕观元朝之失天下,失在太宽。昔秦失于暴,汉兴济之以宽,以宽济猛,是为得之。今元朝失之于宽,故朕济之以猛,宽猛相济,惟务适宜尔。朱元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首先要

  • 赢驷赢稷和嬴政是什么关系(谁团队厉害贡献大)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赢稷,赢驷,嬴政,贡献,关系,厉害,团队,什么

    秦惠文王嬴驷,公元前338年到公元前311年。虽然46岁去世,但统治秦国28年,在位时间真心不算短。嬴驷团队的主要核心人员及他们的功绩如下:秦国宗室樗里子和魏人公孙衍,开疆河西之地,击败三晋同盟纵横家张仪,主要是离间了齐楚同盟,使秦国处于外交主动。名将司马错,谏伐蜀,秦国实现了以关中形胜携巴蜀财富的

  • 土木堡之战明军为何惨败(之后明朝为什么还能存在)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土木堡,明军,惨败,存在,明朝,之后,为何,为什么

    明朝只要占住北京不走,也先就灭不掉明朝。而明朝一旦离开北京,那就真心不好说了。灭掉明朝,或重开一个南北朝,都有可能。所以,也先灭掉明朝的上上之策,也是唯一之策,就是占领北京。但是,于谦成功组织了北京保卫战,而也先只能仓皇南顾、逃回草原。因此,关键的问题是北京。土木堡之变后,二十万明军精锐灰飞烟灭。这

  • 为什么杨乃武和小白菜会惊动慈禧(清朝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小白菜,杨乃武,冤案,惊动慈禧,清朝,为什么

    大清同治年间,浙江余杭县有一个卖豆腐的小贩,叫葛品连。葛品连虽然身材矮小,却娶了一个漂亮媳妇,叫毕秀姑。毕氏生得白净,又常穿白色上衣、绿色裤子,颇似娇嫩欲滴的小白菜。所以,也就有有了小白菜的外号。夫妻二人与葛品连的母亲葛喻氏,租住在举人杨乃武家中。杨乃武早年丧偶、毕氏年轻漂亮。于是,街头巷尾自然脑补

  • 美国移民国家与多元文化特点(移民文化是如何影响美国的)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移民,文化,美国,特点,国家,影响,多元,如何

    美国仍旧很强大。所以,我们必须关注它、认识它。一句霸权主义或一个超级大国的标签,太笼统。我们需要发现它的强大,也需要发现它的问题。首先,美国在经济、军事、科技等各个领域雄冠全球,掰手腕,是美国人的手腕最粗;其次,美国是表层国际秩序的制定者和主导者,讲道理,但道理是美国人的。当然,美国也有一个问题。那

  • 焚书坑儒到底是怎么回事(焚书坑儒是否掩盖历史真相)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焚书坑儒,真相,掩盖,历史,是否,到底,怎么

    焚书坑儒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没有真相,只有解释。焚书坑儒,或是一起偶发事件,就是始皇帝任性了;或是一场良久预谋,就是秦帝国早打算这么干了。但真相到底是什么,早已堙没于历史的噪音之中。但是,我们却可以解释。简单说,就看你从什么视角来理解焚书坑儒这起历史事件。始皇帝统一六国,而后以秦法治天下。什么叫以秦法

  • 宋慈最高几品官(宋朝提刑官宋慈是什么级别的官)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宋慈,刑官,宋朝提,级别,最高,什么

    影视作品《大宋提刑官》在早些年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里面的主角宋慈原型是南宋注明的法医学家宋慈。剧情设置上,主要是根据宋慈本人生平事迹改写的,还有一部分是编剧虚构的。令惜杨君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片尾曲《满江红》,对整部作品有了一个很好的升华。都是心酸和不易。帝王,权臣,奸佞,世间的冤屈怎么样才会真正昭雪。

  • 成吉思汗西夏王妃的故事(传说中成吉思汗是怎么死的)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成吉思汗,王妃,传说,故事,西夏,怎么

    成吉思汗,名铁木真,生于贵族家庭。他被称为一代天骄,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他一生战绩无数,战无不胜,他和他的子孙后代的战争记录至今还没有人能打破,而这样的历史人物,他的死因和陵墓至今都还是个谜团,为什么会成为这种局面呢?他的一生可以称为是传奇的一生,他发动了在那个时代里规模最大的战争,规模大到什么程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