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西汉如何走向灭亡(西汉灭亡的根因和直接原因)

西汉如何走向灭亡(西汉灭亡的根因和直接原因)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胖次 访问量:4124 更新时间:2024/1/9 0:26:48

汉元帝刘奭从小多才多艺聪明好学,精通六经。而且性格柔和,为人和善,《汉书》描述太子刘奭“柔仁好儒”。

可是在他还是太子的时候他的父亲汉宣帝刘询就指出“乱我家者,太子也!”似乎早就预料出西汉最终走向灭亡的命运。为什么如此优秀的太子会让宣帝发出这样的感慨呢?

原因就在于太子过于精通六经,对儒学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这也是太子带领西汉王朝走向灭亡的诱因。因为是刘奭亲手给国家种了三个癌症,分别是重视王道、宦官乱政和外戚夺权。一切迹象的出现要把时间拉回到刘奭还是太子时期。

重视王道

汉元帝刘奭是汉宣帝刘询的长子,生母为恭哀皇后许平君。许平君在宣帝当上皇帝不久就被毒杀了,宣帝把对爱妻的思念全部加注到两个人唯一的儿子刘奭身上,八岁时就被立为太子。

宣帝时期一直沿用开国皇帝刘邦的“霸王道杂之”的治国方略,虽然武帝时期提出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是更多的只是一种口号,儒家地位虽有所提高,本质上没有太大改变。

刘奭还只是太子的时候就向宣帝进言希望多用儒生少用刑法,被宣帝拒绝了。他知道太子自小受儒学熏陶有此想法不足为奇。可是太子还是一而再再而三请求重视自己的建议。所以皇帝无奈地说出了“乱我家者,太子也!”

历史的血泪教训历历在目,而西汉以往的“霸王道杂之”的经验又硕果累累,比如说从文景之治到昭宣中兴。在这样的背景下也难怪太子一提出重用儒生皇帝就坐立不安了。

也许大家已经看出来了,“王道”就是把双刃剑。用好了所向披靡,用不好就伤人伤己。然而稍微留意一下太子对儒学的态度,就会发现明显是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所以才会有了汉宣帝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既然如此,宣帝还执意传位给太子,这不是把国家往火坑里推吗?这样的做法岂不是很不负责任?其实事情没有那么简单,而且也不是到了已经不可挽回的地步。

在宣帝看来,父子之间虽然执政理念不同,这并不意味着太子就是不合格的。恰恰相反,实际上太子个人的整体素质依然是可圈可点的。

太子的出发点是基于国家利益考虑,因为他不希望父亲用法家的刑法杀人过多而导致民怨沸腾。因此元帝的动机是好的,但是他却没有能力很好地执行下去。

汉宣帝在驾崩前给汉元帝准备了三个辅政大臣史高、萧望之和周堪。萧望之和周堪都是当时的大儒,也是元帝的老师。而史高才是真正的决策者。

想必宣帝也是担心元帝过于仰仗儒生而用史高来制衡儒生。可是最终计划赶不上变化,结果萧望之随后双引荐刘更生、金敞参与朝政,四位儒臣和史高之间的权力天平一下子发生了倾斜。

史高被边缘化,儒生的地位渐渐水涨船高。一切似乎都是按照汉元帝预想的方向发展。

可惜就像宣帝预料的那样,儒臣的缺点就是理论上的巨人,政治权谋上的矮子。很快因史高联合宦官陷害而四分五裂,萧望之最后也饮鸩自杀。

萧望之的死标志着儒生的没落和更加黑暗的时代来临,帝国的癌症已经到了晚期并且慢慢扩散了。

宦官乱政

汉元帝另一个改变历史进程的决定是把宦官推上了历史舞台的中央。首次开了宦官专权时代。

萧望之死后元帝自己虽然很难过,但也仅仅是口头责怪弘恭、石显等人。日后对宦官的宠信并没有因此而减弱。汉元帝也许是一个好人,但绝不是一个好皇帝。

也许有人会问元帝为什么会选择重用宦官?其实这里面是至少存在两个原因。第一是元帝在位期间身体欠佳,经常躺在床上办公。

那些给他跑腿办事的人就是宦官;第二是元帝简单地认为宦官一没有家族支持、二是被士大夫瞧不起不会结党营私、三是在宫里无依无靠只能选择忠于皇帝,因此才会放心使用宦官。

其实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三个理由都经不起推敲,只是汉元帝一厢情愿的主观看法而已。

汉元帝的纵容使石显等人更加肆无忌惮,朝中一片乌烟瘴气。朝中大臣包括儒生在内要么选择归顺石显狼狈为奸、要么被打压含冤而死、要么明哲保身混吃等死。

国家机器彻底停摆。同时引发了一系列负面的后果。比如朝中贪污腐败成风,导致民不聊生;中央集权被弱化,土地兼并严重。西汉王朝像失控的火车一样驶向深渊。

外戚夺权

如果说之前的两个原因是间接原因的话,那外戚干政就是直接原因。没文化的宦官做些低水平的捣乱,而有文化的外戚则可以颠覆一个朝代。出乎意料的是如此庄重的事却是因一个微小的偶然开始。

公元前54年,还是当太子的刘奭最宠爱的嫔妃司马良娣突然病死了,死之前哽咽着对太子表示她本不该死,是其他嫔妃嫉妒自己得宠一直诅咒自己才死的。

没想到太子信以为真,从此再也不碰其他的嫔妃。这可把皇帝急坏了,这样下去国家都后继无人了。于是安排了几个宫女让太子选妃。

太子虽然沉浸在痛苦中无法自拔,但是老爹的面子还是要给的。于是就随便选了一个。可以说看似草率的举动却直接断送了西汉王朝,因为这个不经意的举动是一系列偶然的开端。

这个幸运的女人就是王政君,也是个奇女子。史书记载其相貌平平,入宫之前嫁了前两任丈夫在未过门之前都死掉了。入宫后也是默默无闻,唯一的一次选妃却像做梦一样中了大奖。

这还没算完,当晚太子只是临幸了一次就没有下文了。就是这唯一的一次却让她怀孕了,最终被立为皇后。

儿子刘骜继位后,王政君被尊为皇太后,大力提拔王氏家族。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侄子王莽王莽出任大司马以后,逐渐控制了国家政权。

初始元年王莽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新”。西汉王朝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刘奭于公元前49年继位,在位16年。少年聪慧好学,虽然大力推崇儒学却不得其要领。可惜自己能力不够又不会识人用人,宣帝留下的一手好牌让他打得稀烂。在这一点上宣帝也是有一定的责任的。

爱妻早亡使得他对儿子过于宠溺,让对方一直生活在童话里。没有见识过人心险恶以为世界都是花好月圆。所以说没经历过挫折的人生是不完整的,因为挫折和打击带来的叫成长。

更多文章

  • 古代经略相公是什么官职(水浒传中经略相公是几品官)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经略相公是什么官

    在《水浒传》中,“花和尚”鲁智深曾与“九纹龙”史进这样说道“……洒家听得说,他(王进)在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处勾当,俺这渭州却是小种经略相公镇守……”。鲁智深所说的“老种经略相公”和“小种经略相公”是谁?“经略相公”又是个什么官职?“经略”是北宋军职“经略安抚制置使”的简称。北宋的“经略”不仅仅是“掌

  • 琅琊榜的梁朝历史是什么朝代(琅琊榜是南朝梁吗)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琅琊榜的梁朝历史

    两年前的一部《琅琊榜》不知道牵动了多少观众的心,除了演员们的高超演技外,剧情的跌宕起伏,丰富多彩,也是一大看点。《琅琊榜》剧照最近,《琅琊榜》第二部《琅琊榜之风起长林》也正在热播当中,能否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期待呢,与第一部相比又怎么样?《琅琊榜之风起长林》剧照琅琊榜我们是了解了,里面高手云集,纷争并起

  • 历史上魏国是怎么灭亡的(三国演义魏国灭亡的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魏国是怎么灭亡的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曹操在军阀混战中,势力逐渐增强,并且控制了东汉朝廷,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曹操受封魏公时,治所在东汉时期魏郡所在地的邺,因此汉献帝封他为"魏公"、"魏王",因此国号为"魏"。延康元年(220年),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正式取代汉王朝,建立曹魏,定都洛阳,至咸熙二年(26

  • 羯族是现在的什么民族(五胡乱华中的羯族从哪里来)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羯族是现在的什么民族

    五胡乱华可能是中华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虽然现在学术界称当时为文明大融合的时代,但是,毫无疑问,当时的情景是非常残酷的,汉人与胡人,胡人与胡人进行了惨烈的厮杀。中华文明也到了危险的时候,毫不夸张的说,我国的文明当年差点就像其他世界三大文明一样中断了。五胡,是指匈奴、鲜卑、羌、氐、羯族等五族。前面四个

  • 瓦岗英雄46人排名(隋唐英雄传瓦岗兄弟实力排行)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瓦岗英雄46人排名

    隋朝末年,由于隋炀帝的无道,中华大地烽烟四起。在这种形势之下,李密、徐懋功、单雄信、王伯当等英雄在河南瓦岗山举起了义旗。之后,瓦岗军屡次击破隋军主力,可谓是反隋势力的中流砥柱。在瓦岗义旗的感召下,天下英雄纷纷来投,秦叔宝、程咬金、牛进达、李孟常、魏征、罗士信、裴行俨等人纷纷成为瓦岗军的一员。但在这些

  • 左宗棠为何不救胡雪岩(胡雪岩死后左宗棠在干嘛 )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左宗棠为何不救胡雪岩

    左宗棠的奏折反应非常公式化,即按照朝廷的要求查封胡雪岩的财产,以为贴补公款亏空之用。那么,左宗棠除此之外,又替胡雪岩“出过头”没有?李伯元在《南亭笔记》中写道:胡以是拥资更豪,乃有活财神之目。迨事败后,官场之索提存款者亦最先。有亲至者,有委员者,纷纷然坌息而来,聚于一堂。方扰攘间,左文襄忽鸣驺至。先

  • 德国人怎么分辨犹太人(二战期间怎么辨别犹太人)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德国人怎么分辨犹太人

    二战中,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是一步一步升级的。第一步是登记,佩戴标志。当时的犹太人并没有预见到将会面临如此恐怖的命运。第二步是将大量的犹太人隔离开来,投入集中营。第三步就是众所周知的屠杀。欧洲人长相都差不多,纳粹会不会抓错人呢?事实证明:在这样严格的种族歧视制度下,抓错的可能性很小。原因如下:一、核查

  • 西晋灭亡的直接原因(短暂而亡根本原因是八王之乱吗)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西晋灭亡的直接原因

    八王之乱是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皇室内乱,它造成的后果也极为严重,西晋帝国直接灭亡,中原地区更是生灵涂炭、尸横遍野。那么造成这场惨剧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这场悲剧出现在西晋王朝?晋武帝司马炎是个有所作为的皇帝,其主要功绩就是他再次统一了中原,结束了混乱的割据局面。史料记载“武皇帝讳炎,字安世,文帝长子也。

  • 须菩提祖师和如来关系(如来是菩提祖师的徒弟吗)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须菩提祖师和如来关系

    《西游记》一书中最受欢迎的非孙悟空莫属了,而孙悟空的本领也确实非常大,令人羡慕。七十二变、筋斗云、金箍棒、火眼金睛是他的代名词,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提起须菩提的时候,许多人则是一头雾水:此人是谁?曾记否,原著第一回中孙悟空在河边遇到了一个樵夫,樵夫告诉他洞中有一个名叫须菩提祖师的神仙,于是孙

  • 中国历史上有穆桂英吗(穆桂英原型是真实存在的吗)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上有穆桂英吗

    相信很多人都对杨家将满门忠烈的故事感受颇多,家主杨业在历史上也确有其人,事迹虽然不尽相同,但是论忠勇都是一等一的好汉。在当时杨业素有“杨无敌”的称号,被契丹俘虏之后势不投降,绝食三日后伤势恶化而死。杨家将演义当中,还有一位巾帼不让须眉的穆桂英,其原型是明末时期的一位女将秦良玉。秦良玉是中国历史上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