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火烧瓦罐寺的是谁(鲁智深火烧瓦罐寺起因经过和结果)

火烧瓦罐寺的是谁(鲁智深火烧瓦罐寺起因经过和结果)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54 更新时间:2024/1/1 1:59:08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这是发生在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二月的故事。

书中说,鲁智深第一次大闹五台山后,过了三四个月,忽然天气暴暖,是二月天气。憋了很长时间的鲁智深,因为听到了山下传来的“叮叮当当”的声响,便又私自下山了。

花和尚这番下山,先去了“父子客店”间壁的铁匠铺,定制了一把戒刀,一条六十二斤的水磨禅杖。六十二斤禅杖,说的是自嘉佑三年(1058年)误走妖魔,到宣和元年,正好是六十二年。

施耐庵之所以这么写,就是隐喻宣和元年正月时,宋徽宗下“革佛诏”革佛。鲁智深在这个时候大闹五台山,就是给宋徽宗充当了打手帮凶。

这一番折腾后,智真长老便把鲁智深打发去了东京大相国寺。在去往东京的路上,鲁智深烧掉了瓦罐寺。

那么,这个故事又讲的是怎么回事呢?是不是鲁智深再次帮了宋徽宗,破坏了佛教呢?

恰恰相反,火烧瓦罐寺的故事,说的是鲁智深对宋徽宗禁佛毁佛的反击,宋徽宗的“革佛”闹剧就此终结。

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宋徽宗“革佛诏”是怎么回事

赵佶登基后,逐渐开始学习祖上宋真宗迷信道教。至政和年间,宋徽宗崇道愈演愈烈,政和六年,给玉皇大帝上徽号“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玉皇上帝”,政和七年(1117年)四月,宋徽宗册己为道君皇帝,自称上帝长子。

宋徽宗大兴道教,开始打击佛教,宣和元年正月下“革佛诏”,诏曰:佛改号大觉金仙,余为仙人、大士。僧为德士,易服饰,称姓氏。寺为宫,院为观。

佛被降为道教的金仙,佛以下的罗汉、菩萨也都降为仙人、大士。和尚不能再称“僧”,而要改称“德士”,自然要比道士的地位低。由于佛没了,释家弟子就要像道士那样,以姓氏相称。

除了限制佛教外,宋徽宗还大肆搜罗与道教经典相抵触的佛经予以烧毁,寺改为宫,院改为观,自然就不能再挂寺院的额匾了。所有僧尼都不得修佛经,要入道学,改穿道袍……

东京的一些僧人极力反对“革佛诏”,声言要进行辩论。宋徽宗便指令杖杀了明觉和尚等七名僧人。这些历史真实,都被施耐庵写进了《水浒传》中。

鲁智深原本应当叫释智深,佛门省却释家姓氏,智真长老便只称这个师弟为“智深”。“鲁智深”其实也隐藏着宋徽宗的革佛历史。

花和尚大闹五台山,砸烂金刚,亵渎参禅念经的选佛场。而鲁智深这番闹腾,是因为吃了狗肉,怀揣狗腿。施耐庵这样写,说的正是宋徽宗革佛运动对佛教的破坏。宋徽宗生于元丰五年(1082年),属狗。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说的就是这段历史,而在去往东京大相国寺路上烧掉瓦罐寺,也是一段真实历史的写照。而且,施耐庵不但是隐写了宋徽宗的革佛历史。

火烧瓦罐寺究竟是何隐喻

话说鲁智深从桃花山滚了下来,大约走了五六十里,便望见一座寺院。这是一座破败的寺院,书中写道:

看那山门时,上有一面旧朱红牌额,内有四个金字,都昏了,写着“瓦罐之寺”。

鲁智深原本是不识字的,不知是念了佛经还是入了道学,如今却能识得“瓦罐之寺”这几个字了。

书中继续以鲁智深的视角,交代瓦罐寺的景象,说这是一座古寺,入了寺门,“虽是大剎,好生崩损”

这一段交代,还是与“革佛诏”有关,寺院都改为道观了,瓦罐寺的牌额肯定也就“昏”了。一座偌大的古寺,变成了一座荒庙。

鲁智深走进瓦罐寺中,接下来的故事,便更有意味了。

因为肚中饥饿,花和尚便直接找到了行脚僧人的接待站“知客寮”。谁知,知客寮也是大门紧闭,上了锁,锁上都爬满了蜘蛛网,满地都是燕子屎。可见,这座大寺院早已被废掉。

鲁智深又寻摸了一回,终于发现几个面黄肌瘦的老和尚在熬粥吃。鲁智深便向老和尚们讨粥吃。老和尚说,我们都三天没吃饭了,哪有粥给你吃。

鲁智深不相信,说这么大一个寺院,怎么能没了斋粮呢?

老和尚说,本寺原本是十方僧人过往常住之地,广有庙产,却被一个名叫崔道成的生铁佛引着一个叫“飞天夜叉”丘小乙的道人,把这里霸占了。

写到这里,施耐庵又透露了另外一段历史。这段历史,便是“崔道成”。

崔道成无疑也是一个称姓氏的僧人,比鲁智深更过分,整个名字都是一个道士的称呼。“生铁佛”已经完全被宋徽宗道教化了。所以,是“道成”。但是,施耐庵为何要让生铁佛姓崔呢?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非常著名的“三武一宗”毁佛灭佛的历史,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

唐武宗李炎和后周世宗柴荣对佛教的毁灭性破坏,史称“法难”。其中,“崔道成”就与北魏太武帝灭佛有关。

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施耐庵无情揭露宋徽宗灭佛

北魏时期,有一个名叫崔浩的宰相,此人经历北魏道武帝、北魏明元帝、太武帝三帝,可谓三朝元老。崔浩博览经史,深通阴阳术数。

因而,很愿意结交道教徒。在崔浩所交往的道士中,有一个叫做寇谦之的人,这个人于太武帝始光初年(424年)上道书。在崔浩的劝谏和鼓动下,太武帝开始信道,并大规模的毁佛。

虽然,崔浩在当时号称“在世张良”,为拓跋氏立下过汗马功劳,也为北魏的稳定建立过功勋。但是,在宗教历史上,却留下了很坏的名声,个人的下场也不妙。

施耐庵在《水浒传》中以崔道成隐喻崔浩,其实并非是在指责这个北魏时期的人物,而是借此抨击宋徽宗的革佛,对佛教的破坏不在三武一宗之下。

三武一宗灭佛,是明火执仗的对佛教的打击与破坏,最终达到限制佛教过度发展的目的。尤其是柴荣的禁佛,奠定了北宋开国时期“儒道佛”三教并立的宗教政策,并没有从根子上革除佛教。

宋徽宗的革佛极其高明,他是以道教异化佛教,从而达到精神和意志上的摧毁。宋徽宗的手段十分隐蔽,逃过了悠悠之口,也逃过了历史的评述。

但是,施耐庵却没有放过宋徽宗,在《水浒传》中以崔道成这个人物,把宋徽宗的革佛与历史上“三武一宗”的灭佛等而视之。

于是,鲁智深火烧瓦罐寺便“师出有名”了。

从充当宋徽宗革佛的打手,到打死崔道成,火烧瓦罐寺,鲁智深便开始走向反抗宋徽宗的道路。

《大宋宣和遗事》在讲到花和尚鲁智深时,有这样一句交代:“那时僧人鲁智深反叛,也来投奔宋江”。施耐庵的《水浒传》,鲁智深也是反叛了,时间大致与蓝本故事吻合。

《宋史·徽宗本纪》这样记载道:宣和二年春“罢道学”,随之,又复寺院额,复德士为僧。为时一年的“革佛”闹剧就此收场。

因而,智真长老在鲁智深第二次大闹五台山时,便毫不客气的致书赵员外,要求恢复被鲁智深破坏的佛教设施。

而且,交代下书人必须立等赵员外回书。赵员外尽管“好生不然”,但还是无奈答应智真长老的全部诉求,重修文殊院,鲁智深则任其发落。

崔道成口述了历史

在鲁智深大闹五台山以及火烧瓦罐寺的故事中,不难读到施耐庵对宋徽宗“革佛”的不满。

但是,《水浒传》的作者绝对是一个理性的宗教信仰者,他绝对不会不讲道理的盲目抨击宋徽宗的革佛历史,从而盲目的为佛教争胜。

却说鲁智深听了瓦罐寺老和尚的话,便去找崔道成、丘小乙算账。崔道成见鲁智深前来,开始还是很客气的对鲁智深说明了些情况,崔道成说:

在先敝寺十分好个去处,田庄又广,僧众极多,只被廊下那几个老和尚吃酒撒泼,将钱养女。长老禁约他们不得,又把长老排告了出去。

因此把寺来都废了。僧众尽皆走散,田土已都卖了。小僧却和这个道人,新来住持此间,正欲要整理山门,修盖殿宇。

崔道成的话与老和尚所说的不太一样,那么,到底是谁说了假话呢?我认为,谁也没有说假话。

原来,瓦罐寺真的是一座偌大的佛寺,田庄很广,僧众又多。

崔道成说的绝对是真实的情况,北宋时期的寺庙十分的香火,僧人们享受着免除各种杂役及赋税,拥有丰裕的财产。施耐庵以五台山的情况,证实了崔道成所言非虚。

从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的情况看,文殊院至少有二百多僧众,四周的田产,市井的所有财产本钱都是五台山的,就连一个私家酿酒挑担做买卖的,都为五台山所控制。

佛教的不断扩张,吸引了俗家弟子纷纷出家,宋仁宗景佑年间,“僧三十八万五千五百二十人,尼四万八千七百四十二人(《宋会要辑稿·道释一》)”

宋徽宗时,佛教教众达到了百万以上。

于是,田里缺少青壮年劳力,军队也难以招募健壮精兵。同时,也影响了国家收入。

因而,北宋时期不断修改出家年龄,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颁布法令,规定男子二十岁以上才能正式剃度出家。同时,严格控制出家度牒,尽量减少出家人数。

崔道成虽然是一个被异化的僧人,被反叛的鲁智深所杀。但是,施耐庵通过这个形象,在表达了对宋徽宗崇道抑佛,以同化、异化的手段革佛的态度。

同时,也以崔道成的真实表白,暴露了北宋时期,以及历代以来的宗教矛盾。

施耐庵认为,北宋末期打破“儒道佛”三教并立的宗教平衡,也是盗贼蜂拥,王朝动荡,乃至走向衰亡的一大原因。

这大概就是鲁智深火烧瓦罐寺这个故事的寓意所在。

施耐庵主张“佛道合一”

尽管北宋王朝以各种诏令控制佛教的迅猛发展,但却无法禁止民间的出家愿望。《水浒传》中,就说到了度牒的买卖情况。

当时,度牒的交易时普遍存在的,而且,有明码标价。同时,皇帝也以度牒为激励手段,奖励地方官员。

加之北宋末期朝廷对百姓的搜刮加剧,失去土地的农民,以及失去了生计的渔民,以及犯了罪的人纷纷依附于寺院求生存、避官司。

这些历史真实都在《水浒传》中有描写,梁山两大佛教徒鲁智深、武松便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

五台山周边的情况也反映了北宋末期的佛教过度发展的情况,市井中的所有店铺都是五台山的本钱,谁也不敢违抗智真长老的法旨。

市稍末的酒家卖酒、卖狗肉给鲁智深,当他看见鲁智深肉饱酒醉后往五台山方向而去,竟然吓得“目瞪口呆,罔知所措”。可见当时寺院的势力有多大,影响有多深。

佛教的过度扩张,恐怕也是历史上革佛毁佛的一大客观原因。

除此之外,李焘在《续资治通鉴长篇》中还记载,契丹派遣蔚、应、武、朔到五台山出家,充当间谍,刺探边情。所以,施耐庵把宋徽宗革佛的故事,写在了五台山。

崔道成还说到,瓦罐寺中有几个吃酒撒泼,将钱养女的和尚,就是这帮人毁掉了寺庙。崔道成的这句话无需多做解读,花和尚鲁智深就是典型。

尽管鲁智深不花,但既然是花和尚,也可以印证崔道成所说的情况,恐怕当时的寺庙中,还真的有“花和尚”。其实,生铁佛也已经自证了。

最后,崔道成说,他与丘小乙来到这里,是要重整山门,修盖殿宇。崔道成这样说也是实话,他原本就是个被异化了的佛教徒,所以,修的是“殿宇”,是道教的道场。

历史上的宗教问题十分复杂,《水浒传》中其实还反映了当时的寺院已经不单纯是佛教道场,已经涉嫌藏污纳垢。

因而,施耐庵以大闹五台山、火烧瓦罐寺这两段故事,表明了自己的宗教思想倾向。

施耐庵并没有以一个佛教信徒的身份,盲目为佛教辩护,而是主张解决宗教矛盾,维护宗教平衡,保持社会稳定。这其实也是《水浒传》“替天行道”主题的一部分。

《水浒传》写的是道家“妖魔”大聚义,道教在书中的地位应当是很高的。

但是,施耐庵也绝对没有把道教写得天花乱坠,而是十分客观的说梁山好汉是“妖魔”身份,需要“还道”才能替天行道。那么,道家的妖魔怎样才能“还道”呢?

施耐庵在书中以佛教与道教的联手行动,讲述了一个“佛道合一”的大故事,梁山好汉的“还道”有道家上界“神仙”的点化,也有佛教“天王”的劝诫与引导。

梁山好汉几乎都是在佛家的参与乃至指引下,共同完成了梁山大聚义以及“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历程。

《水浒传》中有非常多的佛道信息,都是施耐庵宗教思想在书中的寄托——佛道合一,共同替天行道,这是《水浒传》的一大主题。

所以,火烧瓦罐寺,结束一段佛道之争的历史,才是施耐庵所愿意看到的“天下太平”的景象。

标签: 瓦罐寺鲁智深结果经过

更多文章

  • 正史上汉昭帝刘弗陵简介(汉昭帝一生是个怎样的人)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正史,刘弗陵,汉昭帝,简介,一生,怎样

    这天,汉昭帝刘弗陵见一位宫女肤白如玉,很符合他的审美,于是准备宠幸她。可一摸才发现,她居然穿了内裤!而且裤子上全是绳子,等解完带子,他也早没了兴致。一问才知道,这是皇后的外公,老爹给自己选的首辅大臣霍光为了让他“好好休息”,特意命人给宫女们做的,学名叫“穷绔”。《汉书·外戚传》中记载:“虽宫人使令皆

  • 慈安真实死因真相大揭秘(真实的慈安太后深夜突然暴毙)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慈安,暴毙,揭秘,真相,死因,真实,深夜,突然

    先说结论,慈安的暴毙与慈禧没有关系,慈禧根本没有害死慈安,慈禧既不敢,也不会,更不能。因为二人的利益是一致的。而且慈安始终压着慈禧一头。而慈禧对慈安始始终保持的尊敬。在正史上,慈安的政治能力不亚于慈禧。慈安比慈禧小两岁。慈安从二月入宫为贞嫔,到六月初八立为皇后。这份能力绝非寻常。尤其面对的好色的咸丰

  • 鸳鸯为什么拒绝嫁给贾赦(贾赦为什么非要纳鸳鸯为妾)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贾赦,纳鸳鸯,拒绝,为妾,为什么

    鸳鸯性格坚决不肯屈服,不给老色鬼贾赦当妾是最正确的选择,这也表现了鸳鸯刚强的一面。而后来的死也证明了她即便再刚强也无法逃脱封建礼教的束缚,死是唯一解脱的方式。这也侧面说明了在封建社会,在贾府这个自诩为“我家从无这样事情,自祖宗以来,皆是宽柔以待下人”(贾政语)的国公之家依旧是充满了残忍和恶毒,只不过

  • 辛酉政变曾国藩为什么不救肃顺(曾国藩与肃顺的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肃顺,辛酉,政变,曾国藩,关系,为什么

    这既是曾国藩高度的政治敏感,因为曾国藩意识到肃顺政治地位不稳定。而对于肃顺而言,他亲近的是汉臣,并非曾国藩本人,从历史上看,也没有看出二人有任何交集。至于肃顺本人来说,其为人跋扈,在朝堂之上政敌太多,这也使得处事谨慎的曾国藩不得不小心行事。还有一点就是,从咸丰驾崩到辛酉政变结束也不过五十多天,曾国藩

  • 诸葛瑾诸葛亮三兄弟都是谁(诸葛家三兄弟都是干什么的)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诸葛瑾,诸葛亮,兄弟,干什么,诸葛家

    《三国演义》中有诸葛三兄弟,老大保孙权,是东吴大将军,老二保刘备,是蜀汉丞相,老三干什么?这个问题,熟读三国的人大概都知道,下面就分别说一说。诸葛三兄弟中的老大,字子瑜,诸葛亮哥哥,三国时期吴国重臣。经弘咨推荐,为东吴效力。胸怀宽广,温厚诚信,得到孙权的深深信赖,称为“神交”。他努力缓和蜀汉与东吴的

  • 司马炎为什么把皇位传给一个傻子(为什么立司马衷为太子)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马衷,皇位,司马炎,太子,傻子,为什么,一个,立司

    智力缺陷人群划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愚笨、愚鲁、痴愚和白痴。后世对于司马衷的智商莫衷一是。有的说是白痴,有的说是智商欠缺,个人认为司马衷不是白痴,只是反应太慢,有些迟钝。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在当时,大臣普遍认为司马衷精神不正常,对于司马衷能否驾驭一个帝国都持怀疑态度,不少人都希望司马炎改立太子。但司马炎

  • 组合起来江南七怪的武功到底如何(金庸武侠小说七怪武功)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武功,武侠小说,金庸,江南,组合,七怪,起来,如何,到底

    在金庸的武侠世界里,凡是组团的武功基本上都很水,单打独斗基本上啥也不是,比较有名的包括,少林三渡,四大恶人,全真七子,武当七侠,桃谷六怪,渔樵耕读,落花流水。最多一组是十三人组合:嵩山十三太保。这其中黄河四鬼,青城四秀,太岳四侠,梅庄四友都是看着名声不低,但实际却是名不副实。其中七人组合就三组,全真

  • 刘彻晚年为什么信巫蛊之术(卫子夫巫蛊事件中太子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信巫蛊,卫子夫,刘彻,事件,太子,结局,晚年,为什么

    皇帝给自己抄家灭门的汉武帝是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公元前91年,爆发巫蛊之变。最后导致汉武帝的太子刘据被逼无奈自杀、当了三十八年皇后的卫子夫自杀,公主被杀、涉及被杀的丞相朝臣数以万计。此事除了汉武帝个人晚年昏聩之外。还有就是朝廷势力集团之间博弈,太子集团和以江充、苏文为首的政治集团之间博弈。最后是两败

  • 王重阳和东邪西毒南帝北丐谁厉害(谁的神通武功最高)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神通,南帝,西毒,东邪,北丐,武功,王重阳,厉害,最高

    可以说,根本不用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四人出手,王重阳一人就可能拿下东方大姑娘。无论是《葵花宝典》还是《辟邪剑法》都是一个系统出来了,这两种武功很好练,只要动一个手术就行,根本无需进行内力配合和勤修苦练。但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好王重阳不同,他们的武功以内功心法为主。而功劳深厚是武林高手的主要衡量标准。而王重阳

  • 孙悟空真的不近女色吗(西游记孙悟空对女人美色什么心)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孙悟空,女色,美色,女人,什么,西游记

    提及《西游记》里最好色的就是二师兄八戒了,最初就是因为调戏嫦娥被贬,但由于误了时辰而错投猪胎,即便如此,八戒还是娶卵二姐,后来又和高小姐结婚,一路之上留情不断。但猴哥却很本分,基本上男女关系上很本分,那到底孙悟空到底好不好色,有没有动心的女子。观音为何警告悟空不要欺骗身边的龙女。我们先来看看在《西游